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章 品《维摩诘经》(29)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落难情缘871章 品《维摩诘经》(29)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你们年轻人喜欢谈密宗的,按照密宗规矩,弟子要去找已证了道的具德上师。

    随便找一位上师的话,弟子是犯戒的。

    上师传法给弟子,如不是功德具备的话,上师也是犯戒的。

    那么怎么选呢?有没有法眼。

    只好靠自己多生累劫的法缘,做人做事求法要依正因。

    你种的因正,所得的果,法缘自然好。

    我常告诉你们,多结人缘,多做好事,多结法缘。

    像我对密宗的看法,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因为我的愿力是:法应该属于众生公有,道是天下的公道。

    你有那个资格一定传你,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个功德就免谈了。

    因此我这一生的法缘也很好,有时碰上了还硬要我学,一定要把秘本塞给我。

    后来想想何以如此?应该是同我个性有关,我不守秘的,要我守秘就不要传我。

    法眼就是说人真有眼光,认识得很清楚。

    维摩居士把佛法真正的道理告诉你,但是跟文殊菩萨去的,共有三万二千人,而能得到法眼净的,却只有五百天人,除此之外,舍利弗有没有得法眼净,我们不知道。

    其实他当然得了,他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早超过法眼净了。

    其他有的人听了还是听了,仍然不懂。

    可见得法眼净之难,得法眼净者是相等于菩萨功德,一看佛经就知道,哪是方便法门,哪是究竟法门。释如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讲了一通“什么不是求法”后,只见他如炬的目光在禅堂扫巡了一番,见一定听兴正浓,当他的目光停在张柬之前时,见张柬之的眼皮“突”地跳了一下,他会心地说:下面,我想讲下“什么叫做能作佛事”:

    “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释如作了开头告白后,接着说,阿难听了维摩居士这一番话,我们可以想象,他摇着头对释迦牟尼佛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事,佛啊!一碗香饭居然能做佛的事业!

    “佛言:如是!如是!」佛说:对了!就是这个样的!

    “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释迦牟尼佛接下来一路就为阿难讲,真正的佛法,不是呆板守住一个方法的。

    有的佛国世界,不像我们这里讲经、说法、念佛、打斋,而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做佛事。

    有用佛的各种光明做佛事,你感受这个光就开悟了。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有以菩提树”,有些佛世界是以大菩萨们作佛事,有以佛化身出来的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作佛事。

    譬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那树本来不叫菩提树,因为佛在树下悟道而叫作菩提树。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佛的衣服和卧具作佛事的。

    经典上记载,佛在世时有个弟子,怎么样修行都不上路,这弟子就想借用佛的坐垫来打坐,佛知道了就立刻拿给他用。

    结果这弟子上去盘腿一坐,就证果了。

    所以你们谁的太太小姐,想要件什么衣服的话,你就赶快买给她,说不定一穿上就成道了。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人因吃了一餐饭而学佛成道了。

    有时人去到山上或庙子看到这个风景,就要出家修道了。

    过去我认识一个人,他是作官的,非常能喝酒,登峨嵋山还背着酒瓶去呢!他上山之后,天黑了不方便下山,又下起雨来,山寺中的师父就留他住下。

    他住在寺中,夜里万籁无声,只听见寺中小和尚念佛撞钟,他当时就把酒瓶一扔,去找住持出家了。

    所以这个园林台观也真能做佛事的。

    由此可见,佛法到处都有,到处都能使你入佛道。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有以佛身,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佛的身相好庄严作佛事的,谁走这个路线?就是阿难。

    根据《楞严经》,他就是看见佛的相好庄严而想出家的,他是因为好色而出家,所以后来外出化缘,碰到个漂亮的摩登伽女就动念了。

    你要如何修到相好庄严呢?世界上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有相好庄严的呢?这个道理值得研究了,就是佛家的这一句话:“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一个人能够修到相貌庄严,色身健康,是经过多生累劫戒律清净来的,也就是道德行为的果报。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人因为作了个梦而去学佛,有人碰着了什么幻境而学佛。有人因看到什么影子,听到什么声音……等等而学佛。

    这里讲的几样东西是比喻,显教佛经常用的比喻共有十种,这里没有提到像水泡、芭蕉。以密教来讲,这每一样都有一种修法的。

    例如镜中像,你镜子里看到的像是真的还是假的?中国古礼中,妇女坐月子时,房中不准摆镜子。

    婴儿看多了镜子容易夭折,因为他把镜中的身体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意识就跑到镜子里去了。

    还有婴儿喜欢看发光的东西,他集中精神看,看久了就变成斗鸡眼。

    比如说镜子的像是假的,可是有种修法还是靠这么修的。

    不过,你要知道,修法不是佛事的究竟,只是佛事的方法。

    如果你认为一个法门是对的,另一个是不对的,这就错了。

    一切只是方便,只是助道,没有一个对的法门。

    什么才是对的?对的是“了不可得,本来如是。”你说这些法都不对,也错了。

    这认为不对的也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本来就靠不住。

    佛经常说梦幻泡影、水月空花,这都是没有的东西,所以大家就把这些当作是空,错了!这些不是说空,是说有。

    不过这是很短暂的,不会永远停留,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观音法门就是用音声来修的。

    譬如刚才讲的朋友,在峨眉山听见钟声一响、小和尚念佛,因缘成熟就出家了,所以音声也是佛法。

    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称赞观音法门:“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为什么他推崇用耳朵修法?

    其实用眼睛的方法也很多,但是用眼睛修不圆满。

    以四方来说,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四方的三方之一,后面看不见;鼻子只能管呼吸,其他的不知道;只有音声是十方上下都可以听到,尤其是这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常靠音声作言语表达,所以修观音法门比较容易。

    大家别忽略了一点,文殊菩萨很谦虚,他没有推荐自己的法门。

    他代表智能,也代表文字,所以他名号的中文翻译,是用了“文”这个字。

    释迦牟尼佛的名号,释迦是能忍的意思,牟尼是寂静,能忍寂静合起来,在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字:“文”。

    因此很多中文佛学经典,就称他为释迦文佛。

    我们知道观音法门殊胜是靠经典文字来的,是文殊菩萨推荐来的,可是大家却不研究文殊菩萨的修法。

    所以有人是因为和人谈话受规劝而学佛,有人是因为佛经的文字好,由文字因缘而学佛。

    这里有的同学听经时把眼睛闭起来,一边打坐一边听,眼睛不看面前的佛经,这是很糟糕的。

    研究文字的时候,一定要看着文字,透过人家所讲的,才会确实吸收,才记得。

    文字是般若的一种,没有人真悟道而文字不行的。

    譬如六祖本来一个大字不识,可是悟道了以后他能讲经;他也不用自己去读,就让人家念给他听,他听了就能解说,就是这么高明,也就是因为文字般若到了。

    但是你,我也,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认字,透过文字来做佛事。讲到这里要提出一个重点,《维摩诘经》在佛法中是从果上说起的。

    已经成就的佛,像维摩居士(金粟如来的化身)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

    维摩居士以生病的因缘,引出这一部经来说法,在说法中,又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境界,例如方丈室中容纳好几万人,又为每人借了一张师子座,又有天女散花,任意转男女相,甚至去上方世界,同香积佛化缘吃饭,等等。

    都是在说佛法有成就的人,他们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智慧、能力,这些都是佛果上的事。

    我讲到什么是做佛事。一讲到作佛事,大家通常就想到找出家人诵经,或者放焰口,或者作水陆道场,或者持个咒子。

    这些也是作佛事,是为佛法佛教而作的事。

    真正的佛事包括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太多了。

    不要偏执一种,好像有人只抓住念阿弥陀佛,其他都是外道;或是学密宗的人,认为净土是没有智慧的,而禅宗是狂妄的;或者搞气功之类有为法的人,看不起静坐;或者静坐的人看不起搞气脉的人等等。

    佛告诉我们,一切皆是佛法,就看你的智慧从哪里投入。

    《维摩诘经》讲了那么多都是佛事,可是如果拿《华严经》来比,《维摩诘经》只讲了百分之一。《华严经》讲得太多太多了,乃至依《华严经》,佛有时叫做神仙、猪仔、神、上帝,都是化名,那太伟大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落难情缘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落难情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落难情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落难情缘》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