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马滩之战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捺钵王朝之辽圣宗第一百五十一章 马滩之战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却说契丹大军等了一整天,直到第二天午后,城楼上静悄悄没有一点动静。隆绪有些着急,耶律室鲁道:

    “这两个王八蛋定是借机逃了,陛下,要不要攻城?”

    隆绪望着帐中黑压压的文臣武将,冷静说道:

    “如果两个叛贼真的逃了,那西京守将还不了解朕的善意。朕既已决定争取不战而胜,就不能轻易放弃,要再派人去谈。降将靠不住,这次派自己人去。各位爱卿,你们谁去走这一趟?”

    大臣中没有回应。有的是胆怯,有的是根本反对招降。隆绪面露不悦,目光梭巡一圈,落在一名相貌英俊的中年汉官身上。此人名叫韩杞,现任閣门引进使。因仪表堂堂,言辞辩给,多次担任外交重任。五年前澶州城下谈判,他就是第一个被派往宋营的契丹使臣,任务完成得很漂亮,回来受到奖赏和升职。今年九月,也是他和高正二人去开京面见王询下达兴师战书的。此刻韩杞却在心里叫苦,因为这一次情形既不比澶州也不同于上一次去开京。澶州时赵恒掌控着全局,他要和谈,下面人谁也不敢破坏。上一次去开京,契丹尚未出兵,高丽还一心想要挽回和平。而现在的高丽,人人对契丹入侵恨之入骨,有的人降服了也是大势所迫逼不得已,还有更多人同仇敌忾坚持抵抗。卢顗、刘经可能是逃了,更有可能是被杀了。可是皇帝看着自己,就差点名了,躲也躲不掉了,只得站出来,慨然道:

    “微臣愿往,为了将士们少流血,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韩杞带了二百兵马来到北城门下,让一名小校对城上高喊:

    “我皇昨天派了卢顗、刘经入城谕降,至今没有消息,请让西京留守出来说话。”

    城头守将急忙进城报告。这时的西京留守府中坐镇的却不是主降的副留守元宗奭,而是中郎将智蔡文了。原来智蔡文在城外南山驻守并不甘心,生怕元宗奭悄悄降了。正在焦急时,康肇旧部东北界都巡检使卓思正领了五千兵马前来支援,两人相遇,一拍即合,联兵闯入城中。杀了元宗奭和其他不服的人,自任城守,重新布署防御。听到门将来报,智蔡文和卓思正一商议,派出麾下郑仁去见韩杞。郑仁率一支骑兵打开城门突然冲出,可怜韩杞,连西京城都没有进,就糊里糊涂地死在城下,他带去的卫兵一半被杀,一半被虏入城中,没有一人生还。

    郑仁提着献血淋漓的长剑回来复命。刚刚说完,就又有探骑来报,说是契丹派去开京的谈判使者和准备上任的开京留守两拨人马都已在路上了。智、卓二人当机立断,各自率领数千兵马出了城。智蔡文去追马保佑、耶律乙凛;卓思正则去刺杀高正。

    马保佑和高正一个去任开京留守,一个去与高丽国王谈判,二人都是上国钦差使臣和特派大员,都各有仪仗护卫前呼后拥。本来可以一路同行,壮大声势。可二人虽然同朝为官,都是汉人,却尿不到一个壶里。马保佑出身南京四大家族韩、刘、马、赵之一的马氏,早在归入契丹之前就世代为官。他在契丹人面前不敢称大,可是却瞧不上其他汉人。高正出身寒门,是本朝恢复科举后第一届所取的两名进士之一。他更看不起那些不学无术专凭门第吃饭的世家子弟。两人同行无话可说,所以索性各走各路。

    马保佑一路忐忑不安,知道自己这个开京留守并不好当。西京降或不降尚未可知,开京情形更难预料,虽说王询降了,同意契丹派人留守,然他显然指挥不了各路武将。这座高丽京都也许是大开城门相迎,也许是张弓搭箭欲射。所以虽有王询送来的关防,他却不去驿站住宿。和副留守耶律王八、护军统领耶律乙凛商议了,一路冒着严寒扎帐篷露宿野外,加派卫兵巡逻保护,并有意放慢步伐,晚起早宿,边走边打探消息。从西京到开京四百里,要是骑马急行四五天就可以到了,可是他们走了两天刚刚离开西京不到百里。这天中午,北风呼啸乌云散尽,冰寒世界晴澈万里,就见到后面远处一片烟尘滚滚而来,马保佑对着耶律乙凛大喊:

    “将军,不好,定是高丽主战的武将前来追杀咱们的,你看那边来的至少五千人马,咱们只有这一千多人,好汉不吃眼前亏,赶紧逃回大营再做商议吧。”

    副留守王八也不想送死,道:

    “王询狗儿投降是假,赶紧回去禀告皇上!”

    乙凛是员老将,一看扬尘就知来者不善人马众多。朝廷只给他带了一千兵马以防蟊贼,显然不是来者对手。立刻下令护住两位留守躲到路边一座小山丘后。等到骑兵追向前去,一行人便打马飞奔回撤。智蔡文追了一段见前面没有人,掉头回来搜寻,等追到时,马保佑一行已经快到契丹军营。乙凛留下部将抵挡,总算护得两位留守平安撤入营中。

    而钦差谈判使者高正一路鸣锣开道,排开仪仗,大摇大摆。白天上路,夜宿驿站,两天走了将近一半路程。这天斜阳西挂寒鸦归巢,他们来到驿馆吃饭休息。高正要了热水让小厮服侍着烫了脚,舒舒服服地正要上床,亲兵队长慌慌张张跑进来说道:

    “高学士,不好了!放哨的人刚刚来说,高丽兵已经悄悄包围了驿馆,看来来者不善。赶紧逃吧!”

    高正大惊失色,才想起这里是高丽不是契丹,如今半岛遍地烽烟,主战派处处举火,不知多少人要索他性命,破坏和谈。发愣之间,亲兵们已经不由分说地帮他穿上衣服,架起来就往外跑,趁着卓思正布署尚未周全,一行人杀出驿站。他们边打边撤,狂奔一夜,直到凌晨,契丹军营辕门在望,才摆脱卓思正的追杀,高正身边的卫兵只剩下不到一半。

    皇帝耶律隆绪和随征的大臣们这几天一直在帅帐讨论筹划如何处置战后的高丽,虽然开京留守和谈判代表已经派出,但最后结果还要由皇帝到了开京后拍板定案。一天过去,还是没有等来韩杞的消息,众人都觉得事有蹊跷。于是派出多路人马打探,终于得知,不但韩杞已在城门下被杀,就连卢顗和刘经也死在城中。大臣们群情激愤,攘臂叫嚣,一定要踏平西京进行报复。正在哓哓不休之时,马保佑和高正两拨人马相继逃了回来。听他们述说经过,帐中更是如同火上浇油,人们愤不可遏,但也认清了当下的形势:王询投降根本代表不了高丽。

    耶律隆绪的心里涌上一丝凉意。他的性格中充满矛盾,既骄傲又胆怯,既倔强又脆弱,顺利时豪情万丈,不利时迅速沮丧。直觉告诉他,直捣开京,永远臣服高丽并不是那么容易。打败康肇、兵临西京只是征服高丽千里之行的第一步。难怪母后十五年前派萧恒德征高丽只打到蓬山郡就止步不前,明明是大获全胜却要割地换取高丽臣服。太祖皇帝吞并渤海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想要创立和太祖比肩的不世之功看来是过高估计了自己和契丹的实力。然现在为了面子绝不能认输,他咬着牙说道:

    “朕本怜悯西京军民,是他们自己愚蠢狂妄,逼朕用武。耶律乙凛,朕给你五万兵马,派你主攻西京,如何?”

    乙凛挥拳道:

    “王八蛋背信弃义,说好了投降却来偷袭,咱们差点丧命,此仇怎能不报。陛下放心,卑职有这五万人马一定踏平西京,杀了那些狗贼!”

    隆绪又道:

    “萧排押,朕与你继续领兵南下,一定要打下开京,活捉王询,看他如何交待。”

    智蔡文和卓思正在西京顽强抵抗,耶律乙凛围攻五天五夜,死伤无数,坚城纹丝不动。到了第六天,智、卓二人见契丹人困马乏兵势稍弱,便率兵突然杀出城来,乙凛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死伤了三千多人马。晚上收兵,乙凛垂头丧气道:

    “想不到高丽狗贼如此强悍,居然敢出城来打。今天吃了没有防备的亏,明天看它再敢出来,老子绝不会让他们活着回去。”

    留下来和乙凛一起攻城的马保佑道:

    “高丽国王已经投降,城里主降的人一定还有很多,智蔡文怕人心涣散,所以出城作战,为的是提振士气。不过今日之败不要紧,正好麻痹敌人,明天如果他们再敢出来,大帅还要再打一场败仗才好。”

    乙凛瞪大了眼睛:

    “你这是什么意思?噢,我明白了,是假败诱敌。高!还是你们汉人肚子里花花肠子多。”

    马保佑笑道:

    “大帅文韬武略,不言自明。只要能吃掉狗日部分主力,削弱城中力量,破城就更容易。”

    智蔡文尝到甜头,第二天果真再次出战。乙凛又不敌而溃,高丽军乘胜穷追。城头上守军见此情景大为振奋,纷纷出城加入追击,一直追到三十里外马滩河边。这里山高路窄,好像一个大口袋。只听一声砲响,埋伏的契丹兵从山上杀下,倾城而出的近万西京兵全都被歼。智蔡文被亲兵拼死护着逃了出来。回西京的路上都是契丹兵,他回不去,就是回得去他也不敢回去见死亡将士的妻子父老,只能率了剩下的不足一百亲兵向南往开京逃去。

    今日卓思正没有出战,负责在城中据守。听说智蔡文全军覆没,顿时慌了神。城守得住守不住另说,单是恨他和智蔡文的人就可以把他活吞了。他叫来手下部将大道秀道:

    “今夜敌人大胜而骄,是偷营的良机,敌人主力屯于北门外,你出东门,我出西门,两面包抄,可以大胜。”

    夜里,卓思正打开西门,率手下剩余兵马出了城。他们没有去北边偷营,而是乘着月色向南狂奔而去。大道秀按照约定,到了契丹大营前,却不见西边有军队夹击,才知道上了卓思正的当。眼见敌众我寡,力不能支,索性率全体人马降了契丹。

    经过马滩之败,又被卓思正和大道秀带走剩下的兵马,西京成了一座几乎没有军队的空城。全城群龙无首一片恐慌,人们大骂智蔡文和卓思正,却又不知如何是好。想要投降,未时已晚,契丹军要为韩杞和战死的士卒报仇,扬言一定要踏平西京,血债血尝。这时即使再有契丹人来劝降也没有人敢相信了。録事赵元、镇将姜民瞻等人为了死中求生、凝聚人心,到神祠占卜,号称测得吉兆。于是共推赵元为兵马使,收拢散卒,征集青壮,闭门固守。这回不管耶律乙凛如何攻打,只是靠了高墙厚垒坚壁不出。西京战略储备丰富,粮草武器充足,全城青壮尽数上阵,用滚木、雷石、热水、滚油等等一切办法击退一次又一次进攻,城上城下死伤枕籍,契丹军却始终不能突破这道壁垒。耶律乙凛和马保佑无可奈何,只能驻兵城下,等待时机。

    却说智蔡文马滩大败而逃,一夜狂奔四百里,竟在契丹亲征大军之前到达开京。他进宫去见国王,只见宫中寒风飒飒,一片凄凉。王询正在召开朝会,大臣到者寥寥无几,连侍卫、太监都没有几个。原来听到契丹大军逼近,朝中文武和禁卫内侍、嫔妃宫女们都纷纷逃散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捺钵王朝之辽圣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捺钵王朝之辽圣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捺钵王朝之辽圣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捺钵王朝之辽圣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