12.医德为何如此沦丧?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巧学经济学.12.医德为何如此沦丧?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导语:

    究竟什么叫医德沦丧、赚昧心钱?最近几年的医患纠纷,已经成为社会中的热点和难点。往日,悬壶济世的白衣天使竟然成了追逐名利的不良医生。

    有一名患者生病住院,做完手术之后,刚出手术室,遍被一些“热心”的医务人员围上。有的把陪护人员拉到一旁,神秘兮兮地说:“我向你推荐一种好药,疗效是没说的,只是价钱昂贵一些。”有的直接把药送到病床前,口若悬河地历数着有多少人治愈的病例;还有的人宁肯身受劳顿之苦,主动提出去很远的地方替患者购买……这些“热心”的医务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巧舌如簧,极尽游说之能事,但是,很奇怪,他们没有一个人推荐医院正常渠道购进的药品,而往往是从江湖郎中那里淘换来的“祖传秘方”。力荐之时,还信誓旦旦地说上一句:这种药治愈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听了这些“医托”喋喋不休的建议,家属往往抱着一种“有病乱投医”的心理,笑纳这番“好意”,服了一种药,又换另一种药,用不了多长时间,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就花光了。回过头来再看看病人,病情不但没得到缓解,相反,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于是,病人及其家属疑惑不解了,难道说,这百分之五的失效率真的就让咱家摊上了。到头来只能是欲哭无泪,旧病添新愁。

    后来,有人才说出真相: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他们推荐药品,还拿着人家的回扣。直到这时,病人和陪护人员才如梦方醒,知道自己受骗上当了。

    这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作为医院的工作人员,为了攫取不义之财,竟然把手伸到了病床之上。医德沦丧,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有很多像华佗、扁鹊那样的医生不仅具有神奇的医术,而且具有崇高的医德。说到此,使人联想到隋唐之际大医学家孙思邈关于医德方面一番宏论。他在一篇《医论》中就曾经阐述过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具有的思想品德和医疗作风。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有“普救含灵之苦”的美好心灵,行医中不能满脑子私心邪欲,应该把病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尤其在处方用针上,不得有所“差讹”。遗憾的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制度下,个别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准竟如此低下,不能不令人汗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各级医院确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医德医风也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在不少医院,确实有人打着各种医疗的幌子,处心积虑捞取好处,收受红包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甚至,有的麻醉师因得不到“红包”,竟然置患者疼痛于不顾,错时麻醉,眼睁睁地看着病危的患者在疼痛中煎熬。这样的行为,连起码的良心都丧失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医疗管理部门确实应该正视这个群众痛心疾首的问题,强化广大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防范于前,惩治于后,树立医务工作者良好的行业新风。不然的话,就很难在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更谈不上求生存、谋发展了。

    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医患纠纷包括基于医疗过错争议产生的医疗纠纷,也包括与医疗过错无关的其他医患纠纷(如欠付医疗费的纠纷等等)。这其中往往牵涉到各种各样的经济因素。事实上,医患纠纷伤害的绝不仅是患者和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也因不断升级甚至演化为暴利的医患纠纷而缺乏安全感。

    一切善良的人都在呼唤医德的高尚,广大的医务人员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应该时刻牢记:救死扶伤。因为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天职。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巧学经济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巧学经济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巧学经济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巧学经济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