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 番骑偷袭雄狮团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宣和之宋江崛起第二三章 番骑偷袭雄狮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当“大宋征辽先锋军前哨”的军旗在霸州益津关外开始飘扬时,天都阴沉了下来,无论是宋国霸州还是辽国涿州的百姓都压抑不住心中的战栗,心中都像堵上了一块大石头,憋得喘不过气来,百十年间的和平局面就要这样被打破了吗?每个人心头都这样问自己,问不出个答案来,再转而去问别人,问朋友、问官人,可这个问题没有一个人能确切答得出来,只知道益津关外的军帐慢慢地多了起来,宋廷的各级官员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原本在霸州城乐活度日的百姓也开始接到官府的各种征调令,原本以为战争离自己很远的百姓也不得不直面战争的可能性了,接着,霸州的各种官僚资产开始撤离,城内的小民不时传出某大官人开始变卖产业准备搬家的消息,不知不觉间,面粉、食用油开始涨价了,各种生活必需品也开始涨价了,然后不断有居民失业的消息传来,老百姓的情绪开始变得低落,唯一变得亢奋地只有那些官学里的士子了,就像哪个朝代里都有的那些愤青一样,他们自发地聚会并发表各种激进言论,开始书写动员辽廷汉人策反归正的文告,甚至开始组织霸州各界劳军。在益津关外的宋军营帐开始初步完成时,霸州走马承受使田继承、霸州都监周尽忠也同时完成了从霸州移师益津关以便见证宋军伐辽的宏伟工程。

    在宋廷开始在益津关进行小规模备战的同时,辽国朝廷也从各种途径接到了宋金结盟,即将对辽开展战争的消息,辽帝耶律淳闻得此讯,恐受宋金夹击,意欲遣使赴宋廷,问责宋人背盟负约,挑衅辽国擅开战端之责,被翰林学士、都承旨耶律大石笑而止之,说道:“金宋结盟以来,金人累犯边境,掠我人民,夺我国土,实为我国大敌,而宋廷积弱,不敢擅自开战,故金人屡逼其出兵,实欲逼我二面应战,我国可遣使入宋国,说明金人狼子野心,灭金必亡宋的道理,唇亡齿寒这个典故用在当下,可说是十分贴切,宋国人才辈出,当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当然,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对付宋军,我国也不必杀鸡用牛刀去动用皮室军等辽军精锐,只需调动郭药师所部加强防御便可足以应对他们了。”言说至此,诸军都统、知北院枢密事萧干也以此论较妥当,辽帝以为有理,遂派使者赴宋国诘问,并下旨切责驻防在宋辽边境的辽军郭药师所部严防宋辽边境的宋军偷袭不题。

    梁山新军先期到达益津关的是董平率领的雄狮军,这支部队新、老结合,既有梁山军的老底子老一营,又有以梁山军骨干为主、整合雄州官兵组建而成的预一、预二、预三、预四营,当军队还在行进中时,斥侯兵就已经把前方可以扎营的地方用图示详细报告给董平。到了益津关外二十里的野山坡,对面不远处便是辽国涿州的永清县了,董平命令各营按行军图中标明的扎营位置依次扎营,古时行军安营,实在不像我们通常所想的那么简单,按梁山军作战条例,董平军先行在军营四周围起一道临时的木墙。木墙由两排树干组成,一排长一排短,把树干底下烧焦以后埋二分之一入土,长树干排成紧密的一排在外,短树干排成一排在内,然后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木板,分为上下两层,这样长树干长出的部分就成为护墙,木板上层可以让士兵巡逻放哨,下层可以存放防御武器和让士兵休息。最后每营形成的营帐两两相对,在营帐的周围和营区之间挖上排水沟。严禁士兵在各个营区之间乱窜,本营区以内也不许各个帐篷乱跑。

    在副都指挥使黄信亲率游击骑兵的掩护下,营房快速搭建成形后,各营步兵也开始在正、副指挥的率领下,来到营帐外迅速开挖沟底布满削尖竹签的防步兵战壕和错落有致的防骑兵梅花坑,并从附近砍来树木做成尖排拒马和栅栏,而各营缁重兵则开始从随行的战车上抬下各种装具,搭建行军厨房和用于抢救伤员的简便卫生室以及营一级的指挥所等等,各都头则分头组织新兵开挖公共厕所,各个都队负责开挖二个公共厕所,在宋江的要求下,安道全对于军营卫生也非常重视,不厌其烦的强调厕所挖的位置非常重要,要离水源和贮藏粮食的地方远远的,要离营房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能太远,以免上厕所的官兵不能及时归队,当然也不能太近。经安道全培训出来的各营军医官们在战时还规定要做好防疫,比如人和牲口的生活垃圾要及时掩埋焚烧,重病患者和传染病患者要隔离等等。

    虽然以前在训练时,安营扎寨是入门级培训,但在目前实战条件下的安营扎寨却是雄狮军成军以来第一次,各部都头都显得紧张而忙碌,提着马鞭,上窜下跳,大声吼叫着,咒骂着,最后总算是在尘土飞扬中完成了规定的任务量。

    站在缁重兵的云车上,一员首将看到下面杂乱的场面不禁面沉似水,见此人年约三十开外,相貌俊朗,仪表堂堂,身穿霜凝铁铠,头顶狮头铁盔,披一件铁青色锦绣雄狮战袄,腰挂长剑,下面两名亲兵各持一杆二十四斤重的绿沉点钢枪,此人正是江湖人称:“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的双枪名将董平董一撞。

    据江湖流传,董平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尤其是他所使用的双枪是一种独门兵刃,一般都是祖传或者独门秘传,非常难以掌握,也就是说必须得有独到的技艺才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此类兵器。双枪肯定是比长枪短点,但比呼延灼他们的双鞭等短兵器却要长出不少,可以想象一名武将手里挥舞着这么两支长枪,看起来既不灵便也不威猛,但使董平却能让双枪在手里如灵蛇飞动。对于使枪的将官来说,无论长短,灵活是关键,双枪适合近身厮杀,以攻代守,以眼花缭乱的攻势取代防守,但也不是双枪不能防守,可以夹在腋下拨挡,或者双枪交叉举架。再一点使用双枪必须腕力好,可以灵活转动。双枪将董平是宋朝的一流使枪名将,也许正因为双枪是特殊的兵器,董平每场出场单挑总能让对手防不胜防。

    此刻的董平站在高处,身边是大本营派来的观察员、参军宣赞,见到董平面露不悦之色,宣赞劝道:“新军成军不久,各部均需磨合,以某家看来,能在一个时辰内完成三仟人一个军的安营扎寨,即使身经百战的精锐西军也不过如此了。”董平叹道:“宣赞有所不知,你我均是久历战阵之人,我岂不知安营之事多繁剧,我所叹者不过责怪下级军官过于紧张,尚欠沉稳之故也。”宣赞笑道:“董都指也不必如此,除老一营外,各预备营多为原官军组成,其又何曾见过真正的战事,百战精兵也须历经百战后方能成为合格的军人不是,以其现有的表现来看,这也算有不错的军事素质了。”

    这边董平大军在扎营,远处益津关上的官兵们看得是啧啧称赞,野山坡已经成了一个热闹无比的大工地。霸州都监周尽忠临时给走马承受使田继承当起了现场解说员,这边是中军大帐,那边是箭楼,这边正在搭建的是粮草仓库等等,董平大军有三千余人,可是此时田继承入目所见,到处都是人海,简直有种漫无边际的感觉。

    见大军安营已毕,董平、宣赞二人下得台来,辕门外有亲兵来报,营帐外有霸州各界前来劳军,董平吩咐下去,劳军物资留下,告诉霸州父老,军务繁重,主将暂无余暇见客,恳请各界谅解,便与宣赞一起开始巡查各营的防务。

    大军忙碌中,太阳开始西落,很快便坠于远处的群山之后。初冬之季,太阳一落山,天很快就要黑了。

    在离梁山军斥侯兵远哨处不远,涿州永清县与益津关野山坡董平军寨之间的十里官道边,有一个叫做牯牛岭的地方。这牯牛岭是这十里坡地上难得的一块丘陵所在。这片乱石岭下面就是两国往来的官道,官道的另一边则是一道宽不过十丈左右,入冬后水枯河浅只有及膝深的河流。

    天地间这时最后一抹光亮也已经消逝,四下里一片昏暗,一轮残月的升起,恰好为这夜幕带来了少许的月光。

    宋军远哨地斥侯刚离开,一支百余人的胡骑马队便悄悄地来到了牯牛岭下,大队停下,为首地数十人轻轻地下了马,蹑手蹑脚地走上岭来,这岭并不大,除了一些兀立嶙峋的山石,就只有那些一人多高的低矮灌木丛和杂草了,不过人若是躲在其间却是最好的隐藏。

    站在岭上,感受着北方夜晚的寒冷,耳边不时传来对面宋军单调的打更声,为首的番将手扶树枝,睁大着眼,不远处的军营在朦胧的月光下刁斗森严,军容肃杀,寂静无声,玄色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清凉的月光映照在巡逻宋军的盔甲上,呈现出一片凛冽之气。

    “统领,宋军营寨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啊”一员副将轻声提醒主将道。

    为首的番将轻蔑地“哼”了一声:“宋军打起仗来就像一群绵羊,营寨立得好有什么用,不过怕死罢了。”说话间,那冷冷地月光透过斑驳的树枝映照在番将的脸上,使得那番将凹凸不平的麻脸和满脸的横肉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狰狞。

    “去,待三更梆响,叫萧布伦的骑兵去踹下宋军,记住踹得要狠,气势要大,我们就在这看场好戏吧。”那番将冷冷地说道。

    “喳。”一名传令兵旋即下了山,不一会,山下开始传来一阵轻微而急促的口令,百余精骑稍作准备,即成五骑一队、重装伍、什长为锥尖的锋矢阵分头向宋军大营摸去。

    夜色无声,月已三更。

    五百米,番骑含枚疾走,如乌云般翻卷悄无声息,绣有契丹文“常胜军”字样的大辽“日月”军旗在夜风中哗啦啦地发出阵阵慑人的声响。

    四百米,宋军刁斗远望哨上开始响起一长二短的“敌袭”号音,正常巡逻的宋军开始向营帐四边的箭楼疾跑而去。

    三百米,调兵号音开始吹响,第一营各都头紧急集合部队,披坚执锐的甲士带着轰隆隆的脚步声响彻营地四周。

    随着敌袭的警报声传来,“有敌袭了,快起来呀!”的惊恐尖叫声首先在某个预备营的帐篷中凄厉响起,接着预备营里有不少营帐也开始跟着混乱起来,眼看一场“炸营”的大戏就要在宋军大营悲剧般地上演。

    二百米,夜幕下的营地四周开始不断响起人仰马翻的惊呼,难以觉察的梅花状分布的陷马坑成了黑夜驰骋的番骑们的噩梦。

    “睡觉,不许乱,没命令不得起床!”董平那沉稳而激昂的声音,在暗夜里如同一只雄狮的咆哮响起,在宋军大营这片嘈杂混乱之中,显得格外突出。

    “滚回营帐!违令者斩!”各预备营指挥和都头们面色铁青,手中朴刀毫不容情,砍向衣甲不全,在帐外狂呼乱叫的乱军,随着颗颗人头抛飞,血雾蓬扬,乱兵们吓得面无人色,下意识地闭嘴钻进各自的营帐,营帐内的什长、伍长们照脸就是一巴掌,把无令擅自出营帐和正想起床的士兵们揍倒在各自的床铺上。

    一百米,箭楼上灯火燃起,大营四周亮如白昼,好不容易绕过梅花坑的数十骑兵已不成队列,萧布伦顾不上回头看一下仍留在坑里的兄弟,咬咬牙,左手挽缰右手长刀斜指,率队向着营门呼啸扑来。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宣和之宋江崛起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宣和之宋江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宣和之宋江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宣和之宋江崛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