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一剪梅》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诗相第七十章《一剪梅》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耀你我,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雪花飘飘北风啸啸,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前面是一段歌词,歌名为《一剪梅》,多人演唱过此歌,以台湾地区著名主持人费玉清演唱的最为动听受欢迎,其轻拍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给人感觉塞北大草原的广阔飘逸风格,曾经一度在万众的耳边盘旋,现已成为怀旧金曲。一剪梅,就是一枝梅花的意思,宋代时候,人们称一枝习惯为一剪,现代汉语中,形容花的量词通常都是一枝或一朵,而一剪梅的叫法固化下来并传承至今,我们口语中会常说一枝梅花,而文雅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沿用宋代的用法。

    一剪梅之名,现代被作为歌曲名外,还常被用作影视剧目的题目,但其最为人知的是作为宋代词牌名,它作为词牌时,亦称腊梅香,属双调小令,因李清照依词牌著有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故又名《玉簟秋》。该词牌以宋代词人周邦彦和吴文英等人的词作为正体,不过这两位曾经在词坛素有地位的词人,因缺乏扣人心弦的作品而不被后世熟知,不过从词作演变为歌曲方面,或许他们的词作会更适合演唱,但是作为文字型作品,倘若无震撼人心或者刻骨铭心的语句,恐怕也很难受后世人们的关注。在文学领域,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因此可见她有多首词作被纳入中学教材中,她的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亦是其一,这首词配上新时代的谱曲遂可称为歌曲演唱,尽管这首歌曲未能成为流行歌曲,但比苏轼《定风波》词作演变的歌曲要动听些许。

    才女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中能与苏轼、辛弃疾能媲美的文学家,我们中学期间能收纳多首她的词作,现代社会男女享受平等的教育,教科书里只有男性文人角度的作品,似乎会导致两性的天平倾斜太过,而李清照的词作也颇为不错,多收纳几首她的作品亦是可取。李清照之名源自其父李格非喜欢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父亲李格非是宋代大臣和文学家,亦是开明的家长,使得李清照受到非常好的教育,为其成为著名词人奠定基础。成年后的李清照,遵照士大夫的联姻传统,嫁给了宋朝大臣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婚前的少女时代及嫁做人妇的前期,李清照是非常幸福的,从他的早期词作可见一斑。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算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尽管该词是描写愁绪,但是词中的愁为闲愁,一般闲愁都是指富贵人家的无聊。据记载,李清照结婚后,丈夫赵明诚需要出远门游学以谋求日后的仕途之路,新作人妇的李清照初入夫家门,自有缓慢适应新家庭的过程,而丈夫的出外远游,将会使得她徒有闲愁,为此赋词《一剪梅》赠予赵明诚,传达出她不忍别离的一腔真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的上阕先从“红藕香残玉簟秋”起篇,红藕香残描写室外荷花已残败香气消退,玉簟秋描写室内凉席,冷滑的席子弥漫着秋凉气息,然后写到她白天在水面泛舟乐趣,其中独上两字暗示了作者产生闲愁的原因。接下来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即是作者仰头凝视天空,想象舒卷的白云外,有谁会寄信来,反映出作者惦念游子,盼望丈夫的锦书到达,遂从仰望云朵时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词的下阕纯抒情怀,是该词的精妙之处,更是这首词的经典语句,花自飘零水自流,给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怀和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情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在描写自己闲愁时,推己及丈夫,知道相思河闲愁是彼此都具有的,可见他们心心相印,婚后在一起是幸福的,此情无计可消除,说明相思和闲愁无法排遣,从眉宇间渐渐落下,却又落在了心头。

    此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被清代的学者评价为,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这样的评价虽有夸张,不过就李清照娘家和夫家的背景来看,不食人间烟火倒是可能的,再者接下来的轻解罗裳,非宋代一般民众所能穿戴的服饰。出生书香门第的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成婚的对象亦是彼此心心相印的,或许她的上半辈子过于幸福,因此上帝要让她的下半生多点不如意。在李清照刚过不惑之年不久,赵宋朝廷经历了一场历史称为“靖康之变”的浩劫,这次劫难导致赵宋政权被迫南迁至临安,李清照及丈夫也跟随大流被迫南渡。南渡之后,李清照的生活开展由盛转衰,尤其是她丈夫在南京逝世后,他的生活状态一落千丈,至此她的词作风格开始大转变,感情基调从昔日的闲愁转为凄凉,从多描写爱情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淡然舒适转向感慨处境及怀昔忆旧的哀伤情调,在家国命运直转急下的双重打击下,词作中感慨渐深,乃至有情景婉绝的全叠字妙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治世时代,人生际遇多数比较平淡无奇,会面临如当前盛世社会中的内卷式的竞争,而一旦进入衰世,尤其是进入混乱的战争年代,人的际遇波折便会很明显,我们所熟悉的古代文人骚客,人生际遇有很多受家国命运影响极大的,前文的李清照,以及李唐时期的杜甫,还有接下来将会介绍的词人蒋捷。金兵南下掠走了赵宋皇室宗亲后,国家危矣之时,李清照及其丈夫被迫南渡,此时的南渡好比逃难似的,从昔日豪门闲愁日子跌落至颠沛流离,其心境落差可想而知,再加上丈夫的不幸病逝,殷实的家底不至于让她为柴米油盐过度操心,但是生活境况大不如前,又失去了重要的精神支柱,富有才华的她,于是情思迸发作有多首经典词作。唐代的杜甫,出生名门,早年在长安城游宴喜乐,犹如潇洒公子哥,但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唐的皇室都被迫西逃,而基层官员的杜甫也被迫流徙,在逃难途中目睹了战争给国家山河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感慨遂深于是创作有《三吏》和《三别》记录战乱时的心酸。赵宋末期的词人蒋捷,原本作为樱桃进士,可以在赵宋政权里面致力于发展仕途,然后刚踏进官场未满五年,自己的国家被蒙古铁骑踏平了,深怀亡国之哀的他,秉持忠臣不事二主的士人气节,开始隐居不仕。

    蒋捷在赵宋王朝覆灭后,坚持不仕外族政权的气节,备受时人所重,历朝历代政权更迭期间,有人选择投诚或倒戈,有人选择殉国,有人选择遁世隐居,这都是个人基于自身利害关系和身处环境所作的选择,不能简单的评述,不过告诉民众的历史必须得简单粗暴的,毕竟民众只能理解简单的事物。我们所学习的历史里,都是极力称赞为国殉节的人物,如蒋捷所处时代的“南宋三杰”,其中就包括写下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然而历史真相是不忍直视的,投降派往往远多过抵抗派,投入新朝怀抱再仕的远多于坚持气节遁世隐居的,甚至更有可恨的是,调转枪头对准自己原属的阵营或国家,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明末将领吴三桂。原本在时局动荡之际,选择最利于自身的本无可厚非,坚持气节或为国殉节,历来是受赞扬的,而倒戈或依附新朝多是贬抑,而人类行为里面吊诡的是,贬抑的行为往往是多数人跟随从事的,而赞扬的行为往往难得,或许是因为其难得,所以要大加赞扬。

    蒋捷之所以在宋元王朝更迭备受时人所重,是他秉承赵宋臣子的气节及坚守赵宋子民的身份,因为这份坚守,他不愿入仕新朝选择隐居姑苏一带,不再仕途的他多有羁旅奔波。赵宋灭亡后,怀有亡国之思的蒋捷,乘舟经过苏州吴江时,创作出了他的佳作《一剪梅·舟过吴江》,在大约同时期,他亦创作了一首传诵甚广的名篇《虞美人·听雨》,可以看出,家国之哀及自己的羁旅漂泊处境,使得作者丰盈的情感溢出,进而创作享有盛名的词作。宋元之交的词人蒋捷,尽管知名度不高,但他的词作多反映了时代的巨变,可谓是宋词最后的残光余热,自他之后便很少宋词杰作出现,随后转换成逊色于唐诗宋词的元曲,故有人盛誉他为宋词最后的绝唱。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从词作附属的标题可知,作者乘船经过苏州吴江时,创作了这首名篇。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前三句点明作者正在羁旅途中,看到吴江上飘摇的船只在运送旅客,岸上酒馆飘摇的帘子在招揽客人,由于产生了想借酒消愁的想法。解下来的三句“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是作者经过名为秋娘的渡口和泰娘桥时,遇到风雨交加的情景,风吹酒醒雨滴心帘,此时的愁绪倍增涌现。下阕前三句,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直白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奔波的境遇,用反问手法突出漂泊思归情感的强烈,反衬的手法想归家之后的场景,清洗奔途时的衣物,家里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心字香薰,可见作者归家后可享受舒适的日子,突出归家后美好和谐的画面,与处于客舟中漂泊时凄苦形象作对比,渲染作者急切的归家心绪。不管是异地为官的士族,还是当代如北上广深等漂泊的蚁族,注定会有“漂泊”的心路历程,在外漂泊久了自会触发强烈的思家念乡心绪,而归家洗客袍之心,总会在风雨交加的旅途中显得更加浓烈。

    此词最为精妙的语句是最后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简直神来之笔,“一红一绿”用自然的植物生长变迁来形容时光的流逝,樱桃红,芭蕉绿,花开花落,大自然周而复始,借此自然界植物的绿肥红瘦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一般人们口语里,会比较直白的讲,人转眼间就老了,时光过的真快等这些常用的话语,而词人的这三句却表现的极具艺术感,读之让人感觉韵味无穷,将人生易逝的意象贯穿入到自然规律中。自然景象中的红绿两种颜色,在这首词之前,词人李清照便著有天然偶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后世文人所激赏,蒋捷的这首词亦是如此,或许有借鉴李清照语句的考量,同样成就为宋词佳句。

    单论词牌名时,一剪梅之名还是颇受欢迎的,至今常被使用为歌曲名或影视剧名,据不完全统计,词牌名高达上千个,比较热门的词牌名也就十几个,想必一剪梅是其一,其次一剪梅之名也较为好听,如上面分享的两首佳作也颇有传诵度。曾经在大学母校所在的城市,出入过一家位于江边的桑拿足浴会所,它的取名让我颇感意外,竟是词牌名“西江月”,更为核心的是,会所旁的河流是珠江干流西江,可以遐想一番,如果在月圆之夜,行走在西江边,看着这家会所醒目的标识牌,其实蛮应景的。好的词牌名不仅可以流传甚广,而且也可以让很多文人喜欢以它作词谱曲等,一剪梅词牌名旗下,除以上分享的作品外,尚有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和明代文学家唐伯虎的词作《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等可品读一番。

    《一剪梅·中秋无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一剪梅·中秋元月》是描写中秋赏月的词,但是从标题可知,创作此词的这年中秋,可能因为天气原因,未能有明亮的月光,在明亮的月光下,文人容易有感而作,无月时的天气不佳,似乎更是激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思绪。词中先是回忆了往年清朗的中秋时分,置身于芳香的丹桂从中,花倒映在酒杯中,明月荡漾在酒杯中,而今年登上赏月楼等待明月出现时,天上的云朵浸湿了纱窗,朦胧细雨也打湿了细雨。从回忆、天青风轻,桂花飘香、饮酒作乐而心情舒畅,到此时待月而不见月,反而引来云朵和微雨,该词上阕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作者今年的心境不如以往的状态。词的下阕表面上是说作者想乘风去天上问个究竟,问为啥今年无月,但是“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尽管此时中秋无皎洁的月亮,但是还有满堂的烛花配搭饮酒唱歌来弥补今日无圆月之憾。

    提及词人辛弃疾,多会称赞他文武双全,用文采的方式吹捧他则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不过就是这么一位史上不多见的文武奇才,满腔热血和宏伟壮志,未能得到有效布施。辛弃疾的诸多作品,是他遭遇弹劾落职西被迫闲居江西带湖时而创作的,他的这首《一剪梅》亦是此期间的作品,从词中可知,辛弃疾是想借当前的遭遇,对比往日能够受用的情景,表达忧国之虑及寄托自己期待得到朝廷重用的情感。词中最尾两句“杯也从容,歌也从容”,实则是内心的不从容,倾述自己壮志难酬,忧心自己力图恢复国家故土的梦想随着岁月蹉跎也遥遥无期,写的越从容,越能反衬内心的难以从容,有从容之心时,想必不会考虑是否从容,遑论作从容词。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的作者唐寅,可能世人并不知晓,但是其唐伯虎之名倒是曾经一度传遍大江南北,他的名气传播得益于一部名为《唐伯虎点秋香》的电影,这部出自香港导演周星驰的经典喜剧片,对于90年代看过很多古装武侠类电影的人们来说,绝对是记忆最为深刻的历史名人之一,以前春节期间在乡下农村更换新年年画时,《唐伯虎点秋香》总会赫赫在目。唐伯虎原名唐寅,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他是浪荡不羁的公子哥,历史上也的确是如此,追求美貌的秋香姑娘,化身仆人混入华太师府邸,帮助华府成功击退宁王朱宸濠的屡次挑衅,这些电影情节则是根据他的经历艺术改编而成。电影固然是艺术,而真实的历史往往有不堪直视的方面,科举不顺的唐伯虎曾经投靠过这位宁王朱宸濠并作诗赠予,令唐伯虎始料未及的是,宁王不守本分竟然起兵叛乱造反,平定叛乱的人物是著名的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别号王阳明),虽说唐伯虎在宁王造反前已经离开宁王府,可以想象的是,唐伯虎必然会因宁王造反一事而受影响。

    影响唐伯虎更大的事件是卷入一场科考弊案,这场弊案使得唐伯虎彻底失去了入仕资格,对于传统士大夫阶层中人来说,失去入仕机会就相当于远离士大夫阶层。未能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唐伯虎,虽然只能充任胥吏的一些政治权力,但是对于出身世家的唐伯虎而言,深以为耻,他才接受宁王朱宸濠的聘请而担任幕僚,却殊不知这场经历差点给自身带来灭顶之灾,倘若未在宁王造反之前逃离王府,想必会受牵连而被视为叛乱分子。因为弊案的影响,备受打击的唐伯虎,再加上作为造反藩王曾经的幕僚等负面影响,他的作品多以女性视角呈现,沿袭了唐诗里的闺怨气息,他的这首《一剪梅》女子的口吻呈现离别相思之情,算是一首闺怨性质的词。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这首词大意是深闭房门听到雨水拍打梨花的声音,辜负了青春,虚度了青春,纵然有欢乐愉悦之事却不知道与谁可分享,花下黯然神伤,月光下也黯然神伤,整日里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频频出现泪眼,从晨晓到日暮,行走时思念着你,坐卧时亦想念着你。从大意可知,它一般会被视为闺怨诗词,不过就今日看来,诗词里情思也可以是男性的视角,很多深情诗句也多出自男性文人之手,而非女性文人,只是当前人们对这类型的诗词进行分类时,习惯将其归类为闺怨风格。词中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这必是中年人才会有的叹谓,人到中年长恨此身非我有,花前月下无人陪伴,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找不到恰当的人与之分享乐趣,这也反映出中年人的孤独之感,只得独自黯然神伤。这首词最为人知的是最后三句“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可以作为当代青年人情书中的妙语金句,也是很多人喜欢这首词的关键之语。

    以上四位作者,他们的家庭背景最为雄厚的是李清照,父亲及丈夫一家皆是朝廷重臣,据说她与宋高宗时期著名的大臣秦桧还有亲戚关系,其次是蒋捷,尽管其祖辈们的地位并非十分显赫,但能而立之年能进士及第的家庭,其背景自是不差。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经是金国的领土,参加过金国的科举入仕考试,其祖父是金国朝廷的官员,按当时宋朝是与金国并立的国家,尽管身为山东汉子的汉族人,回归到赵宋朝廷依然有一层尴尬的身份,毕竟从狭隘思想去理解发话,辛弃疾对于当时的国人(宋人)来说犹如外国人,好比朝鲜人民进入韩国当公民一般,家境条件稍弱的应该是唐伯虎,他严格来说可能还不算士大夫阶层中人,顶多属于地方豪强出身。列举他们几人的身份背景,意指表明,能在历史上留名或者留下传世作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富贵家庭出身的人,史上能留有普通人名号的,几乎只有一个可能,便是对此人命运有极其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如北宋时期著名的阿云弑夫案,是中国司法史上赫赫有名的案件,不过其案例的来龙去脉牵涉到朝廷的改革之争。

    上段提到四位作者共同点,都是殷实的家庭背景或者是士大夫阶层中人,他们以《一剪梅》为题的词,也有一项很大共同点,四首词中最为人喜欢且印象深刻的词句皆为最尾三句,好似《一剪梅》旗下的作品,前面的三段描写,都是为了娓娓道出最后一段,点出词中的核心思想或作者的情感表达。前面的叙述描写都是为了引出名句,这些名句当中,个人最为喜欢蒋捷的这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色了芭蕉”,语言艺术魅力在四人作品中首屈一指,再者便是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感觉辛弃疾的“杯也从容,歌也从容”带点生硬感,带有点他另外词中所言的为赋新词强说愁意味,唐伯虎的的“晓看天色暮看云,坐也思君,行也思君”或许受青春少年所喜爱,总而言之,以上皆是可读的作品,具体喜欢哪一首则看个人的情感喜好倾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诗相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诗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诗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