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老李是个厚道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1980我的导演生涯第一百一十五章 老李是个厚道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随后,韩平见到了央音的配乐团队。

    强大是真的强大,带队的教授是杜明心,学生是刘所拉,王立平和赵季平。这些人放到后世,都是音乐界响当当的大人物。

    在录音剪辑室内,韩平等人一起聆听了杜教授团队带来的配乐作品。

    音乐舒缓,带着甜蜜,但这并不足以打动韩平。

    “各位老师,我希望的配乐是按照剧情的不同,分成多种。比如静秋来到村里后,从不适应到慢慢融入,她认识老三,并产生好感后,两人的接触频繁后,她心里渐渐喜欢上了他,还有最后,她和老三天人永隔。

    根据这些内容,我大体把配乐的主题分为了五类,一种是激昂,一种是如流水一般的宁静,一种是忧郁,一种是轻快,而最后一种则是伤感……”

    “嘶,这可不容易啊。”

    “是很不容易,不过这部电影很特别,我希望音乐能配得上这部电影。”

    会议室内,不仅仅是央音的配乐大牛,燕影厂的几个配乐师也在这里坐着。

    燕影厂的几个配乐师是被汪厂长叫来的,他是怕韩平对配乐不太懂,叫他们来帮着把关。

    结果,他们发现韩平不是不懂,而是太懂了。

    就是这样,反而麻烦。

    如此复杂程度的配乐,他们也只在国外经典电影中见到。

    如果这个工作交给他们,不是做不到,可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可厂里每年那么多电影都需要他们配乐,他们又怎么可能为一部电影费时费力,即使他们愿意,汪厂长也不愿意。

    几人目光看向杜明心,这位大佬的名字他们早就听过,在国内音乐界属于大牛般的存在。如果这位出手的话,韩平的要求在短时间内还是有完成可能的。

    杜明心在听完韩平的要求后,和自己的几位学生小声交流起来。

    他们是看过剧本和初剪版本的,并且他们也认同韩平的自夸,那真是一部非常棒的爱情电影,一点不比国外经典爱情片差,相反由于是国产电影,以及年代相近,更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交流结束后,杜明心道:“韩导的要求我们可以答应,只是价格方面……”

    韩平很干脆地说道:“只要配乐能够满足我的要求,价格好商量。”

    汪厂长嘴角一抽,价格好商量?

    杜明心的团队可不便宜,要是再加价……

    不过他想到韩平对配乐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电影冲奖的目标,还是默认了他的说法。

    “那行,咱们就聊聊具体段落的配乐吧。”杜明心道。

    韩平笑了笑,开始同他们聊起来了自己要的配乐的感觉。

    录音室里有乐器,在场众人音乐大师颇多,他们想到合适的音乐节奏,甚至会当场弹奏。一时之间,录音室内响起各种悦耳的音乐声。

    央音的配乐团队和燕影厂的配乐团队一起为了韩平的电影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

    竞争、交流、沟通、融合。

    双方各自有着自己对配乐的看法,当看法相左之时,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

    在音乐的世界里,谁本事大,谁说话。

    刘所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电影开头可以加入古筝独奏和小提琴的耳语般的旋律,为电影缓缓拉开序幕,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念的氛围。”

    赵季平赞同小师妹的看法,“古筝演奏大多用的是简单技法,没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炫技表演。再加上小提琴演奏,背景音乐听起来从容又柔和,观众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审美体验,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啦。”

    燕影厂这边也不甘示弱:

    “推进时间时,那种阳光明媚的……刘晓丽走路的镜头下,配乐可以用钢琴。轻快如同流水一泻千里那种哒哒哒~单音循环,可以把她清纯的气息展现得刚刚好。。”

    总之吧,不管怎么说,在导演已经传达清楚自己要的那种感觉之后,再加上刚才的讨论,央音的配乐团队已经有了腹案。

    ……

    时光匆匆,在央音提交让韩平满意的配乐后,燕影厂的剪辑团队和配音团队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于是在十二月底前,燕影厂通过国内的渠道将《山楂树之恋》送到了柏林电影节官方手中。

    至于能否入围主竞赛单元,那就要看明年一月中下旬柏林电影节官方的通报了。

    这些天,韩平也陆陆续续写了一部分《黑洞频率》的剧本。

    这个剧本对他来说并不复杂,预计一月底就能完成,到时候剧本交到厂里,用不用,还要看上面如何决断。

    这天,他正在家里写着剧本,陈怀恺跑了过来,拉着他的手臂,嚷嚷着让他快点去厂里,说是合拍片公司的人陪着一位香江导演到了厂里,指名道姓要见他韩平。

    韩平愣了一下,旋即明白是个什么情况,估摸着李翰祥的那部电影投资已经到位,差不多要到筹备阶段了。

    他想着老李还欠他稿费呢,心里一阵火热。也不耽搁,胡乱穿上一件冬衣,便跟着陈怀恺跑到了厂里。

    两人来到会客室门口,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笑声。

    韩平敲了敲房门,不消片刻,房门打开。

    李翰祥见到是他,发出一阵粗犷的笑声,“韩导,合同已经敲定,你的剧本终于可以投拍了!”

    李翰祥成立新昆仑后,澳门那边当即注资,钱到手后,他就去同合拍片公司谈判。谈判很顺利,条件甚至优厚到让他不敢置信。

    于是乎,他也顾不得在邵氏的片约,当即北上燕京,想要尽快开始电影的筹备工作。

    “恭喜,恭喜。李导马上就要扬名立万,到时候可别忘了老弟我啊。”韩平揶揄道。

    李翰祥大笑:“哈哈,借你吉言喽!”

    笑过后,他收敛起脸上的笑容,该是谈正事的时候了。

    “韩导,你看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正式签订合同了?”

    “可以啊,李导演给我送钱来,我又怎么会拒绝呢。”韩平笑道。

    李翰祥摇摇头,苦笑道:“韩导这是掉进钱眼里了,三句不离一个钱字。”

    “我可比不得香江来的大导演,我们内地导演拿的是死工资,十五万港币对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为什么不要?”韩平反问道。

    李翰祥干咳一声掩饰尴尬,接着说道:“咳咳,我说不过你。总之,等合同签了,我立刻安排财务给你转账。”

    “那我就先谢过李导了。”韩平抱拳道。

    这时,汪厂长突然插话:“别,韩平,听我的,要外汇券。”

    “厂长,您的意思是?”韩平猛然明悟过来。

    按照国内的规定,这个时候外国汇款只能汇到中行,而老百姓是无法直接接受境外外汇汇款的,所以必须在中行进行强制结汇,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等值货币兑换。

    但明眼人都知道,等值兑换是很亏的,而且想要在把这些钱换成港币基本没戏。

    汪厂长看向李翰祥,沉声道:“李导,有些话我这个身份本来不应该多说。只是韩平同志的这钱赚的不容易,加上他来年很可能要出国,身上没有点外汇不方便。所以,我希望李导能把那些钱换成外汇券交给韩平同志。”

    李翰祥听着他的话,面露轻笑,他又不是第一次来内地,对这边的货币政策大致了解一些,“好说,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不便之处。”

    韩平脸上绽放出笑容,“谢谢厂长,谢谢李导!”

    在门口说笑了两句,韩李翰祥又把会客室里的人介绍给了他。

    一位是合拍公司的同志,另外两人韩平并不认识。

    韩平先是同合拍片公司的人握手,打招呼,接着看向另外两人。

    “韩导,这位是故宫博物院的副研究员朱家俊。”李翰祥将站在他左右手的两人介绍给韩平,“这位是我从香江带来的摄影杨凌。”

    韩平分别和两人握手,然后看到了桌子上的图纸。

    “咦,这是?”

    李翰祥指着图纸道:“我们正在讨论圆明园的布景,你是剧本创作者,应该知道圆明园在戏里有着重要的作用。”

    朱家俊点头道:“可惜圆明园被已焚毁多年,现今残留下来的不过都是些残垣断壁。如果用作拍摄是肯定不行的,为今之计只能重新搭建一处场景用于拍摄。”

    “圆明园真正的面貌难以窥探,想要复原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啊。”李翰祥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急的直挠头。

    韩平眉头微皱,,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各位,我记得故宫里有几幅郎世宁的传世作品,似乎是专门画圆明园的?”

    “韩导真是博闻强识,不是专门研究过不可能知道这种事。”朱家俊赞道。

    他是李翰祥请来的历史顾问,在清史方面有很深的功底。

    电影拍摄不追求以假乱真,以现在的技术实力,想要追求那种极致也不容易。只要有个八九成的相似度,已经足够。

    众人又聊了两个多小时拍摄涉及的方方面面,就连汪厂长和陈怀恺都有参与。

    这部戏牵扯到的部门不知凡几,燕影厂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有众多贤才为其出谋划策,李翰祥心情大好。

    中午吃饭时,李翰祥又提到了圆明园布景选址的问题,合拍公司保证会给他选择一块儿合适的地点用来搭建外景。

    按照合拍公司的估算,要想还原圆明园的部分场景,少说也得投入大几十万,这在1982年的国内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光是一个布景可能就要花掉寻常一部电影的投资,妥妥的大片。

    吃完饭后,正事聊得差不多了,韩平想着为朱霖某个角色,便向李翰祥提了一嘴,没想到李翰祥很好说话,连人都没见,就答应了下来。

    老李是个厚道人啊!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1980我的导演生涯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980我的导演生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980我的导演生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980我的导演生涯》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