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为他人做嫁衣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这个中医好年轻021 为他人做嫁衣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推拿不行,扎针也不行。

    艾灸的话,一条胳膊四个痛点,都在关节附近,不管悬灸还是隔物灸,都得一处一处来,就算每个痛点灸十分钟,也得一个多小时。

    何况,灸者久火也,才十分钟能管用吗?

    陈瑾忽然想到了自己最近才入手的一件宝贝——刮痧杯。

    这个将刮痧和艾灸巧妙结合的刮痧杯用在子浩妈妈身上正合适。

    “你这个情况,推拿的话我不太会啊,我只做小儿推拿。要不我给你用刮痧杯治疗吧?”陈瑾坦言道。

    “刮痧杯是什么?刮痧不都用刮痧板的吗?”子浩妈妈好奇地问道,“家里的老人以前也有用碗口和勺子刮的,用杯子也可以吗?”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陈瑾说道,“到理疗室这边来吧!”

    陈瑾率先来到了理疗室,从壁橱上取了刮痧杯出来,又取了个艾柱固定在刮痧杯里的钢针上,点燃,随即开始给子浩妈妈治疗。

    刮痧杯全称陶瓷艾灸罐刮痧一体杯,名字太长了,陈瑾就简称它为刮痧杯。

    这种刮痧杯两年前许承跃给她买过一个,因为是近两三年刚上市的新器械,就买了一个来研究,陈瑾经常用它刮经络穴位调理自己的身体。

    放在仁泽堂的这个是陈瑾两个月前新买的。它的外形上像一个大肚陶瓷杯子,高八九厘米,口径六七厘米,底部两层,内层有几个大通气孔,中间有一根钢针用来插艾柱的,外层也有几个通气孔,与内层的通气孔错开了位置。

    点上艾柱后用配套的往里凹陷的网盖罩住杯口,倒扣在皮肤上操作,可防止艾灰掉落烫伤。

    操作时利用杯口边缘一侧微微翘起另一侧下压着力刮动皮肤,表面上看起来和走罐差不多,但没有走罐时罐子的吸力,加上了艾灸的力量,比刮痧板更容易刮出痧,也更加温和舒适。

    至于效果,自然是综合了刮痧和艾灸的双重作用。

    陈瑾用刮痧杯沿着子浩妈妈前臂上的两条经络来回推动,先刮手阳明经,再刮手少阳经,重点放在腕部和肘部的痛点上。

    二十分钟过去了,第一个艾柱烧完,子浩妈妈的左臂也治疗结束了,她的前臂上手阳明和手少阳经络的位置都出了一层淡淡的痧,比普通的刮痧板刮出的痧要浅。

    陈瑾让她活动活动手腕,她再次露出难以置信的眼神,惊道:“哎,也太神奇了吧?都没什么感觉了,这就好了吗?这个方法也太好使了吧!主要是太舒服了,比推拿还舒服……”

    其实推拿也很舒服,只是点按某些穴位的时候比较疼。

    “应该还没全好,只是暂时缓解了,还得多治几次才行。”陈瑾说道。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好了,缓解是肯定的,但回去再抱孩子可能又会不太好,或者明天又出现疼痛。

    虽然她很喜欢这个刮痧杯,但也不会过度吹捧它,神话它。

    随后陈瑾就开始给子浩妈妈的另一条手臂刮痧。

    整个治疗结束后,子浩妈妈非常满意。

    陈瑾回到二诊室,就开始考虑怎么收费了。

    按照艾灸收还是按照刮痧收?诊所的治疗项目里可没有这一项内容。

    子浩妈妈也回到了二诊室。

    陈瑾取出处方签,先给子浩开了张小儿推拿的治疗单,随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陆芳,26周岁。”子浩妈妈陆芳回答道。

    “我要按照两个部位的刮痧来收治疗费,艾灸就不算了。你的这次治疗一共60块钱。”陈瑾一边填写着陆芳的信息,一边说道。

    “行!”陆芳欣喜异常。

    才治疗一次就有这么好的效果,还这么便宜……

    陈瑾就在处方签上写了“刮痧×2部位”,随后签上名字,再去找贺敬松签字。

    贺敬松正在给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把脉看病,这是他今天的第三个病人。

    看到他在忙,陈瑾就没进一诊室,先将治疗单放到收银台,等他有空了再签。

    刘宁宁这边,第一个病人的中药是要拿回家自己煎的,已经抓好了,病人拿着药道了声“谢谢”就走了。

    第二个病人的中药是代煎,交了钱就走了。

    陆芳也过来结账,随后和陈瑾预约下次治疗:“陈医生,你治得挺好的,我明天上午再过来。”

    “好啊!”陈瑾心情愉悦地答应着,目送陆芳走出诊所。

    刘宁宁锁好收银台抽屉,取了个煎药袋,继续抓药。

    代煎的中药抓起来比较简单,每种药都只需称出总量就直接倒进煎药袋里,不用分成几份包装。

    “需要帮忙吗?”陈瑾习惯性地问了一句。当然,在问之前她就已经知道结果。

    “不用,我一会儿就弄完了。”刘宁宁手脚麻利,煎药袋很快就装了三四味中药。

    陈瑾就站在旁边看刘宁宁抓药。

    当初两人共同编排的斗谱堪称完美。

    最常用的中药都集中在中间几排最方便抓取的地方,经常配伍一起使用的放在同一个抽屉,解表药在一个区域,补肾温阳药一个区域,健脾利湿药一个区域……

    这样在调剂同一副药的时候大部分中药都会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就不用一会儿跑东边一会儿跑西边了。

    没多久,找贺敬松看妇科的第三位病人就拿着处方单从一诊室里走了出来。

    中药代煎,她也是交了钱后离开了诊所。

    贺敬松伸了个懒腰,走出了一诊室,看到诊所外艳阳高照,叹道:“哎呀,都快9月了,天还这么热。”

    随后他就从口袋里摸出一盒金黄色包装的烟和打火机来,抽出一根烟后,烟盒随手扔到了生活垃圾桶里。

    又该买烟了……

    陈瑾余光留意着贺敬松的举动。

    “小陈,这会儿没病人吧?去帮我买盒烟回来。”

    果不其然,贺敬松又让陈瑾跑腿了。

    “哦,顺便看看永鑫超市门口那个卖西瓜的在不在,在的话买个西瓜回来。”贺敬松补充着,让刘宁宁给了陈瑾一张红票子。

    “好!”陈瑾脱了白大褂,拿了手机离开了诊所。

    永鑫超市门口卖西瓜的大叔在,但是陈瑾要先到永鑫超市里买烟。

    贺敬松常年只抽一种烟——20块钱一盒的中细黄金叶。

    从超市出来后,陈瑾忽然看到了病人王海福和他家属的身影。

    陈瑾想着王海福有哮喘,走路不快,她要赶在他前面快点回去,别让他看见自己是出来给老板买烟的,那样会给病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大叔,挑个西瓜,不要太大,快点。”陈瑾接着买西瓜。

    可是王海福走到一条胡同口的时候,忽然拐了弯,往小巷子去了。

    不对啊,那可不是去仁泽堂的路,走那条路也到不了仁泽堂。

    他的家在那边吗?也不是。

    他的登记信息里写的住址是万紫花园小区,离这儿七八百米距离呢。

    这条巷子……

    不会吧,他去找那个卫老太太扎针了!

    城南区针灸医师不多,仁泽堂所处位置的周围只有两个干针灸的。

    区人民医院针灸科有一个姓张的针灸医师,附近还有一个姓卫的老太太。

    卫老太太是个赤脚医生,一生只会扎干针,而且收费特别低,10块钱一人次,对外称收的耗材费。

    由于这个卫老太太的存在,区人民医院的针灸科几乎无人问津。

    在开诊所之前贺敬松就调查过附近的市场情况,之前也对陈瑾说过这些。

    而这个卫老太太就住在前面那条小巷子里,一天能扎几十个人。

    坐一排,躺一排,一轮能扎十几个,一天能扎好几轮。

    据说在巅峰时期,她一天能扎过百人。

    “大叔,西瓜先放这儿,等下我来拿!”陈瑾决定偷偷跟去看一看。

    王海福果然走不快,但也不像之前那样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息。

    他在儿子的陪同下走了一百多步,也不需要中途停下歇息。

    到了一家粮油店旁边,父子俩进了一间看起来很陈旧的老式房子里。

    没错了,贺敬松说过,那个卫老太太就住在这条小胡同里一家粮油店的旁边。

    陈瑾的心里顿时五味杂陈,说不出的难受。

    这算什么事啊!我给你扎了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你知道针灸是个可以治哮喘的好东西之后,转身就跑到别人家扎针去了!

    这妥妥地为他人作嫁衣裳啊!

    可是……

    可是一个卫老太太可以压死人民医院的针灸科,我拿什么跟人家比?

    论学历还是论出身?

    干中医这行,科班出身的医师又被称为学院派,经常被拿来和民间中医比较而遭到吐槽。甚至还有人说中医的根在民间。

    卫老太太不就是他们所推崇的民间中医吗?

    论年龄论经验?

    人家可是扎了几十年干针的老太太啊!

    论性价比,人家只收耗材费……

    还有啥可比的?

    陈瑾垂头丧气地走出小巷子,忽然感觉整条巷子里的人都认识她,都在看着她,都在笑话她。

    只有一百多米的路也变成像有一千多米那么长……

    提着西瓜回到仁泽堂,陈瑾把烟给了贺敬松,把西瓜暂时放到中药房,多余的钱也交给了刘宁宁,她就回到二诊室。

    这么没脸的事情对他们两个不提也罢。

    陈瑾郁闷了好一会儿,才突然说服了自己不再纠结这件事。

    按理说,贺敬松最后给王海福开了从龙汤,他喝两三天病就能好得差不多。贺敬松总共开了5剂,喝完应该就没问题了。

    至于针灸,做不做都无关紧要了。自己针灸后让王海福重拾治病的信心,继续喝中药治疗,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何况王海福去找卫老太太扎针,表明他认可了针灸的疗效,换言之就是认可了自己的治疗。

    找卫老太太只是因为在她那儿扎针便宜。如果自己是病人家属,说不定也会那样做。

    其实早该想到的,他肯定是觉得针刺40块钱一次贵了,和老板讨价还价了,老板才会免掉他拔罐的20块钱……

    穷则变,变则通。果然思想上一转变,整颗心都豁然开朗了!

    在体制外的小诊所工作,不同于大医院里的医生那样可以对病人态度傲慢或者不耐烦。

    在小诊所工作的小医生,心理素质要好,心态要好,要看得开想得开,要能屈能伸。

    收拾好心情,陈瑾又可以好好看书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这个中医好年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这个中医好年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这个中医好年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这个中医好年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