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大乱(三)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洛阳大乱(三)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上一章说道,曾维汉留下一万多精锐守卫何太后寝宫,而他自己则率领部分人马护着何太后从密道离开。而这条密道一直通到北邙山的秘密据点内,此时曾维汉与何太后等人还行进在密道中。

    另一边袁绍、曹操欲入何太后寝宫未果后,便从速提兵追赶张让等人;二人亦希望早些斩杀宦官余孽,而后救下天子和陈留王,从而建功立业。

    今日洛阳之乱像,持续了一整天,转眼已是二更时分。夜空中的乌云逐渐散去,一轮冷清的残月挂在空中,清冷的月光洒向大地;应忖着今日洛阳之凄凉。

    在洛阳与北邙山之间的官道上,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的传来,只见一群身披铁甲、手持盾牌、携带统一的武器装备的骑兵,严整的向前移动着。就在曾维汉携何太后刚刚抵达北邙山据点时,这群骑兵忽然由官道转入去往北邙山的岔道,径直往曾维汉的秘密据点而去。待这群骑兵抵达据点,曾维汉亲自将他们迎入据点的军营内,却是赵云依令带领5千精锐重甲骑兵赶来支援曾维汉的军事行动。让曾维汉没有想到的是,跟随赵云前来的还有徐庶、关羽、赵雨三人。

    待这几人进入大帐,曾维汉便开口问道:“元直、云长、雨儿师妹,你们怎么跟来了?”

    见曾维汉询问,徐庶上前一步答道:“回主公,收到您的密令之后,我等一干部下一同议定:主公只遣子龙将军一人秘密前来支援,是不想引人注目。然公主返回上谷郡后,主公身边不能没有贴己人服侍;但此人又不能拖主公后腿,故此我等便自作主张,让会武功的赵夫人来服侍主公。另外一旦洛阳局势出乎主公预料之外,光子龙将军一人也无暇分身,故大家推举吾与云长将军前来主公帐下效力。我等自作主张,还请主公降罪。”

    “呵呵!无妨,洛阳这边正缺人手,你们来的正是时候。”曾维汉一脸笑意的说道。

    ……

    且说张让、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冒烟突火,一路奔逃至洛阳城外,竟非常巧合的也往北邙山而去。天黑时分,张让等正准备暂歇一下,忽然后面喊声大举,却有人马追赶而至。原来是袁绍、曹操二人已经追了上来,只见曹操身旁的河南中部掾吏闵贡,一边追赶一边大呼:“逆贼休走!”

    张让见追兵已至,事急之下失足坠河而死。而天子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利用夜色潜伏于河边乱草之内。袁绍、曹操军马四散追赶余下的宦官乱卒,却一直不知天子之所在。天子与陈留王一直潜伏至四更,已是腹中饥馁,却又逢露水而下,极寒交加之下,相挤而哭;却又怕人知觉,只得吞声暂藏于草莽之中,其状凄惨无比。

    夜色之中陈留王忽然开口说道:“皇兄,此间不可久恋,须另寻活路。”

    天子答道:“二弟言之有理,只是不知该往何处?”

    陈留王接着说道:“先寻得一安全路径再说。”

    “嗯,就依二弟之言。”

    于是二人以衣相结,慢慢爬到路边。只是一路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也不分不清方向。兄弟二人站在路边,正无可奈何之际;忽然发现北邙山方向似有几道火光,于是二人相互鼓励壮胆,向火光处慢慢行去。

    北邙山下怎么会有火光呢?原来此处是徐庶依曾维汉之意,在此搭建的一个农舍。此地处于曾维汉秘密据点的东面,距离据点约有十里左右。

    曾维汉通过历史,早就知道天子与陈留王会逃往北邙山方向。只是他并不愿意天子与何太后相遇,自从与何太后行了苟且之事,他一将何太后视为禁脔,又怎会让他此时回到太后的位置上去。故此设计,希望能将天子兄弟二人引到他处。而后再设法引袁绍或是曹操到来,又或是董卓等人。因为只要东汉末年历史没有偏离太远,对他这个穿越者来说,才是最有利的。

    且说天子兄弟二人,寻着火光方向,一路跌跌撞撞的来到了农舍前。见这里只是一栋农舍,并未发现什么危险或是埋伏。陈留王一脸欣喜的说道:“此天助我兄弟也!”

    为防意外,兄弟二人先是躲入农舍旁边的草堆观察了一番。其实他们的行踪,早在来的路上就被曾维汉手下的密探发现了。此时依计扮作农夫的徐庶,正在农舍中暗中观察天子兄弟二人。看到这陈留王护着天子左躲右闪,甚是激灵。心中叹息道:“可惜了,若是这陈留王生逢盛世,长大后定有一帆大作为。”

    徐庶见天子与陈留王已躲入草堆,于是装作起夜小便,来到了草堆边上。见到二人后,故作惊讶的问道:“二位少年谁家之子?”

    天子一脸惊慌,不敢应答。陈留王指着天子说道:“此是当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乱,逃难到此。吾乃皇弟陈留王也。”徐庶故作惊讶恐慌之状,跪拜道:“草民有眼无珠,不知陛下与陈留王驾到,还请陛下恕罪。若陛下不嫌寒舍简陋,还请陛下与陈留王入内安歇。”

    天子一时还未回过神来,陈留王却说道:“老伯快快请起,国事难为,吾兄弟二人落难至此;能得老伯相助,乃是上天护佑,皇家之大幸也。”

    徐庶再次跪拜行礼,而后扶帝入庄,跪进酒食。

    ……

    话分两头,却说袁绍、曹操二人,马不停蹄,终于追上了段珪等一干宦官余孽。

    只见曹操拿住段珪问道:“陛下何在?”

    段珪一脸惊慌的答道:“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

    一旁的袁绍听闻不见了天子,一怒之下杀了段珪,悬头于马项下。吩咐了一军司马领其本部人马押解降卒返回洛阳,而后与曹操分兵四散寻觅。

    曹操随一路径追寻,偶至徐庶所在的农舍;正要进屋搜查,徐庶开门瞬间,他便看见了天子端坐在首席之上。曹操立刻上前觐见,天子说起这一日状况,甚是凄凉,自引得君臣痛哭不止。

    待叙旧完毕,曹操再次行礼上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

    天子应允了曹操只见,于是曹操选了一匹上等战马,备与天子乘骑。因陈留王年幼,还不能独自骑马,曹操便与陈留王共乘一马。

    一行人离开农舍,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也寻觅到了这边,见曹操等护送天子过来,立刻上前接驾。一番叙述,君臣皆哭。众臣先使人将段珪首级往京师号令,另换了好马车驾与天子及陈留王骑坐,簇帝还京。

    天子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百官失色,天子亦是大惊。

    双方见面,才知是董卓率领的十万陇西大军奔腾而来。但见漫山遍野旌旗招展,剑戟森森,一派兵强马悍的样子。当先一位彪型巨汉面目凶狠,持马鞭高声喝问:“你们是什么人?”

    少帝刘辫见这情况,吓得哆哆嗦嗦,双股战栗,口不能言。董卓本是野蛮之人,见状更加得意,再次厉声道:“怎么不说话!”

    面对凶焰滔天的董卓,少帝刘辫手下的内侍,太监,和一众文官没人敢出口大气,只怕稍有闪失,便惹来杀身之祸。而曹操、袁绍二人,则是摔众护住车驾两侧。不想此时陈留王刘协却挺身而出,而后指着董卓道:“你是来劫驾,还是来救驾?”

    董卓见是一个小孩,不由一愣道:“当然是来救驾。”

    刘协高声道:“既然是来救驾,为何见了圣上不跪!”遂朝少帝刘辫指了指说:“这就是当今天子,你还不下跪!”

    董卓其实早就看出他们的来历,只不过故意想在皇帝面前抖威风。但是刘协这么一说,再要抖威风可就说不过去了,于是忙翻身下马,高呼万岁受惊。这时的刘协才九岁,能以稚龄之年面对这么大的阵仗而毫不慌乱,实属胆识过人的奇童。

    见董卓行礼认罪,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董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自古废立君王乃是大事,大功,可位极人臣,权倾天下。

    却说曾维汉将何太后迎入秘密据点之后,就又对其上下齐手轻薄起来。就连赵雨来到据点之后,也未做收敛。这日听到徐庶汇报,天子已在回洛阳的路上,立马安排太后从地道回宫。

    是日天子还宫,见何太后,俱各痛哭。检点宫中损失,发现不见了传国玉玺。原来是曾维汉,趁乱派人从御书房拿走了。

    不过先帝的遗诏却被他故意留了下来,而后董卓、曹操等人护送天子兄弟回宫后,被李肃寻得,秘交于董卓。

    董卓零时住所,李肃对董卓说道:“虽先帝传位于刘协,但是若百官不能阻,此遗诏无作用也。然以此遗诏公布天下,那么帝便是伪帝,刘协乃是正君,岳父大人的废立之功,便成了清君侧正君之功,当寻一恰当时机公布此遗诏。”

    董卓深以为然,着即与李肃商议废立之事;并依李肃之计,作了相关部署。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帝国时代之大汉军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