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江阴签判辛弃疾 初入军伍习武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南宋客家人第三十一章 江阴签判辛弃疾 初入军伍习武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次日,临安来使,令队伍改道江阴。至于原因徐吉是不知道的,即使徐吉问了,他们也懒得解释。

    离开温州之时是十一月中旬,行路十三天,生者仅余三百六七十人。蓬头垢面,浑身恶臭,在寒风咧咧的冬日里瑟瑟发抖。铁打的汉子一路走来,生生磨没了血性,精神萎靡不振,只能麻木的跟着队伍前进。

    近来肖勇已是不能靠近押解队伍,徐吉没有了肖勇的帮助,徐吉猜测应是史家使出的幺蛾子。具体如何,徐吉也是不能确定。

    整支队伍里,充满了压抑的死气,徐吉真正体会了什么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待遇。徐记的脸上冻裂的口子,隐隐作痛,脚底的水泡破了又起,幸好衣裳鞋袜还算厚实,否则徐吉双脚就得像那些死去的人一般,掉了脚趾都没有知觉。

    徐吉一众到达江阴,这是一个宛如温州城一般的江口驻地,此地相比温州城,百姓稀疏一些,略显萧条。江上来往的商贾也不如温州众多,街上来往的大都是手臂刺字的土兵、厢兵或是少数的番兵。

    押解军士带着众人来到一处空旷之地,此地已然有许多如同徐吉一般发配来人。一位书生模样的大官,也就二十六七的样子,目光炯炯的巡视着众人。其后跟着一位二十三四左右的官吏。

    “本官李宝是也,即日起,你等归属江阴马步军下,健硕者充兵,赢弱者俱为杂役。”那名叫李宝的官吏说着转身喊道:“稼轩,速速将众人甄别造册,分配补充各军伍之中。”

    “谨遵知军令!”李宝身后的那个二十三四左右的官吏向前领命,随后招手喊来五个书吏来到众人之前。

    “稼轩?稼轩?稼轩?!”徐吉先是觉得耳熟,一个劲的呢喃着稼轩这两个字。似是在哪听过的,忽然徐吉双眼一凝,随即兴奋异常,就像见到偶像一般难以自抑的热血喷张,紧紧的盯着那人。

    此时徐吉的异样,被身后的杨烨发现,轻轻的用肩膀撞了徐吉一下,疑惑的问道:“小子,发什么疯呢?”

    “杨老伯啊,那人是稼轩啊!”徐吉语无伦次的兴奋道。

    “是啊,我听见了!这又如何?”杨烨不解徐吉为何兴奋,疑惑的问道。

    “如何?你可知那人是谁啊!”徐吉不满杨烨的表情,颇有怪罪之意的回了杨烨一句。

    “你以为老夫见识少啊,看那人着装就知道是个签判官身。不就是官嘛,有什么奇怪的。”杨烨看了看那人随后撇了撇嘴不屑的说。

    “你...你...跟你说啊,那人可是辛弃疾啊!你可知其往事,就对人如此不屑,竟是小嘘了天下人。”徐吉问辛弃疾打抱不平的说。

    “奥~看来你这小娃倒是清楚他的往事喽,那你说说看,他又是如何不凡的。”杨烨调侃的说。

    “杨老伯,你且听小子慢慢道来。”徐吉说道这看了看附近好奇的凑过来的众人,与有荣焉的继续说:“辛弃疾,号稼轩,生于金人夺取的北地,具体何处小子就不知道了。自幼亲睹了汉人在北地的民间疾苦。少年立志,恢复中原,报仇雪耻。前些年毅然带领北地民众抗击金人,绍兴三十二年,亲率五十余人突袭数万人的敌营,把杀害抵抗金人的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叛徒张国安擒拿回建康,交于朝廷处决。如此英雄,自当受众人敬仰,实乃我辈之榜样。”徐吉讲的慷慨激昂,不觉间声音越来越大,引来众人倾听。

    “稼轩实不敢当如此赞誉,不知这位公子贵姓。”就在徐吉仍然兴奋难平之时,身后传来了辛弃疾的声音。

    “啊,罪人徐吉,不敢劳烦大人垂询,小子方才无礼,妄议上官,请签判大人责罚。”徐吉一惊,连忙赔罪说道。

    “虽是戴罪之身,亦是我大宋好男人,自当舍身报国,以敌人的鲜血洗刷自身罪名才是。得了战功,自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辛弃疾一句话,安抚了众人心中的不安,更是激起了众人的热血。

    “却是不知徐公子,从何处知晓本官往事,难道我之名已然传到温州?”辛弃疾有些意外徐吉竟然知晓自己的过往,作为签判自然知晓这些人是从温州押解而来的。

    “回签判大人,吉在温州之时,遇到临安传旨的天使,与其相谈甚欢,此事乃是王公公所说,其他人应是不知的。”徐吉想了想如是解释道。

    果然,辛弃疾听了后一副了然的样子,其中难免有一丝失望。文人就是如此,都希望自己的名声传遍大宋。

    随后辛弃疾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就离去了,临走前却是多看了徐吉一眼,让徐吉搞不明白其心理在想什么。

    徐吉等人俱是登记,然后被在右臂上刺了江阴马步军独有的纹身。看上去还是挺酷的,就是颜色单一了些。

    徐吉身体还算健壮,于是跟杨烨一起选入军伍,被人领走,带入军营,归于步卒,入枪兵之列。

    随后的日子就平淡了,军营就像后世的高中学校一般,平日不许出军营。初来的新人,上午由教头操练,从闻令而动,行军列队,熟悉各色各式的旗语,众人都是不热衷此事,表现的都无比散漫。

    教头或许知晓众人心态,并未苛责。众人见如此,更是放肆不已。看着乱糟糟的队列,徐吉直撇嘴,杨烨直摇头。

    南宋的军制分厢、军、营指挥、都四级,厢辖10军,军辖5营,营辖5都,每都百人。

    每都十队,每队十人。徐吉一队的队头叫郭亮,是军伍出身的老油条,嘻嘻哈哈的到处跟人称兄道弟,整日没个正行,十足的兵痞子模样。

    徐吉和杨烨是队中的枪兵,另两个枪兵一个叫庞林,一个名唤刘成。三个刀兵都是点头之交,不知其名,三个弓手倒是时常跟着队头来徐吉他们闲聊一会。一个是郭亮,自不用说,就是个自来熟的家伙,另两人叫黄晖、候升。

    下午就是由队头带领,进行刀、兵、弓手的配合操练,在郭亮嘻嘻哈哈的带领下,气氛虽然轻松,操练的倒是比教头还严厉许多,若是谁出现差池,就是一顿踹,踹完了还臭骂一顿,惹来众人的哈哈大笑。

    徐吉本以为军营应该有着严格作息时间的,谁知吃过晚饭后,许多人就围在营帐里赌色子。有些会武艺的就独自练功。

    徐吉见此,就喊上杨烨一起跑到演武场,练习这些时日丢下的枪法。请求杨烨的指点,这一路行来,徐吉自是看出杨烨的不凡,所以每每在功夫上有所请教。

    此事夕阳未落,天气虽然寒冷依旧,仍是阻挡不了徐吉练武的坚持。此时徐吉手握长枪,挽了个枪花,随即出手就是一式狂风摆柳,气势非常,转而顺势一招乌龙摆尾,随即又是一式鲤鱼脱钩,招式变换自如,熟练异常,行云流水般一一使出,让在不远处习练的几个好汉喝彩连连。

    此时杨烨站在不远处,双手环抱胸前审度的看着徐吉演练。待得徐吉收枪而立后,杨烨从武器架上拿起一杆长枪,走到了徐吉对面,随意的侧身对着徐吉而立。

    “来,让老夫领教一番你这杨家枪的二十二式军战枪。”杨烨一语道出徐吉枪法来路的说。

    徐吉心中却是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杨烨此人确实大有来历,也不谦虚,自是提枪向前,与之打斗起来。

    只见徐吉以左蛟式起手刁钻无比的攻向杨烨,此时杨烨却一式平平无奇的直刺,向徐吉的胸口点来,因其起手式后握枪尾,又是直线进攻,若不回防,徐吉未伤其身,必会被其一枪刺个对穿。

    无奈徐吉收枪回身格挡,避其锋芒,转而顺势一招旋风破道,挡开其枪,回身而上,就是一击白蛇吐信。

    再看杨烨,从一式中正枪的直刺,抽枪同时就变为右横挑,轻松的挑开了徐吉的攻势。

    在场的人皆是来到一旁观看二人的对战,看到兴奋处,便大声喝彩叫好。在众人眼中看到的情形是这样的:一个老者站立中央,轻松写意的就化解了年轻人的攻势,动作简练、古朴却是省力有效至极。反观徐吉,像一只大马猴上蹿下跳的,围着老者进攻,却屡败屡战,似有不达目标不罢休之势。

    大约对打了有一顿饭的时间,徐吉就显漏倦意,额头汗珠连连。这还是徐吉学习了杨烨的呼吸吐纳加以配合之后的结果。反观杨烨,仍如初始一般轻松写意,呼吸均匀,不紧不慢的样子。见此,徐吉方才作罢。收枪后退,行了武者的后辈礼。

    “哈哈!杨家枪法自是不凡,却不是你这般运用的。若与一般人单打独斗,你这般打法自是无可厚非,你确实能轻易取胜。在乱战之时,敌人众多,你后继乏力,能杀几个人,最终还是会饮恨战场。”杨烨此时非常严肃的对徐吉说。

    “战场杀敌,若论实用,非岳家枪法莫属。战阵上磨砺出来的岳家枪法,动作古拙,招招制敌,一击必杀。攻中有防,防中设攻,非是花哨的枪法可比的。”杨烨似是回忆又似感慨的说。

    “请杨老伯教我。”徐吉也体会到了这种简单有效的枪法的威力,论持久性,有效性,根本不是各式花枪能比拟的。

    听得徐吉此言,旁观的众人亦是跃跃欲试的想要让杨烨教授此法。

    “此为岳家军的不传之法,老夫在习得此法时便发下誓言,不得私自教于旁人。老夫亦不会食言,又如何能教你。”杨烨叹息说道。

    众人见杨烨如此说,虽心有不甘,却只能遗憾的各自离去。徐吉也是有些失望,不过随后想来,既然不能传授,那就找杨烨切磋嘛,终有一天会慢慢学来一二的,打定主意,徐吉之后的日子里,就时常拉着杨烨到演武场切磋,也成了每日演武场晚饭后的一景。有些好武之人亦是经常前来围观,好不热闹。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南宋客家人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宋客家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宋客家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南宋客家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