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云南培养出了第一个少数民族学派——“杨门七子”。七子中的杨士云、王廷表、胡廷禄、唐锜四人后来均考中进士成为国之栋梁。
或许就因为这些,有史学家夸赞说,杨慎与抗倭名将戚继光一样,是明代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一些云南人还说得更通俗具体:神观音、孔明、杨慎是他们最崇敬的三尊神。
杨慎为封建文人,身上肯定会有不少瑕斑,但他那种不慕权贵,不为官是图,并在逆境中关注民生、服务社会进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高尚风范,实在令人敬仰。
明代将军与茶杯的故事
明代,有一个能征善战的嗜好茶的茶人,这名大将军很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茶具明,在他收藏的众多茶具中,他特别喜欢一个青花瓷的茶杯,此茶杯烧制精美,瓷釉光泽明亮,他经常爱抚把玩这个杯子,并引以为乐,并且他多次警告侍从和家仆一定要小心爱护,妥为保管。
有一天,大将军用这个名茶杯喝完茶后,又把茶杯放在手中把玩,一不小心,手一滑,茶杯差点就掉落在地上,大将军不愧是练过功夫的人,手上反应极快,连忙敏捷地抓住了茶杯,没落到地上。
就在大将军重新拿稳杯子后,他感到额头昌汗,心里有惴惴不安的感觉,这时大将军顿有所悟:自己一向以不“不惊”为信条,不知多少次在战场上,自己身处险境,不管情况有多么的危机,自己也从未有过一丝的惊惶和紧张,然而就在刚才茶杯坠落的那一刹那,自己却为一个广阔不及三寸,价位不过千两银子的茶杯,破坏了自己的信条。
参悟到了这一点,大将军立该拿起茶杯,往地上狠狠地摔去,只听“砰”的一声响,那只将军以前酷爱的茶杯顿时成为碎片。
玩物必会丧志,茶品高的茶人要完全做到“不动智”也非易事,“不动智”即心灵不为外部任何事物所牵挂,心智不会停留在任何一件物品或器具上,这也就是所谓的“无一物”境界了吧。
魏藻德-升官最快的明代状元
有眀一代,状元升官最快的恐怕就是魏藻德,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中状元。授修撰,十五年被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骤升为正三品,“乱世出英雄”。这可是前辈状元们望尘莫及的呀!遗憾的是魏藻德做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他的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帝国的崩溃,成为崇祯皇帝在用人上失误的重要见证。
魏藻德,顺天通州人,崇祯十三年廷试的时候因为口才好,被皇帝相中,定为状元。皇帝当时问的问题是:目前内外交困,你有什么解决办法?魏答道:“知耻“,之后的两年间,还是因为嘴皮子麻溜,多次回答皇帝的提问很“到位”,于是崇祯认为魏藻德肯定有极大的抱负,破格提拔了他。
等到魏藻德任首辅的时候,眀王朝已经在风雨中飘摇了,而这个巧舌如簧极善忽悠的天子门生,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喜欢沉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兵临城下的李自成提出了和谈请求,条件是割地西北,封其为王,其军不受朝廷节制,他则放弃围攻北京退守河南,并以劲旅抵御清兵。平定内乱,这个条件虽然有违君臣大义,但不失为一个缓和局面的良机。山穷水尽的崇祯心有所动,征求魏藻德的意见。这个时候,哪怕魏藻德稍微表现出一点积极的姿态,眀王朝的历史就可能重写,但魏藻德不愿承担责任。在崇祯三番五次的询问下,始终沉默。不敢表态,而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偏偏喜欢在这种节骨眼上优柔寡断,因为没有得到首辅的支持。他也拿不定主意,最终放弃和谈,能让眀王朝喘息的一线机会丧失了,所以《明史》本传称“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皇帝问计,他说不出来,只是建议朝廷下令让朝臣捐钱,这哪里是首辅的作为呢?
京城陷落,像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死节,而我们的首辅魏藻德却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的状元答道:“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崇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眀臣交钱,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捐出100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它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死,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说,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许还能筹到一点钱,现在死了,到哪弄钱去呀?
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军杀掉。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眀廷进行了最后一次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传》里这个人连个“贰臣”也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
巡检司害状元
明朝时期的浙江省平阳县,因为管辖范围过大,县官管不过来,就在全县设了几个巡检司,帮助县官处理各地民事和治安。苍南县(原属平阳县,1981年分出)灵溪坝头山附近就设有一个巡检司。关于这个巡检司,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有一次,巡检司带领一班人马到渎浦等地巡查,队伍浩浩荡荡,锣鼓齐鸣,好不威武。渎浦赈饥状元章士昌家奴看见,慌忙禀报状元夫人,说外面不知什么大官到此,十分威风。
状元夫人晓得此事,心生妒嫉,当晚就对状元耳边讲:“你当什么状元?还不如别人一个巡检司!”
状元连想都没想一下,打着鼻哼讲:“巡检司算什么官!我的一只靴,就可以叫他三步一跪,不信你试试看。”
过了一阵子,听说巡检司又来渎浦巡查,状元夫人就把状元轿扛到巡检司路过的地方,里面放着一只状元靴。巡检司路过此地,远远看见路中心放着一顶状元轿。巡检司赶紧落马,三步一跪,一直跪到状元轿,大声惊呼:“状元在上,受小人一拜!”一连叫了三声,里面无人答应。
巡检司上前,掀开轿帘,发现里面仅仅放着一只靴子,其他什么都没有。巡检司又气又恼,心想:你这状元也欺人太甚了。
巡检司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治一治这个欺人状元。
过了半年光景,巡检司偷偷命人收集了很多刀枪剑戟之类的兵器,派人运送到状元府附近山边,把这些兵器偷偷埋到小河里,状元府大小家丁无人知晓这事。干完此事后,巡检司找人连夜快马密报朝廷,称温州平阳赈饥状元谋反,已经制造了大量兵器,藏在状元府附近小河里。
皇帝听说有人谋反,派人火速到现场查证。果然,状元府附近小河里查获大量兵器。皇帝大怒,下了一道圣旨,要将平阳赈饥状元就地正法。
温州太府晓得此事,觉得事有蹊跷。他想,赈饥状元因赈饥济贫出名,被朝廷封为状元,怎么会谋反呢?太府到京都禀报皇帝,要求再次进行查实。皇帝觉得温州太府想法有道理,就下了一道缓斩圣旨,派了另一队人马快速赶到平阳,当第二队人马赶到离斩首现场仅剩下五里路的时候,听到鉴斩场炮响,状元已经人头落地。
事情查清以后,皇帝觉得冤枉了状元,就下诏厚葬赈饥状元,赐金头一个。为防止有人劫棺,皇帝还赐给状元棺木36柩,外人根本不晓得金头在哪一柩棺木里面。
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屈死的状元,就在官兵听到炮响的离状元斩首之处五里的地方立了一个牌子,叫做五里牌。
明代摩崖石刻的故事
在丰满区朱雀山经济开发区阿什村的悬崖上,有两处摩崖石刻。据考证,此处摩崖石刻是迄今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什哈达为满语,意为“一山忽然分为二”为断崖峭壁之意。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或许就因为这些,有史学家夸赞说,杨慎与抗倭名将戚继光一样,是明代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一些云南人还说得更通俗具体:神观音、孔明、杨慎是他们最崇敬的三尊神。
杨慎为封建文人,身上肯定会有不少瑕斑,但他那种不慕权贵,不为官是图,并在逆境中关注民生、服务社会进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高尚风范,实在令人敬仰。
明代将军与茶杯的故事
明代,有一个能征善战的嗜好茶的茶人,这名大将军很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茶具明,在他收藏的众多茶具中,他特别喜欢一个青花瓷的茶杯,此茶杯烧制精美,瓷釉光泽明亮,他经常爱抚把玩这个杯子,并引以为乐,并且他多次警告侍从和家仆一定要小心爱护,妥为保管。
有一天,大将军用这个名茶杯喝完茶后,又把茶杯放在手中把玩,一不小心,手一滑,茶杯差点就掉落在地上,大将军不愧是练过功夫的人,手上反应极快,连忙敏捷地抓住了茶杯,没落到地上。
就在大将军重新拿稳杯子后,他感到额头昌汗,心里有惴惴不安的感觉,这时大将军顿有所悟:自己一向以不“不惊”为信条,不知多少次在战场上,自己身处险境,不管情况有多么的危机,自己也从未有过一丝的惊惶和紧张,然而就在刚才茶杯坠落的那一刹那,自己却为一个广阔不及三寸,价位不过千两银子的茶杯,破坏了自己的信条。
参悟到了这一点,大将军立该拿起茶杯,往地上狠狠地摔去,只听“砰”的一声响,那只将军以前酷爱的茶杯顿时成为碎片。
玩物必会丧志,茶品高的茶人要完全做到“不动智”也非易事,“不动智”即心灵不为外部任何事物所牵挂,心智不会停留在任何一件物品或器具上,这也就是所谓的“无一物”境界了吧。
魏藻德-升官最快的明代状元
有眀一代,状元升官最快的恐怕就是魏藻德,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中状元。授修撰,十五年被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骤升为正三品,“乱世出英雄”。这可是前辈状元们望尘莫及的呀!遗憾的是魏藻德做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他的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帝国的崩溃,成为崇祯皇帝在用人上失误的重要见证。
魏藻德,顺天通州人,崇祯十三年廷试的时候因为口才好,被皇帝相中,定为状元。皇帝当时问的问题是:目前内外交困,你有什么解决办法?魏答道:“知耻“,之后的两年间,还是因为嘴皮子麻溜,多次回答皇帝的提问很“到位”,于是崇祯认为魏藻德肯定有极大的抱负,破格提拔了他。
等到魏藻德任首辅的时候,眀王朝已经在风雨中飘摇了,而这个巧舌如簧极善忽悠的天子门生,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喜欢沉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兵临城下的李自成提出了和谈请求,条件是割地西北,封其为王,其军不受朝廷节制,他则放弃围攻北京退守河南,并以劲旅抵御清兵。平定内乱,这个条件虽然有违君臣大义,但不失为一个缓和局面的良机。山穷水尽的崇祯心有所动,征求魏藻德的意见。这个时候,哪怕魏藻德稍微表现出一点积极的姿态,眀王朝的历史就可能重写,但魏藻德不愿承担责任。在崇祯三番五次的询问下,始终沉默。不敢表态,而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偏偏喜欢在这种节骨眼上优柔寡断,因为没有得到首辅的支持。他也拿不定主意,最终放弃和谈,能让眀王朝喘息的一线机会丧失了,所以《明史》本传称“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皇帝问计,他说不出来,只是建议朝廷下令让朝臣捐钱,这哪里是首辅的作为呢?
京城陷落,像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死节,而我们的首辅魏藻德却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的状元答道:“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崇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眀臣交钱,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捐出100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它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死,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说,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许还能筹到一点钱,现在死了,到哪弄钱去呀?
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军杀掉。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眀廷进行了最后一次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传》里这个人连个“贰臣”也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
巡检司害状元
明朝时期的浙江省平阳县,因为管辖范围过大,县官管不过来,就在全县设了几个巡检司,帮助县官处理各地民事和治安。苍南县(原属平阳县,1981年分出)灵溪坝头山附近就设有一个巡检司。关于这个巡检司,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有一次,巡检司带领一班人马到渎浦等地巡查,队伍浩浩荡荡,锣鼓齐鸣,好不威武。渎浦赈饥状元章士昌家奴看见,慌忙禀报状元夫人,说外面不知什么大官到此,十分威风。
状元夫人晓得此事,心生妒嫉,当晚就对状元耳边讲:“你当什么状元?还不如别人一个巡检司!”
状元连想都没想一下,打着鼻哼讲:“巡检司算什么官!我的一只靴,就可以叫他三步一跪,不信你试试看。”
过了一阵子,听说巡检司又来渎浦巡查,状元夫人就把状元轿扛到巡检司路过的地方,里面放着一只状元靴。巡检司路过此地,远远看见路中心放着一顶状元轿。巡检司赶紧落马,三步一跪,一直跪到状元轿,大声惊呼:“状元在上,受小人一拜!”一连叫了三声,里面无人答应。
巡检司上前,掀开轿帘,发现里面仅仅放着一只靴子,其他什么都没有。巡检司又气又恼,心想:你这状元也欺人太甚了。
巡检司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治一治这个欺人状元。
过了半年光景,巡检司偷偷命人收集了很多刀枪剑戟之类的兵器,派人运送到状元府附近山边,把这些兵器偷偷埋到小河里,状元府大小家丁无人知晓这事。干完此事后,巡检司找人连夜快马密报朝廷,称温州平阳赈饥状元谋反,已经制造了大量兵器,藏在状元府附近小河里。
皇帝听说有人谋反,派人火速到现场查证。果然,状元府附近小河里查获大量兵器。皇帝大怒,下了一道圣旨,要将平阳赈饥状元就地正法。
温州太府晓得此事,觉得事有蹊跷。他想,赈饥状元因赈饥济贫出名,被朝廷封为状元,怎么会谋反呢?太府到京都禀报皇帝,要求再次进行查实。皇帝觉得温州太府想法有道理,就下了一道缓斩圣旨,派了另一队人马快速赶到平阳,当第二队人马赶到离斩首现场仅剩下五里路的时候,听到鉴斩场炮响,状元已经人头落地。
事情查清以后,皇帝觉得冤枉了状元,就下诏厚葬赈饥状元,赐金头一个。为防止有人劫棺,皇帝还赐给状元棺木36柩,外人根本不晓得金头在哪一柩棺木里面。
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屈死的状元,就在官兵听到炮响的离状元斩首之处五里的地方立了一个牌子,叫做五里牌。
明代摩崖石刻的故事
在丰满区朱雀山经济开发区阿什村的悬崖上,有两处摩崖石刻。据考证,此处摩崖石刻是迄今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什哈达为满语,意为“一山忽然分为二”为断崖峭壁之意。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