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饮马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山河入梦来第57章 饮马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辽东边塞,春树暮云。

    夕阳笼罩峡谷,倾泻下如西蜀锦绣般的彩衣,披在群山万壑之上,勾勒出绵绵山脉的轮廓,若隐若现;山色空濛,无数云翳浮于天畔,苍鹰在空中盘旋,振翼掠过苍穹,发出阵阵低沉的清啸,仿佛为这片边塞风光频添了一抹淡淡的悲凉。

    这里,正是位于大青山以西的一处天险要塞,如今则是靖北大军深入敌境的驻兵之所,——“昭义镇”。

    时下,大战方歇,狼烟徐徐散去。雪狼谷的战场,尚未开始打扫;只见,山谷深处,旌旗半卷,斜躺在肥沃的黑土地上,旗帜余火未熄,黑烟萦绕向天。山麓上,坑谷间,溪涧内,北渝王军的尸体,仍然散落各处,放眼望去遍地腥膻,陆续还有些许残兵被乱箭射杀,其情势之惨烈,俨然超出了世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三日之后,待清扫完雪狼谷的北渝余部,这支历经血战的靖北雄师,挟带着斩杀十六万渝贼主力,占据辽东半壁江山的赫赫之功,在秦王萧长陵的率领下,进抵至大青山以西,并以凌厉之兵锋,所向征伐,攻势如龙,肃清当地马匪,驻军昭义,就此安营扎寨,又亟令桓欷即刻率部归建,择日发兵锦州,与西大营会师。

    一时间,靖北营寨当中,大军云集,列阵拒马,聚有七万之众,斥堠与传令兵,往来不绝,一应军中辎重及车草粮饷,亦是堂而皇之地陈列营内;似乎,三军将士随时可以开拔,粮草亦随时转运北上,供给锦州前线。

    不久,桓欷麾下的三万“虎豹骑”,加入北上攻锦大军之后,身为靖北主帅的秦王萧长陵,才向天下人公布了那道讨伐公孙氏的檄文,正式打出了那张威震天下的“靖北”旗号,北上一路猎猎招展,马踏三十六郡,应者如云,从者如雨,甚至有许多不在行军线程上,也未得召唤的零散武装,人马或一两千人,或结而上万,纷纷脱离北渝王室,投入萧长陵麾下,宣布易帜换旗。仅仅数日以内,靖北军的兵力总数,从原先出关的四万精锐,加之桓欷的三万铁骑,冯弘的两万余部,又算上相继投效的各路武装,急速破了十万以上。

    整支大军旗号芜杂,却声势浩荡,无论是曾经的冯部叛军,还是新近归附的豪强武装,此刻尽数高悬靖北战旗,划入靖北军的军制序列,成为了靖北军中的一份子;萧长陵率十余万大军,沿辽河粮道而行,途中袭取军仓,截获存粮以为兵资,偶有拒其过境的军府,只是默默闭关任其绕行,却始终不敢与之交锋,这便是雪狼谷一役大胜所带来的威慑力度。

    就这样,长途奔袭的靖北大军,途中竟然未遇任何强力拦阻,犹如一柄雪亮的尖刀,直插锦州而去。

    远远望去,从辽北诸镇通往锦州的官道之上,旌幡蔽日,蹄踏如雷。尘土被疾驰而过的马蹄踩碎碾烂,再被踢起,变成一片土粉尘烟,渐渐升高,直至刺入云霄,终于汇聚成了一条长长的黄龙,遮住了暮色夕阳所投射下的光芒,让整个辽东官道都变得有些幽暗。

    是时,靖北主力十余万人,军威极盛,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攻向渝都锦州的官道之上,大军首尾相隔,前后达数十里之遥,蜿蜒向北,气势磅礴,真可谓甲胄似海,刀枪如林,尽显大周第一劲旅与镇国边军的煊赫雄风。

    边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殊不知,青山背后,几多疮痍。

    更不知,大浪滔天,几度恩仇。

    ……

    锦州,雁山要塞。

    雁山脚下有河渠,面向锦州,春季水沛,冬而枯涸。自从北上入锦以来,靖北全军将士及军中战马的春季饮水,皆出自此渠,到了冬季,便要从后山凿冰融水饮用。时至春去夏至前后,正是河水最为丰沛之时,是以余处塞草渐青,唯有河岸上的草木得了水汽滋荣,犹怀一丝欣欣夏意,教人赏心悦目。

    此刻,一轮金色的骄阳,初始升于地平线上,阳光透过云端,洒遍河渠两岸,仿佛欲将整条大河尽数笼罩在初夏的炽日之下;宽阔的河流,借助天上日影的照射,好似于无形间覆盖上了一件华丽的纱衣。

    夏风轻拂河面。

    朝阳之下,一袭白衣的靖北之王,面容沉静,身姿凝然立于河畔,静静地注视着眼前这一汪看似无波无澜,实则暗流涌动的河水,良久未语。

    原来,今日阳光明媚,惠风和畅;因此,身为执掌四十万虎狼大军,挞伐天下,所征必克,令四海群雄胆寒心颤的一代枭雄——秦王萧长陵,正于此处亲自饮马。因是饮马的缘故,所以,萧长陵此时的衣着,甚为随意,也甚为飘逸;却见,他卸去了连日穿戴的戎装,只是束了一件银丝软甲,内里白衣胜雪,两臂佩戴一对银色护腕,上面雕刻着龙翱九天的图纹,腰间悬以“承影”长剑,剑柄向外,英挺如山地站在河渠沿岸,河畔的一草一木,全部映入了这位一代枭雄的眼眸深处……

    萧长陵的身姿,孤绝,清峻,逸秀,挺拔,再配上一袭傲霜的白衣,加之初夏晨曦的衬托,他那一抹伟岸的身影,倒映入澄澈如玉的河底,愈发彰显出此人身为靖北之王的枭雄风采;至于他的目光,亦是淡薄到了极致,仿若一泓冰湖,冷冷地镶嵌于萧长陵幽邃的眼底,未见一丝波动。

    这样的风姿,这样的容颜,白衣仗剑,河风卷衣袂,少了几分世家公子的温润,反倒频添了几许天地游侠的洒脱。

    实事求是地讲,雁山脚下的这道河渠,的确适合饮马。而萧长陵的那匹“飒露紫”,又是塞外良马中难得一遇的雄骏,体色紫中现红,两耳如同削竹般竖起,一双眸子炯炯有神。在湿润的河滩上,萧长陵缓缓地松开马辔,一丝不苟地检察着飒露紫的齿牙,这才抚摸着它茂密的鬃毛,与它一同走向清浅水边。

    或有知情者知晓,秦王如此钟爱此马,一来因为此马确实俊勇,萧长陵之所以能在沙场之上所向披靡,皆是仰仗于飒露紫天性悍勇的冲力与日行千里的脚力,这才得以称雄边陲,扫平四方;二来却大约是因为此马委系长公主馈赠。人尽皆知,秦王与长公主,姐弟情深,而长公主也一向绝少于其他兄弟有所交往,唯独当年……萧长陵离京出征,她亲自作书给身在边塞的表兄,请他寻觅良驹,更不惜耗费千金,将几匹万里挑一的骏马运送回京,再加择选,这才使人送入晋阳。想当初,同入晋阳的几匹塞马,大多或老或伤,只余此马仍当壮年,随着主人四方奔驰,不曾稍离。

    河边开出的轻盈荻花,在风中瑟瑟抖动,低伏出一片与四周景象格格不入的动人的淡紫色泽。来自于雁山之北的风,同样拂动了骏马的马鬃和萧长陵白衣的衣角,并带来马匹汗液和沙土的气味。萧长陵不动声色,随手摘下一支荻花,眼望远方天际,若有所思。飒露紫自己饮足了水,昂然抬起头来,用耳朵轻轻摩擦着主人的臂膊,提醒他或可离去上岸。

    与萧长陵同来的铁浮屠中军副将龙西风,走上前去,替自家大王系紧马腹下的鞍带,而后抬头问道。

    “大王在看些什么?”

    少顷,萧长陵神情阴郁,遂将手中荻花逆风用力,抛入水中;靖北之王意态潇洒地举起马鞭,鞭梢掠过雁山山头,一脸凝重,沉声说道。

    “西风,你可见山外的天空,是青黄之色?”

    “应是塞外又要起风了。”龙西风点头应道。

    “雁山以南芦苇低伏,雁山以北怕已无立草。这风……向我军袭来,只恐于前线行军多有不利。”萧长陵微微皱眉。

    听闻秦王此言,龙西风亦是微微蹙眉,正待开口劝慰,忽闻马蹄踏动塞草的窸窣之声大作,却是萧长陵麾下的一名狼啸卫斥堠,策马向河边赶来。

    “大王——”

    “大王在此,你有何事?”龙西风挥手召唤。

    狼啸卫驰近,翻身下马,手不及离缰,便向萧长陵匆匆施礼,报道。

    “启禀大王,西大营战报。”

    “呈上来。”

    接过狼啸卫呈上的竹筒,萧长陵展开里面的羊皮信笺,目光缓缓扫过,容色越发清寒,旋即诡谲一笑。

    “好啊!我西大营主力,顺利打下了松山、兴城。”

    西大营攻克松山、兴城,折断锦州两翼,靖北大军钳形攻势已成,犹如一柄弯刀,随时蓄势待发,合围锦州。

    与此同时,一旁的龙西风,一直紧绷的神情,这才展露出一丝久违的兴奋,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大王,如此看来,锦州……岂不是唾手可得了。若是拿下了锦州,整个辽东之地,不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么?!”

    萧长陵默不作声,许久才一挥马鞭,淡淡说道。

    “取图来。”

    忽而,一张由军吏绘制而成的锦州地图,徐徐展开于萧长陵的面前。一代枭雄目光深沉,眼神凌厉如刀,异常冷峻地凝视着地图上清晰的轮廓,胸中仿佛深藏雄兵百万;萧长陵探出手指,指尖缓缓从松山、兴城划向锦州,双目愈发孤寒,也愈发明亮,最终傲然昂首,唇角展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语调分外坚定。

    “好!传令下去,明日发兵,攻取锦州!”

    “是!”龙西风抱拳施礼。

    “西风。”

    萧长陵思忖须臾,终于还是沉声开口,道。

    “明日攻城,让控鹤卫去打这个头阵。”

    什么?让作为京营出身的控鹤卫充当前锋,秦王殿下是不是犯糊涂了?!此刻的龙西风,俨然有些一头雾水,怔怔地望向萧长陵;虽然,控鹤卫的武备,是京营十二卫中最精良的一支部队,且又常年扼守京师,宿卫宫廷,号称“天子亲卫”,却从未上阵与敌厮杀,其战力……与横扫天下的靖北铁骑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次。现如今,萧长陵令控鹤攻城,岂不是要让他们成为渝军的活靶子吗!

    “大王,控鹤,这……,恕末将直言,渝贼虽已是强弩之末,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让那帮连战场都没上过的少爷羔子去打头阵,这不是去给人家白白送战功去了吗?”

    未曾料到,萧长陵面色沉肃,满脸寒峻的神情,宛若雪山之巅,竟是那样高不可攀,良久才淡淡一笑。

    “所以啊……才更要在沙场上好生历练,身为天子亲卫,光在京师待着能有什么出息,他们不是天天嚷嚷着要建功立业吗?!好啊,孤就给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到战场上去和敌人拼杀吧。”

    尤其说到最后几个字时,萧长陵的口吻,莫名寒肃了几分,眸中也悄然划过一抹闪亮的刀芒,令人不寒而栗。

    直到此刻,龙西风才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萧长陵的用意;此番出征,萧长陵从李怀光手中调了一万控鹤士卒,编入靖北麾下,充作前锋,乃是靖北之王借刀杀人的一条毒计;众所周知,天子命李怀光驻节云州,便是要用控鹤卫牵制靖北军,布暗子于靖北侧翼,令萧长陵不敢轻举妄动;然而,萧长陵何许人也?作为号令四十万大军的当世枭雄,他早就看出了朝廷的用意,这肯定是自己那位皇帝哥哥的手笔。故而,此次征伐辽东,萧长陵刻意抽调了一万控鹤,就是要用北渝王室的刀,斩断竖在自己身侧的这支长矛。控鹤卫并非萧长陵嫡系,如果让他们死在北渝人的刀下,根本损伤不到靖北军的实力,还能借此机会削弱李怀光的兵力,待拿下辽东之后,萧长陵便可名正言顺,鲸吞云州。

    “大王英明!”龙西风难以掩饰内心的狂喜,躬身行礼。

    “对了……”萧长陵沉思片刻,还是冷静地开口问道。

    “云州方向有什么消息?”

    “启禀大王,杨芳将军飞鸽传书,近来,我三千营将士……因分发粮秣一事,与李部起了龃龉,前不久,两方各有近百军卒在东城门前相峙不下,互相搡打。杨将军秉承大王钧命,隐忍为上,未将事态扩大。”龙西风说道。

    云州城内的守城军士,按说皆同为国朝效力,只是靖北部曲对云州都督李怀光奉旨代庖的行径,一直颇为不满,在私下里仍称其属下为“李部”,萧长陵矫正数次未果,也只得随他们信口乱叫。

    李怀光的三万控鹤,自天圣元年岁末进入云州,至今已将近数月,面子上也是一同受秦王顾思林的指挥节制。只是个中曲折,人人都心知腹明,是以控鹤官兵一直随李怀光驻守于云州东北城下,而靖北军三千营所部则随大将杨芳驻守西北城下,两方各据地势,勾心斗角,平日少相往来,虽然士卒间偶有口角之争,可像这般聚众械斗之事……却未曾有过。

    “何人挑起事端?!”萧长陵冷冷发问。

    “启禀大王,据说……乃是粮秣官分粮之时,与我部斛中只有八分。此等贪墨军饷的勾当,将士们心中自然不服,遂与李都督理论,谁想他们倚仗人多势众,便厮打我军兵士。杨将军无奈,只得动用亲卫,将带头闹事的乱兵缴械,押入军牢待勘。”

    听到这里,萧长陵忖度少时,分外清冽的神色,仿佛覆盖上了一层冰霜,目中燃起一簇冥火,似要燎尽旷野。

    “李怀光——”

    靖北之王声调寒厉。

    但是很快,萧长陵眼中的勃勃杀意,一扫而空,如水的平静,再度飘浮在这位枭雄的面庞之上。

    “罢了,就先让他猖獗几日,等孤扫平了辽东,再回去慢慢收拾他。”

    晨曦的光芒,越来越炽烈,越来越耀眼,山色辉映河流,全数融入进了萧长陵那双早已古井无波的眼瞳深处。

    一代枭雄扬起马鞭,轻轻划过浅滩。

    “升帐,孤要点将!”

    “遵令!”

    ……

    山河依旧,日月依旧,唯有马蹄阵阵;一袭白衣策马离去的身影,如清风一般,拂过这茫茫的尘世间。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山河入梦来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山河入梦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山河入梦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山河入梦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