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几日过去,李易的队伍抵达河南府。
张说提前得到消息,等在路旁边,他得感谢李易。
李易的存在,让姚崇无法把他直接给收拾掉。
直到姚崇也下去了,需要新的宰辅,他才挪地方。
挪的地方不错,洛阳叫东都,随时能回长安。
张说站在春风里,身后一大群官员,他们知道到来的是谁。
“小易,小易,赶路累了吧?”
李易的救护车一停,张说根本不管自己的年岁比李易大多少。
他那个主动和热情啊,就差跪舔了。
“老张,你这河南府看着不错啊,再发展个几年,你乃大功。”
李易观察一番,与张说笑谈。
张说微微一顿:“几年?”
“今年火车能通,然后河南府非常重要,看情况,两三年能发展好,五六年也能发展好。”
李易没给出具体的数字,天知道张说什么时候才能回长安。
什么时候再回去,说明什么时候河南府发展好了。
“眼下河南府可有其他事情做?”张说记下两个数字,二三,五六。
“先准备种植新的籼稻,人多牛多,可种过一茬后立即用水泡地,把根翻出来,再耙走。
堆到别处沤肥,田中下之前沤好的熟肥,在此过程中,新的稻苗育出来。
看看今年连续种植究竟能种几茬,最后再种一次白菜。”
李易想着本地的气候,过一个月就能种,现在要把肥堆到地里。
他那时河南种小麦的地方多,哦,现在的大唐河南道的山东那边小麦也多。
大唐这里,看地方,水少的地方还是种小麦,水多之处,自然种稻米。
籼稻生长周期短,需要温度,挨着长江那边的地方温度就高,挨着黄河的……温度也不低。
刚过完春节,正月初六,长安那里有的地方还零下,此刻所在,零上二十四度。
水就化了,留出去了,黄河这一段露出河床。
到地方之前,李易看到有不少人在加固河堤,准备迎接春汛。
等上游一开河,冲击可就大了。
借此机会,加固,同时把淤泥清理一番。
往长隔几年简单清淤一次,修修河堤,主要原因是没钱。
今年有钱,自己就有,分到的税。
“记下了?”张说扭头看自己的跟班们,大家连连点头,记住了,就这么点事儿。
“小易你看河堤修得如何?”张说说着挺挺胸,等待被夸奖。
以前一修河堤,保证有官员找认识人,然后弄虚作假,捞点钱。
今年没有,他自己几乎两三天突然袭击一次,不一定去哪个河段。
小的官员帮忙盯着,还有百姓,跟百姓说了,一旦发现哪种料的价钱贵了,或者以次充好,举报就奖。
木头了、石头了、绳子了、筐了、麻袋了等东西的数量和价格都公开。
“要借机把蚂蚁除一除。”李易没夸张说,只想到了一个事情。
至于怎么消灭蚂蚁,大唐人知道,有许多种土办法。
“好好好,快,让开,休息了,小易要休息。”
张说亲自招呼,丝毫不觉得自己放低姿态哪里不对。
他还想回长安,还想进政事堂。
李易不同意,谁说都没用。
一群人热热闹闹进洛阳城,李易也不拒绝,今天晚上在洛阳住,明天一早走。
李易把救护车打开,开始给河南府的官员检查身体,按照品级来。
品级太低,等着吃饭的时候还没检查到,那就错过了。
“老张,多吃鱼,做熟了吃,平时锻炼锻炼身体,比如说去我买下来的那个山,你以视察的名义去爬山。”
李易忙到吃晚饭时,其他的官员有的身体不好的给开了方子。
桌子上放了红烧肉,永穆公主最喜欢吃的菜。
关键张说一块接一块吃,李易提一句。
张说立即开始吃别的菜,不吃肉了。
“今年能发大水不?”张说吃一口黄瓜,咽下去看李易。
“不能,现在有人手和钱的话,平整路面,要铺铁轨,有的地方趁水少,赶紧建桥,用钢筋混凝土建,需要跑火车。
造大的驳船,如果到时候桥没建好,用驳船一节节车厢运过去,也是个技术活儿。”
大唐运粮的漕船不小呢,能够载几节车厢。
怎么把车厢弄上去?杠杆,绳子的杠杆也是杠杆。
旁边的人赶紧记录,李易不管在哪说话,都得记下来。
初七早上,李易起很早,又给一批官员检查了一次身体。
早饭就喝了碗牛奶、吃两个鸡蛋。
队伍再次出发,前往海边。
从洛阳到海边,比从长安到洛阳远了一倍,好在路相对好走了。
又是几天过去,李易还未抵达海边,另一处海边的事情传到长安。
黄岸写的奏章,先给宋璟,说有夷商想进长安来进贡,代表着他们的头领。
这个地方叫蒲罗中,说是有很多人,愿意跟唐朝友好往来。
宋璟拿到了文书,派人去查,蒲罗中是哪?
查了好一会儿,知道了,有记载,哪个岛子的地方,三国时期的书中记的。
说当地人水性挺好,就是人的教化不够,而且一些技术同样比不上三国时候的国家。
其他的没记载什么,现在就那么一个地方要朝贡,怎么办?
宋璟找毕构他们商量,四个人坐在一起发愁,答应还是不答应?
对那边不够了解啊,得找在那里经商过的人才行吧?长安有没?
四人商议时,李隆基转悠过来,李隆基闹心,好几天没见到李易了。
“陛下!”门口的人出声,四个人站起来鞠躬。
“诸卿坐,政事堂可还稳妥?”李隆基坐到主位上,随意问。
四个宰辅同时犹豫,互相看看,由宋璟回答:“其他应一事情俱可,只……广州刺史黄岸上书一地为蒲罗中,其部族首领欲献贡于陛下。”
李隆基轻轻点下头:“见,还是不见?”
“臣以为,蕞尔小国,不,国都称不上,不值一见。”宋璟给出自己的回答。
“臣请寻熟识当地情况之海商,多加了解,再作打算,尤其当地军力几何。”苏颋说想法。
张九龄跟上:“可从广州寻人。”
“毕卿怎讲?”李隆基听一个点一下头,主动开口问毕构。
“找小易,小易知道。”毕构习惯性地说出他的办法。
他话音一落,五个人皆愣。
李易走了,没在李家庄子,上哪找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张说提前得到消息,等在路旁边,他得感谢李易。
李易的存在,让姚崇无法把他直接给收拾掉。
直到姚崇也下去了,需要新的宰辅,他才挪地方。
挪的地方不错,洛阳叫东都,随时能回长安。
张说站在春风里,身后一大群官员,他们知道到来的是谁。
“小易,小易,赶路累了吧?”
李易的救护车一停,张说根本不管自己的年岁比李易大多少。
他那个主动和热情啊,就差跪舔了。
“老张,你这河南府看着不错啊,再发展个几年,你乃大功。”
李易观察一番,与张说笑谈。
张说微微一顿:“几年?”
“今年火车能通,然后河南府非常重要,看情况,两三年能发展好,五六年也能发展好。”
李易没给出具体的数字,天知道张说什么时候才能回长安。
什么时候再回去,说明什么时候河南府发展好了。
“眼下河南府可有其他事情做?”张说记下两个数字,二三,五六。
“先准备种植新的籼稻,人多牛多,可种过一茬后立即用水泡地,把根翻出来,再耙走。
堆到别处沤肥,田中下之前沤好的熟肥,在此过程中,新的稻苗育出来。
看看今年连续种植究竟能种几茬,最后再种一次白菜。”
李易想着本地的气候,过一个月就能种,现在要把肥堆到地里。
他那时河南种小麦的地方多,哦,现在的大唐河南道的山东那边小麦也多。
大唐这里,看地方,水少的地方还是种小麦,水多之处,自然种稻米。
籼稻生长周期短,需要温度,挨着长江那边的地方温度就高,挨着黄河的……温度也不低。
刚过完春节,正月初六,长安那里有的地方还零下,此刻所在,零上二十四度。
水就化了,留出去了,黄河这一段露出河床。
到地方之前,李易看到有不少人在加固河堤,准备迎接春汛。
等上游一开河,冲击可就大了。
借此机会,加固,同时把淤泥清理一番。
往长隔几年简单清淤一次,修修河堤,主要原因是没钱。
今年有钱,自己就有,分到的税。
“记下了?”张说扭头看自己的跟班们,大家连连点头,记住了,就这么点事儿。
“小易你看河堤修得如何?”张说说着挺挺胸,等待被夸奖。
以前一修河堤,保证有官员找认识人,然后弄虚作假,捞点钱。
今年没有,他自己几乎两三天突然袭击一次,不一定去哪个河段。
小的官员帮忙盯着,还有百姓,跟百姓说了,一旦发现哪种料的价钱贵了,或者以次充好,举报就奖。
木头了、石头了、绳子了、筐了、麻袋了等东西的数量和价格都公开。
“要借机把蚂蚁除一除。”李易没夸张说,只想到了一个事情。
至于怎么消灭蚂蚁,大唐人知道,有许多种土办法。
“好好好,快,让开,休息了,小易要休息。”
张说亲自招呼,丝毫不觉得自己放低姿态哪里不对。
他还想回长安,还想进政事堂。
李易不同意,谁说都没用。
一群人热热闹闹进洛阳城,李易也不拒绝,今天晚上在洛阳住,明天一早走。
李易把救护车打开,开始给河南府的官员检查身体,按照品级来。
品级太低,等着吃饭的时候还没检查到,那就错过了。
“老张,多吃鱼,做熟了吃,平时锻炼锻炼身体,比如说去我买下来的那个山,你以视察的名义去爬山。”
李易忙到吃晚饭时,其他的官员有的身体不好的给开了方子。
桌子上放了红烧肉,永穆公主最喜欢吃的菜。
关键张说一块接一块吃,李易提一句。
张说立即开始吃别的菜,不吃肉了。
“今年能发大水不?”张说吃一口黄瓜,咽下去看李易。
“不能,现在有人手和钱的话,平整路面,要铺铁轨,有的地方趁水少,赶紧建桥,用钢筋混凝土建,需要跑火车。
造大的驳船,如果到时候桥没建好,用驳船一节节车厢运过去,也是个技术活儿。”
大唐运粮的漕船不小呢,能够载几节车厢。
怎么把车厢弄上去?杠杆,绳子的杠杆也是杠杆。
旁边的人赶紧记录,李易不管在哪说话,都得记下来。
初七早上,李易起很早,又给一批官员检查了一次身体。
早饭就喝了碗牛奶、吃两个鸡蛋。
队伍再次出发,前往海边。
从洛阳到海边,比从长安到洛阳远了一倍,好在路相对好走了。
又是几天过去,李易还未抵达海边,另一处海边的事情传到长安。
黄岸写的奏章,先给宋璟,说有夷商想进长安来进贡,代表着他们的头领。
这个地方叫蒲罗中,说是有很多人,愿意跟唐朝友好往来。
宋璟拿到了文书,派人去查,蒲罗中是哪?
查了好一会儿,知道了,有记载,哪个岛子的地方,三国时期的书中记的。
说当地人水性挺好,就是人的教化不够,而且一些技术同样比不上三国时候的国家。
其他的没记载什么,现在就那么一个地方要朝贡,怎么办?
宋璟找毕构他们商量,四个人坐在一起发愁,答应还是不答应?
对那边不够了解啊,得找在那里经商过的人才行吧?长安有没?
四人商议时,李隆基转悠过来,李隆基闹心,好几天没见到李易了。
“陛下!”门口的人出声,四个人站起来鞠躬。
“诸卿坐,政事堂可还稳妥?”李隆基坐到主位上,随意问。
四个宰辅同时犹豫,互相看看,由宋璟回答:“其他应一事情俱可,只……广州刺史黄岸上书一地为蒲罗中,其部族首领欲献贡于陛下。”
李隆基轻轻点下头:“见,还是不见?”
“臣以为,蕞尔小国,不,国都称不上,不值一见。”宋璟给出自己的回答。
“臣请寻熟识当地情况之海商,多加了解,再作打算,尤其当地军力几何。”苏颋说想法。
张九龄跟上:“可从广州寻人。”
“毕卿怎讲?”李隆基听一个点一下头,主动开口问毕构。
“找小易,小易知道。”毕构习惯性地说出他的办法。
他话音一落,五个人皆愣。
李易走了,没在李家庄子,上哪找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