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派人招抚宜君贼王左挂、李鸿基等人,并非朱由检一时起意,而是通盘考虑的结果,因为朱由检不想拖的太久。
身为皇帝,离开京师一段时间尚可,不适合长久离开权力中央。
毕竟眼下的大明内忧外患,宗室制度改革尚在进行,江西叛乱也未平定,再加上建奴在关外虎视眈眈,屡屡向辽西出兵试探,很难说今冬不会大举进攻。
所以无论如何,冬天时必须离开陕北回到京师。
在回京师之前,陕北必须平定下来,延安府三州十六县必须建立乡村两级官府。
陕北,这个最贫瘠最落后的地方,以后将是朱由检的基本盘,是他麾下禁卫军重要兵源地。
陕北贫穷,又靠近九边的榆林,这里的百姓野蛮而骁勇,秦兵历来是天下精锐,陕北不乱,天下便不会乱,其他地方即使有民变,也能轻易平定。
平定陕北并不是要杀光造反的流民,而是要赢得流民之心,带领他们惩处贪官污吏,分田分地,建立乡村组织。所以,招抚自然是平定的首选。
眼下清涧县的情况想必已经传到了各地,清涧县的政策必然会让各地流民心向往之,招抚将会非常容易。而现在陕西民乱方兴未艾,最是容易平定的时候。
点灯子赵胜本就是流民帅,由他去劝降,现身说法,最是合适。
至于赵胜会不会趁机逃到宜君继续造反,朱由检并不担心。赵胜是个聪明人,当知道流民军战斗力和官军相比差距有多大,近两万禁卫军,再加上关中秦军以及榆林边军,仅凭王左挂那几万流民,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投降了便有好日子过,继续打下去只能身死族灭,并不难选择。
平定了王左挂部,趁势在宜君县处置劣绅恶吏,设立乡村制度。而卢象升的一万人也可以解放出来,从中挑选士兵委员出任各乡乡正,再招募本地兵士重组禁卫军。
朱由检决定至少在这陕北招募三万士兵,把那些精壮骁勇的百姓吸纳入军中,把原本的流民军变成禁卫军,消弭了战乱又增强了自己的实力。而陕北兵每月获得的饷银又可以反哺家乡,改善其亲人的生活,可谓相得益彰。
还有......
朱由检突然觉得,好像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去想,并没有人来帮自己分担,帮自己谋划。
现在,朱由检知道自己缺少一个谋士,或缺少一个军师,缺少能替自己谋划天下指点迷津的人。但凡一代雄主,身边都有这样的谋士,譬如太祖时的李善长、宋濂、刘伯温,譬如刘备身边的卧龙、凤雏。而现在,自己身边,缺少这样的谋士。
卢象升忠勇,可用以统帅大军决战沙场。孙传庭果决狠辣,可用以坐镇一方威慑宵小。至于曹变蛟、周遇吉、黄得功,也只不过是冲锋陷阵的将才。张世泽,不过是有些能力的纨绔二世祖。许显纯,不过是一只食人恶犬。
自己眼下可以信任的人,根本没有这种能为自己谋划全局的人才。
大明亿万百姓,可以说人才济济,便是满朝官员中,机谋权变者也为数不少。可问题是,对那些人,朱由检用着不放心。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的是动摇士绅们的根基,是要改变士绅控制朝野的现实,是要从士绅手里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是要取消士绅们的特权。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和文官士绅便是对立或敌对关系,早晚必有一场决战。故对用士绅文官当谋士,朱由检又岂会放心?
当然,卢象升孙传庭不同,上一世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不会背叛自己这个皇帝。可是其他人却不一样了,比如那个洪承畴,上一世的时候,自己对他给予厚望,把所有的边军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力挽狂澜,可他松山一战却葬送了十三万大军,葬送了大明最后精锐,从此大明对建奴再无一点还手之力。
可即便如此,自己痛心的同时,得知其殉国后,还是给予极高死后哀荣,却没想到这厮竟然叛国投敌,当了汉奸当了大明叛徒,然后竭尽全力替建奴谋划,镇压了南明李定国,诱降了孙可望,使得晚明彻底丧失了恢复天下的希望。
最可笑的是,这厮给伪清立下了大功,伪清朝廷却连个最低的男爵爵位都不舍得给他,而且把他列入贰臣甲等,成为和秦桧一样遗臭万年的汉奸!
对这样品行的人,朱由检摇了摇头,这样没气节的人,又怎么能放心使用?
“为君者要知人善用,忠臣能用,奸臣也能用,最重要的是会用,能用对地方。”突然,一句话出现在朱由检脑海,不知道是看过的画面中哪个人所说,朱由检皱起了眉头。
若是仅论能力的话,洪承畴绝对是一时人杰。上一世面对建奴松山之战虽然败北,也非其指挥错误,而是明军实力远逊于建奴,若是换其他人,肯定败亡的更快。
其后,在江南反清愈演愈烈,八旗兵在江南接连受挫时,被满清朝廷委为江南经略,一手镇压了江南百姓反清运动,替满清稳定江南这个钱粮赋税重地立下了首功。
后来,大西军和南明合流,孙可望经营贵州云南,李定国两撅名王,南明局势一片大好,满清朝廷有划江而治甚至退回关外心思。正是这个时候,洪承畴临危受命,在湖南江西筑千里长墙,诱使南明内讧,劝降了孙可望,逼得李定国败退云南,南明的大好局势毁于一旦。
在统筹全局、运筹帷幄方面,洪承畴绝对胜过卢象升、孙传庭。
既然如此,朕何必因为这一世还没发生的事情,就厌弃洪承畴呢?只要能为朕所用,替朕谋划,完成朕中兴大明的理想,便是道德有瑕疵,又有何不可?
可是,怎么才能让洪承畴抛开其士绅身份,全心全意为自己所用呢?对了,洪承畴这样骨头软的人最看中的便是名利,只要朕许他足够的利益,再抓住其小辫把柄,若是不从便让其身败名裂,如此,让其真心替朕谋划做事想必不难!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身为皇帝,离开京师一段时间尚可,不适合长久离开权力中央。
毕竟眼下的大明内忧外患,宗室制度改革尚在进行,江西叛乱也未平定,再加上建奴在关外虎视眈眈,屡屡向辽西出兵试探,很难说今冬不会大举进攻。
所以无论如何,冬天时必须离开陕北回到京师。
在回京师之前,陕北必须平定下来,延安府三州十六县必须建立乡村两级官府。
陕北,这个最贫瘠最落后的地方,以后将是朱由检的基本盘,是他麾下禁卫军重要兵源地。
陕北贫穷,又靠近九边的榆林,这里的百姓野蛮而骁勇,秦兵历来是天下精锐,陕北不乱,天下便不会乱,其他地方即使有民变,也能轻易平定。
平定陕北并不是要杀光造反的流民,而是要赢得流民之心,带领他们惩处贪官污吏,分田分地,建立乡村组织。所以,招抚自然是平定的首选。
眼下清涧县的情况想必已经传到了各地,清涧县的政策必然会让各地流民心向往之,招抚将会非常容易。而现在陕西民乱方兴未艾,最是容易平定的时候。
点灯子赵胜本就是流民帅,由他去劝降,现身说法,最是合适。
至于赵胜会不会趁机逃到宜君继续造反,朱由检并不担心。赵胜是个聪明人,当知道流民军战斗力和官军相比差距有多大,近两万禁卫军,再加上关中秦军以及榆林边军,仅凭王左挂那几万流民,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投降了便有好日子过,继续打下去只能身死族灭,并不难选择。
平定了王左挂部,趁势在宜君县处置劣绅恶吏,设立乡村制度。而卢象升的一万人也可以解放出来,从中挑选士兵委员出任各乡乡正,再招募本地兵士重组禁卫军。
朱由检决定至少在这陕北招募三万士兵,把那些精壮骁勇的百姓吸纳入军中,把原本的流民军变成禁卫军,消弭了战乱又增强了自己的实力。而陕北兵每月获得的饷银又可以反哺家乡,改善其亲人的生活,可谓相得益彰。
还有......
朱由检突然觉得,好像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去想,并没有人来帮自己分担,帮自己谋划。
现在,朱由检知道自己缺少一个谋士,或缺少一个军师,缺少能替自己谋划天下指点迷津的人。但凡一代雄主,身边都有这样的谋士,譬如太祖时的李善长、宋濂、刘伯温,譬如刘备身边的卧龙、凤雏。而现在,自己身边,缺少这样的谋士。
卢象升忠勇,可用以统帅大军决战沙场。孙传庭果决狠辣,可用以坐镇一方威慑宵小。至于曹变蛟、周遇吉、黄得功,也只不过是冲锋陷阵的将才。张世泽,不过是有些能力的纨绔二世祖。许显纯,不过是一只食人恶犬。
自己眼下可以信任的人,根本没有这种能为自己谋划全局的人才。
大明亿万百姓,可以说人才济济,便是满朝官员中,机谋权变者也为数不少。可问题是,对那些人,朱由检用着不放心。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的是动摇士绅们的根基,是要改变士绅控制朝野的现实,是要从士绅手里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是要取消士绅们的特权。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和文官士绅便是对立或敌对关系,早晚必有一场决战。故对用士绅文官当谋士,朱由检又岂会放心?
当然,卢象升孙传庭不同,上一世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不会背叛自己这个皇帝。可是其他人却不一样了,比如那个洪承畴,上一世的时候,自己对他给予厚望,把所有的边军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力挽狂澜,可他松山一战却葬送了十三万大军,葬送了大明最后精锐,从此大明对建奴再无一点还手之力。
可即便如此,自己痛心的同时,得知其殉国后,还是给予极高死后哀荣,却没想到这厮竟然叛国投敌,当了汉奸当了大明叛徒,然后竭尽全力替建奴谋划,镇压了南明李定国,诱降了孙可望,使得晚明彻底丧失了恢复天下的希望。
最可笑的是,这厮给伪清立下了大功,伪清朝廷却连个最低的男爵爵位都不舍得给他,而且把他列入贰臣甲等,成为和秦桧一样遗臭万年的汉奸!
对这样品行的人,朱由检摇了摇头,这样没气节的人,又怎么能放心使用?
“为君者要知人善用,忠臣能用,奸臣也能用,最重要的是会用,能用对地方。”突然,一句话出现在朱由检脑海,不知道是看过的画面中哪个人所说,朱由检皱起了眉头。
若是仅论能力的话,洪承畴绝对是一时人杰。上一世面对建奴松山之战虽然败北,也非其指挥错误,而是明军实力远逊于建奴,若是换其他人,肯定败亡的更快。
其后,在江南反清愈演愈烈,八旗兵在江南接连受挫时,被满清朝廷委为江南经略,一手镇压了江南百姓反清运动,替满清稳定江南这个钱粮赋税重地立下了首功。
后来,大西军和南明合流,孙可望经营贵州云南,李定国两撅名王,南明局势一片大好,满清朝廷有划江而治甚至退回关外心思。正是这个时候,洪承畴临危受命,在湖南江西筑千里长墙,诱使南明内讧,劝降了孙可望,逼得李定国败退云南,南明的大好局势毁于一旦。
在统筹全局、运筹帷幄方面,洪承畴绝对胜过卢象升、孙传庭。
既然如此,朕何必因为这一世还没发生的事情,就厌弃洪承畴呢?只要能为朕所用,替朕谋划,完成朕中兴大明的理想,便是道德有瑕疵,又有何不可?
可是,怎么才能让洪承畴抛开其士绅身份,全心全意为自己所用呢?对了,洪承畴这样骨头软的人最看中的便是名利,只要朕许他足够的利益,再抓住其小辫把柄,若是不从便让其身败名裂,如此,让其真心替朕谋划做事想必不难!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