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机速房”决定了坚决不言和,誓与金军奋战到底的国策,那么剩下了的事情就是如何与金军作战了,如何应对金军大举南下,于是“镇水亭”之中,尚书左丞李纲首先开口说道:“夫淮甸、荆襄者,东南之屏蔽也,六朝之所以能保守江左者,以强兵巨镇尽在淮南、荆襄间......今朝廷欲为守备,则当于淮南东、西及荆襄置三大帅,屯重兵以临之。东路以扬州,西路以庐州,荆襄以襄阳为帅府......如淮东则以江东路财用给之,淮西则以江西路财用给之,荆襄则以湖南北路财用给之。徐议营田,使自赡养遇有贼马,则大帅遣兵应援稍能自守,商旅必通,乃可召人归业,渐次葺理,假以岁月,则藩篱成矣。前有藩篱之固,后有长江之险,加以战舰水军,使沿江一带帅府、要郡,上连下接,自为防守,则贼马虽多,岂敢轻犯近年以来,大将握重兵于江南,将吏守空城于江北,虽有天险,初无战舰水军之制,故敌人得以侵扰窥伺。”
李纲的战略意图,简单来说,就是在两淮挑选重点地点布防,在长江沿线屯集重兵,这样既保证两淮要害地点的安全,又能节省出机动兵力,随时支援险地。
不过李纲的战略较粗,且较为被动,死守几个重要城池,几乎就是被动挨打。
“自古保江必先固淮。”许翰也开口说道:“有淮则有江,失淮则失江。两淮膏胰千里,表护江、浙而不可失者也。”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元祐三年进士及第。后来许翰历任给事中、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等职。许翰正直不阿,历事三朝。因与王黼、蔡攸等奸相政见不合,屡遭诬陷免官。
种师道被解兵权之时,许翰曾经劝谏朝廷,但却被朝廷拒绝。不过许翰在太原之战中,也犯了胡乱指挥的文人通病,使得种师中兵败身死。人无完人,许翰虽然犯了如此致命的失误,但李三坚仍是用他,不为别的,只为他正直不阿。况且当时胡乱指挥的可不止许翰一人,宋帝赵桓何尝不是如此?且赵桓为主,许翰等人为辅。
李三坚左手手指轻敲案牍,右手扶着额头,细细的思考着李纲、许翰的话。
欲保江,先保淮,淮在江在,淮亡江亡,李纲、许翰二人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甚至李三坚也是如此想法,但李三坚总是觉得哪里不对,但一时之间,却又想不起来。
“谬也!”半响之后,姚舆开口反对道:“筑城死守,又保淮又保江的,到时候只怕是又丢江,又丢淮。”
“哦,姚叔兴的意思是弃淮保江?”李纲闻言问道。
“某何时说过要弃淮保江的?”姚舆反问道。
“筑城死守,又保淮又保江的,这句话不是你说的?难道是我说的?”李纲瞪着姚舆问道。
“亏你还是大学士,难道这句话的意思你听不明白吗?”姚舆闻言怒道。
两人在年轻之时,便不对付,在一起的时候,就经常性的起争执,甚至是老拳相向,没想到,到了中年,两人仍是如
此...
“哎,伯纪,你先让叔兴把话说完嘛。”对于手下这一文一武的两条臂膀,李三坚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采取和稀泥的方式解决。
李纲闻言只好坐了回去,猛喝了一大口茶水,不由得剧烈咳嗽了两声。
“相国...”李纲退了下去,姚舆开口说道:“李左丞所言筑城死守,下官并不反对,但城池防御当得其法。今日之计,当思古人量力之言,察兵家知己之计。相国方才所言,敌弱我强,乃是指的是国力,我大宋国力强于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国力强大,并非军力也强大,我朝自宣和年间以来,对外作战是屡战屡败,对金作战更是如此,几乎就未尝胜绩。偶尔杀几个金人,甚至杀数百数千金人,那不叫胜利,为稍挫贼势而已。”
姚舆喝了口茶后接着说道:“目前我大宋绝大多数军队均是畏敌如虎,听闻金军杀来,便闻风而逃、一溃千里。姚某以为目前我大宋不惧敌之军,只我黑旗军,能战之士,只我大宋黑旗军数万将士。”
“姚太尉,话不能说得如此绝对吧?”张浚闻言反驳道:“宗泽宗老相公麾下数十万兵马,甚至更多,还有张所手下数万兵马,还有西北之军,难道皆为惧战之军,不能战之军?”
张浚,字德远,宋政和年间进士及第。
张浚与李纲可是极为不对付的,从前经常性的弹劾李纲,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政见不合。
“据某看来,皆为乌合之众,自保有余,进取不足。”姚舆沉吟片刻,摇头道。
姚舆说话还算是客气的。
此时东京留守、开封府尹宗泽麾下是有不少兵马,但大都为京西、京东等地的贼盗,如王善、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人,已经被宗泽招安,人数也是极多。但这些人几乎都是半兵半民、半兵半盗之人,有许多人甚至就是普通百姓,仅凭这些人想完全击败金军,从而获得大胜,无异是痴人说梦。
南京留守、知应天府事张所麾下情况比宗泽还要糟糕,其麾下大都为已为惊弓之鸟的宋军。大宋西军能战,可其中的能征惯战之士,在靖康前后几乎都被折腾光了,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因而目前的大宋所有兵马当中,真的只剩下黑旗军这一支精锐之师了。
“你...”姚舆如此狂妄,张浚欲开口斥责他几句,可看了看李三坚后,就将话憋回了肚中。
黑旗军即李三坚,李三坚即黑旗军,而姚舆更是李三坚的心腹爱将,那么斥责姚舆,斥责黑旗军,就是斥责李三坚。
“叔兴不可小觑天下人。”李三坚微微一笑后对姚舆说道:“你接着说。”
“目前朝廷兵马看似不少,其实其中的可战之兵并不多,因此某认为当收缩兵力,重点防守,待敌疲,再行反击之举。”姚舆闻言接着说道:“盖两淮绵地千里,势如张弓,若敌骑南来,东趋扬、楚,西走和、庐,我却无兵,以断隔其中,则金军东西贯通,就如走在弓弦上一般,毫无顾忌,毫无忧虑。若引军断隔其东西,则金
淮东之兵不能救淮西,而淮西之兵亦不能应淮东,金军东西便不能相顾。若金军由淮北而来,则如走弓之背,其路迂远,悬隔千里,势不相及。如此一来,金军入我重地,便是一分为二,则其必败。相国,《孙子兵法》有云,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今以两淮地形言之,淮东为首,淮西为尾,淮中为身,我大军可据此展开,据三方之势,以拒虏军...”
姚舆的战法正好与李纲、许翰相反。
李纲、许翰是据城死守为主,机动兵力为辅,以抵挡金军铁骑南下,而姚舆是机动兵力为主,采取大兵团机动作战,而防守城池就落在其次了。
不过姚舆的战法关键就在于“机动”二字,“镇水亭”在座的是皆为有见识之人的,因而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关键或者说破绽,于是章阚想了想后问向姚舆道:“常山之蛇的战法,首在于机动二字,击其首则尾至,而尾不至则必败。且虏军之骑要远胜我军,无数是骑兵的数量还是骑术,因而论机动力我军是远不如虏军的,如之奈何?”
金军骑兵无论是数量还是其精锐程度都是要远胜宋军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宋军机动,首、身、尾相互接应、配合作战,难道金军不能吗?金军铁骑能够战胜就迅速攻取,无法战胜的,转身就逃,是来去如风,宋军只能跟在后面吃土。
说到最后,还是步与骑的问题,在这个世上,步卒想大胜骑兵,想全歼大部骑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金人所依仗的无非是骑,对此姚某岂有不知?”姚舆闻言答道:“在两江以北,某如此战法,不敢说有何胜算。可到了我江南水乡,金军骑兵威力会是大打折扣的,我军可利用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丘陵、树林、船只等机动,出其不意的打击金军。”
“我军可利用河流、江海湖泊防御或机动,但金军也同样可以利用河道攻击。”章阚闻言又道:“阻塞河道可阻隔金军,可也断了我军的行军之路,且金军也同样可以阻塞河道,如此又当如何?”
“南人善舟,北人善骑。金人可有舟师?”姚舆反问道。
“话虽如此,但就如我黑旗军一般,除了舟师,也有骑军,你敢保证金军就不会有舟师吗?”章阚摇头问道。
“就算金人有舟师,又怎及我黑旗军舟师?如此又有何惧?”姚舆问道。
“当防患于未然,不可小觑了金军。”章阚说道。
两人越争越激烈,脸红脖子粗的,就像吵架一般。
“哎,哎,你们吵什么?”李三坚见状连忙说道:“李纲、许翰、姚舆、章阚之言皆有道理,今日我等当议个上上之策出来,否则谁也不许走,来人,上灯,上饭菜。”
李三坚等人在“机速房”之中已经议论了一整天了,此刻天已经逐渐暗了下来。
“下官、末将等遵命!”李相国欲“挑灯夜战”,众人等当然舍命陪君子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纲的战略意图,简单来说,就是在两淮挑选重点地点布防,在长江沿线屯集重兵,这样既保证两淮要害地点的安全,又能节省出机动兵力,随时支援险地。
不过李纲的战略较粗,且较为被动,死守几个重要城池,几乎就是被动挨打。
“自古保江必先固淮。”许翰也开口说道:“有淮则有江,失淮则失江。两淮膏胰千里,表护江、浙而不可失者也。”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元祐三年进士及第。后来许翰历任给事中、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等职。许翰正直不阿,历事三朝。因与王黼、蔡攸等奸相政见不合,屡遭诬陷免官。
种师道被解兵权之时,许翰曾经劝谏朝廷,但却被朝廷拒绝。不过许翰在太原之战中,也犯了胡乱指挥的文人通病,使得种师中兵败身死。人无完人,许翰虽然犯了如此致命的失误,但李三坚仍是用他,不为别的,只为他正直不阿。况且当时胡乱指挥的可不止许翰一人,宋帝赵桓何尝不是如此?且赵桓为主,许翰等人为辅。
李三坚左手手指轻敲案牍,右手扶着额头,细细的思考着李纲、许翰的话。
欲保江,先保淮,淮在江在,淮亡江亡,李纲、许翰二人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甚至李三坚也是如此想法,但李三坚总是觉得哪里不对,但一时之间,却又想不起来。
“谬也!”半响之后,姚舆开口反对道:“筑城死守,又保淮又保江的,到时候只怕是又丢江,又丢淮。”
“哦,姚叔兴的意思是弃淮保江?”李纲闻言问道。
“某何时说过要弃淮保江的?”姚舆反问道。
“筑城死守,又保淮又保江的,这句话不是你说的?难道是我说的?”李纲瞪着姚舆问道。
“亏你还是大学士,难道这句话的意思你听不明白吗?”姚舆闻言怒道。
两人在年轻之时,便不对付,在一起的时候,就经常性的起争执,甚至是老拳相向,没想到,到了中年,两人仍是如
此...
“哎,伯纪,你先让叔兴把话说完嘛。”对于手下这一文一武的两条臂膀,李三坚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采取和稀泥的方式解决。
李纲闻言只好坐了回去,猛喝了一大口茶水,不由得剧烈咳嗽了两声。
“相国...”李纲退了下去,姚舆开口说道:“李左丞所言筑城死守,下官并不反对,但城池防御当得其法。今日之计,当思古人量力之言,察兵家知己之计。相国方才所言,敌弱我强,乃是指的是国力,我大宋国力强于金,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国力强大,并非军力也强大,我朝自宣和年间以来,对外作战是屡战屡败,对金作战更是如此,几乎就未尝胜绩。偶尔杀几个金人,甚至杀数百数千金人,那不叫胜利,为稍挫贼势而已。”
姚舆喝了口茶后接着说道:“目前我大宋绝大多数军队均是畏敌如虎,听闻金军杀来,便闻风而逃、一溃千里。姚某以为目前我大宋不惧敌之军,只我黑旗军,能战之士,只我大宋黑旗军数万将士。”
“姚太尉,话不能说得如此绝对吧?”张浚闻言反驳道:“宗泽宗老相公麾下数十万兵马,甚至更多,还有张所手下数万兵马,还有西北之军,难道皆为惧战之军,不能战之军?”
张浚,字德远,宋政和年间进士及第。
张浚与李纲可是极为不对付的,从前经常性的弹劾李纲,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政见不合。
“据某看来,皆为乌合之众,自保有余,进取不足。”姚舆沉吟片刻,摇头道。
姚舆说话还算是客气的。
此时东京留守、开封府尹宗泽麾下是有不少兵马,但大都为京西、京东等地的贼盗,如王善、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人,已经被宗泽招安,人数也是极多。但这些人几乎都是半兵半民、半兵半盗之人,有许多人甚至就是普通百姓,仅凭这些人想完全击败金军,从而获得大胜,无异是痴人说梦。
南京留守、知应天府事张所麾下情况比宗泽还要糟糕,其麾下大都为已为惊弓之鸟的宋军。大宋西军能战,可其中的能征惯战之士,在靖康前后几乎都被折腾光了,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因而目前的大宋所有兵马当中,真的只剩下黑旗军这一支精锐之师了。
“你...”姚舆如此狂妄,张浚欲开口斥责他几句,可看了看李三坚后,就将话憋回了肚中。
黑旗军即李三坚,李三坚即黑旗军,而姚舆更是李三坚的心腹爱将,那么斥责姚舆,斥责黑旗军,就是斥责李三坚。
“叔兴不可小觑天下人。”李三坚微微一笑后对姚舆说道:“你接着说。”
“目前朝廷兵马看似不少,其实其中的可战之兵并不多,因此某认为当收缩兵力,重点防守,待敌疲,再行反击之举。”姚舆闻言接着说道:“盖两淮绵地千里,势如张弓,若敌骑南来,东趋扬、楚,西走和、庐,我却无兵,以断隔其中,则金军东西贯通,就如走在弓弦上一般,毫无顾忌,毫无忧虑。若引军断隔其东西,则金
淮东之兵不能救淮西,而淮西之兵亦不能应淮东,金军东西便不能相顾。若金军由淮北而来,则如走弓之背,其路迂远,悬隔千里,势不相及。如此一来,金军入我重地,便是一分为二,则其必败。相国,《孙子兵法》有云,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今以两淮地形言之,淮东为首,淮西为尾,淮中为身,我大军可据此展开,据三方之势,以拒虏军...”
姚舆的战法正好与李纲、许翰相反。
李纲、许翰是据城死守为主,机动兵力为辅,以抵挡金军铁骑南下,而姚舆是机动兵力为主,采取大兵团机动作战,而防守城池就落在其次了。
不过姚舆的战法关键就在于“机动”二字,“镇水亭”在座的是皆为有见识之人的,因而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关键或者说破绽,于是章阚想了想后问向姚舆道:“常山之蛇的战法,首在于机动二字,击其首则尾至,而尾不至则必败。且虏军之骑要远胜我军,无数是骑兵的数量还是骑术,因而论机动力我军是远不如虏军的,如之奈何?”
金军骑兵无论是数量还是其精锐程度都是要远胜宋军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宋军机动,首、身、尾相互接应、配合作战,难道金军不能吗?金军铁骑能够战胜就迅速攻取,无法战胜的,转身就逃,是来去如风,宋军只能跟在后面吃土。
说到最后,还是步与骑的问题,在这个世上,步卒想大胜骑兵,想全歼大部骑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金人所依仗的无非是骑,对此姚某岂有不知?”姚舆闻言答道:“在两江以北,某如此战法,不敢说有何胜算。可到了我江南水乡,金军骑兵威力会是大打折扣的,我军可利用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丘陵、树林、船只等机动,出其不意的打击金军。”
“我军可利用河流、江海湖泊防御或机动,但金军也同样可以利用河道攻击。”章阚闻言又道:“阻塞河道可阻隔金军,可也断了我军的行军之路,且金军也同样可以阻塞河道,如此又当如何?”
“南人善舟,北人善骑。金人可有舟师?”姚舆反问道。
“话虽如此,但就如我黑旗军一般,除了舟师,也有骑军,你敢保证金军就不会有舟师吗?”章阚摇头问道。
“就算金人有舟师,又怎及我黑旗军舟师?如此又有何惧?”姚舆问道。
“当防患于未然,不可小觑了金军。”章阚说道。
两人越争越激烈,脸红脖子粗的,就像吵架一般。
“哎,哎,你们吵什么?”李三坚见状连忙说道:“李纲、许翰、姚舆、章阚之言皆有道理,今日我等当议个上上之策出来,否则谁也不许走,来人,上灯,上饭菜。”
李三坚等人在“机速房”之中已经议论了一整天了,此刻天已经逐渐暗了下来。
“下官、末将等遵命!”李相国欲“挑灯夜战”,众人等当然舍命陪君子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