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导语: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本文提出的这个“智猪博弈”为一种博弈模型,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战争、政治、体育比赛……几乎都能看到它的影子。而在职场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任务完成,论功行赏时,有一些员工不劳而获,就像故事中的小猪,而另一些人费力又难以讨好,就像故事中的大猪。能者加班,而大伙一起拿加班费,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案例,讲了两头猪的斗智故事。
大猪和小猪共住一个猪圈,为吃食竞争。猪圈一侧有一个踏板,一侧有一个食槽。每踩一次踏板,自动投食机就会向食槽投放一饲料。这样,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会抢先吃到食物。如果小猪踩动踏板,大猪就会在小猪跑来之前吃光东西;如果大猪踩动踏板,则有机会在小猪吃光之前跑来,抢到一点残羹。那么,两只猪会采取什么策略呢?说出来大家可能会有些难以置信,结果只能是一种――强壮的大猪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而小猪则等在食槽旁边,坐享其成。
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属于经济学的博弈论范畴。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本文提出的这个“智猪博弈”为一种博弈模型,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战争、政治、体育比赛……几乎都能看到它的影子。而在职场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任务完成,论功行赏时,有一些员工不劳而获,就像故事中的小猪,而另一些人费力又难以讨好,就像故事中的大猪。能者加班,而大伙一起拿加班费,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当公司需要加班时,常常出现“人多力量大”的状况,不论事有多大,加班员工越多越好。本来一两个人就可以做完,却需要五个甚至更多的员工凑在一起。由此,“智猪博弈”就会出现。
如果大家都耗在那里,不去工作,结果当然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完不成任务。但是,当中能者碍于面子或者责任心,往往不便坐而待之,就去主动完成任务。由于大家对彼此的行事规则早已清楚,其余员工在加班中便多是出工不出力。工作一旦完成,大家便共拿奖金。由此,能者成了辛苦的“大猪”,而其他人则成了舒服的“小猪”。
要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辨清能者与普通职员。如果工作有难度,则将其交给能者;如果工作人人都能胜任,则要让加班的人数和工作量相对应,不要造成人员浪费。一句话,“因事设岗,因事用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职工发挥自己的能力。
除去加班,在向老板争取增加薪水或者福利时,也会出现。当一名员工被推选为代言人与老板谈判时,他在为公司所有员工的利而努力。然而,同为可能受益者的其他人却在此刻扮演了“小猪”躲于幕后。
如果谈判成功,他们可以轻松分一杯羹;如果失,他们也可以全身而退,甚至发表一通与我无关的言论。而那名与老板谈判的员工,扮演了“大猪”,却有可能因此成为一名壮烈牺牲的大猪――实际上,像这位勇于代言的职员,在公司里往往是那些胸无城府,而又总想树立积极形象的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司要加强民主参与决策,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合适的途径表达自已的观点,从而避免“智猪博弈”的出现。
不仅仅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智猪博弈”,在应聘工作时,有时会发生。
某名牌大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两名教授,分别负责经济学和会计学。招聘伊始,应者甚众,竞争激烈。经过长时间的层层选拔后,有两个教授(称之为甲和乙)赢得了机会,开始最终定岗。大学定,会计学教授月工资6000元,而经济学教授月工资4000元,而甲、乙两人都想去教会计学,由此开始最后一次竞争。
双方的大体情况如下:二人均有会计学硕士学位,同时又兼有会计学和经济学两方面的教学经验,而且,甲的会计学教学经验还优于乙。依正常逻辑推测,甲教授已经占得先机,获得会计学教授职位顺理成章。甲教授对此也颇有信心。在与学校谈判过程中,他除了详谈自己的会计学教学经验外,为了证明能力,还谈起自己的经济学教学经历。然而与之相比,乙教授采取的竞争策略令人匪夷所思:在与大学谈判中,他极力否认自己具有经济学教学经验,甚至还有意贬低自己,声称如果自己去讲授经济学,将误人子弟。
从甲、乙教授向大学一方传达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乙故意拉大了自己与甲的差距,最终定岗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乙非常愉快地获得了会计学教授职位,而甲只能退而求其次,教授经济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最终结果?更有能力和经验的甲教授为什么会在这场竞争中失利?这就需要应用“智猪博弈”来进行分析。
该大学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层层选拔,在最后选定两位佼佼者,已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除非出现极其特殊的情况(如天灾人祸),基本不可能再重新招聘。而对于两位教授而言亦是如此,也都不太可能随便丢掉触手可及的美差。
对此局面,实力稍逊的乙教授了然于胸,主动充当了“智猪博弈”中的“小猪”角色,释放出“宁可失去职位(当然未必如此),也不愿担当经济学教授”的烟幕弹。相比之下,甲教授的做法就逊色不少,在无意当中充当了知识渊博、能力全面的“大猪”角色。面对两位教授的策略,大学由于难以再开展新一轮的招聘,只能做出让甲去教授经济学,而让乙教授去教会计学的选择。
这一事例无意否定知识的价值,而是指出,面对这一看似有悖事理、有违公平的“能者退其次”的结果,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博弈论在此起了关键作用。回头再看,设想如果甲教授了解“智猪博弈”,吃透竞争形势,只要采取和乙教授同样的策略――“一定要教授会计学”,就很可能达到目的(因为他确实比乙要强一些)。但是很遗憾,他在“智猪博弈”当中扮演了能力更强、却费力不讨好的“大猪”角色,输掉了竞争。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管理者要了解“智猪博弈”,懂得手年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的“智猪博弈”,从而使能者得到回报,区分坐收渔利的人,更不能让浑水摸鱼者占了便宜。
大猪四处奔波,小猪坐享其成,“智猪博弈”损害了能人的利益,然而这却符合博弈论的规律。作为员工要了解博弈论,在人际关系复杂的企业里,学会切实维护属于自己的利益:作为管理者要了解博弈论,学会用特殊的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保护员工,维护员工利益。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本文提出的这个“智猪博弈”为一种博弈模型,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战争、政治、体育比赛……几乎都能看到它的影子。而在职场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任务完成,论功行赏时,有一些员工不劳而获,就像故事中的小猪,而另一些人费力又难以讨好,就像故事中的大猪。能者加班,而大伙一起拿加班费,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案例,讲了两头猪的斗智故事。
大猪和小猪共住一个猪圈,为吃食竞争。猪圈一侧有一个踏板,一侧有一个食槽。每踩一次踏板,自动投食机就会向食槽投放一饲料。这样,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会抢先吃到食物。如果小猪踩动踏板,大猪就会在小猪跑来之前吃光东西;如果大猪踩动踏板,则有机会在小猪吃光之前跑来,抢到一点残羹。那么,两只猪会采取什么策略呢?说出来大家可能会有些难以置信,结果只能是一种――强壮的大猪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而小猪则等在食槽旁边,坐享其成。
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属于经济学的博弈论范畴。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本文提出的这个“智猪博弈”为一种博弈模型,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战争、政治、体育比赛……几乎都能看到它的影子。而在职场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任务完成,论功行赏时,有一些员工不劳而获,就像故事中的小猪,而另一些人费力又难以讨好,就像故事中的大猪。能者加班,而大伙一起拿加班费,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当公司需要加班时,常常出现“人多力量大”的状况,不论事有多大,加班员工越多越好。本来一两个人就可以做完,却需要五个甚至更多的员工凑在一起。由此,“智猪博弈”就会出现。
如果大家都耗在那里,不去工作,结果当然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完不成任务。但是,当中能者碍于面子或者责任心,往往不便坐而待之,就去主动完成任务。由于大家对彼此的行事规则早已清楚,其余员工在加班中便多是出工不出力。工作一旦完成,大家便共拿奖金。由此,能者成了辛苦的“大猪”,而其他人则成了舒服的“小猪”。
要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辨清能者与普通职员。如果工作有难度,则将其交给能者;如果工作人人都能胜任,则要让加班的人数和工作量相对应,不要造成人员浪费。一句话,“因事设岗,因事用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职工发挥自己的能力。
除去加班,在向老板争取增加薪水或者福利时,也会出现。当一名员工被推选为代言人与老板谈判时,他在为公司所有员工的利而努力。然而,同为可能受益者的其他人却在此刻扮演了“小猪”躲于幕后。
如果谈判成功,他们可以轻松分一杯羹;如果失,他们也可以全身而退,甚至发表一通与我无关的言论。而那名与老板谈判的员工,扮演了“大猪”,却有可能因此成为一名壮烈牺牲的大猪――实际上,像这位勇于代言的职员,在公司里往往是那些胸无城府,而又总想树立积极形象的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司要加强民主参与决策,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合适的途径表达自已的观点,从而避免“智猪博弈”的出现。
不仅仅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智猪博弈”,在应聘工作时,有时会发生。
某名牌大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两名教授,分别负责经济学和会计学。招聘伊始,应者甚众,竞争激烈。经过长时间的层层选拔后,有两个教授(称之为甲和乙)赢得了机会,开始最终定岗。大学定,会计学教授月工资6000元,而经济学教授月工资4000元,而甲、乙两人都想去教会计学,由此开始最后一次竞争。
双方的大体情况如下:二人均有会计学硕士学位,同时又兼有会计学和经济学两方面的教学经验,而且,甲的会计学教学经验还优于乙。依正常逻辑推测,甲教授已经占得先机,获得会计学教授职位顺理成章。甲教授对此也颇有信心。在与学校谈判过程中,他除了详谈自己的会计学教学经验外,为了证明能力,还谈起自己的经济学教学经历。然而与之相比,乙教授采取的竞争策略令人匪夷所思:在与大学谈判中,他极力否认自己具有经济学教学经验,甚至还有意贬低自己,声称如果自己去讲授经济学,将误人子弟。
从甲、乙教授向大学一方传达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乙故意拉大了自己与甲的差距,最终定岗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乙非常愉快地获得了会计学教授职位,而甲只能退而求其次,教授经济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最终结果?更有能力和经验的甲教授为什么会在这场竞争中失利?这就需要应用“智猪博弈”来进行分析。
该大学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层层选拔,在最后选定两位佼佼者,已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除非出现极其特殊的情况(如天灾人祸),基本不可能再重新招聘。而对于两位教授而言亦是如此,也都不太可能随便丢掉触手可及的美差。
对此局面,实力稍逊的乙教授了然于胸,主动充当了“智猪博弈”中的“小猪”角色,释放出“宁可失去职位(当然未必如此),也不愿担当经济学教授”的烟幕弹。相比之下,甲教授的做法就逊色不少,在无意当中充当了知识渊博、能力全面的“大猪”角色。面对两位教授的策略,大学由于难以再开展新一轮的招聘,只能做出让甲去教授经济学,而让乙教授去教会计学的选择。
这一事例无意否定知识的价值,而是指出,面对这一看似有悖事理、有违公平的“能者退其次”的结果,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博弈论在此起了关键作用。回头再看,设想如果甲教授了解“智猪博弈”,吃透竞争形势,只要采取和乙教授同样的策略――“一定要教授会计学”,就很可能达到目的(因为他确实比乙要强一些)。但是很遗憾,他在“智猪博弈”当中扮演了能力更强、却费力不讨好的“大猪”角色,输掉了竞争。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管理者要了解“智猪博弈”,懂得手年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的“智猪博弈”,从而使能者得到回报,区分坐收渔利的人,更不能让浑水摸鱼者占了便宜。
大猪四处奔波,小猪坐享其成,“智猪博弈”损害了能人的利益,然而这却符合博弈论的规律。作为员工要了解博弈论,在人际关系复杂的企业里,学会切实维护属于自己的利益:作为管理者要了解博弈论,学会用特殊的方式去处理人际关系,保护员工,维护员工利益。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