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一个升职的是谁――内卷化效应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巧学经济学.2.下一个升职的是谁――内卷化效应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导语:

    “内卷化”的结果十分可怕,它能够让一个人在一个层面上不停的内缠、内旋、内耗,既没有突破性的增长,也没有渐进式的积累,因此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越是缺乏自信越是难以成功,越是不能成功越是缺乏自信,到最后自暴自弃。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曾在爪哇岛生活过。这位长住风景名胜的学者,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着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

    此后,这一概念便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他学术研究中。“内卷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意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

    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有很多这样的“内卷化现象”。

    老张在单位做了一辈子的干事,再过几个月他就要退休了,可他心酸溜溜的。这并不是他不舍得自己工作几十年的单位,而是看着那些过去和自己同样职位、同样年龄的人如今都已经升迁了,只有自己在原地踏步,心里很不是滋味。老王最近也开始郁闷了。老王是一个科级干部,最近快要退休了。他谨30多岁的就是副科级干不了,可如今20年过去了,他还只是一个科级干部,过去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人现在都成了他的领导,他为此很是郁闷。

    “内卷化”的结果就是这样可怕,它能够让一个人在一个层面上不停的内缠、内旋、内耗,既没有突破性的增长,也没有渐进式的积累,因此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越是缺乏自信越是难以成功,越是不能成功越是缺乏自信,到最后自暴自弃。

    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组织,微观到一人,一旦陷入这种状态,只会无谓地耗费有限的资源,重复简单的脚步,浪费宝贵的人生。我国农村一些地方,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改革放30年过去了,农民兄弟过的仍然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的农耕生活;同样在一个单位供职,有的人几年一个台阶,而有一些人始终在原地不停踏步,多少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改变。

    很多年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去陕北,偶然间采访一个在黄土高原上放羊的男孩,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为什么要放羊?”

    “为了卖钱。”

    “卖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

    “生孩子。”

    “生孩子做什么呢?”

    “放羊。”

    小孩几句话勾勒出了一种“内卷化”生活状态。多少年来,他们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这主要在于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要改变。思想观念的故步自封,使打破内卷化模式变得非常困难。

    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这种内卷化现象尤其突出。一些民营企业内部实行家族化管理,重要岗位,不是七大姑,就是八大姨分兵把口,管理哲学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用自己的人放心。

    于是,在企业内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外部的新鲜空气难以吹进来,真正优秀的人才也吸引不进来,措施和办法因循守旧。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过去了,厂房依旧,机器依旧,规模依旧,各方面都没有多大变化。企业进入了一种典型的“内卷化状态”。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进入内卷化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人们常说,信心决定命运,观念决定出路。一个人如果总是自怨自艾,不思改变,不求进取,不谋开拓,民无信心,军无斗志,只能是原地不动,还有可能倒退。总是因陋就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只能进入周而复始的轮回状态。两千年的小农意识,生产的只能是两千年的自然经济,不可能产生出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

    为什么有些人注定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小老板?并非他不想做大,而是其思想观念停滞在小的层面上。生活陷于内卷化的人们最需要的是改变现有的思想观念,否则内卷化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

    所以,如果想有所成就,就要改变自己故步自封的思想,摆脱内卷化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自我、表现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使职业生涯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巧学经济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巧学经济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巧学经济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巧学经济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