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进忠,进功,得功。
这三个名字表明了陆四的态度,那声“本侯”也让王二这个算命先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升华,终是放下了心中执念开始正视自己的处境。
次日,王二便被委任为“清盐使”,率兵丁七百余前往海子整顿盐务,打击不法豪强,并解救被盐贩私扣百姓。
为了让王二这个“清盐使”看着更像正经官职,陆四还特意给扬州的淮扬通会刘暴写信,请刘暴于海子某处择一地方设立清盐使司,并归刘暴直接负责。建议这个清盐使可向大顺中央奏定为正四品。
当日,升苏进忠为沐阳都尉,升王进功为山阳都尉,升李得功为桃源都尉,各领兵1500人军下听用。
郭老四和邱三这两个未参与城中内讧的首领,陆四也没有加以排斥,升郭老四为赣榆都尉,命其领军前往收复赣榆县城。
升邱三为东海都尉,领所部千余兵同沈廷扬部一同前往海州,营建海州水师大营。
至此,北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基本被整编完毕,上下情绪稳定。
陆四又听取郑标的意见,发动安东、沐阳、赣榆、东海等地的“土贼”及百姓修建海州直达盐城的道路,这样淮军就有两条直趋北方的路,而不是只能走运河这一条路。
海州境内除明军少许残兵外便是刘泽清的兵马,不过刘泽清现在徐州和董学礼拼命根本顾不上海州,因此已经得到海州大部分土贼支持的淮军完全能大摇大摆进入海州。
等到陆四亲率淮军主力北上,刘泽清就是明知海州落入淮军之手,也无力回天。
余淮书的尸首早前被孙武进秘密葬在城外,陆四没有前往凭吊,搞个什么哭祭的鬼把戏自欺欺人,只叫人给余家送去白银五百两以为安家之资。
死于淮安之乱的七千余北路军将士,但能知道姓名找到家人的,均给予十两左右不等的银钱,非抚恤之名,而是以救济的名义发给。
淮安之乱基本上是冷处理,陆四没有深究参于此事的任何人,更无意于军中掀起对余淮书的批判。虽然清算会让淮军的思想得到高度的统合,时间却不允许陆四这样做。
真要清算的话,一个“投降主义”,一个“妄图分裂淮军”的罪名就足以让淮军上下认知到余淮书路线对淮军的恶劣影响。
三月二十九日,宿州的吕弼周转来大顺军攻占北京的好消息,此时距离崇祯自缢已是过了十天。同时,吕弼周催促陆四早点领兵北上,因为董学礼的压力越来越大。
北京的沦陷让刘泽清跟疯了一般,天天督兵猛攻徐州,为了消耗城中顺军物资,这家伙甚至还将附近掳来的百姓押来强行攻城,用百姓尸体去填徐州的护城河,消耗城上的火器和箭枝。
其实陆四有些困惑,按刘泽清反复小人的性格,此时既知北京沦陷,崇祯自缢,那他还拼个屁的命,直接易帜降顺学山西、宣大那帮明将一样摇身一变成为顺军不是很好么。
郑标给出的解释是刘泽清名声太臭,以致连大顺都不会纳他。
陆四觉着可能是这个原因,而且纳降不是简单换个旗号这么简单,要给出地盘,给出粮饷。
然而蛋糕就这么大,山东又是京畿眼皮底下,虽然被清军祸害了几次,但山东相对河南,河北而言还算好的,如此一来,大顺中央的军头们哪里就容刘泽清这个败类继续在山东做土霸王。
陆四将北京沦陷的消息通告了全军,也向扬州刘暴转告,可与此同时他却隐瞒了崇祯已经殉国的消息,反而让郑标派人散布崇祯并未殉国,北京沦陷当日这位天子出城逃到天津并有可能从海路南下的谣言。
郑标不解,问为何要这么做。
“若叫南都知道崇祯已死,三子皆未逃出,他们就会考虑拥立何人为新君承继明室,虽说拥立哪个宗室要半上一会,但最终还是要弄一个皇帝出来.....所以,咱要说他崇祯没死!”
陆四才不会让南都立马出个新帝出来,只要他这边封禁道路,再往江南大肆传播崇祯未死消息,南都想要弄清事实真相,至少得一两个月,到时候再拥唐拥桂什么的,又是个把月,有的折腾。
而他,可是念念不忘福藩的。
.........
自江北淮贼兴起,先占淮安,后夺扬州后,南京方面其实就收不到任何北方传来的邸报。
史可法瓜洲之战的真相,南都的百姓不知道,勋贵大臣们又哪里不知了。
知道又能如何,他们哪个又有史可法的骨气敢与淮贼对峙呢?
谁又敢嘲笑史可法无能?
谁敢带兵去江北平贼!
朱国弼的下场在那,听说为了将这位抚宁侯赎回,他那小妾寇白门只带了个丫鬟就渡江去见贼首,单这份勇气,南都城中谁敢与之相比?
后来听说那寇白门为了七百多被贼人俘虏的官兵能够释放,变卖了所有产业,又开局筹金万两用于赎人,这份侠义心肠,南都城中又有谁能比?
那些渡江归来的官兵们都说寇白门是观音菩萨转世呢!
史可法这边之所以听了魏国公劝渡江回南都,而不是执意在瓜洲殉国,除了贼人压根不搭理他外,最大原因就是魏国公那句“北京若危,半壁还要依仗于公。”
想到大明的江山社稷都在自己肩上,史可法便重新振作,回到南都便召各衙门大臣、守备太监、勋臣齐来商议再行调兵渡江平贼之事。
然而议事堂内,南都一帮人都是眉头紧锁,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谁也说不出个丁丑子卯来。更有人从头到尾盯着屋上梁看,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兵,是没法调了。
史可法亲自指挥的这一路好歹还过了江和贼人打了一仗,京营那一路是直接半道哗变,连贼影都没见着。
就军心士气而言,现在哪里还有兵将敢渡江平贼?
倒是有人提出如今除了调兵平贼外,更应治那镇江总兵张天禄临阵脱逃之罪。
结果,史可法犹豫半天,以恐张氏兄弟降贼为由竟揭过此事。
最终,众人达成共识,就是由史可法领衔发布“号天下臣民起义勤王捐赀急事”的南都公檄,檄文中提到“南北之耗莫通,河山之险尽失”之类的宗社危情,但檄文中除了大义凛然的话外也没什么实际措施,如果说有,就是号召百姓捐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三个名字表明了陆四的态度,那声“本侯”也让王二这个算命先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升华,终是放下了心中执念开始正视自己的处境。
次日,王二便被委任为“清盐使”,率兵丁七百余前往海子整顿盐务,打击不法豪强,并解救被盐贩私扣百姓。
为了让王二这个“清盐使”看着更像正经官职,陆四还特意给扬州的淮扬通会刘暴写信,请刘暴于海子某处择一地方设立清盐使司,并归刘暴直接负责。建议这个清盐使可向大顺中央奏定为正四品。
当日,升苏进忠为沐阳都尉,升王进功为山阳都尉,升李得功为桃源都尉,各领兵1500人军下听用。
郭老四和邱三这两个未参与城中内讧的首领,陆四也没有加以排斥,升郭老四为赣榆都尉,命其领军前往收复赣榆县城。
升邱三为东海都尉,领所部千余兵同沈廷扬部一同前往海州,营建海州水师大营。
至此,北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基本被整编完毕,上下情绪稳定。
陆四又听取郑标的意见,发动安东、沐阳、赣榆、东海等地的“土贼”及百姓修建海州直达盐城的道路,这样淮军就有两条直趋北方的路,而不是只能走运河这一条路。
海州境内除明军少许残兵外便是刘泽清的兵马,不过刘泽清现在徐州和董学礼拼命根本顾不上海州,因此已经得到海州大部分土贼支持的淮军完全能大摇大摆进入海州。
等到陆四亲率淮军主力北上,刘泽清就是明知海州落入淮军之手,也无力回天。
余淮书的尸首早前被孙武进秘密葬在城外,陆四没有前往凭吊,搞个什么哭祭的鬼把戏自欺欺人,只叫人给余家送去白银五百两以为安家之资。
死于淮安之乱的七千余北路军将士,但能知道姓名找到家人的,均给予十两左右不等的银钱,非抚恤之名,而是以救济的名义发给。
淮安之乱基本上是冷处理,陆四没有深究参于此事的任何人,更无意于军中掀起对余淮书的批判。虽然清算会让淮军的思想得到高度的统合,时间却不允许陆四这样做。
真要清算的话,一个“投降主义”,一个“妄图分裂淮军”的罪名就足以让淮军上下认知到余淮书路线对淮军的恶劣影响。
三月二十九日,宿州的吕弼周转来大顺军攻占北京的好消息,此时距离崇祯自缢已是过了十天。同时,吕弼周催促陆四早点领兵北上,因为董学礼的压力越来越大。
北京的沦陷让刘泽清跟疯了一般,天天督兵猛攻徐州,为了消耗城中顺军物资,这家伙甚至还将附近掳来的百姓押来强行攻城,用百姓尸体去填徐州的护城河,消耗城上的火器和箭枝。
其实陆四有些困惑,按刘泽清反复小人的性格,此时既知北京沦陷,崇祯自缢,那他还拼个屁的命,直接易帜降顺学山西、宣大那帮明将一样摇身一变成为顺军不是很好么。
郑标给出的解释是刘泽清名声太臭,以致连大顺都不会纳他。
陆四觉着可能是这个原因,而且纳降不是简单换个旗号这么简单,要给出地盘,给出粮饷。
然而蛋糕就这么大,山东又是京畿眼皮底下,虽然被清军祸害了几次,但山东相对河南,河北而言还算好的,如此一来,大顺中央的军头们哪里就容刘泽清这个败类继续在山东做土霸王。
陆四将北京沦陷的消息通告了全军,也向扬州刘暴转告,可与此同时他却隐瞒了崇祯已经殉国的消息,反而让郑标派人散布崇祯并未殉国,北京沦陷当日这位天子出城逃到天津并有可能从海路南下的谣言。
郑标不解,问为何要这么做。
“若叫南都知道崇祯已死,三子皆未逃出,他们就会考虑拥立何人为新君承继明室,虽说拥立哪个宗室要半上一会,但最终还是要弄一个皇帝出来.....所以,咱要说他崇祯没死!”
陆四才不会让南都立马出个新帝出来,只要他这边封禁道路,再往江南大肆传播崇祯未死消息,南都想要弄清事实真相,至少得一两个月,到时候再拥唐拥桂什么的,又是个把月,有的折腾。
而他,可是念念不忘福藩的。
.........
自江北淮贼兴起,先占淮安,后夺扬州后,南京方面其实就收不到任何北方传来的邸报。
史可法瓜洲之战的真相,南都的百姓不知道,勋贵大臣们又哪里不知了。
知道又能如何,他们哪个又有史可法的骨气敢与淮贼对峙呢?
谁又敢嘲笑史可法无能?
谁敢带兵去江北平贼!
朱国弼的下场在那,听说为了将这位抚宁侯赎回,他那小妾寇白门只带了个丫鬟就渡江去见贼首,单这份勇气,南都城中谁敢与之相比?
后来听说那寇白门为了七百多被贼人俘虏的官兵能够释放,变卖了所有产业,又开局筹金万两用于赎人,这份侠义心肠,南都城中又有谁能比?
那些渡江归来的官兵们都说寇白门是观音菩萨转世呢!
史可法这边之所以听了魏国公劝渡江回南都,而不是执意在瓜洲殉国,除了贼人压根不搭理他外,最大原因就是魏国公那句“北京若危,半壁还要依仗于公。”
想到大明的江山社稷都在自己肩上,史可法便重新振作,回到南都便召各衙门大臣、守备太监、勋臣齐来商议再行调兵渡江平贼之事。
然而议事堂内,南都一帮人都是眉头紧锁,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谁也说不出个丁丑子卯来。更有人从头到尾盯着屋上梁看,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兵,是没法调了。
史可法亲自指挥的这一路好歹还过了江和贼人打了一仗,京营那一路是直接半道哗变,连贼影都没见着。
就军心士气而言,现在哪里还有兵将敢渡江平贼?
倒是有人提出如今除了调兵平贼外,更应治那镇江总兵张天禄临阵脱逃之罪。
结果,史可法犹豫半天,以恐张氏兄弟降贼为由竟揭过此事。
最终,众人达成共识,就是由史可法领衔发布“号天下臣民起义勤王捐赀急事”的南都公檄,檄文中提到“南北之耗莫通,河山之险尽失”之类的宗社危情,但檄文中除了大义凛然的话外也没什么实际措施,如果说有,就是号召百姓捐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