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迁都之事太大,朱由检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按道理说,在现在的情形下,南京是比北京更适合当做都城。但是朱由检的主要根基却是在北方。
而且按照洪承畴的建议,是要把北京朝廷全部废除,在南京重建朝廷。事情是在复杂,一旦出现以外,后果难料。
眼下江西反贼二十万大军被击溃,江南形势一片大好,这个时候没必要太过激进,可以慢慢来。先把江南各省彻底平定,先进行均田改制再说。
“陛下,随着均田的地方越来越多,都需要委任新的官员,对这些新占地方的管理,必须有一套机构。若是不改组朝廷的话,如何能够实现完善管理?”洪承畴再次劝道。
对地方的管理必须通过朝廷,官员的委任,对地方的监督,钱粮税赋的征收等等,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而现在的制度其实是割裂的。陕北山东,还有辽东、江东这些“新占”地盘,其实是脱离北京朝廷管理的,实行的是一套新的制度。而其他省份,却仍然施行老得制度,仍然通过北京朝廷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制度的割裂,管理的麻烦。
“这样吧,先在南京重建六部衙门,新收复地盘皆由南京六部衙门管辖。”朱由检想了想,说道。
“陛下圣明!”洪承畴喜道。这个决定意味着皇帝已经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南京新成立的六部衙门取代北京朝廷是早晚的事。
“南京六部官员经过了清洗,缺额太多。传旨下去,由锦衣卫审查一下原来六部剩下的官吏,没什么大问题的一律释放吧。”朱由检吩咐道。
六部主要官员都被处置了,剩下的都是小鱼小虾,没必要再下重手。成立新的六部衙门需要太多官吏,剩下的这些官吏若是没有大罪,尽可以使用,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
“是,陛下。”一旁的王承恩答应着,出去吩咐去了。
“陛下,南京六部的官员?”洪承畴问道。
“兵部尚书还是你当,户部尚书便是袁可立了。”朱由检道。
江南远未平定,接下来招募训练禁卫军,派兵征讨各省,战事会非常频繁,兵部尚书的责任很大,朱由检身边这些人,也只有洪承畴能够胜任这个兵部尚书。
随着新地盘的占领,接下来要进行均田释奴,要征收田税商税,户部的事情也非常繁杂,袁可立虽然年迈,精神尚好,足以胜任户部尚书一职。
但南京六部,还需要很多官员。
“吏部尚书,可调李邦华前来担任。”朱由检想了想道。李邦华现在是兵部侍郎兼左副都御史,其虽然是东林党一员,但为官清廉,能力很强,并不喜欢拉帮结派,任命他为吏部尚书比较合适。
“陛下,李邦华毕竟是东林党,算不得自己人,把官吏任免大权交给他合适吗?”洪承畴劝道。
“没什么不合适的,南京吏部的职权只是新占地盘,选官范围只能从科学院、商贸学校,吏考生,还有退役禁卫军军官这些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随便他选用谁都行。”朱由检解释道。
“这还可以。但就怕他不肯。”洪承畴叹道。
“要想完全取代北京朝廷,需要太多的官员,朕手头的人手根本不足,只能从旧有官吏中挑选能用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天下大势如此,相信李邦华等能够看清形势,能够识时务。”朱由检道。
“那其他三部官员呢?”洪承畴问道。
“礼部尚书可由温体仁担任,工部尚书可由可由皇家科学院宋应星担任,刑部尚书可由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充当。”朱由检想了想,说道。
温体仁当个礼部尚书自然够格,但就怕其心中不爽,毕竟其现在有着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现在只能在南京朝廷当个礼部尚书,距离其想要的丞相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现在人手紧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朱由检手中没有太多可用人才。只能先委屈温体仁一下了。
至于宋应星虽然只是举人,但在科学院任职以来培养了不少人才,可谓是劳苦功高,而且其精通算术机械,当工部尚书还是绰绰有余。就是田尔耕不过是一阶武人,还是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头子,让他当刑部尚书,这太过匪夷所思.......
“田尔耕对刑律非常熟悉,当刑部尚书还是能够胜任的,至于他的锦衣卫身份,科举选官朕都要取消了,以后官场没有清流浊流之分,以后更没有高高在上的进士官。只要能力够,任官不拘出身。”朱由检道。
“陛下圣明。”洪承畴心中叹了口气,脸上却微笑道。
“先把六部的架子搭起来,其他辅官人选尽可以从各地抽调。洪大人你筹划一下,争取过段时间举行一次吏考,面向整个江南招募一次吏员,经过培训以后,放到新收复地盘充任村镇官员。”朱由检道。
“臣遵旨。”洪承畴道。
“还有,可以在南京开始科学院南京分院,同时设立南京商贸学校,技工学校,以及南京武学,培养精通商贸,百工,军事方面的人才。
等温体仁到南京以后,还要在新占的地盘开设中小学校,每个镇至少要建一座中学数个小学,由礼部派遣教师,国家出资,各乡镇适龄孩童必须入学。”朱由检边想边道。
“恢复太祖时的社学吗?”洪承畴问道。
太祖之时,也是由朝廷出资,在各地设立社学,大力发展教育。只不过随着时间进行,社学逐渐荒废,因为薪水太过微薄,没有多少有功名的人愿意当教师,在社学任教的往往只是一些连秀才都考不上的童生,老师水平如此,教出来的学生自然可想而知,后来根本没多少人愿去社学,都是去上私塾。
“和社学不一样。”朱由检道,“新的学校除了学习诗书,还要学习数学甚至人人平等思想皇明祖训等等。等到了中学以后,还要学习物理、机械、地理、天文、大明律等知识。不过所用教材是个问题,先在新复地盘建立小学,可召集北京翰林院及科学院人手,着手编著一些适合六到十二岁的孩童学习的教材。至于中学教材,可慢慢编订。”
洪承畴点了点头,对皇帝的想法,他并不太理解。废除科举选官还能理解,毕竟没有科举,就没有新的士绅特权阶层,有利于公平和人人平等。
至于大规模开始学校,实在是太过耗费钱财,现阶段好像没什么必要。
“朕所做是为开启民智,促进社会公平,”朱由检知道洪承畴不理解自己的决定,便解释道,“在以往,虽然科举只要是大明百姓,无论民籍军籍,除贱籍以外的都可以参加。但实际上,因为科举之路太过艰难,学子要耗费十多年二三十年,乃至大半生的精力,往往还考不到一个功名,普通百姓人家出身的,根本就无力供养一个读书人。能读得起书考得上功名的,都是士绅地主富商子弟。江南等地,一门五尚书父子三探花,就是这种情形。
富人因为有太多资源,可以花费很大精力培养自家子弟,穷人三餐不继,子弟根本就读不起书。阶级固化太过严重,大明之所以落到现在的境地,就是因为这种阶级固化。要实现人人平等,必须打破这种阶级固化,必须要让所有人都读得起书,都有上进的机会。等以后的吏考,参加考试者必须有中学的毕业证方有资格。所以只要学得好,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当官。”
“陛下谋划之深远,但要实现陛下之宏图,必须在每个村落都设立小学堂,需要选址建设学校,需要选派教师,耗费恐怕会惊人。”洪承畴道。
“各地都有一些士绅地主被抄家,其宅院可征收用作学校所在。至于教师薪水,地方每年都会截留相当比例税收,可拨出一部分用在学校。记住,各地学校不许收学费,所有适龄孩子必须免费入学。百姓家凡是有适龄孩童,都必须送进学校,否则收回所分田地。”朱由检道。
在农村很多家庭非常贫困,若是收学费的话,很多人家恐怕不舍得让孩子上学,便是免费教育,恐怕也有很多不愿让孩子上学之人。所以必须强制入学!至于每年耗费,当然数量会很惊人。但事实上,只要把往年地方官官贪污的银子拿出一部分,就足够学校花费了。
五年小学,三年中学,八年义务教育,是朱由检从魂游后世时借鉴而来。这种义务教育只要坚持个二十年,大明必然会涌现无数人才,所有百姓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学得好的可以参加吏考当官,在算术科学机械乃至医学方面有特长者,可以进行研究工作,到时必然无数人才涌现,所有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坚持数十年,大明国家之强盛必然远迈汉唐!
“陛下之雄心,臣知之矣!”洪承畴由衷的赞道。知道现在,洪承畴才清楚朱由检所谋是何等的远大!
“以后,还要陆续开设科学院工商学校这样的大学堂,中学毕业生方可报考大学。朕要在大明,每个省都建上数座大学,到时必然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朱由检越说越兴奋,尽情的诉说着心中的幻想。
“陛下,现在的吏考还需要从旧有人才中选择。南京刚刚对士绅进行的大清理,被杀被抄家士绅足有数十个之多,整个江南士林皆人心惶惶,臣恐怕不久以后举行的吏考,没有太多读书人参与。”洪承畴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自从在南京进行大规模的抄家杀人以后,普通百姓固然大快人心,南京的士林阶层却人心惶惶,生怕下一个屠刀落在自己头上。士林之间向来盘根错节,这种情况下举行吏考,对结果洪承畴很是担心。
“大可不必担心,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活人有的是。在这南京城,愿意当官做吏的人数不胜数,哪里还有担心招不到人?”朱由检不以为然道。
“可是......”洪承畴还是有些犹豫,话说是这样说,但吏考不就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吗,有功名有学问有本事的人才都不愿参加,选拔出来的都是歪瓜裂枣,又有何用?
“乡镇街坊基层吏员,只要粗通文墨便可胜任,不需要熟读四经五书,也不需要举人进士。江南识字率很高,很多百姓读过数年私塾,选拔出一些人才应该没有问题。此次选拔面对所有百姓,无论良贱,哪怕是胥吏甚至贱籍之人,都可以参加考试,考试通过皆可授职,这种情形下,还怕没人愿参加吗?”朱由检冷笑道。
科举是一座独木桥,一百个读书人中只有一个能考中秀才,一百个秀才中也只有一个能考中举人,十个举人中才能有一个人考中进士,也就是说,在社会的底层,有无数读过书却考不中功名的读书人。这些底层读书人,也许读书的本事不行,但并不意味着做其他事不行,学历从来就不等于能力。
而且南京城内有太多商人,各家商铺的伙计基本上就没有文盲,很多伙计都粗通文字并且会算术,去基层当个吏员完全能够胜任。
有过在镇江的经验,朱由检相信,只要不限身份任何人都可参加吏考的消息传出,必然有无数百姓蜂拥报名,至于那些主流读书人,他们爱参加参加,朱由检并不稀罕。
洪承畴紧皱着眉头,并没有朱由检那么有信心。李定国已经打下了太平数府,各地都要开展均田,都要设立村镇两级政府,需要的官吏太多,虽然可以从禁卫军中抽调一些人,但还需要数千吏员补充。作为负责此次吏考的他,身上的胆子非常的重,故不得不慎重行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按道理说,在现在的情形下,南京是比北京更适合当做都城。但是朱由检的主要根基却是在北方。
而且按照洪承畴的建议,是要把北京朝廷全部废除,在南京重建朝廷。事情是在复杂,一旦出现以外,后果难料。
眼下江西反贼二十万大军被击溃,江南形势一片大好,这个时候没必要太过激进,可以慢慢来。先把江南各省彻底平定,先进行均田改制再说。
“陛下,随着均田的地方越来越多,都需要委任新的官员,对这些新占地方的管理,必须有一套机构。若是不改组朝廷的话,如何能够实现完善管理?”洪承畴再次劝道。
对地方的管理必须通过朝廷,官员的委任,对地方的监督,钱粮税赋的征收等等,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而现在的制度其实是割裂的。陕北山东,还有辽东、江东这些“新占”地盘,其实是脱离北京朝廷管理的,实行的是一套新的制度。而其他省份,却仍然施行老得制度,仍然通过北京朝廷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制度的割裂,管理的麻烦。
“这样吧,先在南京重建六部衙门,新收复地盘皆由南京六部衙门管辖。”朱由检想了想,说道。
“陛下圣明!”洪承畴喜道。这个决定意味着皇帝已经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南京新成立的六部衙门取代北京朝廷是早晚的事。
“南京六部官员经过了清洗,缺额太多。传旨下去,由锦衣卫审查一下原来六部剩下的官吏,没什么大问题的一律释放吧。”朱由检吩咐道。
六部主要官员都被处置了,剩下的都是小鱼小虾,没必要再下重手。成立新的六部衙门需要太多官吏,剩下的这些官吏若是没有大罪,尽可以使用,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
“是,陛下。”一旁的王承恩答应着,出去吩咐去了。
“陛下,南京六部的官员?”洪承畴问道。
“兵部尚书还是你当,户部尚书便是袁可立了。”朱由检道。
江南远未平定,接下来招募训练禁卫军,派兵征讨各省,战事会非常频繁,兵部尚书的责任很大,朱由检身边这些人,也只有洪承畴能够胜任这个兵部尚书。
随着新地盘的占领,接下来要进行均田释奴,要征收田税商税,户部的事情也非常繁杂,袁可立虽然年迈,精神尚好,足以胜任户部尚书一职。
但南京六部,还需要很多官员。
“吏部尚书,可调李邦华前来担任。”朱由检想了想道。李邦华现在是兵部侍郎兼左副都御史,其虽然是东林党一员,但为官清廉,能力很强,并不喜欢拉帮结派,任命他为吏部尚书比较合适。
“陛下,李邦华毕竟是东林党,算不得自己人,把官吏任免大权交给他合适吗?”洪承畴劝道。
“没什么不合适的,南京吏部的职权只是新占地盘,选官范围只能从科学院、商贸学校,吏考生,还有退役禁卫军军官这些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随便他选用谁都行。”朱由检解释道。
“这还可以。但就怕他不肯。”洪承畴叹道。
“要想完全取代北京朝廷,需要太多的官员,朕手头的人手根本不足,只能从旧有官吏中挑选能用者,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天下大势如此,相信李邦华等能够看清形势,能够识时务。”朱由检道。
“那其他三部官员呢?”洪承畴问道。
“礼部尚书可由温体仁担任,工部尚书可由可由皇家科学院宋应星担任,刑部尚书可由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充当。”朱由检想了想,说道。
温体仁当个礼部尚书自然够格,但就怕其心中不爽,毕竟其现在有着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现在只能在南京朝廷当个礼部尚书,距离其想要的丞相还有一段距离......
不过现在人手紧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朱由检手中没有太多可用人才。只能先委屈温体仁一下了。
至于宋应星虽然只是举人,但在科学院任职以来培养了不少人才,可谓是劳苦功高,而且其精通算术机械,当工部尚书还是绰绰有余。就是田尔耕不过是一阶武人,还是臭名昭著的锦衣卫头子,让他当刑部尚书,这太过匪夷所思.......
“田尔耕对刑律非常熟悉,当刑部尚书还是能够胜任的,至于他的锦衣卫身份,科举选官朕都要取消了,以后官场没有清流浊流之分,以后更没有高高在上的进士官。只要能力够,任官不拘出身。”朱由检道。
“陛下圣明。”洪承畴心中叹了口气,脸上却微笑道。
“先把六部的架子搭起来,其他辅官人选尽可以从各地抽调。洪大人你筹划一下,争取过段时间举行一次吏考,面向整个江南招募一次吏员,经过培训以后,放到新收复地盘充任村镇官员。”朱由检道。
“臣遵旨。”洪承畴道。
“还有,可以在南京开始科学院南京分院,同时设立南京商贸学校,技工学校,以及南京武学,培养精通商贸,百工,军事方面的人才。
等温体仁到南京以后,还要在新占的地盘开设中小学校,每个镇至少要建一座中学数个小学,由礼部派遣教师,国家出资,各乡镇适龄孩童必须入学。”朱由检边想边道。
“恢复太祖时的社学吗?”洪承畴问道。
太祖之时,也是由朝廷出资,在各地设立社学,大力发展教育。只不过随着时间进行,社学逐渐荒废,因为薪水太过微薄,没有多少有功名的人愿意当教师,在社学任教的往往只是一些连秀才都考不上的童生,老师水平如此,教出来的学生自然可想而知,后来根本没多少人愿去社学,都是去上私塾。
“和社学不一样。”朱由检道,“新的学校除了学习诗书,还要学习数学甚至人人平等思想皇明祖训等等。等到了中学以后,还要学习物理、机械、地理、天文、大明律等知识。不过所用教材是个问题,先在新复地盘建立小学,可召集北京翰林院及科学院人手,着手编著一些适合六到十二岁的孩童学习的教材。至于中学教材,可慢慢编订。”
洪承畴点了点头,对皇帝的想法,他并不太理解。废除科举选官还能理解,毕竟没有科举,就没有新的士绅特权阶层,有利于公平和人人平等。
至于大规模开始学校,实在是太过耗费钱财,现阶段好像没什么必要。
“朕所做是为开启民智,促进社会公平,”朱由检知道洪承畴不理解自己的决定,便解释道,“在以往,虽然科举只要是大明百姓,无论民籍军籍,除贱籍以外的都可以参加。但实际上,因为科举之路太过艰难,学子要耗费十多年二三十年,乃至大半生的精力,往往还考不到一个功名,普通百姓人家出身的,根本就无力供养一个读书人。能读得起书考得上功名的,都是士绅地主富商子弟。江南等地,一门五尚书父子三探花,就是这种情形。
富人因为有太多资源,可以花费很大精力培养自家子弟,穷人三餐不继,子弟根本就读不起书。阶级固化太过严重,大明之所以落到现在的境地,就是因为这种阶级固化。要实现人人平等,必须打破这种阶级固化,必须要让所有人都读得起书,都有上进的机会。等以后的吏考,参加考试者必须有中学的毕业证方有资格。所以只要学得好,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当官。”
“陛下谋划之深远,但要实现陛下之宏图,必须在每个村落都设立小学堂,需要选址建设学校,需要选派教师,耗费恐怕会惊人。”洪承畴道。
“各地都有一些士绅地主被抄家,其宅院可征收用作学校所在。至于教师薪水,地方每年都会截留相当比例税收,可拨出一部分用在学校。记住,各地学校不许收学费,所有适龄孩子必须免费入学。百姓家凡是有适龄孩童,都必须送进学校,否则收回所分田地。”朱由检道。
在农村很多家庭非常贫困,若是收学费的话,很多人家恐怕不舍得让孩子上学,便是免费教育,恐怕也有很多不愿让孩子上学之人。所以必须强制入学!至于每年耗费,当然数量会很惊人。但事实上,只要把往年地方官官贪污的银子拿出一部分,就足够学校花费了。
五年小学,三年中学,八年义务教育,是朱由检从魂游后世时借鉴而来。这种义务教育只要坚持个二十年,大明必然会涌现无数人才,所有百姓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学得好的可以参加吏考当官,在算术科学机械乃至医学方面有特长者,可以进行研究工作,到时必然无数人才涌现,所有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坚持数十年,大明国家之强盛必然远迈汉唐!
“陛下之雄心,臣知之矣!”洪承畴由衷的赞道。知道现在,洪承畴才清楚朱由检所谋是何等的远大!
“以后,还要陆续开设科学院工商学校这样的大学堂,中学毕业生方可报考大学。朕要在大明,每个省都建上数座大学,到时必然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朱由检越说越兴奋,尽情的诉说着心中的幻想。
“陛下,现在的吏考还需要从旧有人才中选择。南京刚刚对士绅进行的大清理,被杀被抄家士绅足有数十个之多,整个江南士林皆人心惶惶,臣恐怕不久以后举行的吏考,没有太多读书人参与。”洪承畴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自从在南京进行大规模的抄家杀人以后,普通百姓固然大快人心,南京的士林阶层却人心惶惶,生怕下一个屠刀落在自己头上。士林之间向来盘根错节,这种情况下举行吏考,对结果洪承畴很是担心。
“大可不必担心,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活人有的是。在这南京城,愿意当官做吏的人数不胜数,哪里还有担心招不到人?”朱由检不以为然道。
“可是......”洪承畴还是有些犹豫,话说是这样说,但吏考不就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吗,有功名有学问有本事的人才都不愿参加,选拔出来的都是歪瓜裂枣,又有何用?
“乡镇街坊基层吏员,只要粗通文墨便可胜任,不需要熟读四经五书,也不需要举人进士。江南识字率很高,很多百姓读过数年私塾,选拔出一些人才应该没有问题。此次选拔面对所有百姓,无论良贱,哪怕是胥吏甚至贱籍之人,都可以参加考试,考试通过皆可授职,这种情形下,还怕没人愿参加吗?”朱由检冷笑道。
科举是一座独木桥,一百个读书人中只有一个能考中秀才,一百个秀才中也只有一个能考中举人,十个举人中才能有一个人考中进士,也就是说,在社会的底层,有无数读过书却考不中功名的读书人。这些底层读书人,也许读书的本事不行,但并不意味着做其他事不行,学历从来就不等于能力。
而且南京城内有太多商人,各家商铺的伙计基本上就没有文盲,很多伙计都粗通文字并且会算术,去基层当个吏员完全能够胜任。
有过在镇江的经验,朱由检相信,只要不限身份任何人都可参加吏考的消息传出,必然有无数百姓蜂拥报名,至于那些主流读书人,他们爱参加参加,朱由检并不稀罕。
洪承畴紧皱着眉头,并没有朱由检那么有信心。李定国已经打下了太平数府,各地都要开展均田,都要设立村镇两级政府,需要的官吏太多,虽然可以从禁卫军中抽调一些人,但还需要数千吏员补充。作为负责此次吏考的他,身上的胆子非常的重,故不得不慎重行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