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我去击败他们吧!”一边上,白不信突然发声。
几个将领都是一奇。
自卫青升为大将军以來,白不信基本不再指挥单独的作战,而是以辅助卫青为主了,这一回白不信居然主动要求指挥作战,倒是少见。
卫青却是喜动颜色。
有两个人,如果他们说出了请求,卫青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一个是陈庆之,一个是白不信。
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事不万全不轻言,对他们而言,如果不是已经十拿九稳,不是特别的有把握,绝不会轻易发言,所以他们一出声,此事基本可说是等于成功了。
方才,他一看左侧立刻发现了办法,所以给马超下令时指向山冈,而马超身经百战,象这种地利也是一看就知,右侧,卫青虽然还沒來得及想清楚该怎样对付敌军,但既然白不信出声请令,那么卫青就不必废脑子了,这一边已经可以算胜利了。
“白将军领兵五万,右侧迎敌!”卫青下令。
“得令!”白不信响亮的应令。
几个将领都兴奋的看着白不信转身往军中策马,他们也都想看看白不信是怎么打这一仗的。
一会儿功夫,白不信已经起军前行,只走了沒多久,石迁突然叫了起來:“怎么回事!”
几个将领都相互看着。
这可不象白不信,因为这五万人的行军方向,不是正对着右侧之敌的当面,而是偏对面敌人的左侧,这种行军,按照日常行军技巧來说,就是严重的指挥失误,这意味着指挥官统帅部队行军的方向有大偏差。
只是,白不信会犯这种错误,会明明发现自己犯了这个错误也不改正,这怎么可能。
几个人齐齐看向卫青,却见卫青笑眯眯的看着白不信的部队,意甚赞许。
几个将领都回过头來,个个拼命思考。
很显然,卫青是看出了白不信的计划了,这不是白不信指挥失误,而是有意为之,那么,究竟是什么计划,几个人都把他当成了一次实战考试題。
五万士兵继续向前,双方近至五里左右,汉军的阵势突然一变,两万士兵,以骑兵为主,从阵形中分出來,迅速向左绕去,看方向是直击敌军侧面。
“高明!”几个将领几乎同时叫出声來,他们几乎同时反应了过來。
左面是西域联军,三国旗号,那就是三国联军,三国而两万人,显然力量弱小,白不信沒有全面迎面五万敌军,而是将自己的五万人偏向左侧,放弃右侧实力强的乌孙军,现在又派军侧击三国联军,这样一來,就相当于以五万人包围攻击二万人,而且由于整个阵势偏左,其实主要压力都集中在最左侧的一国军队上,以如此强大的力量攻击一个弱敌,可一战而胜,由此导致敌军左侧失败,而敌军左侧一失败,必然向右退却以求得右侧乌孙军的援助,但这一退,一定会导致乌孙军被败兵冲击而无法正常作战,结果是全局失败。
自然,这样做不是沒有危险,万一左侧敌军失败的慢或者沒有失败,而右侧乌孙军趁机包抄,白不信会陷于包围,但他身后还有十万沒有动的汉军,他完全不必害怕被包围。
果然是一个高明的战术。
一切如各将领所料,在白不信巨大的压力下,左侧的敌军几乎沒什么抵抗就告崩溃,败兵一路向右,白不信的军队顺势压上,大批败兵冲击着右侧的乌孙军,乌孙军拼命维护队形,却无法抵挡败兵的冲击,白不信将队伍分成两批,轮流冲击败兵,不给左路失败的敌军以片刻喘息之机,败兵也就越來越大的冲击着乌孙军,而乌孙军则不得不承受败兵一次次的冲击,阵形终于开始散乱。
几个将领大声谈笑起來,事情很清楚,左边,马超军已经开始反击,右边,白不信就快获胜,这一战简直就是在练兵。
“你们在干什么?”卫青突然厉声喝道。
几个人都是一惊,怎么,现在还有什么问題,左右两边都眼看着要大胜了啊!
“全军戒备!”卫青急急的发令:“刘将军布置战车,准备机关,石将军,花将军,你们两人立刻督促士兵安放刺栅,陈将军带兵巡视,整顿队伍,各将备战!”
几个人都愣愣的去备战,战场上不能发问,但他们心里的疑问却无法消失,这是怎么了?敌人都失败了,却要备战。
卫青却是如临大敌,满脸的紧张,他一提缰绳,望云骓快如闪电,往來考查,何处稍慢一点他都会大声呵斥。
十万汉军开始全部动员起來,人人忙个不停。
“快点,快点!”卫青见刺栅安放的太慢,急的额头上青筋绽起,厉声喝道:“动作快点!”
一排排刺栅安放下來,刘七指挥着战车依次排列,汉军士兵们在栅栏后排成阵势。
左右两侧,马超和白不信都已获胜,乌孙军开始败退。
“传令,令马超白不信统军急退,退到我军阵地左右两侧!”卫青发令。
左右两侧,汉军开始后撤。
“陈将军去接替白将军指挥,让白将军回到中军!”卫青再下令。
陈庆之领命而去,心中却是不明所以。
卫青现在的做法,明明的是应对强敌的准备,但就算对方还有十万人,汉军也有十万人,而且左右两路已胜,沒必要如此紧张吧!
白不信纵马疾驰而來,还沒等马站稳就叫道:“末将建议前面排列方阵,后面列成纵队,攻防两相宜!”他居然也是满脸焦急。
“说的不错!”卫青点头:“白将军,你去指挥布阵!”
白不信一点头,转身打马而去。
卫青提心吊胆的看着远处,现在汉军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敌军见到他识破了他们的计谋,会强攻吗?
远处,尘烟大起,左边,右边,正面,到处都是敌军,看情形哪里是十万人,足有二十五万人。
左右两侧乌孙败兵迅速整队,也转身返攻,新來的二十五万生力军加上约五万幸存的乌孙败兵,总兵力达三十万。
轰隆之声不绝于耳,正面,足有五万头骆驼组成的骆驼队当先,每头骆驼都覆盖着铁甲,左右两侧,数万铁骑与骆驼队并行,打的明明是金国旗号。
每个汉军将领都变了颜色。
原來乌孙军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分兵作战,而是先以左右两侧攻击,如果成功,自然就发起总攻,不成功,则引诱汉军兵力分散,然后将埋伏的主力全数出动,以二十五万精锐攻击十万沒有准备的汉军。
现在事情明了了,乌孙人也好,汉人也好,金人也好,都十分明白酒泉的重要性,所以金军派出大军來援助乌孙军,也正因兵力数量巨大,加上卫青进展过快,所以才沒來得及赶到酒泉,但对方也不是省油的灯,乌孙人干脆将计就计,一方面大张旗鼓的将自己的二十万人驻扎在离酒泉七十里处,另一方面却悄悄的将金军援兵埋伏下來。
幸而卫青也一样聪明,甚至比他们更聪明。
如果对方只有二十万人,为什么会分批派出左右两路,如果要是左右两路齐攻,为什么中路居然不见动静,难道他们就不怕哪一路一失败导致全局皆输,何况就算左右两路都胜了,中路汉军仍有十万,他们怎么可能用十万对抗二十万,另十万人坐视,所以,这样做只有一个可能:想分散汉军兵力。
如果对方只有二十万人,就算以这种方式分散汉军兵力也沒用,因此,第二个结论就是:对方一定有更多的军力,但这军力不会多到是汉军数倍,一则是现在双方就已经各有二十万人了,再多也动员不了那么多,二则是,如果真有远超汉军的兵力,大可全军來攻,不必以这种方式分散汉军兵力,所以,极可能敌军比汉军多了数万兵力,所以想以这种办法让汉军兵力分散,然后以相对优势击败中路汉军,从而获得胜利。
事情果然如此,只是卫青并沒有料到乌孙人之所以比汉军多了数万人是因为有金军援兵,也沒有想到对方有这样数量巨大的骑兵,不过就算想到了,也同样是以目前的办法应敌。
“准备!”眼看对方骑兵连成一线逼近了汉军,卫青下令。
汉军防御阵地前,箭上弦,刀出鞘,每个士兵都做好了准备。
“放箭!”一声令下,汉军阵中箭如雨下,弓箭、机弩,却月弓,一批批射出。
对面的敌军一批批仆倒,却毫不停顿,仍是前仆后继的冲上來。
终于,第一批敌军冲到了汉军阵前。
他们看到了刺栅。
这刺栅的尖刺向外,后面支撑在地上,正是防骑兵冲击的绝妙武器,敌军骑兵一批批冲上,如同西域人爱吃的肉串一样被穿在尖刺上,一时间惨叫声大起。
汉军士兵们刚刚松了一口气,只见数千骆驼拖着大木头冲了上來,将至刺栅处,纷纷停下,敌军士兵冒着箭雨抱起大木头,直冲刺栅,前面的倒下,后面的接上,一步步逼近。
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几个将领都是一奇。
自卫青升为大将军以來,白不信基本不再指挥单独的作战,而是以辅助卫青为主了,这一回白不信居然主动要求指挥作战,倒是少见。
卫青却是喜动颜色。
有两个人,如果他们说出了请求,卫青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一个是陈庆之,一个是白不信。
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事不万全不轻言,对他们而言,如果不是已经十拿九稳,不是特别的有把握,绝不会轻易发言,所以他们一出声,此事基本可说是等于成功了。
方才,他一看左侧立刻发现了办法,所以给马超下令时指向山冈,而马超身经百战,象这种地利也是一看就知,右侧,卫青虽然还沒來得及想清楚该怎样对付敌军,但既然白不信出声请令,那么卫青就不必废脑子了,这一边已经可以算胜利了。
“白将军领兵五万,右侧迎敌!”卫青下令。
“得令!”白不信响亮的应令。
几个将领都兴奋的看着白不信转身往军中策马,他们也都想看看白不信是怎么打这一仗的。
一会儿功夫,白不信已经起军前行,只走了沒多久,石迁突然叫了起來:“怎么回事!”
几个将领都相互看着。
这可不象白不信,因为这五万人的行军方向,不是正对着右侧之敌的当面,而是偏对面敌人的左侧,这种行军,按照日常行军技巧來说,就是严重的指挥失误,这意味着指挥官统帅部队行军的方向有大偏差。
只是,白不信会犯这种错误,会明明发现自己犯了这个错误也不改正,这怎么可能。
几个人齐齐看向卫青,却见卫青笑眯眯的看着白不信的部队,意甚赞许。
几个将领都回过头來,个个拼命思考。
很显然,卫青是看出了白不信的计划了,这不是白不信指挥失误,而是有意为之,那么,究竟是什么计划,几个人都把他当成了一次实战考试題。
五万士兵继续向前,双方近至五里左右,汉军的阵势突然一变,两万士兵,以骑兵为主,从阵形中分出來,迅速向左绕去,看方向是直击敌军侧面。
“高明!”几个将领几乎同时叫出声來,他们几乎同时反应了过來。
左面是西域联军,三国旗号,那就是三国联军,三国而两万人,显然力量弱小,白不信沒有全面迎面五万敌军,而是将自己的五万人偏向左侧,放弃右侧实力强的乌孙军,现在又派军侧击三国联军,这样一來,就相当于以五万人包围攻击二万人,而且由于整个阵势偏左,其实主要压力都集中在最左侧的一国军队上,以如此强大的力量攻击一个弱敌,可一战而胜,由此导致敌军左侧失败,而敌军左侧一失败,必然向右退却以求得右侧乌孙军的援助,但这一退,一定会导致乌孙军被败兵冲击而无法正常作战,结果是全局失败。
自然,这样做不是沒有危险,万一左侧敌军失败的慢或者沒有失败,而右侧乌孙军趁机包抄,白不信会陷于包围,但他身后还有十万沒有动的汉军,他完全不必害怕被包围。
果然是一个高明的战术。
一切如各将领所料,在白不信巨大的压力下,左侧的敌军几乎沒什么抵抗就告崩溃,败兵一路向右,白不信的军队顺势压上,大批败兵冲击着右侧的乌孙军,乌孙军拼命维护队形,却无法抵挡败兵的冲击,白不信将队伍分成两批,轮流冲击败兵,不给左路失败的敌军以片刻喘息之机,败兵也就越來越大的冲击着乌孙军,而乌孙军则不得不承受败兵一次次的冲击,阵形终于开始散乱。
几个将领大声谈笑起來,事情很清楚,左边,马超军已经开始反击,右边,白不信就快获胜,这一战简直就是在练兵。
“你们在干什么?”卫青突然厉声喝道。
几个人都是一惊,怎么,现在还有什么问題,左右两边都眼看着要大胜了啊!
“全军戒备!”卫青急急的发令:“刘将军布置战车,准备机关,石将军,花将军,你们两人立刻督促士兵安放刺栅,陈将军带兵巡视,整顿队伍,各将备战!”
几个人都愣愣的去备战,战场上不能发问,但他们心里的疑问却无法消失,这是怎么了?敌人都失败了,却要备战。
卫青却是如临大敌,满脸的紧张,他一提缰绳,望云骓快如闪电,往來考查,何处稍慢一点他都会大声呵斥。
十万汉军开始全部动员起來,人人忙个不停。
“快点,快点!”卫青见刺栅安放的太慢,急的额头上青筋绽起,厉声喝道:“动作快点!”
一排排刺栅安放下來,刘七指挥着战车依次排列,汉军士兵们在栅栏后排成阵势。
左右两侧,马超和白不信都已获胜,乌孙军开始败退。
“传令,令马超白不信统军急退,退到我军阵地左右两侧!”卫青发令。
左右两侧,汉军开始后撤。
“陈将军去接替白将军指挥,让白将军回到中军!”卫青再下令。
陈庆之领命而去,心中却是不明所以。
卫青现在的做法,明明的是应对强敌的准备,但就算对方还有十万人,汉军也有十万人,而且左右两路已胜,沒必要如此紧张吧!
白不信纵马疾驰而來,还沒等马站稳就叫道:“末将建议前面排列方阵,后面列成纵队,攻防两相宜!”他居然也是满脸焦急。
“说的不错!”卫青点头:“白将军,你去指挥布阵!”
白不信一点头,转身打马而去。
卫青提心吊胆的看着远处,现在汉军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敌军见到他识破了他们的计谋,会强攻吗?
远处,尘烟大起,左边,右边,正面,到处都是敌军,看情形哪里是十万人,足有二十五万人。
左右两侧乌孙败兵迅速整队,也转身返攻,新來的二十五万生力军加上约五万幸存的乌孙败兵,总兵力达三十万。
轰隆之声不绝于耳,正面,足有五万头骆驼组成的骆驼队当先,每头骆驼都覆盖着铁甲,左右两侧,数万铁骑与骆驼队并行,打的明明是金国旗号。
每个汉军将领都变了颜色。
原來乌孙军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分兵作战,而是先以左右两侧攻击,如果成功,自然就发起总攻,不成功,则引诱汉军兵力分散,然后将埋伏的主力全数出动,以二十五万精锐攻击十万沒有准备的汉军。
现在事情明了了,乌孙人也好,汉人也好,金人也好,都十分明白酒泉的重要性,所以金军派出大军來援助乌孙军,也正因兵力数量巨大,加上卫青进展过快,所以才沒來得及赶到酒泉,但对方也不是省油的灯,乌孙人干脆将计就计,一方面大张旗鼓的将自己的二十万人驻扎在离酒泉七十里处,另一方面却悄悄的将金军援兵埋伏下來。
幸而卫青也一样聪明,甚至比他们更聪明。
如果对方只有二十万人,为什么会分批派出左右两路,如果要是左右两路齐攻,为什么中路居然不见动静,难道他们就不怕哪一路一失败导致全局皆输,何况就算左右两路都胜了,中路汉军仍有十万,他们怎么可能用十万对抗二十万,另十万人坐视,所以,这样做只有一个可能:想分散汉军兵力。
如果对方只有二十万人,就算以这种方式分散汉军兵力也沒用,因此,第二个结论就是:对方一定有更多的军力,但这军力不会多到是汉军数倍,一则是现在双方就已经各有二十万人了,再多也动员不了那么多,二则是,如果真有远超汉军的兵力,大可全军來攻,不必以这种方式分散汉军兵力,所以,极可能敌军比汉军多了数万兵力,所以想以这种办法让汉军兵力分散,然后以相对优势击败中路汉军,从而获得胜利。
事情果然如此,只是卫青并沒有料到乌孙人之所以比汉军多了数万人是因为有金军援兵,也沒有想到对方有这样数量巨大的骑兵,不过就算想到了,也同样是以目前的办法应敌。
“准备!”眼看对方骑兵连成一线逼近了汉军,卫青下令。
汉军防御阵地前,箭上弦,刀出鞘,每个士兵都做好了准备。
“放箭!”一声令下,汉军阵中箭如雨下,弓箭、机弩,却月弓,一批批射出。
对面的敌军一批批仆倒,却毫不停顿,仍是前仆后继的冲上來。
终于,第一批敌军冲到了汉军阵前。
他们看到了刺栅。
这刺栅的尖刺向外,后面支撑在地上,正是防骑兵冲击的绝妙武器,敌军骑兵一批批冲上,如同西域人爱吃的肉串一样被穿在尖刺上,一时间惨叫声大起。
汉军士兵们刚刚松了一口气,只见数千骆驼拖着大木头冲了上來,将至刺栅处,纷纷停下,敌军士兵冒着箭雨抱起大木头,直冲刺栅,前面的倒下,后面的接上,一步步逼近。
看完记得:方便下次看,或者。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