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江左近有他矿(第二更)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带着系统来大唐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江左近有他矿(第二更)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找到了,找到了。”

    毕构纠结被李易算计的时候,魏知古叫喊着跑过来。

    他身后跟着四个人,这些人满身的灰,头发粘连在一起,脸上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找到了,隆择也在?快,拿过来,给他们看看。”

    魏知古看一圈人,向后招招手。

    四个人上前,其中一个把一个大茄子那么大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发动咚的一声动静。

    “矿,看,这个是矿石。”魏知古指着桌子上的东西说。

    “金矿?”张说看到了矿石上的黄色。

    “黄铁矿,没有金子。”送上东西的人声音沙哑地介绍。

    “当涂县的铁矿?”毕构反应过来。

    两个铁矿位置李易跟他说,一个距离近,已经开采出不少矿石。

    另一个远,在江南道一片。

    “是。”另一个过来的人使劲点头。

    “先喝口水,坐下。”

    姚崇起身,把四个人按着坐下,旁边的人给端来茶水。

    四个人确实渴了,端起来一口喝下去。

    卢怀慎又帮着续上水,四个人稍微吹吹,忍着烫吸溜。

    “来人,把你们凉了的没喝的水送过来,给四位喝。”姚崇吩咐。

    政事堂其他‘办公室’的人把水端过来。

    四个人接连着喝,一人能喝下去将近两升的水,才不去碰碗。

    魏知古一拍自己的大腿:“都怪我太着急,没在工部给水喝。”

    四个人对他笑笑,送上矿石的人抬袖子擦擦汗,脸上就花了。

    “那里有许多矿石,能直接挖,不少矿石中的铁多,看山的大小,够采个几十年啊。”

    此人说起矿的时候,露出开心的样子。

    并不知道马鞍山铁矿储量的他觉得才几十年已经算多的了。

    “好哇,路可是好走?”姚崇也认为几十年可以。

    “修一条路下去,有长江,几十里路到江边,只要采了石头能够运出来。”探矿的人用手比划着距离。

    “好,只要距离江边近,用船运往各处便容易许多。”

    姚崇给自己倒杯水,看着水在那沉思。

    毕构看一眼桌子上的矿石,抱起来,匆匆跑出去。

    出门找到自己的跟班:“抱着,跟上。”

    不长时间,他又跑到考场外面。

    “小易,你看,你说的铁矿现在找到好矿石了,他们说能开采几十年。”

    毕构让李易看跟班抱着的石头。

    “几十年?那咱大唐的工业体系要上天啊,至少采矿技术超绝。”

    李易对几十年的说法坚决不认同,开什么玩笑。

    马鞍山的铁矿,凭大唐的能力,二百年也采不完,除非以后科技发展得更厉害。

    “可以采更久?”毕构听出来李易话中的意思。

    他又坐下:“距离大江几十里,修路,把石头开采后运到别的地方冶炼。”

    “老毕,铁矿下面的芜湖地方有煤矿,铁矿的地方有个小煤矿,不好用。”

    李易见找到铁矿了,顺便把煤矿说出来。

    芜湖煤矿一大堆,品质还凑合,不能都跟抚顺煤矿比。

    毕构仔细打量李易,从各个角度看。

    “小易,照你的说法,岂不是在当地即可炼铁?然后走水路运往各地。”

    “不需要精炼,把铁矿石炼制成粗坯,再运到各个地方进行深加工。”李易给出提议。

    “为何不在当地直接加工好?”毕构有问题。

    “促进大唐多地的冶炼技术发展,培养更多的冶炼技术工匠,往后大唐扩张到西南那里,我给朝廷一个大铁矿。”

    李易在说攀枝花,另外内蒙古的那个也行,突厥占着呢。

    “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否则只在那里……我起名叫马鞍山,只在当地不行,会形成帮派。”

    李易说出当地铁矿一直好好冶炼,用当地的煤、当地的铁矿石。

    最后的结果是马鞍山铁帮形成,可以和当地官府对抗了。

    就如以后的盐帮,什么官员过去都废,杀一批,还有一批。

    利益摆着,从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小易你思虑周全,正该如此。”毕构认可。

    他看到的是现在的工盟、衣盟,为什么都是三个,三足鼎立,才不会一家独大。

    还有平康坊成立的一堆表演团队,互相竞争。

    他们渗透官府,官府利用他们,比起当初强了许多,阴暗的东西在减少。

    而这个主意,也是面前的小易所出。

    “现在的运输队伍,你李家庄子一家独大。”毕构调过头开始指责李易。

    “往后的京兆府小船队,同样我家独大,兑换券还只是我家发行呢。”

    李易接受指责,却不改变。

    “今年考试的题你想看看不?试着答一下?”

    毕构见指责李易没效果,换个事情说。

    他又不能把李易如何了,户部想罗列个罪名,问问京兆府的百姓答不答应?

    有多少人指望着李家庄子多个活路,就有多少人能上万民书状告户部。

    不说旁的,李家庄子不收茶叶,同时在报纸上说一句:因户部逼迫太狠,庄子无力收茶。

    后果不敢想啊。

    “不看,我答就是满分,我对科举已经越来越不感兴趣了。”李易拒绝。

    “帖经题你有把握?”毕构表示不信。

    “帖经题才最简单,背的东西而已。时务策也简单,组织一下语言。今天考赋,没什么意思,写不上来又如何?”

    李易对赋不重视,普通百姓又看不懂。

    要说写诗,还是白居易这个小白的比较好,比李白杜甫的好理解。

    “短毋见肤,长毋被土。后面。”毕构不服,张口说一个。

    李易笑了,轻轻点头:“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广各寸半。别考我需要背诵的东西。”

    他把《礼记·深衣》后面的全给照着念出来,表示十分无奈。

    他随时能查资料,别人需要背,他需要找到位置,然后读。

    毕构看着李易,无语。

    此时考场中,只要涉及到帖经题的科目,考生们都在先答这个。

    帖经答不上来,其他方面全对,还是被淘汰。

    而今年的帖经题,正是毕构刚刚问李易的那个。

    明经科的除了有这个,还有其他的帖经,他们以背诵为主。

    这道帖经题相对简单,众考生都很高兴,刷刷刷写下来,再看其他题。

    今年进士科多了个赋,赋的题目是……丹甑。

    李家庄子的二百二十个考生看着题目,一个个面无表情,还能说啥?

    抄吧,把之前写好的丹甑赋背诵着抄上去,就这么简单。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带着系统来大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带着系统来大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带着系统来大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带着系统来大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