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低调的奢华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百工匠心第235章 低调的奢华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

    “大禹治水图”玉山》作者周南泉、徐启宪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陈列着一件巨大的玉雕——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玉山(图版八,以下简称

    “禹山”)。玉雕卓立如峰,山岭叠嶂,瀑布急涌,遍山古木苍松,处处洞穴深秘。

    在这险峻的山岩峭壁之上,聚集着成群结队的民工,他们有的锤凿打石,有的用镐刨砂砾,还有的用简单的杠杆机械凿石开山。

    这幅生动活泼的劳动图景,其题材就是久传民间的夏禹治水的古老传说。

    这件我国现存最大的玉器,堪称希世珍宝。一、玉料来源

    “禹山”的玉料是温润、密致而坚硬的青玉,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约五千三百多公斤(据清档案记载九千斤折算为现代衡制重量)。

    “禹山”底座为高60厘米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青玉山的莹润光泽衬以纹饰精美的青褐色铜座,更显得雄伟壮丽。

    “禹山”正面中部山石处,阴刻乾隆的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篆字方印,背面下部刻有

    “八徵耄念之宝”六篆字方印,上部阴刻清高宗弘历于乾隆五十三年一月《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1】。

    我们从乾隆的诗文中

    “兹得密勒塔巨材”之句,可以知道,

    “禹山”的原材料采自我国自古以来以产玉著称的新疆和阗(即和田)一带的密勒塔山。

    新疆和阗玉的开采和输送内地,史书屡有记述。《明史》记载:永乐四年,和阗

    “遣使者贡玉璞”,

    “二十二年贡美玉”,

    “迄万历朝,于阗(即和阗)亦间入贡。”【2】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平定准噶尔和回部部分上层分裂主义分子叛乱之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安定,新疆和阗密勒塔山玉得到了大规模的开采,每年都有大量玉料运至京师及内地,且多大块玉料。

    用这些玉料制做的大型玉器,除《大禹治水图》玉山重达万斤以上外,现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的《会昌九老图》玉山、《秋山行旅图》玉山、《丹台春晓图》玉山和云龙青玉大瓮等大型玉雕,用料都重达数千斤之多。

    从诗文中还可以知道,《大禹治水图》玉山的稿本,是根据清宫内府所藏宋代或宋以前的《大禹治水图》画轴临仿而成。

    因画轴无作者姓名,年代也不清楚。鉴赏家根据画谱和画风考证,晋顾恺之、隋展子虔、五代朱简章与周文矩、宋代赵伯驹等都曾绘过《大禹治水图》,故不知究竟出自谁的手笔。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禹山”图景的稿本所临画轴,最晚不迟于宋人所画。夏禹是久传民间的圣王,大禹治水又是数千年来人们传颂的伟大功绩,历代封建帝王都以法先王、学尧、舜、禹来标榜自己。

    乾隆帝为显示自己法先王圣绩之隆,将大禹治水这一题材雕刻在珍贵的巨玉之上,以示自己

    “作歌敬志神禹神”,以博千古之名。乾隆帝在他的诗中有

    “功垂万古德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之句,这就说明了他雕刻

    “禹山”的目的。当然,不管乾隆帝个人意图如何,《大禹治水图》玉山把古代劳动人民开山治水、战胜自然的生动场面,通过匠人之手,艺术性地显现于巨玉之上,流传至今,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关于新疆和阗玉的开采和运输,官修史书和私家著作都有记述,而且有许多夸张的故事传说。

    《明史》列传记载:和阗

    “东有白玉河,西有绿玉河,又西有黑玉河,皆出崑崙山。土人夜视月光盛处,入水采之,必得美玉。”【3】密勒塔山玉也久负盛名,郭璞注《穆天子传》,李善注《南都赋》等,均有述及,当时称为密山。

    明代后期,密勒塔山玉继续开采。清代,山玉的开采规模更大,有时多达二三千人同时作业【4】。

    采玉的劳动者,冒着凛烈的寒风,爬越险峻的冰山,在空气稀薄的情况下,挖山掘洞,从岩石中开采玉料。

    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中记述:

    “叶尔羌、和阗皆产玉,和阗为多,……叶尔羌西南曰密尔岱(按即密勒塔)者,其山绵亘,不知其终。其上产玉,凿之不竭,是曰玉山。山恒雪,欲采大器,回人必乘耗牛,挟大钉巨绳以上,纳钉悬绳,然后凿玉,及将坠,系以巨绳,徐徐而下,盖山峻,恐玉之猝然坠地裂也。”开采固然不易,但运输更是困难。

    一块重达万斤以上的玉料,由遥远的新疆密勒塔山是怎样经过千山万水运至北京的呢?

    黎谦的《瓮玉行》诗序云:

    “于阗大玉三,大者重二万三千余斤,小者亦数千斤,役人畜挽拽,卒以千计,至哈密有期矣。”【5】《瓮玉行》诗句是:

    “于阗飞檄至京师,大车小车大小图,轴长三丈五尺咫,堑山导水湮泥涂,小乃百马力,次乃百十逾,就中瓮玉太第一,千蹄万引行踌躇,日行五里七八里,四轮生角千人扶。”【6】乾隆帝亦有

    “密勒塔山……采得大玉,由冰而拽运至京师”的记述【7】。据此可知,运输一块大玉料,需要制作轴长三丈五尺(约十一、二米)的特大专车,车上有铜制如

    “生角”的扶把,前用一百多匹马拉车,后要上千名役夫扶把推运,逢山凿岩开路,见水导河架桥,遇上冬天则泼水结成冰道,在冰面上拽运。

    每天只能走五、六里或七、八里。若按这个日速计算,和阗至京师一万一千一百零五里(见清乾隆时编《回疆通志》)路程,成年累月拉运,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运至北京。

    假若只能在冬天由冰而拽的话,则在路上需要更长的时间。《瓮玉行》诗说的是瓮玉料和两块数千斤的玉料的运输情况,《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玉山玉料的运输,应是与此完全相同的。

    二、制作年限关于《大禹治水图》玉山的制作情况,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现简要摘录如下:

    “巡视两淮盐政、内务府员外郎兼佐领加三级革职暂行留任徵,为移会事,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初七日,准贵处移会,内开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十日,将九千斤大玉一块,画得大禹开山图纸样,正背左右四张,具奏。奉旨:‘九千斤大玉准做《大禹开山图》样式,将内里收贮《大禹开山图》发交舒,著贾铨照图式样在大玉上临画,准时发往扬州,交图明阿成做’。钦此。”【8】

    “……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廿七日(1781年3月27日),将拨得《大禹开山图》玉山蜡样,随纸画样四张呈览。奉旨:‘准交两淮盐政图明阿照此蜡样做法,纸样大小成做。其座子照玉形配做铸料铜座。其大玉上所画钻心,照依大小并照纸样所贴深浅尺寸数目打取钻心,俟打得时,即送京呈览。’钦此。”【9】

    “……奉发蜡样,恐日久熔化,故照发到蜡样刻成木样一座,咨送贵处呈览,敬谨办理在案。”【10】乾隆五十二年四月(1787年6月4日)记事录:

    “十九日,太监鄂鲁里传旨:‘两淮成做《大禹开山》,业经奏过做得,至今未见送到。着舒文向伊家人问明回奏。’钦此。于二十日奴才舒文谨奏,为遵旨传问,据两淮盐政徵瑞坐京家人周祥声称,《大禹开山》陈设一件已经做得,现在光亮,于六月内始能下船,由水路运送解交,约于八月间方可到京等语。”【11】

    “四月廿六日员外郎王德、达达***长金江、催长舒兴、笔贴式福海来说,将两淮送到《大禹开山》木样一座安在‘奉三无私’呈览,奉旨着交舒文、伊龄阿看地方安设。其配做大玉山子俟送到时,亦交舒文、伊龄阿在乾清宫、宁寿宫看准地方奏明再安,钦此。”

    “今据两淮盐政徵瑞于八月十六日送到《大禹开山》陈设一件,连座通高一丈六寸,奴才等即督同造办处官员前往乾清宫、宁寿宫等处,量其分位大小,评细斟酌,以期如式。谨拟得乾清宫西暖阁对如意门陈设,并拟请宁寿宫东暖阁现安玉瓮转载请标明出处.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百工匠心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工匠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工匠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百工匠心》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