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所以我才想搞清楚这些黑土究竟是什么东西。”
“那些鸟儿对这些黑土趋之若鹜,它们能够在这座岛上繁衍至今说明这黑土想来应是不会害了性命,因此我认为我品尝一下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碍。”
“不过吴太史,我方才所言非虚,这黑土虽然闻起来恶臭,但的确是入口即化,还有一点点甜,吃起来有些蜂蜜的味道,你确定不要尝试一番?”
说着话,巫女呼竟又大方的邀请起了吴良。
“不必客气。”
吴良婉拒,又沉吟着问道,“听你这么说我倒想起了一件事,当年徐福离开倭国应是在大汉初建之时,只是不知倭国神庙中是否有关于徐福年龄的记载?”
天朝的史书中并没有相关这方面的记载。
其中唯一与时间有关的只有一条,那便是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再次出海,从此一起不回,而公元前210年,也正是秦始皇暴毙的年份。
即是说徐福应该是才出海不久,不到一年之内秦始皇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因此谁也说不清楚徐福究竟生于何时、出海的时候几岁、最终又活了多大年纪……甚至就连一个时间区间都很难推测。
本来基于徐福乃是鬼谷子关门弟子的身份,应该可以据此来推测一下徐福的出生时间段,毕竟人们求学的年纪一般都不会有太大,可遗憾的是,史书中也同样没有关于鬼谷子的生卒记载。
不过吴良有理由认为,徐福与秦始皇接触的时候,年纪应该就不会太小了。
因为在天朝的传统认知中,方士、道士或是巫师这个职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越老越值钱,越老越令人信服,这点与中医很像,与后世坐在马路边上给人算命的先生亦是同理……就这么说吧,同样在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去看中医或算命,人们通常都会选择年纪更大的,而不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年轻的,总认为前者更加可靠。
徐福应该也是如此。
如果徐福当时只是一个嘴边没毛的毛头小子,哪怕说的再天花乱坠,秦始皇恐怕也会对他的话产生一些怀疑,斥巨资支持他出海寻找所谓的“长生不死药”时总归不会那么放心。
但若是换了于吉这个年纪的老者,那就截然不同了。
毕竟这个时代能够活到九十多岁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这样的人与秦始皇说起“长生不死”之类的话来自是很有说服力,甚至光是往那里一站就会教想活得久一些的人忍不住想请教一下如此长寿的秘诀。
“倒是有少量的记载,这些记载多出于秦之徐君的自述。”
原本吴良只是试探性的一问,想不到巫女呼竟点了点头,认真说道,“记载中提到,秦之徐君到达倭国的时候,已是八十有二的高龄,而他造船离开倭国则是在八年之后,如此算起来应该已有九十。”
这个时间对得上!
作为一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吴良对历史时间线十分敏感,仅仅是听巫女呼说了这么一个简单的信息心中便有了自己的判断。
公元前210年徐福最后一次出海,秦始皇随后暴毙。
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正式称帝,定国号“汉”,定都雒阳。
同一年,齐国皇族后裔田横带五百门客郁洲山,后备刘邦强势召见,于距离雒阳仅有三十里的首阳山自尽,后五百门客全部随他自杀,自此郁洲山归汉。
也是同一年,徐福离开倭国,他的目的地正是大汉,带有落叶归根的意图,因此最终选择回归琅琊的可能性极大,只是天朝与倭国无人知晓他是否顺利返回……
根据这些已知的线索推测。
徐福若是最终回到了琅琊,便极有可能见到了退守郁洲山的田横。
而郁洲山的田横宅邸,亦有可能曾留下过徐福的足迹!
再加上田横宅邸使用的特殊石砖应该就是来自这座海下颠倒乾坤的岛屿,而徐福留在倭国的资料中也的确提到了这个地方,并且将其称作“祖洲”!
还有方才巫女呼提到的装过与这些黑土可能是同一种东西的黑色粉末的空陶罐……
“空陶罐!”
想到这里,吴良脑中勐然灵光一现,重点是这个“空”字。
如果依照巫女呼所说,陶罐的内壁上沾染了不少黑色粉末,并且被那些飞鸟无差别的甚至将陶罐碎片也都给啄碎吃了下去,那么便说明这个陶罐原本应该是满的。
而徐福留下来的却是一个空陶罐。
也就是说,徐福在倭国定居的过程中可能一直在消耗陶罐中的东西,那么他离开倭国,也有可能不仅仅只是为了“落叶归根”,而有可能是因为陶罐中的东西逐渐消耗殆尽,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必须进行补充……
带着这样的推测,吴良又看向巫女呼问道:“除了那个被你不慎打碎的陶罐,神社内时候还有其他与之类似的陶罐,你是否一一打开查看过?”
“只有一个这样的陶罐,因此才格外珍贵,我才觉得罪孽深重。”
巫女呼面露愧疚之色道。
“……”
吴良沉吟片刻,低头看了看地上的黑土,再看看刚吃下了一些黑色粉末的巫女呼,心中随之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这黑土真是什么难得的天材地宝?
但仍有一件事吴良想不通。
这只被他制服的老猕猴王亦是这座岛上的原住民,正常来讲它也应该是见过这种黑土的,若是这东西真是好东西,它应该也不会不知,为何此刻黑土就在面前,它却不像那些鹦鹉一样疯狂呢?
“来,你也尝尝?”
带着这样的想法,吴良当即用戴着手套的手抓起一小把黑土递到了老猕猴王面前,进一步观察它的反应。
万一老猕猴王只是此前被他打服了,哪怕心中蠢蠢欲动却也不敢轻举妄动呢?
“啊啊!”
哪知老猕猴王见黑土送到嘴边,非但没有张开嘴巴大快朵颐,反倒下意识的向后躲避,尖叫着尽力避免与黑土发生接触。
“这……”
吴良心中疑惑。
不对劲!
非常不对劲!
据吴良所知,猕猴与人类的身体构造十分相似,以至于后世的许多与人体相关实验都会优先在猕猴身上进行,并且得出的许多结论都能够与人类通用。
即是说大部分对人类有益的东西,对猕猴也同样有益。
同理大部分对猕猴王有害的东西,对人类也同样有害,并且有些疾病与病毒还可以在人类与猕猴之间交叉传染。
而相比较人类而言。
常年生活在野外的猕猴则有着比人类更加丰富的生存经验,在原始生活中它们比人类更擅长趋利避害,并且有些感官也非人类可比,它们甚至能够像老鼠一样提前感知地震,提前疏散至安全地带。
而对于野外的许多东西,诸如瓜果、草叶、水源以及等等食物的特性都有清晰的认知,甚至就算常年食用一些有毒的物质,亦是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利用自然界存在的东西进行排毒。
这些行为早就被后世的生物学家发现了。
诸如某地的鹦鹉与动物时常会去吃泥土,如此看起来反常的行为,其实是因为当即的水果与种子中含有毒素,而这些泥土中的无知则能够中和这些毒素,令它们在吃饱肚子的同时还不用承受毒素的伤害。
而看到老猕猴王此刻如此抗拒黑土……
立刻令吴良对这种黑土更加敬而远之,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它才会本能的抗拒。
至于那些鹦鹉。
则需要另当别论,毕竟鹦鹉与猕猴的身体构造不同,能够承受与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就好像猫薄荷能够将一群猫咪迷倒,但对猫科动物之外的物种便用处不大了是一样的道理。
但猕猴与人类就太相似了……
因此被猕猴抗拒的东西,极有可能便对其有害,那么身为与之相近的人类,自然也应该尽量避免接触。
“不要再轻易品尝这些黑土了,恐怕未必是什么好东西。”
如此想着,吴良也是很讲道义,特意对巫女呼提醒了一句。
“我心中有数。”
巫女呼倒也并不盲目,点头应了下来。
……
于是吴良又静下心来在这间石屋内查探了一番。
与之前那两件大一些的石屋相比,这间石屋自是寒酸了许多,说是家徒四壁也不为过,基本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探查的东西。
不过为了防止这里的黑土引来一些似那些鹦鹉一般对此趋之若鹜的东西。
走出这间石屋之前,吴良还是决定似之前一样将门关上插好,不教这些神秘的黑土暴露在外。
之前被吴良打开房门散味的石室还有好几间。
吴良也没有轻易放过它们,于是带着巫女呼与老猕猴王一一进入其中进行查探。
那些石屋中的情况也差不多,并未发现什么不同之处。
“这些石屋就先探查到这里,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不如先去那个矿洞中查探一番,或许能够有一些新的发现。”
吴良最后望了这几排石屋一眼,最终决定暂时不在这个同质化严重的地方浪费太多时间,如果探查完矿洞时间还比较充足的话再来也不迟。
“那群鹦鹉呢?”
巫女呼指了指后面的那间大石屋问道。
现在那群鹦鹉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被困的处境,因此应该正在撞门,“冬冬冬冬”的声音不绝于耳。
“先关着吧,免得聒噪。”
吴良说道。
最主要他还不清楚这群鹦鹉刚刚食用了大量黑土会不会产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变化,尤其是出现那种类似于磕多了药的状态,恐怕便会妨碍他接下来的行动。
“那好吧。”
巫女呼也没什么意见。
于是二人一猴径便迈开脚径直向那个被铁栅栏封住了入口的矿洞走去。
此前吴良就已经看到。
那个铁栅栏上有一处地方被撑开了一个口子,那个口子虽然不算大,但足够一个成年人侧着身子钻进去。
结果才刚走了几步。
“啊啊!啊啊!”
老猕猴王却忽然又尖叫了起来,扥着绳索非但不走,还不停的向这个寨子的大门张望,似是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
吴良不得不停下脚步,顺着老猕猴王的目光望了过去。
另外一只猕猴?
不知何时,一只猕猴已经站在了大门口。
这只猕猴正在缓慢的移动着,动作看起来略微有些僵硬。
此刻吴良距离寨子的大门不过几十米,他能够看到这只猕猴,这只猕猴自然也能够看到他, 而正常情况下,野生动物见到不属于自己猎物的活物都会尽量避开。
可这只猕猴却完全是一副不将他与巫女呼放在眼中的样子,一步一步的向他们这边走来。
与此同时。
“扑啦啦啦……”
那十几只漏网的鹦鹉也已经发现了这只猕猴。
它们亦像是受到了某种力量的指引一般,迅速飞到了这只猕猴的头顶盘旋起来,并且飞行的高度越来越低。
直到最后。
这十几只鹦鹉居然全部落到了这只猕猴的头顶与背上?!
也是猕猴并不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如此更加宽阔的背部才能承载住这十几只鹦鹉,否则恐怕还真容不下。
“这又是怎么回事?”
吴良面露惊疑之色。
据他所知,猕猴与鹦鹉虽然没有直接的食物链关系,但两者之间同样也没有能够和平相处的先例,绝对不可能似眼前这般和谐才对。
难道这是一只特殊的猕猴?
又或者是因为这座岛上的特殊生态,使得两种动物在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某种不同于外界的“友谊”?
吴良下意识的看了身边的老猕猴王一眼。
这个家伙与那些鹦鹉貌似就没有那么和谐,吴良记得此前鹦鹉距离较近时,它的第一个反应便是躲避,根本没有这只猕猴这样的澹定。
但下一刻。
眼前发生的一幕立刻刷新了吴良的认知。
“卧槽?!”
吴良亲眼看到一只立于猕猴头顶的鹦鹉向前跳了两下,而后用鸟喙在猕猴的脸上啄了两下,竟直接将那猕猴的眼珠子扯出来叼在了口中!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那些鸟儿对这些黑土趋之若鹜,它们能够在这座岛上繁衍至今说明这黑土想来应是不会害了性命,因此我认为我品尝一下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碍。”
“不过吴太史,我方才所言非虚,这黑土虽然闻起来恶臭,但的确是入口即化,还有一点点甜,吃起来有些蜂蜜的味道,你确定不要尝试一番?”
说着话,巫女呼竟又大方的邀请起了吴良。
“不必客气。”
吴良婉拒,又沉吟着问道,“听你这么说我倒想起了一件事,当年徐福离开倭国应是在大汉初建之时,只是不知倭国神庙中是否有关于徐福年龄的记载?”
天朝的史书中并没有相关这方面的记载。
其中唯一与时间有关的只有一条,那便是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再次出海,从此一起不回,而公元前210年,也正是秦始皇暴毙的年份。
即是说徐福应该是才出海不久,不到一年之内秦始皇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因此谁也说不清楚徐福究竟生于何时、出海的时候几岁、最终又活了多大年纪……甚至就连一个时间区间都很难推测。
本来基于徐福乃是鬼谷子关门弟子的身份,应该可以据此来推测一下徐福的出生时间段,毕竟人们求学的年纪一般都不会有太大,可遗憾的是,史书中也同样没有关于鬼谷子的生卒记载。
不过吴良有理由认为,徐福与秦始皇接触的时候,年纪应该就不会太小了。
因为在天朝的传统认知中,方士、道士或是巫师这个职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越老越值钱,越老越令人信服,这点与中医很像,与后世坐在马路边上给人算命的先生亦是同理……就这么说吧,同样在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去看中医或算命,人们通常都会选择年纪更大的,而不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年轻的,总认为前者更加可靠。
徐福应该也是如此。
如果徐福当时只是一个嘴边没毛的毛头小子,哪怕说的再天花乱坠,秦始皇恐怕也会对他的话产生一些怀疑,斥巨资支持他出海寻找所谓的“长生不死药”时总归不会那么放心。
但若是换了于吉这个年纪的老者,那就截然不同了。
毕竟这个时代能够活到九十多岁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这样的人与秦始皇说起“长生不死”之类的话来自是很有说服力,甚至光是往那里一站就会教想活得久一些的人忍不住想请教一下如此长寿的秘诀。
“倒是有少量的记载,这些记载多出于秦之徐君的自述。”
原本吴良只是试探性的一问,想不到巫女呼竟点了点头,认真说道,“记载中提到,秦之徐君到达倭国的时候,已是八十有二的高龄,而他造船离开倭国则是在八年之后,如此算起来应该已有九十。”
这个时间对得上!
作为一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吴良对历史时间线十分敏感,仅仅是听巫女呼说了这么一个简单的信息心中便有了自己的判断。
公元前210年徐福最后一次出海,秦始皇随后暴毙。
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正式称帝,定国号“汉”,定都雒阳。
同一年,齐国皇族后裔田横带五百门客郁洲山,后备刘邦强势召见,于距离雒阳仅有三十里的首阳山自尽,后五百门客全部随他自杀,自此郁洲山归汉。
也是同一年,徐福离开倭国,他的目的地正是大汉,带有落叶归根的意图,因此最终选择回归琅琊的可能性极大,只是天朝与倭国无人知晓他是否顺利返回……
根据这些已知的线索推测。
徐福若是最终回到了琅琊,便极有可能见到了退守郁洲山的田横。
而郁洲山的田横宅邸,亦有可能曾留下过徐福的足迹!
再加上田横宅邸使用的特殊石砖应该就是来自这座海下颠倒乾坤的岛屿,而徐福留在倭国的资料中也的确提到了这个地方,并且将其称作“祖洲”!
还有方才巫女呼提到的装过与这些黑土可能是同一种东西的黑色粉末的空陶罐……
“空陶罐!”
想到这里,吴良脑中勐然灵光一现,重点是这个“空”字。
如果依照巫女呼所说,陶罐的内壁上沾染了不少黑色粉末,并且被那些飞鸟无差别的甚至将陶罐碎片也都给啄碎吃了下去,那么便说明这个陶罐原本应该是满的。
而徐福留下来的却是一个空陶罐。
也就是说,徐福在倭国定居的过程中可能一直在消耗陶罐中的东西,那么他离开倭国,也有可能不仅仅只是为了“落叶归根”,而有可能是因为陶罐中的东西逐渐消耗殆尽,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必须进行补充……
带着这样的推测,吴良又看向巫女呼问道:“除了那个被你不慎打碎的陶罐,神社内时候还有其他与之类似的陶罐,你是否一一打开查看过?”
“只有一个这样的陶罐,因此才格外珍贵,我才觉得罪孽深重。”
巫女呼面露愧疚之色道。
“……”
吴良沉吟片刻,低头看了看地上的黑土,再看看刚吃下了一些黑色粉末的巫女呼,心中随之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难道这黑土真是什么难得的天材地宝?
但仍有一件事吴良想不通。
这只被他制服的老猕猴王亦是这座岛上的原住民,正常来讲它也应该是见过这种黑土的,若是这东西真是好东西,它应该也不会不知,为何此刻黑土就在面前,它却不像那些鹦鹉一样疯狂呢?
“来,你也尝尝?”
带着这样的想法,吴良当即用戴着手套的手抓起一小把黑土递到了老猕猴王面前,进一步观察它的反应。
万一老猕猴王只是此前被他打服了,哪怕心中蠢蠢欲动却也不敢轻举妄动呢?
“啊啊!”
哪知老猕猴王见黑土送到嘴边,非但没有张开嘴巴大快朵颐,反倒下意识的向后躲避,尖叫着尽力避免与黑土发生接触。
“这……”
吴良心中疑惑。
不对劲!
非常不对劲!
据吴良所知,猕猴与人类的身体构造十分相似,以至于后世的许多与人体相关实验都会优先在猕猴身上进行,并且得出的许多结论都能够与人类通用。
即是说大部分对人类有益的东西,对猕猴也同样有益。
同理大部分对猕猴王有害的东西,对人类也同样有害,并且有些疾病与病毒还可以在人类与猕猴之间交叉传染。
而相比较人类而言。
常年生活在野外的猕猴则有着比人类更加丰富的生存经验,在原始生活中它们比人类更擅长趋利避害,并且有些感官也非人类可比,它们甚至能够像老鼠一样提前感知地震,提前疏散至安全地带。
而对于野外的许多东西,诸如瓜果、草叶、水源以及等等食物的特性都有清晰的认知,甚至就算常年食用一些有毒的物质,亦是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利用自然界存在的东西进行排毒。
这些行为早就被后世的生物学家发现了。
诸如某地的鹦鹉与动物时常会去吃泥土,如此看起来反常的行为,其实是因为当即的水果与种子中含有毒素,而这些泥土中的无知则能够中和这些毒素,令它们在吃饱肚子的同时还不用承受毒素的伤害。
而看到老猕猴王此刻如此抗拒黑土……
立刻令吴良对这种黑土更加敬而远之,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它才会本能的抗拒。
至于那些鹦鹉。
则需要另当别论,毕竟鹦鹉与猕猴的身体构造不同,能够承受与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就好像猫薄荷能够将一群猫咪迷倒,但对猫科动物之外的物种便用处不大了是一样的道理。
但猕猴与人类就太相似了……
因此被猕猴抗拒的东西,极有可能便对其有害,那么身为与之相近的人类,自然也应该尽量避免接触。
“不要再轻易品尝这些黑土了,恐怕未必是什么好东西。”
如此想着,吴良也是很讲道义,特意对巫女呼提醒了一句。
“我心中有数。”
巫女呼倒也并不盲目,点头应了下来。
……
于是吴良又静下心来在这间石屋内查探了一番。
与之前那两件大一些的石屋相比,这间石屋自是寒酸了许多,说是家徒四壁也不为过,基本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探查的东西。
不过为了防止这里的黑土引来一些似那些鹦鹉一般对此趋之若鹜的东西。
走出这间石屋之前,吴良还是决定似之前一样将门关上插好,不教这些神秘的黑土暴露在外。
之前被吴良打开房门散味的石室还有好几间。
吴良也没有轻易放过它们,于是带着巫女呼与老猕猴王一一进入其中进行查探。
那些石屋中的情况也差不多,并未发现什么不同之处。
“这些石屋就先探查到这里,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不如先去那个矿洞中查探一番,或许能够有一些新的发现。”
吴良最后望了这几排石屋一眼,最终决定暂时不在这个同质化严重的地方浪费太多时间,如果探查完矿洞时间还比较充足的话再来也不迟。
“那群鹦鹉呢?”
巫女呼指了指后面的那间大石屋问道。
现在那群鹦鹉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被困的处境,因此应该正在撞门,“冬冬冬冬”的声音不绝于耳。
“先关着吧,免得聒噪。”
吴良说道。
最主要他还不清楚这群鹦鹉刚刚食用了大量黑土会不会产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变化,尤其是出现那种类似于磕多了药的状态,恐怕便会妨碍他接下来的行动。
“那好吧。”
巫女呼也没什么意见。
于是二人一猴径便迈开脚径直向那个被铁栅栏封住了入口的矿洞走去。
此前吴良就已经看到。
那个铁栅栏上有一处地方被撑开了一个口子,那个口子虽然不算大,但足够一个成年人侧着身子钻进去。
结果才刚走了几步。
“啊啊!啊啊!”
老猕猴王却忽然又尖叫了起来,扥着绳索非但不走,还不停的向这个寨子的大门张望,似是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
吴良不得不停下脚步,顺着老猕猴王的目光望了过去。
另外一只猕猴?
不知何时,一只猕猴已经站在了大门口。
这只猕猴正在缓慢的移动着,动作看起来略微有些僵硬。
此刻吴良距离寨子的大门不过几十米,他能够看到这只猕猴,这只猕猴自然也能够看到他, 而正常情况下,野生动物见到不属于自己猎物的活物都会尽量避开。
可这只猕猴却完全是一副不将他与巫女呼放在眼中的样子,一步一步的向他们这边走来。
与此同时。
“扑啦啦啦……”
那十几只漏网的鹦鹉也已经发现了这只猕猴。
它们亦像是受到了某种力量的指引一般,迅速飞到了这只猕猴的头顶盘旋起来,并且飞行的高度越来越低。
直到最后。
这十几只鹦鹉居然全部落到了这只猕猴的头顶与背上?!
也是猕猴并不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如此更加宽阔的背部才能承载住这十几只鹦鹉,否则恐怕还真容不下。
“这又是怎么回事?”
吴良面露惊疑之色。
据他所知,猕猴与鹦鹉虽然没有直接的食物链关系,但两者之间同样也没有能够和平相处的先例,绝对不可能似眼前这般和谐才对。
难道这是一只特殊的猕猴?
又或者是因为这座岛上的特殊生态,使得两种动物在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某种不同于外界的“友谊”?
吴良下意识的看了身边的老猕猴王一眼。
这个家伙与那些鹦鹉貌似就没有那么和谐,吴良记得此前鹦鹉距离较近时,它的第一个反应便是躲避,根本没有这只猕猴这样的澹定。
但下一刻。
眼前发生的一幕立刻刷新了吴良的认知。
“卧槽?!”
吴良亲眼看到一只立于猕猴头顶的鹦鹉向前跳了两下,而后用鸟喙在猕猴的脸上啄了两下,竟直接将那猕猴的眼珠子扯出来叼在了口中!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