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嘴巴上的慈善”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巧学经济学.11.“嘴巴上的慈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导语:

    由于慈善机制不透明,很多身价颇高的慈善家,总是“捐少报多”,甚至是光说不练,大搞一把慈善秀。这种“嘴巴上的慈善”,实际上是因为慈善机制不公开不透明的“衍生产品”,也说明了现行慈善机制应加快革新的步伐,提高透明度,面向公众。

    慈善事业的公开透明运作,既是维护慈善机构公信力、遏制慈善腐败行为的利器,也是绕开慈善表演家、保护真正搞慈善的爱心人士的最好办法。

    最近,在一片质疑声中,某位慈善家因为“少捐多报”被曝光,黯然落选中国慈善排行榜。知情人士透露,这件事与其今日的捐款数额争议有关。

    尽管一个榜单算不了什么,但是“有口无实”的慈善,毕竟会引起人们的质疑,甚至直接把那些人推上了道德的审判台。

    如果真心搞慈善,舆论是不会进行恶意的评判的。以往很多影视明星,就因为各种捐款等慈善事业的疏忽,被人指责其背后的慈善动机,质疑其行为背后的原因。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捐款数额并不公开透明,很容易授人以柄。况且,有些企业家在慈善活动中往往“口惠而实不至”,在公开场合叫得震天地响,事后却不兑现承诺。这种慈善表演家,给慈善事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所以,把善行放在阳光下打量,不仅是对慈善事业负责,也是对慈善人士负责。也只有这样,才能堵住那些慈善表演家的嘴。

    批评和质疑不仅是沟通的一种方式,也是形成良性和平等对话的一个前提。试想,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不允许人家批评或质疑,这样的人或组织又具有多少可信度?

    从这个角度看,各种慈善家,更有必要真诚对待质疑,借此机会让公众了解其本人在慈善事业上所做的努力。最好不要总是高调提倡“慈善”,说是“捐了钱不说出来心里会难受”。既然“高调行善”,更应该面对公众质疑,说清自己做了哪些慈善事业,捐了多少钱,最后落实了多少。

    为了保证相关调查的公正与客观,避免对慈善事业和爱心人士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还要看到一点,向社会公开捐款数额未必是慈善人士的义务,却是相关慈善机构的必要责任。很多慈善家具体捐款数额成迷,一些企业家搞“嘴巴慈善”,很大程度上恰是因为慈善机构的不透明运作所造成。如果慈善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开捐款数额及用途,就算有人想夸大捐款数额,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慈善事业不透明运作,正是其机制上的弊端和症结所在。

    另外,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获得了2010年度“中国首善”的称号。据说,其2010年捐赠到账总额达102828.96万元。不过,曹德旺的慈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被称为“最苛刻的慈善家”。这是由于,曹德旺并非无条件捐献,他在捐款的同时还向慈善机构提出许多要求。例如,他要求相关慈善机构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将善款发放到位,差错率不得超过1%,管理费不得超过3%,否则将进行“索赔”。

    当前我国的慈善事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定社会的经济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各界参与社会福利救济,改变了由过去**实行福利式的全包揽,逐步向依赖社会民间力量为主的形式过渡。慈善事业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成为调节社会财富进行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至今,慈善思想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慈善事业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慈善意识得到普及,民间慈善事业得到极大的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逐渐得以回归。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巧学经济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巧学经济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巧学经济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巧学经济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