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孙宁确实对诸葛青云和柯永盛二人此番之失多有不满。
无论是说他们立功心切也好,眼高手低也好,反正这次的差事他们确实是彻底办砸了,使本来北方的大好局势,生出诸多变数来。
在原先的计划里,哪怕只是虚应其事地拖着,也至少可以给朝廷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尤其是在如今孙宁想要先对海外的扶桑人动手时,这一点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可他们在开封的一闹,却让双方再无回旋余地,说不定再过些时日,秦玉德都可能联系洛阳的赵广校所部,直接打将过来了。
两人自然也明白这一问题,此时显得尤其惴惴与自责,不住叩首认罪,一副甘受任何惩处的架势。
这却又让孙宁有些含糊了,不知该如何处置他们才好。
他们把差事办砸不假,但终究是尽心尽力想为朝廷拿下开封的,而且自身都差点折在那儿。所以说,纵然没有功劳,多少也有些苦劳不是?
而且,两人之前也都有功于朝廷,诸葛青云就不提了,西南时就追随孙宁,多有功勋。就是柯永盛,虽为降人,却也献计献策,还冒险进过游仙关,试图说降守将李承栋,这几年来也积攒了不少功劳。
如此两人,孙宁总不能因为这次的失败就真严办了他们吧,那可就要使下面的臣子官吏们感到寒心了。
可要不加处置,也是问题,那会让朝廷的威信有失,开了臣子犯错都不用担责的先河。
所以在一番沉吟后,孙宁便站起身来,特意来到诸葛青云跟前,弯腰把他搀扶了起来:“青云你不必如此。你我君臣多年,就算不提往日功劳,就是这情分,我也不会真让你难堪的。”
诸葛青云顺势而起,脸上更满是羞惭与感动之色:“陛下……”
“你也起来吧。”孙宁又看一眼柯永盛,这才语气微肃,“不过这错就是错,功劳也好,情分也罢,终究不能拿来抵罪,不然无法让下面群臣心服。
“所以朕会暂时夺你二人现在的官职,你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好生歇息一阵。将养好了,等到他日朕与朝廷再有用人之时,自会再用你们。”
说着,孙宁发现二人神情都是一惨,便又补了一句:“放心,你们的爵位还在,依然是我大越臣子。”
两人一个有伯爵位,一个有大夫衔,如此只是免去确切的官职,倒不算太难过。而这,自然也能给其他人一个交代了。
心知这是皇帝对自己的维护,两人自然又是一阵感恩叩拜,这才在孙宁的示意下,怀着感激与忐忑的心情,退了出去。
而相比于放松下来的他二人,孙宁却是心情复杂,心事重重。
真没想到,才在杭州解决一个麻烦,并定下之后的策略,麻烦就接踵而至。m.
恐怕如此一来,用不了几日,朝中便会有不少人会出言劝阻在浙地建设船厂,操练水军等等事宜了吧。
之前,孙宁倒不怕有这样的反对声音,因为以他现在的声望,自然能压服一切。
可出了这档子事后,自己的理由可就没之前那么充分了,确实不包办啊。
一番长考,却依然无所获,孙宁只能苦笑将之放到一边,想着等问题出现后,再一一应对了。
不料,下午之后,便又有人来报,左相沈舟、右相萧常永等一干重臣求见。
对他们的来意,孙宁都不用听的,就已猜到是什么了。
但事到临头,他总不能连臣子都不见吧,只能召见奏对,然后他们所奏也果然和海上出兵一事有关。
这些人的态度也是一致的,不认为现在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到海上的时候,因为那样的投入太过得不偿失了,何况还出现了开封的变故。
沈舟更是正色进言:“陛下,与北边之敌相比,海上的贼寇终究只是疥癣之疾,不值一提。何必非要在此时大费周章,把本该用于北边的兵马钱财放到南边去呢?”
“是啊陛下,臣也以为如此做法多有不妥。而且,以陛下之神武,不是已经将犯我大越海防的贼寇尽数杀死了吗?臣以为剩下那些在海上的贼寇,几年里怕也是不敢再来的,所以……”
孙宁没有让萧常永把话都说完了,而是抬头制止,看向面前这一干重要臣子:“所以你们都是这么想的?以为海上的贼寇根本不值一提?”
众人都是一怔,还是由沈舟开口道:“陛下容禀,非是臣等就认定了他们不值一提,实在是与北边的强敌相比,海上贼寇应该先往后放放。
“朝廷财富人力终究有限,只能顾着一头。而很明显,开封一计不成后,很快就会有兵戎相见了。”
“陛下,沈相所言甚是,还请三思啊!”
“还请陛下三思啊!”
十多名重要臣子,从两名宰相,到两名参政,再到数名尚书,几乎同时下跪叩拜,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立场。
这让孙宁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都说皇帝乃一国之主,大权独揽,可那终究只是不在其位之人的天真想法罢了。
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君主,尤其是还想有所作为的皇帝,都不可能真一意孤行,完全不顾下边群臣的意见。
哪怕孙宁这样真正靠着一己之力重新建立朝廷的皇帝,在面对群臣的如此劝谏时,心里也有所迟疑。
最终,他只能是一声叹息:“既然诸位爱卿都这么看,朕自然不会强行推动其事。不过,朕始终认为,海上之寇不可小觑,这一疥癣之疾若不早除,怕是会酿成大患来。”
“陛下……”沈舟还待再说什么,却被孙宁打断:“好了,此事暂时就按你们说的,先缓一缓。不过,朕也有言在先,一旦北边压力不再,不必再大举用兵,则朝廷依然要先以此策在海边准备妥当,并主动出海平寇。”
见皇帝都做出这样的让步了,群臣自然不敢不从,当下叩拜答允,口称皇帝圣明不止。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无论是说他们立功心切也好,眼高手低也好,反正这次的差事他们确实是彻底办砸了,使本来北方的大好局势,生出诸多变数来。
在原先的计划里,哪怕只是虚应其事地拖着,也至少可以给朝廷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尤其是在如今孙宁想要先对海外的扶桑人动手时,这一点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可他们在开封的一闹,却让双方再无回旋余地,说不定再过些时日,秦玉德都可能联系洛阳的赵广校所部,直接打将过来了。
两人自然也明白这一问题,此时显得尤其惴惴与自责,不住叩首认罪,一副甘受任何惩处的架势。
这却又让孙宁有些含糊了,不知该如何处置他们才好。
他们把差事办砸不假,但终究是尽心尽力想为朝廷拿下开封的,而且自身都差点折在那儿。所以说,纵然没有功劳,多少也有些苦劳不是?
而且,两人之前也都有功于朝廷,诸葛青云就不提了,西南时就追随孙宁,多有功勋。就是柯永盛,虽为降人,却也献计献策,还冒险进过游仙关,试图说降守将李承栋,这几年来也积攒了不少功劳。
如此两人,孙宁总不能因为这次的失败就真严办了他们吧,那可就要使下面的臣子官吏们感到寒心了。
可要不加处置,也是问题,那会让朝廷的威信有失,开了臣子犯错都不用担责的先河。
所以在一番沉吟后,孙宁便站起身来,特意来到诸葛青云跟前,弯腰把他搀扶了起来:“青云你不必如此。你我君臣多年,就算不提往日功劳,就是这情分,我也不会真让你难堪的。”
诸葛青云顺势而起,脸上更满是羞惭与感动之色:“陛下……”
“你也起来吧。”孙宁又看一眼柯永盛,这才语气微肃,“不过这错就是错,功劳也好,情分也罢,终究不能拿来抵罪,不然无法让下面群臣心服。
“所以朕会暂时夺你二人现在的官职,你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好生歇息一阵。将养好了,等到他日朕与朝廷再有用人之时,自会再用你们。”
说着,孙宁发现二人神情都是一惨,便又补了一句:“放心,你们的爵位还在,依然是我大越臣子。”
两人一个有伯爵位,一个有大夫衔,如此只是免去确切的官职,倒不算太难过。而这,自然也能给其他人一个交代了。
心知这是皇帝对自己的维护,两人自然又是一阵感恩叩拜,这才在孙宁的示意下,怀着感激与忐忑的心情,退了出去。
而相比于放松下来的他二人,孙宁却是心情复杂,心事重重。
真没想到,才在杭州解决一个麻烦,并定下之后的策略,麻烦就接踵而至。m.
恐怕如此一来,用不了几日,朝中便会有不少人会出言劝阻在浙地建设船厂,操练水军等等事宜了吧。
之前,孙宁倒不怕有这样的反对声音,因为以他现在的声望,自然能压服一切。
可出了这档子事后,自己的理由可就没之前那么充分了,确实不包办啊。
一番长考,却依然无所获,孙宁只能苦笑将之放到一边,想着等问题出现后,再一一应对了。
不料,下午之后,便又有人来报,左相沈舟、右相萧常永等一干重臣求见。
对他们的来意,孙宁都不用听的,就已猜到是什么了。
但事到临头,他总不能连臣子都不见吧,只能召见奏对,然后他们所奏也果然和海上出兵一事有关。
这些人的态度也是一致的,不认为现在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到海上的时候,因为那样的投入太过得不偿失了,何况还出现了开封的变故。
沈舟更是正色进言:“陛下,与北边之敌相比,海上的贼寇终究只是疥癣之疾,不值一提。何必非要在此时大费周章,把本该用于北边的兵马钱财放到南边去呢?”
“是啊陛下,臣也以为如此做法多有不妥。而且,以陛下之神武,不是已经将犯我大越海防的贼寇尽数杀死了吗?臣以为剩下那些在海上的贼寇,几年里怕也是不敢再来的,所以……”
孙宁没有让萧常永把话都说完了,而是抬头制止,看向面前这一干重要臣子:“所以你们都是这么想的?以为海上的贼寇根本不值一提?”
众人都是一怔,还是由沈舟开口道:“陛下容禀,非是臣等就认定了他们不值一提,实在是与北边的强敌相比,海上贼寇应该先往后放放。
“朝廷财富人力终究有限,只能顾着一头。而很明显,开封一计不成后,很快就会有兵戎相见了。”
“陛下,沈相所言甚是,还请三思啊!”
“还请陛下三思啊!”
十多名重要臣子,从两名宰相,到两名参政,再到数名尚书,几乎同时下跪叩拜,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立场。
这让孙宁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都说皇帝乃一国之主,大权独揽,可那终究只是不在其位之人的天真想法罢了。
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君主,尤其是还想有所作为的皇帝,都不可能真一意孤行,完全不顾下边群臣的意见。
哪怕孙宁这样真正靠着一己之力重新建立朝廷的皇帝,在面对群臣的如此劝谏时,心里也有所迟疑。
最终,他只能是一声叹息:“既然诸位爱卿都这么看,朕自然不会强行推动其事。不过,朕始终认为,海上之寇不可小觑,这一疥癣之疾若不早除,怕是会酿成大患来。”
“陛下……”沈舟还待再说什么,却被孙宁打断:“好了,此事暂时就按你们说的,先缓一缓。不过,朕也有言在先,一旦北边压力不再,不必再大举用兵,则朝廷依然要先以此策在海边准备妥当,并主动出海平寇。”
见皇帝都做出这样的让步了,群臣自然不敢不从,当下叩拜答允,口称皇帝圣明不止。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