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末路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山河入梦来第58章 末路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夤夜,夜幕沉沉,空中黯云浮动,竟然未见半分月色,只有满天繁星如许,星光灿若朝霞。

    远望锦州,城内灯火幽微,一片萧疏寂寥。

    辽东边地的长风,吹拂过锦州城残破低矮的城垣,卷动得竖在城头的北渝龙旗啪啪作响。相比于城中的凄然,城外倒是另有一番豪情。因为此刻,靖北大军……早已兵临城下,极目望去,连绵的营寨,星罗棋布地分列于锦州城外的旷野之上,宛若一抹悬天之线,矗立人间。

    锦州城关苍灰色的城墙,被靖北军营的篝火映红。面对着这道雄关的平原上,相距三百五十步就是靖北军的拒马和木栅,栅栏前每隔十步便燃有一堆篝火,照得周围一片通明。靖北军的将士们,就这样身姿笔挺地背对火堆,迎风屹立,手中枪尖厉芒绽放,各色旗帜亦在风中偶尔起伏,发出随风飘舞的猎猎之声。

    自从那日雁山饮马,萧长陵帅帐点兵,大军遂向锦州挺进,一路势如破竹,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

    四月二十七日,靖北军绕过坚壁清野的稷王山,黑压压的玄甲铁骑,呈一线长阵,向西碾过。

    四月二十八日,北大营麾下虎威、飞虎两营精锐,成功于北线展开合围,肃清锦州北部之敌。

    四月三十日,萧长陵率兵驱驰,深入锦州以西,发现前方高地有重兵结营,但却并未因此溃退,而是以精甲铁骑冲击,一战摧毁敌营,斩首三万余级,生俘公孙顺奴之胞弟——海西公公孙万奴。

    不久,靖北军主力与西大营的大批人马,终于在锦州城外汇集,三军扎下营寨。等到朝阳升起,曙光再露之时,展现在北渝守军眼前的已不再是前几日那数个方阵,而是乌压压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绵延大军,上百面颜色样式一致的战旗,拥簇着居中高扬的“萧”字王旗,声势逼人。

    次日,萧长陵传下军令,命龙西风率一千五百“铁浮屠”,出营列阵。此刻,锦州城外十余里的城墙前,靖北大军已然云集,结阵以待,来自天下第一劲旅的如林枪戈,十万雄师的凌厉兵锋,立时封堵了渝都锦州的五道城门,而后派出声音洪亮的军士向城中叫骂。靖北虎啸,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有如摆下了高高的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伴随着靖北男儿气冲斗牛的呼啸之声,那一道道冷厉的目光,也如万箭齐发,森森然地投入锦州城中,令人心头大寒,只觉全身瑟瑟发抖。

    指挥重兵合围锦州之后,萧长陵并没有立即发动攻势,而是选定正对北门的坡顶,立下帅帐,亲笔写下一封箭书,命长弓手射上城楼,旋即召诸将入帐议事,勒令约束部下,不得擅动。

    黑夜寂寂,锦州城外的平原深处,看上去分外宁静,没有一丝声响,唯有天边隐隐传来的鹰啸,于半空盘桓,为这暗沉的夜晚频添了一缕幽冥。

    “咻!”

    一支附带箭书的鸣镝,划破了长夜的宁寂,直直地射入锦州城头,扎在木柱顶端,箭尾犹自颤动。

    城头,北渝守军面面相觑。

    城墙下,弯引长弓的龙西风,端坐马背,一身鱼鳞铁甲,身后深蓝色的大氅披风,径直拖到脚面;他缓缓放下手中长弓,两道冰冷的目光,漠然地盯着那座北渝王都的城楼,竟是一言不发,随之便头也不回,策马离去。

    少顷,那封附在箭头上的手书,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一名渝军校尉的手中。校尉匆匆拆看之后,瞳孔竟猛然一紧,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张皇与茫然,上面的内容,令人触目惊心,字字句句,仿佛剜着所有大渝将士的心头血肉:

    “大周天柱上将、秦王萧长陵,致书于北渝渤海王殿下之前:

    窃谓夫为将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弱能强。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预知天文之旱涝,先识地理之平康;察阵势之期会,揣敌人之短长。嗟尔北渝小邦,上逆穹苍,媾北地之蛮荒,僭王号于辽疆,走残兵于玄菟,遭重创于边防,水陆困乏,人马猖狂,抛盈郊之戈甲,弃满地之刀枪;都督心崩而胆裂,将军鼠窜而狼忙!尔曹无面见辽东之父老,何颜入相府之厅堂!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归彦闻阵而惕惕,吴曦望风何遑遑!今吾军兵强而马壮,大将虎奋以龙骧;扫山川为平壤,荡渝廷作丘荒!”

    阅罢,校尉面色遽寒,一言不发,默默地将箭书掖在袖中,遂快步下了城楼,纵马奔往王宫。

    这是靖北之王的死亡通碟。

    屠刀悬颈,靖北大军攻城在即。

    ……

    凌晨时分,天色骤变。

    此间异象丛生,锦州城头上方的层层乌云,范围越来越广阔,最后衔接到了天地交际的天脉一线,整片灰沉沉的天穹,尽数被乌暗的云朵所遮蔽,天色越来越黯淡,云中的翻滚挤压,也似乎清晰可见,似乎有一些不知名的无形的能量,正在那些已经扭曲的云层之间渐渐蕴积。

    起风了。

    锦州上空的乌云,越来越厚重。

    呜呜……

    风声呼啸,云间隐有雷声隆动。这雷声,似乎是天地在痛苦地啜泣,然后缓缓落下一滴雨水。

    忽而,一道闪电劈下,明耀的电光,瞬息炫亮了半昏半暗的天空。雷电过后,大雨倾盆而下。

    雨夜凄厉。

    密集的雨水,噼里啪啦落在地上,渐渐形成了一幅巨大的帘幕,将锦州城内的一宫一室,一砖一瓦全部笼罩在这片迷蒙的夜雨之中;雨越来越大,雨水也越来越丰沛,而那啪啪作响的雨声,敲击在北渝王宫的琉璃碧瓦上,编织出一段妙不可言的音符。那声音,由远及近,轻轻重重轻轻,仿佛是北渝王室自己敲响的丧钟,又仿佛是靖北大军攻城的号角……

    夜雨潺潺,在层层乌云叠加最厚的那片天空下,金碧辉煌的北渝王宫,孤独地耸立在瓢泼大雨之中,仿若木舟浮于江海,显得是那样摇摇欲坠,形单影只。雨水冲洗着这座即将沦为废墟的王宫,似乎这已经是最后的诀别。

    时下,养居殿内,一片狼藉。很明显,这里……刚刚经受过一次狂怒的风暴,龙案碎裂,灯台翻倒,宫女太监亦被呵斥出去,惴惴不安地站在廊下,惊悚地望着里面那位已然疯魔的青年君王。

    这座名为“养居殿”的殿宇,正是北渝国主的寝殿。

    只见,一袭明黄衣衫的北渝国主——渤海王公孙顺奴,身影萧索,独自瘫坐在那间历代渤海郡王都曾在此读书习字的养居殿,他的身边空无一人,只有御阶之下……站着一位形容枯槁的老大臣——内史令、太傅、少保张光遥。

    年轻的渤海王,落寞地坐在自己年少时求学所坐的位置上,抬头望向养居殿师傅开课授业的地方。没人知道这位原本志存高远,奈何能力有限,又性情急躁,心胸狭隘,兼之嗜酒无度,贪恋美色,刚愎自用的年轻君主,内心深处到底是怒火,是悔恨,还是不甘。

    公孙顺奴望向窗外,眼神逐渐变得迷离,面部的肌肉,也一点点趋于扭曲:遥想当年,祖父来到辽东,历经三代,数十年以来,这座维系大渝命脉的王都锦州,从未有外敌大军攻打此城的先例,可如今……靖北军兵临城下,所向披靡,萧长陵志在必得,剑锋所指,王都危如累卵;忆及此处,公孙顺奴的心底,顿觉无限凄凉,难道大渝真的气数已尽了么?

    想到这里,背对张光遥的公孙顺奴,面如死灰,神色黯然,少年君王的意气风发,早已消散殆尽。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廊下传入养居殿。一名太监服饰的宦官,匆忙地进入寝殿,他淡淡扫了一眼周边狼藉,并未多言,而是靠近御座前行礼,将那封箭书呈上,匍匐跪下。

    “王上,这是靖北军从城外射进来的,上面捆着书信,点名王上亲启。”

    “快……快拿上来。”公孙顺奴颓然地挥了挥手,喉间略微有些干涩,示意宦官将箭书呈上。

    公孙顺奴缓缓展开箭书,逐字逐句地审阅着信上的内容。然而,越往下看,这位北渝国主的面部表情,就越发凝重;起初,他的面容,仿佛还带着一抹愠怒之色,仿似燃着熊熊烈火,渐渐地……那满脸的怒容,演变而为无尽的晦暗,到最后,连这仅存的晦暗也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数不清的绝望,失望与灰心。

    “不,不……”公孙顺奴手指松开,口中呓语不断。

    “王上,这是大周秦王最后的通牒吗?”张光遥凝望着御座上的渤海王,面色焦急地开口问道。

    “这……怕不是要攻城了吧。”

    公孙顺奴惨然笑道。

    “萧长陵……,他命寡人出城投降,以免生灵涂炭,并给寡人三天的时间,若三天之后,寡人不献城投降,他就要生屠我锦州城啊!”

    尤其当说到“屠城”之时,公孙顺奴的口吻,于悲怆之中,明显多了几分癫狂;要知道,萧长陵戎马半生,杀人无数,因其杀伐果决,铁血冷绝,为诸国名将冠以“人屠”之称。想当年,公主坟之战,他一声令下,靖北铁骑大杀四方,屠尽南楚四十万兵丁,刀锋所及,致令白骨蔽野,血染江河;因而,萧长陵扬言屠城,决不是说说而已,一旦把他的耐心耗尽,他完全可以干的出来。

    不止公孙顺奴,就连早已年过古稀,看惯了兴衰荣辱的帝师张光遥,听到“屠城”之时,面色也是陡然大变;老大臣颤颤巍巍,跪在渤海王的御座阶前,带着一缕饱经沧桑的语气,低声说道。

    “王上,事到如今,为保城中军民免遭屠戮,还望王上早做决断。”

    突然,方才一直容色宁静的公孙顺奴,不知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受到了什么莫名的刺激,竟然变得空前激愤起来;身为君王的理智,于此时此刻彻底绷断,面容也倏乎狰狞成了一张骷髅的脸庞。他咆哮着,挥臂扫落了案上的一沓奏疏。

    “不!不!寡人不会离开锦州,寡人死也要死在这锦州城!寡人决不会像哀帝那样……死在上京!如果投降,那寡人此生,还能再看见王都的城墙吗?!”

    说着说着,两行凄怆的泪水,沿着公孙顺奴的脸颊,缓缓滴淌下来,面部的青筋愈发暴露无遗。

    忽而,公孙顺奴发疯似地指着张光遥,眼中血红一片,声音歇斯底里,仿如濒死前的挣扎。

    “太傅,你是寡人的授业恩师,寡人现在命你……马上派人到王宫内外堆满柴草,以便靖北军攻进来的时候,所有王族都要自焚,还要命令全军将士,让他们务必死守锦州,要让他们知道,我大渝王都……是不会被攻破的!”

    张光遥满脸震惊,颤声应道。

    “王上,靖北军自兴兵以来,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袭大娥山、占营州、据玄菟、绝辽水,扬威雪狼谷,我大渝死伤惨重,吴曦被俘,王廷几无可用之兵,且无充饷之银。大势已去……为今之计,王上与其玉石俱焚,不如主动降周。王上若归降北周,周必裂土以封王上,厚馈宗亲。如此,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保全黎民,望王上三思,切勿因一时意气,贻后世之讥,断我渝人血脉。”

    这个时候,公孙顺奴头上冠冕已除,但仍穿着大典时的衣服,盘腿靠柱而坐。他的眸色暗沉,全然是死寂一片。

    “投降?!寡人若是降了,大渝……也就完了。寡人……宁可做大渝的鬼,也决不做他萧人屠的阶下囚!”

    冰冷的养居殿,烛火闪烁,狼藉依旧;窗外雨声不止,永无止境,这是最后一个雨夜,竟是如此得漫长。

    ……

    四百三十里外,靖北大营。

    箫声绵绵不绝。

    联营夹峙之间,矗立着一座巍峨的黑色堡寨。一袭缥缈的白衣身影,傲然地立在城外一座僻静的高坡之上,负着双手迎风眺望。塞外的夜风,吹卷起这位枭雄一身汰洗旧了的白色战衣,远远看去,靖北之王整个人的身形,就像是一只临风剔羽的白鹰,遗世绝尘。

    忽而,靖北之王白衣风袂,清秀的眉宇微微飞扬,明亮的眼瞳之中,闪烁着身为四十万铁骑主宰之人应有的自信与骄傲;那对深邃的寒眸,冷峻,坚定,炽热,偶尔划过一束凌厉的剑影,于霎时之间,映亮了这片无穷无尽的黑夜。

    不多时,萧长陵挪开双手,缓缓抽出一支佩在腰畔的玉箫,轻轻地抚摩着,独自一人踱步,步子分外轻缓。

    萧长陵停下脚步。

    箫声漫漫而起,仿佛水波溢了出来,从极低的地方缓缓地升起,一直升到锦州城关的城墙那么高。初夏的夜里,本来热浪叠加,可是萧长陵的箫声骤起,周围的温度像是忽然降了许多。

    一曲终了。

    靖北之王放下手里的玉箫,昂然扬首,剑眉浮起坚毅的轮廓,一双凌冽似箭的目光,异常冷绝地穿透黎明时分的彤云,久久不语,只是在心底默念。

    “十几万将士,都在等候攻城的王命,眼睛里望出血!所以……,为了靖北军,为了婉儿,我不能再等了,是生是死,是成是败,这一回……一战而决!”

    ……

    大风起兮云飞扬。

    登重楼振衣凭阑,阳关衰断,千古离人叹。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山河入梦来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山河入梦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山河入梦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山河入梦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