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明朝建国之初,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首先于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并广设卫所,明永乐九年(1411)为
有效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监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辖黑龙
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不产粮食,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明
朝驻军所需粮食,全靠辽东和中原地区供给,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来松花江设立船厂领军造船。500多年前的吉
林市是东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明永乐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设置造船基地,把吉林当作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
之间联系的纽带,专司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官兵、粮草的转运站。在当时,这一举措直接推
动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经济开发。
遗址现存的两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三次率领数千官兵、工匠来吉林造船的具体时间。
第一处石刻刻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虽历经风雨,石刻上字迹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阴刻楷书,碑文是:骠骑将军辽东都司
指挥使刘。第二处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七行文
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等。由于久经风雨剥蚀,花岗岩面风化较重,字迹多模糊不清,经认真仔细辨认,碑文为:
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
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
洪熙元年领军至此
宣德七年领军至此
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
宣德七年重建
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这个碑文明确记载了刘清三次率军来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总兵以及修建龙王庙,重建龙王庙的具体时间。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古迹,1984年,省、市、区文物部门在此地修建两亭,分别冠名“摩崖
阁”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览馆。
现在,阿什哈达明代摩崖遗址已经成为吉林市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朱棣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生母之谜,忽悠世人六百年,也争论了六百年。
多少年来,有几种声音在史学界一直没有断过--第一种声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马皇后是朱棣他妈;第二种声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马皇后不是朱棣他妈;再一种声音,朱元璋不是朱棣他爹,马皇后也不是朱棣他妈,朱棣爹妈都是蒙古人。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这里就来聊聊这个百谈不厌却都无突破的老话题,让读者了解一下争议背后的真相。
近来笔者翻阅了一下相关史书,质疑朱棣为"妃生"而非"后生",即系庶出而非嫡出的最有力的文字证明,集中地指向《南京太常寺志》一书。书中所载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
就是这句话,朱棣的生母之谜横生。
《南京太常寺志》说得对吗?如果对,为什么朱棣本人不承认这种事实?综合相关史料,笔者发现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确实复杂,但总离不开这样"四个女人":
1.朱元璋的发妻马秀英。
2.高丽(今朝鲜)女子妃李氏。
3.元顺帝妃洪吉喇氏。
4.蒙古女子翁氏。
她们与朱棣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那么,这四个女人中,到底谁才是朱棣的真命母后?
称朱棣的母亲为马皇后,最为广泛。
在清人朱好阳编纂的《历代陵寝备考》中有记载,"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晋王桐、成祖、周王"。这里说得十分清楚了,朱棣为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
这一说法,来源于明朝当时的史书,如《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玉牒》等。《靖难事迹》中有相同的文字:"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挟,次晋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朱棣更是亲口说过,他的母亲是皇后马秀英,"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
但也有秘史称,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一世无子,正史上记载的包括太子朱标、燕王四子朱棣在内,几个儿子都是别人所生。马皇后采用了过去皇家最惯常的手法,把别的妃子所生育的孩子据为己出,是一出明版"狸猫换太子"。
这种说法,为朱棣的生母之谜平添了一份神秘。
称李氏为朱棣生母不少人很相信,认为证据很充分。
《南京太常寺志》有这样的文字:"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贵妃,生湘献王、肃王、韩王、沈王;左四位皇贵人,生辽王;左五位皇人,生宁王、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为皇家机构,《南京太常寺志》自然算是皇家文字,其记载应该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明人沈玄华在《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十四韵》中有:"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因此,包括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在内,都深信朱棣的生母为"碽妃"李氏。
碽妃,为高丽(现在的朝鲜)选送给朱元璋的女子。此说法见民国学者陈作霖《养和轩随笔》:"予幼时游城南大报恩寺,见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问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碽妃殿也。妃本高丽人,生燕王,高后(马皇后)养为己子。遂赐(碽妃)死,有铁裙之刑,故永乐间建寺塔以报母恩。'与史志所载皆不合,疑为谰言。后阅朱竹坨跋《南京太常寺志》,云:'长陵系碽妃所生'。复见谈迁《枣林杂俎》,述:'孝慈高皇后无子,即懿文太子(朱标)及秦、晋二王,亦李淑妃产也。乃仅齐东之语,不尽无稽也。'"
朱元璋处死李氏,是因为朱棣。当时李氏尚未到预产期,朱棣便急急出生了,是个早产儿。朱元璋遂怀疑李氏与人私通,给自己戴了绿帽子,龙颜大怒,赐碽妃"铁裙"之刑。这样,碽妃活活给折磨死了。
朱棣知道自己的生身之事,在皇袍加身后,于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年在南京重建大报恩寺塔,以报答生母碽妃。但这些记载都是后人所写,真实性无人能保证。
与马皇后"狸猫换太子"手法如出一辙,朱棣也来了一个障眼法,建塔的名义"以报答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养育之恩"。在当时,大报恩寺塔常年大门紧闭的,属"禁地",以保守这个惊天秘密。有人悄悄进去过,发现里面供奉的真是碽妃像。
但事实上朝鲜向中国称臣送贡女是在1365年,而史学上明确记载,朱棣生于1360年,其时朱棣已5岁了,难道朱棣是她从朝鲜带来了的?显然是不可能的,根据这种推测,朱棣生母是李氏的说法也不靠谱。
这个说法,可上溯到朱元璋没有称帝前。
在至正年间,朱元璋跟随郭子兴起兵反元,郭子兴病死后,朱元璋取而代之,南征北伐,先占领集庆(现在的南京),后又攻下大都(现在北京)。元顺帝看看大势已去,遂弃大都,退守蒙古。朱元璋入城后亲临元顺帝后宫,看到落难人群里有一位美女,姿容娇美、眉目含情,顿时引起朱元璋的注意,遂收她为妃子。
这个女子即元顺帝的第三位妃子格勒德哈屯,她是元顺帝洪吉喇托太师的女儿。
故事到此复杂了:早在朱元璋攻占北京之前,洪吉喇氏已怀孕七个月,元顺帝出逃时,不方便带上,让朱元璋白白地捡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儿子。两个月后,洪吉喇氏生下一个男小子,此即朱棣。
据说,当时朱元璋心中知道此子非己子,并不想认这个儿子,但看到朱棣相貌不凡,朱元璋就喜欢上了。况且,说自己的后宫女人生了其他男人的孩子,传出去可是一桩天大的皇家丑闻,朱元璋也不得不认下这个儿子。
民间对这种说法传得神乎其神的,而朱棣与其他几个兄弟相貌长得确实不一样,一点也不像麻脸朱元璋(朱元璋相貌疑云,见上篇),这也加大了这种猜疑,民间据此称朱棣是蒙古人。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有效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监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辖黑龙
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不产粮食,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明
朝驻军所需粮食,全靠辽东和中原地区供给,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来松花江设立船厂领军造船。500多年前的吉
林市是东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明永乐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设置造船基地,把吉林当作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
之间联系的纽带,专司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官兵、粮草的转运站。在当时,这一举措直接推
动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经济开发。
遗址现存的两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三次率领数千官兵、工匠来吉林造船的具体时间。
第一处石刻刻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虽历经风雨,石刻上字迹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阴刻楷书,碑文是:骠骑将军辽东都司
指挥使刘。第二处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七行文
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等。由于久经风雨剥蚀,花岗岩面风化较重,字迹多模糊不清,经认真仔细辨认,碑文为:
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
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
洪熙元年领军至此
宣德七年领军至此
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
宣德七年重建
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这个碑文明确记载了刘清三次率军来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总兵以及修建龙王庙,重建龙王庙的具体时间。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古迹,1984年,省、市、区文物部门在此地修建两亭,分别冠名“摩崖
阁”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览馆。
现在,阿什哈达明代摩崖遗址已经成为吉林市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朱棣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生母之谜,忽悠世人六百年,也争论了六百年。
多少年来,有几种声音在史学界一直没有断过--第一种声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马皇后是朱棣他妈;第二种声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马皇后不是朱棣他妈;再一种声音,朱元璋不是朱棣他爹,马皇后也不是朱棣他妈,朱棣爹妈都是蒙古人。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这里就来聊聊这个百谈不厌却都无突破的老话题,让读者了解一下争议背后的真相。
近来笔者翻阅了一下相关史书,质疑朱棣为"妃生"而非"后生",即系庶出而非嫡出的最有力的文字证明,集中地指向《南京太常寺志》一书。书中所载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
就是这句话,朱棣的生母之谜横生。
《南京太常寺志》说得对吗?如果对,为什么朱棣本人不承认这种事实?综合相关史料,笔者发现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确实复杂,但总离不开这样"四个女人":
1.朱元璋的发妻马秀英。
2.高丽(今朝鲜)女子妃李氏。
3.元顺帝妃洪吉喇氏。
4.蒙古女子翁氏。
她们与朱棣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那么,这四个女人中,到底谁才是朱棣的真命母后?
称朱棣的母亲为马皇后,最为广泛。
在清人朱好阳编纂的《历代陵寝备考》中有记载,"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晋王桐、成祖、周王"。这里说得十分清楚了,朱棣为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
这一说法,来源于明朝当时的史书,如《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玉牒》等。《靖难事迹》中有相同的文字:"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挟,次晋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朱棣更是亲口说过,他的母亲是皇后马秀英,"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
但也有秘史称,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一世无子,正史上记载的包括太子朱标、燕王四子朱棣在内,几个儿子都是别人所生。马皇后采用了过去皇家最惯常的手法,把别的妃子所生育的孩子据为己出,是一出明版"狸猫换太子"。
这种说法,为朱棣的生母之谜平添了一份神秘。
称李氏为朱棣生母不少人很相信,认为证据很充分。
《南京太常寺志》有这样的文字:"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贵妃,生湘献王、肃王、韩王、沈王;左四位皇贵人,生辽王;左五位皇人,生宁王、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为皇家机构,《南京太常寺志》自然算是皇家文字,其记载应该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明人沈玄华在《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十四韵》中有:"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因此,包括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在内,都深信朱棣的生母为"碽妃"李氏。
碽妃,为高丽(现在的朝鲜)选送给朱元璋的女子。此说法见民国学者陈作霖《养和轩随笔》:"予幼时游城南大报恩寺,见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问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碽妃殿也。妃本高丽人,生燕王,高后(马皇后)养为己子。遂赐(碽妃)死,有铁裙之刑,故永乐间建寺塔以报母恩。'与史志所载皆不合,疑为谰言。后阅朱竹坨跋《南京太常寺志》,云:'长陵系碽妃所生'。复见谈迁《枣林杂俎》,述:'孝慈高皇后无子,即懿文太子(朱标)及秦、晋二王,亦李淑妃产也。乃仅齐东之语,不尽无稽也。'"
朱元璋处死李氏,是因为朱棣。当时李氏尚未到预产期,朱棣便急急出生了,是个早产儿。朱元璋遂怀疑李氏与人私通,给自己戴了绿帽子,龙颜大怒,赐碽妃"铁裙"之刑。这样,碽妃活活给折磨死了。
朱棣知道自己的生身之事,在皇袍加身后,于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年在南京重建大报恩寺塔,以报答生母碽妃。但这些记载都是后人所写,真实性无人能保证。
与马皇后"狸猫换太子"手法如出一辙,朱棣也来了一个障眼法,建塔的名义"以报答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养育之恩"。在当时,大报恩寺塔常年大门紧闭的,属"禁地",以保守这个惊天秘密。有人悄悄进去过,发现里面供奉的真是碽妃像。
但事实上朝鲜向中国称臣送贡女是在1365年,而史学上明确记载,朱棣生于1360年,其时朱棣已5岁了,难道朱棣是她从朝鲜带来了的?显然是不可能的,根据这种推测,朱棣生母是李氏的说法也不靠谱。
这个说法,可上溯到朱元璋没有称帝前。
在至正年间,朱元璋跟随郭子兴起兵反元,郭子兴病死后,朱元璋取而代之,南征北伐,先占领集庆(现在的南京),后又攻下大都(现在北京)。元顺帝看看大势已去,遂弃大都,退守蒙古。朱元璋入城后亲临元顺帝后宫,看到落难人群里有一位美女,姿容娇美、眉目含情,顿时引起朱元璋的注意,遂收她为妃子。
这个女子即元顺帝的第三位妃子格勒德哈屯,她是元顺帝洪吉喇托太师的女儿。
故事到此复杂了:早在朱元璋攻占北京之前,洪吉喇氏已怀孕七个月,元顺帝出逃时,不方便带上,让朱元璋白白地捡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儿子。两个月后,洪吉喇氏生下一个男小子,此即朱棣。
据说,当时朱元璋心中知道此子非己子,并不想认这个儿子,但看到朱棣相貌不凡,朱元璋就喜欢上了。况且,说自己的后宫女人生了其他男人的孩子,传出去可是一桩天大的皇家丑闻,朱元璋也不得不认下这个儿子。
民间对这种说法传得神乎其神的,而朱棣与其他几个兄弟相貌长得确实不一样,一点也不像麻脸朱元璋(朱元璋相貌疑云,见上篇),这也加大了这种猜疑,民间据此称朱棣是蒙古人。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