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乱政(一)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董卓乱政(一)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董卓屯兵城外,自封为太师,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而且董卓还携兵器随意出入宫庭,略无忌惮。又一次他竟未经通传,意欲擅闯后宫,幸好有扮作羽林军的曾维汉所属1万精锐守卫,他才没得逞。但从此也记住了这支军队,意欲除之而后快。只是他不知道,这支军队人数可以根据曾维汉的意愿,而随时增加。这也是曾维汉通过何太后的关系,名正言顺的在洛阳驻军。

    董卓的嚣张拔横,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这不后军校尉鲍信,这一日来见袁绍,直言董卓必有异心,当从速除之。而袁绍则有些优柔寡断,他对鲍信说道:“朝廷新定,未可轻动。”

    鲍信见袁绍无意参与,又转身去见王允,亦言其事。王允此时却拿不定主意,只得说道:“且容允与其他大臣商议一二。”

    鲍信无奈之下,自引本部军兵,投泰山而去了。而董卓则利用洛阳局势不明之际,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一时间洛阳军队大部归其掌握。

    在基本掌握洛阳城防和其周边关隘、卫城之后,董卓的野心进一步扩张了。十月初五,董卓私下召见李儒时问道:“吾欲废当今天子,立陈留王为帝,何如?”

    李儒答道:“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大喜,立马下令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

    消息传至曾维汉处,曾维汉心想:看来这董卓如历史上一样,准备废帝立陈留王为新君了。于是他立即通过密道觐见何太后,曾维汉并未告知何太后废帝之详情,只是说先帝遗诏已落入董卓之手;让她写一份密诏,内容大致是:天子和太后获悉,有人欲废立新君,密昭曾维汉进京勤王。日期落款为九月十六。说服何太后之后,曾维汉立即下令,让洛阳周边的秘密据点兵力立刻凭借此密诏,以最快的速度接管洛阳八关,并封锁消息,让董卓与西凉之间暂时断了联系。而在洛阳城内,则通过皇宫内的几座系统兵营,加紧生产了一批士兵。然后利用明日董卓在温明园召见百官,无暇分身之际,完成对整个皇宫的全面控制。当然这是明日该做的事情,办完正事之后,曾维汉再一次留宿于何太后的寝宫约一个时辰,期间自然是春风几度了。

    第二日,董卓设宴于温明园,召见百官。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过数巡,董卓下令停酒止乐,当庭对百官大声说道:“吾有一言,望众官员静听。”

    闻言众皆侧耳。董卓接着说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忽见座上一人离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董卓一看,此人乃并州刺史丁原也。于是大怒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遂掣佩剑欲斩丁原。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忙进言道:“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众人皆劝,董卓方才平静下来,而丁原则上马离去。

    董卓接着问百官道:“吾之所言,合公道否?”

    这时卢植答道:“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董卓大怒,拔剑向前欲杀植。侍中蔡邕、议郎彭伯劝说道:“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闻言董卓随心有不甘,却也停止过激行为。司徒王允接着劝说道:“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

    于是百官皆散。送别百官之后,董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董卓即刻问李儒道:“此何人也?”

    李儒答道:“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主公,今日你与丁原交恶,暂且避之。”

    于是董卓立刻入园潜避。次日,有人报丁原引军城外搦战。董卓大怒,正欲引军同李儒出战。忽然又有人来报,言董卓军今早准备到皇宫换防之时,皇宫却被奉何太后密诏的驸马“汉”侯曾维汉的人马控制了。

    董卓一听顿时大惊,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李肃进言道:“主公,看来原先驻守后宫的人马也是那曾鹤的部下了。依肃只见,恐怕那曾维汉早已进入洛阳,不然无法解释皇宫之中的兵马从何而来。而皇宫之中肯定有能够藏匿兵马的大型密室,期间是否还有兵马,我等不得而知,还是不要与其交恶为好。另外,曾维汉奉旨镇守皇宫,可谓名正言顺。主公还应下令我军将士平日收敛些,再者主公日后觐见天子,可不能像以前那样,全身披甲携兵器入宫了。不要再让他人抓住把柄,从而被曾维汉顺势赶出洛阳。”

    董卓接着问道:“那城外丁原部如何应对?那曾维汉到底在何处?”

    李肃答道:“主公,虽说您已贵为凉州牧、太师,而曾维汉还是一郡太守;但是曾维汉毕竟曾是主公的上官,又是驸马、汉侯之尊,乃是皇亲国戚,地位、爵位都在主公之上。现在又奉旨驻守皇宫,占据有利之势,主公不妨放低身段去问问他的意思。到时不管如何处置丁原部,责任都是他曾维汉担着。不知主公以为可否?至于曾维汉现在何处,如肃猜测不错,其肯定在皇宫之中。”

    董卓闻言满意的说道“嗯,汝之言甚合我意,我这就进宫……”

    不待董卓说完,门外下人禀告道:“启禀太师,驸马府幕僚徐庶求见。”

    “噢,快快有请。将这徐先生迎到客厅。”董卓吩咐道。

    “偌。”

    下人离去之后,董卓随即向李肃问道:“以你之见,这曾维汉此时派徐元直前来,意欲何为?”

    李肃答道:“回主公,曾维汉是何意思,肃也猜测不出。不过其主动派人前来,无非是“利益”二字而已,主公见了徐元直,自见分晓。”

    于是董卓来到客厅接见徐庶,双方见礼之后,徐庶直接对董卓说道:“太师,您与我家主公也算是故交了,所以您与他无需太多繁琐虚礼。此次庶前来拜见太师,主公让庶转告太师,他已奉旨接管洛阳八关,以及皇宫守备,将于明年天子太庙祭天之后返回上谷。除皇宫内禁之外,太师在洛阳可一切照旧。另外我家主公还说,今日太师并未接见任何客人,自先帝国葬之后他也没到过洛阳。恕庶无理,就此告辞了。”说完之后,不待董卓作何反应,徐庶便转身离去。

    望着徐庶离去,董卓一时还未反应过来。一旁李肃见状上前说道:“主公,依肃只见,这曾维汉肯定早就知道,主公有废立新君之意。而他的意思是,明年太庙祭天之前,我等欲行此举需得过他那一关。而太庙祭天之后,洛阳所发生的一切,与他无关,他也不管。肃以为,曾维汉肯定有什么事需要当今天子在朝方可办理。明年太庙祭天之前,他将办好此事;而太庙祭天之后,谁当天子已经损害不到他的利益了。所以我军与城外丁原部之战,只要主公不暴露曾维汉的行踪,他是不会过问的。至于其接管洛阳八关,也不过是要牵制我军而已,以防主公加害他或是妨碍他所办之事。”

    “嗯,既如此,先解决了丁原再说。”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