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三月初三,传说中乃黄帝的诞辰,因此自古以来便有着‘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而对于如今的复汉军而言,也将会迎来新的开始。
江宁城,如今已经被改成了南京城,在三月三这一天迎来了祭天大典,也将会成为宁渝登基称帝的一天,无数从湖广和江西安徽过来的百姓,都在这一天涌到了新的南京城里,他们脸上带着几分热诚,希望能够在这一天看到天子登基。
在南京城正阳门外,圜丘被修缮一新,这里原本是当年朱元璋登基之地,在此地修建了圜丘,并且下旨将天地天地合祀,也就是将对天地的祭拜活动合在一起,都在圜丘举行,因此此地乃当时大明朝最为关键的祭祀天地之地。
当初朱元璋在建立圜丘时,一共建立了两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台面和台脚都用琉璃砖砌成,四周为琉璃栏杆。圜丘外还有两重围墙环绕,内圆外方,暗合“天圆地方“之意,还在围墙四面均设有棂星门。而圜丘内还建有望祀殿,其西面还建有斋宫、钟楼、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
等到靖难之后,朱棣迁都北京,此后的数百年里,即便是满清入关之后,京师一直都是驻于北京,这样以来原来南直隶的地位就直线下降,后来还被改成了江宁,而圜丘从此便渐渐衰落,不复当年荣光。
可是等到了这一回,江宁再次被改名为南京,复汉军的高层也都集体搬迁到了南京,仅仅只是在武昌留下了一套人马而已,南京的圜丘自然也就重新进入了复汉军高层的视野,针对圜丘的修复工作也很早就展开了,到了如今自然修建得差不多了。
当然圜丘一带早在十天以前,就已经被复汉军重兵把守,堪称是三步一人的密度,除了相关的工匠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在这个时候进入圜丘,而负责整个守卫工作的便是宁渝的都督禁卫旅,当然如今也被改了名字,唤作皇家近卫旅。
数千名士兵穿着崭新的军装,扛着燧发枪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的的脸上严肃而激动,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场面,如今却是终于要实现了。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老百姓,心里都是需要一个皇帝的,若是没有了皇帝,他们会感觉到慌乱,哪怕这个皇帝再怎么昏庸无能,可是在百姓的心里,却始终都会觉得是奸臣蒙蔽了皇上——长达两千多年的洗脑,让君权的至高无上牢牢刻在了百姓的心里。
因此在复汉军造反后,当皇帝是上下所有人的一个共同想法,也不管谁去做这个皇帝——只有有人就会感觉到安心,如今有了皇帝,复汉军士兵们的心里也是放下了一块石头。
可是在所有人都开心的时候,负责南京城内外围警备工作的五城兵马司副都指挥徐昂,如今却是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要知道这个所谓的武城兵马司成立时间仅仅不到半个月,虽然统帅了超过八千人的兵丁,可整个南京城上上下下的治安,都压在了五城兵马司的头上,还不能出半点篓子。
问题若是平日还好,可是眼下的南京城要举办登基大典,超过十万人涌入了南京城,若是这里面混进来清廷的密谍,故意大肆破坏甚至伤害到一些相关要人,那么他徐昂的十颗脑袋瓜子都不够砍的,着实愁煞人了。
“我跟你们每个人都说清楚,人多归人多,可是咱们一定不能乱,有几点必须要保证到!看着有人若是疑似带了刀剑、火器、弓弩以及手榴弹进南京的,一律直接拿下!”
徐昂的眼睛里带着几丝红血丝,整个人身上都在散发着一种异味,他已经连续三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了,这几天里几乎将整个南京城用脚给丈量了一遍。
“指挥使宁大人有令,只要这一次咱们平平安安过去,你们每个人,记住,每个人都会得到三倍的饷银!若是你们当中有人出问题了,他会死,我也会死,你们也会死!”
威逼利诱,终究是将所有的巡城兵丁的鸡血给打起来了,他们原本就是从战场上转下来的兵,很多人还没有失去那份敏锐和警觉性,因此在这些日子里的巡逻中,也揪出了不少可疑之人,设置在城南的五城兵马司大牢中,已经关满了犯人。
城内外的五城兵马司是第一道防线,而在圜丘附近的复汉军则是第二道防线,那么影子便是第三道防线,许多穿着便衣的影子密探也在人群当中,观察着周边的一举一动,若是见到有人存在异常举动,也不会去惊动对方,但是会将其牢牢盯住,以确保在掌控之中。
除此之前,楚王亲卫营是这一次负责贴身保护皇帝的力量,宁四亲自担任了楚王亲卫营的营长,带着数百名穿着大红军衣的复汉军士兵,目的便是能够在关键时候,为宁渝挡住从暗处射来的冷枪暗箭。
当然,除了这些警备的力量以外,雏鹰营和讲武堂的学兵们也都汇聚到了自己的所在地,他们受到皇家禁卫旅的节制,也在这里面承担一部分的安保力量,特别是将外围的百姓彻底隔绝开来,以确保太平万安。
百姓们望着这密密麻麻的复汉军士兵,虽然也分不清这些人都是哪些部队的,可是看到他们年轻而稳重的脸庞时,却不由得感觉到了几分安心,这样的军队,一看便是能够真正打仗的军队,也是能够真正护佑百姓的军队。
在拥挤的人群当中,却有几人看上去颇为惹眼,为首一人是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他望着眼前的这一幕,却是显得异常的激动,身旁也有一名老者,只是神情更加淡然一些。
“若是当年祖父能见到今天这样的场景,怕是死也无憾了。”
另一名老者却是低叹了一声,“梨洲先生若是见到那一本所谓的《钦定大楚宪法》,怕是担忧会更多一些。”
这二人所谈到的梨洲先生正是当年大家黄宗羲,而正在交谈的这两个人来历也都十分不凡,花白老者唤作万承勋,正是当年黄宗羲的孙女婿,也是大儒万斯同的侄子,自幼便以诗名传扬天下,在黄宗羲死前,还曾专门给其留下一封书信。
“总之,年纪到此可死;自反平生虽无善状,亦无恶状,可死;于先人未了,亦稍稍无歉,可死;一生著述未必尽传,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可死。如此四可死,死真无苦矣!”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万承勋听说复汉军兵起之后,便怀着莫大的好奇心,等到复汉军要称帝时,便从乡下走了过来,为的便是亲眼瞧上一瞧这复汉军的情况。
而他身边的另外一名老者也非寻常人物,乃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氏,姓查名慎行,早在康熙四十二年的时候中过进士,后来还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为官仅十年后便乞休归里,与万承勋乃同辈好友,因此便跟着他一同来了这南京城。
听到查慎行对复汉军的《钦定大楚宪法》不置可否,万承勋也不以为意,低声道:“祖父一身不为清廷做官,为的自然便是心里的那一口正气,如今我汉家江山兴复在即,这些旁枝末节,也就无关紧要。”
查慎行内心潜意识里对复汉军还是有几分敌意的,或许他还感念着清廷当初给他官做的缘故,因此下意识便觉得复汉军是叛逆,这次跟着老友一块过来,心里未尝没有一些看看复汉军笑话的想法。
“宇光兄,这《钦定大楚宪法》可绝非细枝末节,一味贪享商贾之利,却无视君子微言大义,着实可笑,你我今日来此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乘着眼下出城的人少,咱们还是尽快离开此地吧。”
查慎行说罢便想逆着人潮离去,可是一旁的万承勋却摇了摇头。
“这复汉军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好是坏,老夫都想留下来悄悄,再说老夫如今都六十了,怕也是没多少时间好活,留下来多看看,将来下去后也好跟祖父多多说道说道。”
查慎行叹了口气,“宇光兄,你的想法老夫当真明白,可是当下这复汉军的所作所为,哪一条是为我士绅考虑?咱们跟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呵呵,这是不是一路人,终究是要看过才知道,反倒是悔余,眼下北方风寒,做事情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啊......”
二人经过这一番交谈,也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想法,正所谓志不同不相为谋,当下也就就此别过了。
却是过了片刻,巳时正日子既将来临,一队队穿着锦衣的士兵们从城内涌出,他们穿着的皮靴踩在地上,发出一声声清脆的脚步声,而更多的穿着红衣的复汉军官员们,也从里面涌出来,他们是这一次主持大典的官员们,宣告着这一次登基仪式即将来到。
又是过了片刻之后,却是十余名穿着大明九章衮服的老者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们头上还戴着九旒冕冠,手执玉圭,开始朝着圜丘慢慢走去。
若是不懂礼法的人看了或许还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这些人都是目前的复汉军好不容易搜罗到的一些大明宗室,虽然说这血脉都已经远到不能再远,可是毕竟还是沾着点亲故,用来举行这个登基大典,倒也足够了。
领头的几名朱明宗室分成几列站好,开始祷告天地,嘴里也是念叨着一些繁杂的祷词,他们目前所做的这一切,自然是为了表示天命已经重新回到了汉人的身上,当然作为大明的继承人,如今的大楚也将会承接天命,成为天下正统。
实际上这一步,等同于是大楚直接否定了清廷的正统性,而是直接承接明统,那眼下的大清自然也就是成为了伪清。在这个年代里,这一步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过了这一步,才能说明天命所归。
当然了对于那些不甚了解的百姓和官兵而言,却是看得有些迷迷糊糊,他们也分不清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也只能一脸呆若木鸡地望着仪式的举行。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祷词念完之后,这些大明宗室们也没有立马就下去,而是开始念起了三百五十五年前的《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当时也是一个人站在这里将这一篇气势雄浑的北伐檄文给念完,随后便兴军北伐,一统天下。
只是到了如今却多少有些人事已非的感觉,特别是对于那些前明宗室而言,更是涕泪横流,当年的大明帝国虽然结束了,可是他们的心里,却依然存留着一个汉人江山。
“昔日大明承接天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言。天道循环往复,我华夏天命自有天命者所继承,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前明宗室们以最后的一句话,将这一场登基大典给推向了高潮,所有人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这一份神圣感,当年的场景与今日的场景似乎在这一刻发生了重合,而大楚的身上也势必会蒙上一层神圣的光辉。
“得位之正,莫过于明......看来今日还要加上一个楚了。”
许多士子心里流淌过这一句话,他们的心脏仿佛攥得死死的,想要呐喊想要欢呼,更想跪伏在地上高呼万岁.......
就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宁渝穿着十二章衮服开始缓缓向着圜丘前进,所谓的十二章,便是在肩上绣着日、月、龙,星辰与山脉在背上,火、华虫、宗彝在袖口,织藻、粉米、黼、黻在腰间,有襞积,本色綼裼。
望着正在前进的宁渝,所有人都沉默住了,他们的脸色涨红,随后很快便高呼了起来。
“万岁!”
“万岁!”
“万岁!”
宁渝站在了天坛上,环视了一眼台下的众人,深深吸了一口气。
“天命在朕,朕即皇帝!”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江宁城,如今已经被改成了南京城,在三月三这一天迎来了祭天大典,也将会成为宁渝登基称帝的一天,无数从湖广和江西安徽过来的百姓,都在这一天涌到了新的南京城里,他们脸上带着几分热诚,希望能够在这一天看到天子登基。
在南京城正阳门外,圜丘被修缮一新,这里原本是当年朱元璋登基之地,在此地修建了圜丘,并且下旨将天地天地合祀,也就是将对天地的祭拜活动合在一起,都在圜丘举行,因此此地乃当时大明朝最为关键的祭祀天地之地。
当初朱元璋在建立圜丘时,一共建立了两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台面和台脚都用琉璃砖砌成,四周为琉璃栏杆。圜丘外还有两重围墙环绕,内圆外方,暗合“天圆地方“之意,还在围墙四面均设有棂星门。而圜丘内还建有望祀殿,其西面还建有斋宫、钟楼、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
等到靖难之后,朱棣迁都北京,此后的数百年里,即便是满清入关之后,京师一直都是驻于北京,这样以来原来南直隶的地位就直线下降,后来还被改成了江宁,而圜丘从此便渐渐衰落,不复当年荣光。
可是等到了这一回,江宁再次被改名为南京,复汉军的高层也都集体搬迁到了南京,仅仅只是在武昌留下了一套人马而已,南京的圜丘自然也就重新进入了复汉军高层的视野,针对圜丘的修复工作也很早就展开了,到了如今自然修建得差不多了。
当然圜丘一带早在十天以前,就已经被复汉军重兵把守,堪称是三步一人的密度,除了相关的工匠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在这个时候进入圜丘,而负责整个守卫工作的便是宁渝的都督禁卫旅,当然如今也被改了名字,唤作皇家近卫旅。
数千名士兵穿着崭新的军装,扛着燧发枪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的的脸上严肃而激动,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场面,如今却是终于要实现了。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老百姓,心里都是需要一个皇帝的,若是没有了皇帝,他们会感觉到慌乱,哪怕这个皇帝再怎么昏庸无能,可是在百姓的心里,却始终都会觉得是奸臣蒙蔽了皇上——长达两千多年的洗脑,让君权的至高无上牢牢刻在了百姓的心里。
因此在复汉军造反后,当皇帝是上下所有人的一个共同想法,也不管谁去做这个皇帝——只有有人就会感觉到安心,如今有了皇帝,复汉军士兵们的心里也是放下了一块石头。
可是在所有人都开心的时候,负责南京城内外围警备工作的五城兵马司副都指挥徐昂,如今却是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要知道这个所谓的武城兵马司成立时间仅仅不到半个月,虽然统帅了超过八千人的兵丁,可整个南京城上上下下的治安,都压在了五城兵马司的头上,还不能出半点篓子。
问题若是平日还好,可是眼下的南京城要举办登基大典,超过十万人涌入了南京城,若是这里面混进来清廷的密谍,故意大肆破坏甚至伤害到一些相关要人,那么他徐昂的十颗脑袋瓜子都不够砍的,着实愁煞人了。
“我跟你们每个人都说清楚,人多归人多,可是咱们一定不能乱,有几点必须要保证到!看着有人若是疑似带了刀剑、火器、弓弩以及手榴弹进南京的,一律直接拿下!”
徐昂的眼睛里带着几丝红血丝,整个人身上都在散发着一种异味,他已经连续三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了,这几天里几乎将整个南京城用脚给丈量了一遍。
“指挥使宁大人有令,只要这一次咱们平平安安过去,你们每个人,记住,每个人都会得到三倍的饷银!若是你们当中有人出问题了,他会死,我也会死,你们也会死!”
威逼利诱,终究是将所有的巡城兵丁的鸡血给打起来了,他们原本就是从战场上转下来的兵,很多人还没有失去那份敏锐和警觉性,因此在这些日子里的巡逻中,也揪出了不少可疑之人,设置在城南的五城兵马司大牢中,已经关满了犯人。
城内外的五城兵马司是第一道防线,而在圜丘附近的复汉军则是第二道防线,那么影子便是第三道防线,许多穿着便衣的影子密探也在人群当中,观察着周边的一举一动,若是见到有人存在异常举动,也不会去惊动对方,但是会将其牢牢盯住,以确保在掌控之中。
除此之前,楚王亲卫营是这一次负责贴身保护皇帝的力量,宁四亲自担任了楚王亲卫营的营长,带着数百名穿着大红军衣的复汉军士兵,目的便是能够在关键时候,为宁渝挡住从暗处射来的冷枪暗箭。
当然,除了这些警备的力量以外,雏鹰营和讲武堂的学兵们也都汇聚到了自己的所在地,他们受到皇家禁卫旅的节制,也在这里面承担一部分的安保力量,特别是将外围的百姓彻底隔绝开来,以确保太平万安。
百姓们望着这密密麻麻的复汉军士兵,虽然也分不清这些人都是哪些部队的,可是看到他们年轻而稳重的脸庞时,却不由得感觉到了几分安心,这样的军队,一看便是能够真正打仗的军队,也是能够真正护佑百姓的军队。
在拥挤的人群当中,却有几人看上去颇为惹眼,为首一人是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他望着眼前的这一幕,却是显得异常的激动,身旁也有一名老者,只是神情更加淡然一些。
“若是当年祖父能见到今天这样的场景,怕是死也无憾了。”
另一名老者却是低叹了一声,“梨洲先生若是见到那一本所谓的《钦定大楚宪法》,怕是担忧会更多一些。”
这二人所谈到的梨洲先生正是当年大家黄宗羲,而正在交谈的这两个人来历也都十分不凡,花白老者唤作万承勋,正是当年黄宗羲的孙女婿,也是大儒万斯同的侄子,自幼便以诗名传扬天下,在黄宗羲死前,还曾专门给其留下一封书信。
“总之,年纪到此可死;自反平生虽无善状,亦无恶状,可死;于先人未了,亦稍稍无歉,可死;一生著述未必尽传,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可死。如此四可死,死真无苦矣!”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万承勋听说复汉军兵起之后,便怀着莫大的好奇心,等到复汉军要称帝时,便从乡下走了过来,为的便是亲眼瞧上一瞧这复汉军的情况。
而他身边的另外一名老者也非寻常人物,乃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氏,姓查名慎行,早在康熙四十二年的时候中过进士,后来还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为官仅十年后便乞休归里,与万承勋乃同辈好友,因此便跟着他一同来了这南京城。
听到查慎行对复汉军的《钦定大楚宪法》不置可否,万承勋也不以为意,低声道:“祖父一身不为清廷做官,为的自然便是心里的那一口正气,如今我汉家江山兴复在即,这些旁枝末节,也就无关紧要。”
查慎行内心潜意识里对复汉军还是有几分敌意的,或许他还感念着清廷当初给他官做的缘故,因此下意识便觉得复汉军是叛逆,这次跟着老友一块过来,心里未尝没有一些看看复汉军笑话的想法。
“宇光兄,这《钦定大楚宪法》可绝非细枝末节,一味贪享商贾之利,却无视君子微言大义,着实可笑,你我今日来此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乘着眼下出城的人少,咱们还是尽快离开此地吧。”
查慎行说罢便想逆着人潮离去,可是一旁的万承勋却摇了摇头。
“这复汉军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好是坏,老夫都想留下来悄悄,再说老夫如今都六十了,怕也是没多少时间好活,留下来多看看,将来下去后也好跟祖父多多说道说道。”
查慎行叹了口气,“宇光兄,你的想法老夫当真明白,可是当下这复汉军的所作所为,哪一条是为我士绅考虑?咱们跟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呵呵,这是不是一路人,终究是要看过才知道,反倒是悔余,眼下北方风寒,做事情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啊......”
二人经过这一番交谈,也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想法,正所谓志不同不相为谋,当下也就就此别过了。
却是过了片刻,巳时正日子既将来临,一队队穿着锦衣的士兵们从城内涌出,他们穿着的皮靴踩在地上,发出一声声清脆的脚步声,而更多的穿着红衣的复汉军官员们,也从里面涌出来,他们是这一次主持大典的官员们,宣告着这一次登基仪式即将来到。
又是过了片刻之后,却是十余名穿着大明九章衮服的老者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们头上还戴着九旒冕冠,手执玉圭,开始朝着圜丘慢慢走去。
若是不懂礼法的人看了或许还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这些人都是目前的复汉军好不容易搜罗到的一些大明宗室,虽然说这血脉都已经远到不能再远,可是毕竟还是沾着点亲故,用来举行这个登基大典,倒也足够了。
领头的几名朱明宗室分成几列站好,开始祷告天地,嘴里也是念叨着一些繁杂的祷词,他们目前所做的这一切,自然是为了表示天命已经重新回到了汉人的身上,当然作为大明的继承人,如今的大楚也将会承接天命,成为天下正统。
实际上这一步,等同于是大楚直接否定了清廷的正统性,而是直接承接明统,那眼下的大清自然也就是成为了伪清。在这个年代里,这一步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过了这一步,才能说明天命所归。
当然了对于那些不甚了解的百姓和官兵而言,却是看得有些迷迷糊糊,他们也分不清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也只能一脸呆若木鸡地望着仪式的举行。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祷词念完之后,这些大明宗室们也没有立马就下去,而是开始念起了三百五十五年前的《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当时也是一个人站在这里将这一篇气势雄浑的北伐檄文给念完,随后便兴军北伐,一统天下。
只是到了如今却多少有些人事已非的感觉,特别是对于那些前明宗室而言,更是涕泪横流,当年的大明帝国虽然结束了,可是他们的心里,却依然存留着一个汉人江山。
“昔日大明承接天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言。天道循环往复,我华夏天命自有天命者所继承,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前明宗室们以最后的一句话,将这一场登基大典给推向了高潮,所有人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这一份神圣感,当年的场景与今日的场景似乎在这一刻发生了重合,而大楚的身上也势必会蒙上一层神圣的光辉。
“得位之正,莫过于明......看来今日还要加上一个楚了。”
许多士子心里流淌过这一句话,他们的心脏仿佛攥得死死的,想要呐喊想要欢呼,更想跪伏在地上高呼万岁.......
就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宁渝穿着十二章衮服开始缓缓向着圜丘前进,所谓的十二章,便是在肩上绣着日、月、龙,星辰与山脉在背上,火、华虫、宗彝在袖口,织藻、粉米、黼、黻在腰间,有襞积,本色綼裼。
望着正在前进的宁渝,所有人都沉默住了,他们的脸色涨红,随后很快便高呼了起来。
“万岁!”
“万岁!”
“万岁!”
宁渝站在了天坛上,环视了一眼台下的众人,深深吸了一口气。
“天命在朕,朕即皇帝!”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