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眼前的雾气弥漫,李鸿运从床上醒来了。
到目前为止,已经是他攻略梁太宗个人副本的第三天了。这段时间内,他接连打通了前面的两个部分,分别是“虎牢关之战”与“渭水之盟”。
而第三个部分“玄武门之变”,也开了一个头。
对于他而言,这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进度。
尤其是看到第三部分开头这一点很重要,这意味着他可以在现实中查找相应的史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此一来,第三部分的通关进度就能大大提升。
“楚歌,你打到哪了?”李鸿运问道。
楚歌默默地叹了口气:“我还卡在渭水之盟。这个副本对于文士玩家来说,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他的抱怨显然是有原因的,不管是第一部分的“虎牢关之战”还是第二部分的“渭水之盟”,梁太宗的个人武力值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士玩家要扮演梁太宗,但即便是在有他强大的身体和肌肉记忆的情况下,也很难像其他三种职业那样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当然,文士玩家也有对应的解决办法。
比如在虎牢关之战时,文士玩家可以带着手下的一帮悍将作战,而自己只是骑马在骑兵中给众人加一下buff之类的。
当时秦王并不是单打独斗,他手下的武将在那个年代可谓是群星璀璨,比如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这两位门神都有绝活,比如尉迟敬德擅长马上夺槊,曾经跟齐王比试。齐王用马槊去刺尉迟敬德,结果被尉迟敬德夺槊,而且还夺了三次。
要知道,马上夺槊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可谓是马战中最顶尖的操作。
相较而言,自己用槊刺死对方,或者仅仅是躲避,都比夺槊要简单得多。
齐王的名声虽然比不上这些群星璀璨的武将,但自小训练也算是弓马娴熟,个人武力值并不算低。而在这种情况下仍旧被尉迟敬德吊打,只能说尉迟敬德在个人武力值方面已经达到了当时的天花板。
也难怪秦王夸赞:我持弓失,公持槊相随,虽百万众奈我何!
至于秦叔宝,同样也是个人武力值天花板的存在。
比如史料中记载,秦叔宝每次随秦王征伐,敌阵中常有武将炫耀自己兵强马壮,这时候秦王就会让秦叔宝过去教他做人。
秦叔宝常常单枪匹马于万军丛中将这位装逼的敌方武将斩杀,而后返回。
虽说史料上并未记载他斩杀过十分有名的将领,还是无法和秦开云将军那种操作相比,但由此也足以看出秦叔宝的个人武力值同样十分爆表。
除此之外,秦王手下的武将还有很多其他的强者,只不过因为秦王的光芒太过耀眼,所以这些人全都被掩盖住了。
文士玩家扮演秦王的时候,可以不自己冲锋陷阵,而是指挥这些武将冲阵,只要选对了合适的时机,同样也可以打出差不多的战果。
但不管怎么说,适应起来终究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楚歌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拖慢了,目前还卡在渭水之盟。
“你打到哪了?到第三阶段了?”楚歌问道。
对于这个狗欧皇,楚歌觉得他多半比自己进度更快。
李鸿运点头:“嗯,第三阶段看了个开头,不过……具体该怎么通关,还完全没有头绪。”
而后,李鸿运把第三部分“玄武门之变”的相关内容向楚歌讲述了一番。
楚歌若有所思。
等他打通“渭水之盟”以后,必然也要通关“玄武门之变”,所以此时研究一番,对他也有好处。
说不定到时候还能依靠自己的头脑反超其他人,追回很多进度。
李鸿运问道:“我对梁朝的历史不是很熟悉,不过,要打通这个部分,应该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吧。
“梁太宗……他到底改史了没有?如果改了,那改了多少?改了哪些地方?
“这个问题搞不清楚的话,连大方向都确定不了,更谈不上解谜了。”
李鸿运虽然是个历史系的学生,但对于梁朝的历史研究并不算太深入。这也正常,毕竟历史系学生也还在学习的过程中,华夏历史浩如烟海、内容太多,连很多学者也只能专精于某一时代,更何况是学生。
但即便如此,他也还是准确地抓到了这个试炼中第三部分的关键点。
那就是先在现实中,尝试辨认这些史料的真伪。
虽说《暗沙》的游戏中都是确定的历史,但在玩家解谜过程中,游戏故意将这些迷雾又重新遮盖了起来。
玩家们要先解谜,才能透过迷雾看到真实。
但这样一来,玩家们在做的就有点像是历史研究的事情了。
需要通过许多互相矛盾的史料尽可能地推测当时的真相。而推测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第三部分的通关进度。
如果在某个关键人物或者关键事件上推断错了,那不论再怎么努力尝试,估计也永远达不到游戏通关的要求。
在网络上,有一部人,对于梁太宗的功绩嗤之以鼻。
这其中,有些人是故意标新立异、显得自己与其他人不同,而另一些人则是认为,梁太宗改过史料,所以关于他的一切记载都不可信,尤其是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就更加完全不可信。
如果史料真的被完全改过,那玩家们几乎不可能在第三部分的“玄武门之变”中成功解谜、通关。
至于“梁太宗改史”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这其实也是记载于史料中的。
在旧梁书中记载,梁太宗当时想找褚遂良看起居注,对这个始终跟在自己屁股后边记录自己言行的史官具体写了什么十分好奇。而褚遂良拒绝了,并说之前从没有帝王看自己的起居注。
然后梁太宗就问,朕要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卿也都会记录吗?
褚遂良说,那当然了,职责所在,陛下做了什么我都会记。
然后又有黄门侍郎说,即便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下来。
而梁太宗对此,“以为然”。
不过,梁太宗对这件事情显然念念不忘,后来他又找到朱子奢想看起居注,又被拒绝了。
但多年之后,梁太宗还是如愿看到了记载自己的史料。
《资治通鉴》中记载,房玄龄将《高祖、太宗实录》呈给梁太宗阅览。而梁太宗看到实录中对于六月四日的事情,也就是玄武门之变的记载,“语多微隐”,于是就对房玄龄说,史官不必讳言,让他们“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而同样在《旧梁书》中记载,许敬宗执掌国史之后,“记事阿曲”,后面列举了很多的例子证明他以自己的爱憎对史料进行删改和扭曲。可见,《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确实被许敬宗严重篡改过。
所以,“梁太宗改史”这个说法,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与玄武门之变这个讨论度极高的话题,一起流传了下来,成为网上津津乐道的热点。
而李鸿运此时就陷入了这种迷茫中。
如果《高祖、太宗实录》不可信,那么以此为基础成书的新旧梁书自然也不可信,那以新旧梁书作为基础的《资治通鉴》自然也不可信……
那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可能复现真相了吗?
楚歌沉默片刻,说道:“纠正你的几个看法。
“首先,梁太宗并不是看起居注的第一人。史料上记载,他只是问了褚遂良起居注的事情,但并没记载他看了。房玄龄给他看的是实录。实录跟起居注并不是一回事。
“看实录的皇帝多得是,而看起居注的皇帝也早就有过,比如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就有皇帝观看起居注并烧毁记载,要不是当时史官已经死了,估计也要一并被处置。
“其次,史官中本身就存在春秋笔法、为尊者讳的现象,别说是梁朝,就算是更久远的燕、楚,也有大量春秋笔法的记载。比如,楚朝后期就有历史记载,一年之内三个合法继承人接连病死,然后新皇登基……你信吗?
“至于这具体是皇帝的要求还是史官个人的求生欲,这就不好说了。
“至于许敬宗,他确实改了史料,但他改史那是梁高宗在位时的事情了,而且当时的史官对此多有不齿,后来基本都改回来了。被他篡改的史料中,还有很多是抹黑梁太宗君臣的。
“当然,这些也并不能完全证明梁太宗没有改史。从史料记载上来看,梁太宗确实看了高祖、太宗的实录,而且也确实希望臣下改写。但是,要因此说现存的史料就不可信,那显然是太过武断了。
“事实上,整个梁朝的史学界都特别想找到梁太宗改史的实锤,一直孜孜不倦。而且,一有相关的人物墓志出来就特别激动。
“但直到现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书都快翻烂了,墓也开了一座又一座,但仍旧没有找到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关于梁太宗改史的事情,仍然都只是推测。
“而且,即便是从史料中出发,也能找到许多‘现存史料仍旧可信’的证据。”
李鸿运想了想:“但是,没找到证据也不代表就不存在吧?”
楚歌点头:“当然,但你要知道一件事情:要大规模地改史,基本上等同于全面消灭当时人们的记忆,这不是皇帝一句话就能做到的事情。
“因为除了官方修的史书以外,还会有大量民间记载的野史,又或者当时的人死后会有墓志,或者各种各样的其他记载等等。
“当时的皇帝即便改了官方修的史书,民间记录的史料或者墓志是不可能全都改掉的。就像黄门侍郎说的,即便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录。
“我们目前看到的史料虽然有限,但越往前的古人看到的史料就越多。比如文君实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就能看到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史料,而他依旧在《资治通鉴》中大体采纳了新旧梁书的记载。
“历史上其实改史事件很多,比如楚朝、北魏、盛朝等等,都有很多的改史记录,而且基本上都因为一些文物的出土或者最新的研究而实锤了,很难翻桉。
“唯独近代规模最浩大、声讨最凶的梁太宗改史事件,至今都找不到实锤的铁证,这其实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
“而且,想要大规模地改史,有一点是必要条件。而梁朝并不具备。”
李鸿运问道:“什么?”
楚歌微微一笑:“文字狱,而且是大规模的、自上而下席卷全国的文字狱。
“因为你想改史,不是只改国史就可以了,民间还有大量史料记载。这些民间的史料虽然是野史,但他们也会搜集很多相应的资料,而且写野史的人也有不少是德高望重、有名气有分量的人。
“或许在未来的某天,这些野史就会跟某条出土的史料互相印证,从而实锤了正史的造假。
“所以,要想改史,那就得把野史也一并铲除掉,只留自己修订的正史。而铲除野史,就得大规模地兴起文字狱,把民间写史的人全都抓起来杀掉,把他们写的书全都焚毁,甚至私藏者同样要处斩……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禁绝。
“但我们都知道,梁朝不禁私史,不限言论思想,没有文字狱。当时的文化环境,在整个华夏古代都可以说是最为开放包容的。
“而且,如果真的抱有怀疑主义去考虑这个问题,你应该这么想:改史的人会让你知道他改了历史?那他智商得多低?
“梁太宗如果真的要大规模改史,何必又在史料中留下自己要求群臣改史的记载,把这么明显的污点留下来?
“相反,那些没有找到改史记载的朝代,才更应该警惕。因为他们确实改得很用心、改得很完美,把该删的地方都删了,甚至还兴起文字狱把民间史料全都干掉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让你完全找不到任何关于真实历史的蛛丝马迹。”
李鸿运想了想:“那《创业起居注》呢?其中好像有很多和新旧梁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吧?”
楚歌点头:“嗯,是的,但《创业起居注》也不见得就靠谱,因为其中也有很多用脚趾头想都不合理的记载。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比如里面记载,在雁门之围后,马邑战神梁高祖,把突厥人吓得不敢南下。‘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甚至还想对梁高祖行藩臣之礼。
“结果,第二年五月突厥人就数万骑兵包抄太原。
“而我们知道,突厥真正不再进犯,要到大约十年后的渭水之盟了。在这十年中,突厥人几乎每一年都要南下袭扰,而且愈演愈烈。
“很显然,这就是毫无根据的吹牛逼了。”
李鸿运一时无言,他确实被楚歌说服了。
“那……民间对梁太宗的记载呢?”
楚歌微微一笑:“民间?民间对梁太宗的看法,比正史可要离谱太多了。
“不过却没有任何人对梁太宗有任何的质疑或者诋毁,反而全都是以‘圣王’看待的。
“有两句诗,足以说明。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也就是说,梁太宗去世已经一百九十年,但民间仍旧在用歌舞讴歌他的圣德。
“‘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这是齐朝一位着名诗人所作,讲的是梁齐两朝的习俗,忠良受到迫害和委屈,就到梁太宗的墓前哭诉。而这时距离梁太宗驾崩已经有六百年了。
“如果梁太宗真有什么巨大的黑料,那我觉得当时的百姓应该比现在的人更能找到,也更有理由记录、传播。”
李鸿运微微点头:“那意思是说……我完全按照史料记载去通关玄武门之变就行了?”
楚歌沉默片刻:“那倒也不是。其中有一些细节,还是需要你仔细甄别、完善的。
“不过总的来说,按照这个大框架来做,应该是没问题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到目前为止,已经是他攻略梁太宗个人副本的第三天了。这段时间内,他接连打通了前面的两个部分,分别是“虎牢关之战”与“渭水之盟”。
而第三个部分“玄武门之变”,也开了一个头。
对于他而言,这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进度。
尤其是看到第三部分开头这一点很重要,这意味着他可以在现实中查找相应的史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此一来,第三部分的通关进度就能大大提升。
“楚歌,你打到哪了?”李鸿运问道。
楚歌默默地叹了口气:“我还卡在渭水之盟。这个副本对于文士玩家来说,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他的抱怨显然是有原因的,不管是第一部分的“虎牢关之战”还是第二部分的“渭水之盟”,梁太宗的个人武力值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士玩家要扮演梁太宗,但即便是在有他强大的身体和肌肉记忆的情况下,也很难像其他三种职业那样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当然,文士玩家也有对应的解决办法。
比如在虎牢关之战时,文士玩家可以带着手下的一帮悍将作战,而自己只是骑马在骑兵中给众人加一下buff之类的。
当时秦王并不是单打独斗,他手下的武将在那个年代可谓是群星璀璨,比如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这两位门神都有绝活,比如尉迟敬德擅长马上夺槊,曾经跟齐王比试。齐王用马槊去刺尉迟敬德,结果被尉迟敬德夺槊,而且还夺了三次。
要知道,马上夺槊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可谓是马战中最顶尖的操作。
相较而言,自己用槊刺死对方,或者仅仅是躲避,都比夺槊要简单得多。
齐王的名声虽然比不上这些群星璀璨的武将,但自小训练也算是弓马娴熟,个人武力值并不算低。而在这种情况下仍旧被尉迟敬德吊打,只能说尉迟敬德在个人武力值方面已经达到了当时的天花板。
也难怪秦王夸赞:我持弓失,公持槊相随,虽百万众奈我何!
至于秦叔宝,同样也是个人武力值天花板的存在。
比如史料中记载,秦叔宝每次随秦王征伐,敌阵中常有武将炫耀自己兵强马壮,这时候秦王就会让秦叔宝过去教他做人。
秦叔宝常常单枪匹马于万军丛中将这位装逼的敌方武将斩杀,而后返回。
虽说史料上并未记载他斩杀过十分有名的将领,还是无法和秦开云将军那种操作相比,但由此也足以看出秦叔宝的个人武力值同样十分爆表。
除此之外,秦王手下的武将还有很多其他的强者,只不过因为秦王的光芒太过耀眼,所以这些人全都被掩盖住了。
文士玩家扮演秦王的时候,可以不自己冲锋陷阵,而是指挥这些武将冲阵,只要选对了合适的时机,同样也可以打出差不多的战果。
但不管怎么说,适应起来终究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楚歌的进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拖慢了,目前还卡在渭水之盟。
“你打到哪了?到第三阶段了?”楚歌问道。
对于这个狗欧皇,楚歌觉得他多半比自己进度更快。
李鸿运点头:“嗯,第三阶段看了个开头,不过……具体该怎么通关,还完全没有头绪。”
而后,李鸿运把第三部分“玄武门之变”的相关内容向楚歌讲述了一番。
楚歌若有所思。
等他打通“渭水之盟”以后,必然也要通关“玄武门之变”,所以此时研究一番,对他也有好处。
说不定到时候还能依靠自己的头脑反超其他人,追回很多进度。
李鸿运问道:“我对梁朝的历史不是很熟悉,不过,要打通这个部分,应该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吧。
“梁太宗……他到底改史了没有?如果改了,那改了多少?改了哪些地方?
“这个问题搞不清楚的话,连大方向都确定不了,更谈不上解谜了。”
李鸿运虽然是个历史系的学生,但对于梁朝的历史研究并不算太深入。这也正常,毕竟历史系学生也还在学习的过程中,华夏历史浩如烟海、内容太多,连很多学者也只能专精于某一时代,更何况是学生。
但即便如此,他也还是准确地抓到了这个试炼中第三部分的关键点。
那就是先在现实中,尝试辨认这些史料的真伪。
虽说《暗沙》的游戏中都是确定的历史,但在玩家解谜过程中,游戏故意将这些迷雾又重新遮盖了起来。
玩家们要先解谜,才能透过迷雾看到真实。
但这样一来,玩家们在做的就有点像是历史研究的事情了。
需要通过许多互相矛盾的史料尽可能地推测当时的真相。而推测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第三部分的通关进度。
如果在某个关键人物或者关键事件上推断错了,那不论再怎么努力尝试,估计也永远达不到游戏通关的要求。
在网络上,有一部人,对于梁太宗的功绩嗤之以鼻。
这其中,有些人是故意标新立异、显得自己与其他人不同,而另一些人则是认为,梁太宗改过史料,所以关于他的一切记载都不可信,尤其是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就更加完全不可信。
如果史料真的被完全改过,那玩家们几乎不可能在第三部分的“玄武门之变”中成功解谜、通关。
至于“梁太宗改史”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这其实也是记载于史料中的。
在旧梁书中记载,梁太宗当时想找褚遂良看起居注,对这个始终跟在自己屁股后边记录自己言行的史官具体写了什么十分好奇。而褚遂良拒绝了,并说之前从没有帝王看自己的起居注。
然后梁太宗就问,朕要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卿也都会记录吗?
褚遂良说,那当然了,职责所在,陛下做了什么我都会记。
然后又有黄门侍郎说,即便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下来。
而梁太宗对此,“以为然”。
不过,梁太宗对这件事情显然念念不忘,后来他又找到朱子奢想看起居注,又被拒绝了。
但多年之后,梁太宗还是如愿看到了记载自己的史料。
《资治通鉴》中记载,房玄龄将《高祖、太宗实录》呈给梁太宗阅览。而梁太宗看到实录中对于六月四日的事情,也就是玄武门之变的记载,“语多微隐”,于是就对房玄龄说,史官不必讳言,让他们“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而同样在《旧梁书》中记载,许敬宗执掌国史之后,“记事阿曲”,后面列举了很多的例子证明他以自己的爱憎对史料进行删改和扭曲。可见,《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确实被许敬宗严重篡改过。
所以,“梁太宗改史”这个说法,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与玄武门之变这个讨论度极高的话题,一起流传了下来,成为网上津津乐道的热点。
而李鸿运此时就陷入了这种迷茫中。
如果《高祖、太宗实录》不可信,那么以此为基础成书的新旧梁书自然也不可信,那以新旧梁书作为基础的《资治通鉴》自然也不可信……
那不是完全没有任何可能复现真相了吗?
楚歌沉默片刻,说道:“纠正你的几个看法。
“首先,梁太宗并不是看起居注的第一人。史料上记载,他只是问了褚遂良起居注的事情,但并没记载他看了。房玄龄给他看的是实录。实录跟起居注并不是一回事。
“看实录的皇帝多得是,而看起居注的皇帝也早就有过,比如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就有皇帝观看起居注并烧毁记载,要不是当时史官已经死了,估计也要一并被处置。
“其次,史官中本身就存在春秋笔法、为尊者讳的现象,别说是梁朝,就算是更久远的燕、楚,也有大量春秋笔法的记载。比如,楚朝后期就有历史记载,一年之内三个合法继承人接连病死,然后新皇登基……你信吗?
“至于这具体是皇帝的要求还是史官个人的求生欲,这就不好说了。
“至于许敬宗,他确实改了史料,但他改史那是梁高宗在位时的事情了,而且当时的史官对此多有不齿,后来基本都改回来了。被他篡改的史料中,还有很多是抹黑梁太宗君臣的。
“当然,这些也并不能完全证明梁太宗没有改史。从史料记载上来看,梁太宗确实看了高祖、太宗的实录,而且也确实希望臣下改写。但是,要因此说现存的史料就不可信,那显然是太过武断了。
“事实上,整个梁朝的史学界都特别想找到梁太宗改史的实锤,一直孜孜不倦。而且,一有相关的人物墓志出来就特别激动。
“但直到现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研究,书都快翻烂了,墓也开了一座又一座,但仍旧没有找到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关于梁太宗改史的事情,仍然都只是推测。
“而且,即便是从史料中出发,也能找到许多‘现存史料仍旧可信’的证据。”
李鸿运想了想:“但是,没找到证据也不代表就不存在吧?”
楚歌点头:“当然,但你要知道一件事情:要大规模地改史,基本上等同于全面消灭当时人们的记忆,这不是皇帝一句话就能做到的事情。
“因为除了官方修的史书以外,还会有大量民间记载的野史,又或者当时的人死后会有墓志,或者各种各样的其他记载等等。
“当时的皇帝即便改了官方修的史书,民间记录的史料或者墓志是不可能全都改掉的。就像黄门侍郎说的,即便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录。
“我们目前看到的史料虽然有限,但越往前的古人看到的史料就越多。比如文君实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就能看到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史料,而他依旧在《资治通鉴》中大体采纳了新旧梁书的记载。
“历史上其实改史事件很多,比如楚朝、北魏、盛朝等等,都有很多的改史记录,而且基本上都因为一些文物的出土或者最新的研究而实锤了,很难翻桉。
“唯独近代规模最浩大、声讨最凶的梁太宗改史事件,至今都找不到实锤的铁证,这其实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
“而且,想要大规模地改史,有一点是必要条件。而梁朝并不具备。”
李鸿运问道:“什么?”
楚歌微微一笑:“文字狱,而且是大规模的、自上而下席卷全国的文字狱。
“因为你想改史,不是只改国史就可以了,民间还有大量史料记载。这些民间的史料虽然是野史,但他们也会搜集很多相应的资料,而且写野史的人也有不少是德高望重、有名气有分量的人。
“或许在未来的某天,这些野史就会跟某条出土的史料互相印证,从而实锤了正史的造假。
“所以,要想改史,那就得把野史也一并铲除掉,只留自己修订的正史。而铲除野史,就得大规模地兴起文字狱,把民间写史的人全都抓起来杀掉,把他们写的书全都焚毁,甚至私藏者同样要处斩……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禁绝。
“但我们都知道,梁朝不禁私史,不限言论思想,没有文字狱。当时的文化环境,在整个华夏古代都可以说是最为开放包容的。
“而且,如果真的抱有怀疑主义去考虑这个问题,你应该这么想:改史的人会让你知道他改了历史?那他智商得多低?
“梁太宗如果真的要大规模改史,何必又在史料中留下自己要求群臣改史的记载,把这么明显的污点留下来?
“相反,那些没有找到改史记载的朝代,才更应该警惕。因为他们确实改得很用心、改得很完美,把该删的地方都删了,甚至还兴起文字狱把民间史料全都干掉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让你完全找不到任何关于真实历史的蛛丝马迹。”
李鸿运想了想:“那《创业起居注》呢?其中好像有很多和新旧梁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吧?”
楚歌点头:“嗯,是的,但《创业起居注》也不见得就靠谱,因为其中也有很多用脚趾头想都不合理的记载。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比如里面记载,在雁门之围后,马邑战神梁高祖,把突厥人吓得不敢南下。‘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甚至还想对梁高祖行藩臣之礼。
“结果,第二年五月突厥人就数万骑兵包抄太原。
“而我们知道,突厥真正不再进犯,要到大约十年后的渭水之盟了。在这十年中,突厥人几乎每一年都要南下袭扰,而且愈演愈烈。
“很显然,这就是毫无根据的吹牛逼了。”
李鸿运一时无言,他确实被楚歌说服了。
“那……民间对梁太宗的记载呢?”
楚歌微微一笑:“民间?民间对梁太宗的看法,比正史可要离谱太多了。
“不过却没有任何人对梁太宗有任何的质疑或者诋毁,反而全都是以‘圣王’看待的。
“有两句诗,足以说明。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也就是说,梁太宗去世已经一百九十年,但民间仍旧在用歌舞讴歌他的圣德。
“‘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这是齐朝一位着名诗人所作,讲的是梁齐两朝的习俗,忠良受到迫害和委屈,就到梁太宗的墓前哭诉。而这时距离梁太宗驾崩已经有六百年了。
“如果梁太宗真有什么巨大的黑料,那我觉得当时的百姓应该比现在的人更能找到,也更有理由记录、传播。”
李鸿运微微点头:“那意思是说……我完全按照史料记载去通关玄武门之变就行了?”
楚歌沉默片刻:“那倒也不是。其中有一些细节,还是需要你仔细甄别、完善的。
“不过总的来说,按照这个大框架来做,应该是没问题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