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辛有为的队伍是在第二日凌晨时分离开的,趁着天凉,长长的车队在官道上快速走着,他们需要在这日天黑之前赶到下一个城池。
换上新衣的络骨丹鄂尔与相鄂穆尔一同坐在一辆马车上,两人就这么坐着,没有人说话。从昨夜开始,两人一直是这个状态。除了每日吃食的时候会露面外,便是呆在马车内。辛有为也不去理会他们,对于他而言,不过是这趟回京之行多了两个人罢了。
说起京师,他倒是有些想了。他的家在京师,离家半月之久,也不知家中如何,不知京师如何,太后的寿宴该是无比的盛大吧。辛侍郎坐在马车前头,一条腿随意搭着,望着京师的方向,眼前似乎浮现出衣服恢弘的画面,那是寿宴时候的景象。
……目光回至京师。
近来几日,应是临近寿宴的缘故,京师之中的人多了许多,来来往往的不只有京师本地人,更有外邦人。城内几处集市也因此热闹起来,好在昊国官方安排得当,在几条闲置的街道上,另外开设了集市,不然,外邦人跟京师本地人可得出现抢生意的局面。
商人没有发生矛盾,这自然是皇帝想要看到的。因为他可以将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而不用去操心这些琐事。
这些前来为昊国太后贺寿的别国使臣,皇帝陛下早早的让鸿胪寺的官员负责接待,由礼部的官员从中协助。而关于寿宴位次的事,便由礼部的官员负责,鸿胪寺协助。这一轻一重,做起事来倒有条不紊,不过几日的时间,就将寿宴的名单安排妥当,当然,其中包括了迟来的西梁国,以及在名单末尾,加上了那个本不该出现的名字,李箫。
李箫的名字,礼部的官员们先是查询了此人是谁,结果发现这个人并没有任何的官职爵位,也不是外邦国家的使臣,更不是朝中某位贵人的亲属。一开始他们是想向皇帝反应,但得来的结果还是一样,让他们加上,既然如此,也就没办法,加上就加上,反正是加双筷子,麻烦,也是御膳房的。
至于西梁国的使臣,总觉得他们今日的行为是故意的,早不来,偏偏选了太后寿宴的前五日出现,弄得礼部的人不得不匆忙改了名单。虽然陛下说了,不来便不来,可人家至少也是个较大的国家,既然来了,还是不能落了面子。
这件事,皇帝陛下并没有说什么,来了便来了,只是让鸿胪寺的人通知梁国使臣,说鸿胪寺没房间,只能将他们安排在外面的客栈。梁国使臣当然不同意,上诉了几次,都没有结果,无奈,只能暂住临近的客栈。
客栈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只是靠近闹市,每日都会被外面的吵闹声唤醒。对此,他们竟没有办法,因为这处闹市是昊国官方临时设置的,供别国商人贩卖的。梁国使臣们即使要发作,也得考虑考虑那些邦国。所以他们只能将气撒在昊国身上。
对于梁国的安排,虽然只是皇帝的一番胡闹,但着实为昊国人出了一口气。梁国之间素有世仇,昊国的国土有一大半都是从梁国身上拔下来的。两国之间的战争也从未停息,知道十年前,才相互和平下来。但两国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局面,最终二者还是会一决生死。
梁国的事只是一个小插曲,没人会去过多关注,只当它是一个笑话罢了。临近太后寿宴,昊帝下旨让京师之中大部分的案子都停了下来,包括文成街的案子。太后信佛,不喜欢杀戮,在这个日子里面,动刀动枪的,并不是太后喜欢的事。
没了案子,各大衙门都闲了下来。除了检察院跟东厂。
虽然不用查案了,但检察院还是需要整理近来发生的事,同时,还需得时刻注意北地草原的种种变动,尤其是阿那木扎儿的动向。确实如山海关的曹参将所想,在阿那木扎儿袭击完和硕特部之后,便带着投诚的几个部族躲进了大山。检察院的密探再本事高强,也无法进入大山里面,只能在外面查看消息。除了北地草原的事,他们还需要负责别处州县的事务。
比起检察院,东厂倒没这么多地方要管,但任务量可不低。京师之中的外邦人众多,光靠鸿胪寺的人可看不过来,尤其是梁国的那些人,这可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排查最近进入京师的外来人的信息,这可不只有外邦人,还有其他的,进入都城的昊国人。
整整上万人,确实的让东厂这几日累坏了,但没有办法,不这么做,若是其中混进了个不轨的人,到时候造成的影响,可没人能承担。
除了这些,还有一件事让人注意,那便是几月前在德州赈灾的三皇子,献王回京了。
世人都知道,如今的昊国太子在朝中是什么地位,一个连东宫都没得住的太子,迟早会被陛下废黜,所以这太子之外还是会落到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手中。昊帝的几个儿子中,如今最大皇子便是太子,而太子之所以是太子,是因为其前面出生的两位龙子在幼年时便夭折,再加上太子生母离世,为此他便是嫡长子,为此,他便是太子。
大皇子,高祐玟,并非太子,而是太子成了太子,他便成了大皇子。只可惜大皇子天残,身子骨弱,至今都没有被封王,即使已经二十年岁了,也只能跟同岁的太子一样,住在宫里,住在其母的寝宫之中。
为此,有人说,大皇子的天残是因为万贵妃。当然是谁说的,如今那人已经不在了,至于大皇子是不是真的因为万贵妃而变成这般,便无人所知了。
二皇子,高祐武。名虽有武,但他并不习武。十九年岁的二皇子喜欢拽文,但不是想献王那般的爱好诗文,他的拽文是在青词一类。十岁那年,二皇子便被封了永王,搬出宫中,住进了永王府,成为了第一次被封王的皇子。
三皇子,高祐杬,他是在二皇子封王后的一年被封了献王。虽然晚了一年被封王,但朝堂上下都认为这位文质彬彬的献王殿下会代替至今还住在宫中的太子,住进皇宫旁的那座府邸,东宫。
献王也在为此努力,他广纳贤士,每月的诗会不单单是因为他爱诗,更是想发现一些能用的人。同时他经常为陛下分忧,哪除了灾情,他都会第一个求旨赈灾。在世人眼中,献王是文质彬彬的文人,更是礼贤下士的好王,凡是见过他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的。
对于这位献王殿下,李箫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虽然他知道自己在苏州,在竹林小筑中背出的那两首很惊艳,但他从来没想过跟这位献王殿下扯上关系。皇权之间的纷争本就是历朝历代最危险的事,牵扯进去的人,若是站错队伍,带来的便是死。就像是被雍正折磨而死的胤禟。好好的一个人,就因为这一点,死于非命。
他可不想重生一世,落得这么一个下场。皇位最终属于谁,这得看皇帝怎么选。这个世界,还是皇帝最大。
可献王并不是这么想的。近两年来,有才华的士子越来越少,所有来参加诗会的才子写出的诗都是一股浓浓的官味儿,这样的人,他不喜欢。所以好不容易碰见一个不一样的人,他怎么会不心动,奈何身在德州赈灾,没法当场相见。因此,他一回京师,面见往皇帝陛下以及生母宸妃之后,便带着人来到了李箫这。
在他眼里,李箫此人,可用。
“献王殿下,您这是……”李箫看着面前的三皇子,不由的一阵头疼。
这几日他一直跟高长钰混在一起,忙活着“豆腐”生意。他先是花了五百两银子,将后者帮忙的黄大妈茶摊买了下来,接着又是花了几百两,让黄大妈家的亲戚常年为他提供原材料,也就是观音柴叶以及木莲子。当然,这几百两不是一次付清,而是先给了几十两,至于剩下的,等黄大妈的亲戚将材料运来再说。
摊子有了,“豆腐”也有了,信心满满的李箫正准备大发一笔,却发现没人喝这玩意,好在有黄大妈的帮忙,老顾客尝了尝,一下子爱上了这“豆腐”,于是生意便越来越好,有的人甚至一次买上几碗,在炎炎夏日,也不管十文钱一碗的价格,这怎么造了。
看着日进斗金的口袋,李箫并没有开心,而是开始担心起了宫里面的事。他可不想好好的生意,因为几个宫里面的女人被毁了。
三皇子坐在茶汤的木凳上,其屁股下垫着一块崭新的绸布。他为跟他来的人都要了一碗“豆腐”,不问类型,随意上。他并不是为了喝“豆腐”,而是给面前少年面子。这些市井之地,他一般很少来,也不只是嫌脏,更是嫌乱。他看了一眼面前的“豆腐”,其上飘着的几抹碎叶让他无从下口。
“李公子,来我府中,做我门下幕僚如何?”
三皇子说的很慢,声音很轻,言语之中时时刻刻透着一股文人的味道。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换上新衣的络骨丹鄂尔与相鄂穆尔一同坐在一辆马车上,两人就这么坐着,没有人说话。从昨夜开始,两人一直是这个状态。除了每日吃食的时候会露面外,便是呆在马车内。辛有为也不去理会他们,对于他而言,不过是这趟回京之行多了两个人罢了。
说起京师,他倒是有些想了。他的家在京师,离家半月之久,也不知家中如何,不知京师如何,太后的寿宴该是无比的盛大吧。辛侍郎坐在马车前头,一条腿随意搭着,望着京师的方向,眼前似乎浮现出衣服恢弘的画面,那是寿宴时候的景象。
……目光回至京师。
近来几日,应是临近寿宴的缘故,京师之中的人多了许多,来来往往的不只有京师本地人,更有外邦人。城内几处集市也因此热闹起来,好在昊国官方安排得当,在几条闲置的街道上,另外开设了集市,不然,外邦人跟京师本地人可得出现抢生意的局面。
商人没有发生矛盾,这自然是皇帝想要看到的。因为他可以将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而不用去操心这些琐事。
这些前来为昊国太后贺寿的别国使臣,皇帝陛下早早的让鸿胪寺的官员负责接待,由礼部的官员从中协助。而关于寿宴位次的事,便由礼部的官员负责,鸿胪寺协助。这一轻一重,做起事来倒有条不紊,不过几日的时间,就将寿宴的名单安排妥当,当然,其中包括了迟来的西梁国,以及在名单末尾,加上了那个本不该出现的名字,李箫。
李箫的名字,礼部的官员们先是查询了此人是谁,结果发现这个人并没有任何的官职爵位,也不是外邦国家的使臣,更不是朝中某位贵人的亲属。一开始他们是想向皇帝反应,但得来的结果还是一样,让他们加上,既然如此,也就没办法,加上就加上,反正是加双筷子,麻烦,也是御膳房的。
至于西梁国的使臣,总觉得他们今日的行为是故意的,早不来,偏偏选了太后寿宴的前五日出现,弄得礼部的人不得不匆忙改了名单。虽然陛下说了,不来便不来,可人家至少也是个较大的国家,既然来了,还是不能落了面子。
这件事,皇帝陛下并没有说什么,来了便来了,只是让鸿胪寺的人通知梁国使臣,说鸿胪寺没房间,只能将他们安排在外面的客栈。梁国使臣当然不同意,上诉了几次,都没有结果,无奈,只能暂住临近的客栈。
客栈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只是靠近闹市,每日都会被外面的吵闹声唤醒。对此,他们竟没有办法,因为这处闹市是昊国官方临时设置的,供别国商人贩卖的。梁国使臣们即使要发作,也得考虑考虑那些邦国。所以他们只能将气撒在昊国身上。
对于梁国的安排,虽然只是皇帝的一番胡闹,但着实为昊国人出了一口气。梁国之间素有世仇,昊国的国土有一大半都是从梁国身上拔下来的。两国之间的战争也从未停息,知道十年前,才相互和平下来。但两国人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局面,最终二者还是会一决生死。
梁国的事只是一个小插曲,没人会去过多关注,只当它是一个笑话罢了。临近太后寿宴,昊帝下旨让京师之中大部分的案子都停了下来,包括文成街的案子。太后信佛,不喜欢杀戮,在这个日子里面,动刀动枪的,并不是太后喜欢的事。
没了案子,各大衙门都闲了下来。除了检察院跟东厂。
虽然不用查案了,但检察院还是需要整理近来发生的事,同时,还需得时刻注意北地草原的种种变动,尤其是阿那木扎儿的动向。确实如山海关的曹参将所想,在阿那木扎儿袭击完和硕特部之后,便带着投诚的几个部族躲进了大山。检察院的密探再本事高强,也无法进入大山里面,只能在外面查看消息。除了北地草原的事,他们还需要负责别处州县的事务。
比起检察院,东厂倒没这么多地方要管,但任务量可不低。京师之中的外邦人众多,光靠鸿胪寺的人可看不过来,尤其是梁国的那些人,这可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排查最近进入京师的外来人的信息,这可不只有外邦人,还有其他的,进入都城的昊国人。
整整上万人,确实的让东厂这几日累坏了,但没有办法,不这么做,若是其中混进了个不轨的人,到时候造成的影响,可没人能承担。
除了这些,还有一件事让人注意,那便是几月前在德州赈灾的三皇子,献王回京了。
世人都知道,如今的昊国太子在朝中是什么地位,一个连东宫都没得住的太子,迟早会被陛下废黜,所以这太子之外还是会落到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手中。昊帝的几个儿子中,如今最大皇子便是太子,而太子之所以是太子,是因为其前面出生的两位龙子在幼年时便夭折,再加上太子生母离世,为此他便是嫡长子,为此,他便是太子。
大皇子,高祐玟,并非太子,而是太子成了太子,他便成了大皇子。只可惜大皇子天残,身子骨弱,至今都没有被封王,即使已经二十年岁了,也只能跟同岁的太子一样,住在宫里,住在其母的寝宫之中。
为此,有人说,大皇子的天残是因为万贵妃。当然是谁说的,如今那人已经不在了,至于大皇子是不是真的因为万贵妃而变成这般,便无人所知了。
二皇子,高祐武。名虽有武,但他并不习武。十九年岁的二皇子喜欢拽文,但不是想献王那般的爱好诗文,他的拽文是在青词一类。十岁那年,二皇子便被封了永王,搬出宫中,住进了永王府,成为了第一次被封王的皇子。
三皇子,高祐杬,他是在二皇子封王后的一年被封了献王。虽然晚了一年被封王,但朝堂上下都认为这位文质彬彬的献王殿下会代替至今还住在宫中的太子,住进皇宫旁的那座府邸,东宫。
献王也在为此努力,他广纳贤士,每月的诗会不单单是因为他爱诗,更是想发现一些能用的人。同时他经常为陛下分忧,哪除了灾情,他都会第一个求旨赈灾。在世人眼中,献王是文质彬彬的文人,更是礼贤下士的好王,凡是见过他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的。
对于这位献王殿下,李箫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虽然他知道自己在苏州,在竹林小筑中背出的那两首很惊艳,但他从来没想过跟这位献王殿下扯上关系。皇权之间的纷争本就是历朝历代最危险的事,牵扯进去的人,若是站错队伍,带来的便是死。就像是被雍正折磨而死的胤禟。好好的一个人,就因为这一点,死于非命。
他可不想重生一世,落得这么一个下场。皇位最终属于谁,这得看皇帝怎么选。这个世界,还是皇帝最大。
可献王并不是这么想的。近两年来,有才华的士子越来越少,所有来参加诗会的才子写出的诗都是一股浓浓的官味儿,这样的人,他不喜欢。所以好不容易碰见一个不一样的人,他怎么会不心动,奈何身在德州赈灾,没法当场相见。因此,他一回京师,面见往皇帝陛下以及生母宸妃之后,便带着人来到了李箫这。
在他眼里,李箫此人,可用。
“献王殿下,您这是……”李箫看着面前的三皇子,不由的一阵头疼。
这几日他一直跟高长钰混在一起,忙活着“豆腐”生意。他先是花了五百两银子,将后者帮忙的黄大妈茶摊买了下来,接着又是花了几百两,让黄大妈家的亲戚常年为他提供原材料,也就是观音柴叶以及木莲子。当然,这几百两不是一次付清,而是先给了几十两,至于剩下的,等黄大妈的亲戚将材料运来再说。
摊子有了,“豆腐”也有了,信心满满的李箫正准备大发一笔,却发现没人喝这玩意,好在有黄大妈的帮忙,老顾客尝了尝,一下子爱上了这“豆腐”,于是生意便越来越好,有的人甚至一次买上几碗,在炎炎夏日,也不管十文钱一碗的价格,这怎么造了。
看着日进斗金的口袋,李箫并没有开心,而是开始担心起了宫里面的事。他可不想好好的生意,因为几个宫里面的女人被毁了。
三皇子坐在茶汤的木凳上,其屁股下垫着一块崭新的绸布。他为跟他来的人都要了一碗“豆腐”,不问类型,随意上。他并不是为了喝“豆腐”,而是给面前少年面子。这些市井之地,他一般很少来,也不只是嫌脏,更是嫌乱。他看了一眼面前的“豆腐”,其上飘着的几抹碎叶让他无从下口。
“李公子,来我府中,做我门下幕僚如何?”
三皇子说的很慢,声音很轻,言语之中时时刻刻透着一股文人的味道。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