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世上存在的事物,本来都是天地的一部分,但因为对人的利害不同,便有了好坏之分。所以同一种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也可以是美与丑两种存在。
寒冬时节里最不缺的就是风雪,北方尤其如此。
富贵人家的风流子弟,无论男女老少,都很会欣赏这样的风景,从古至今,他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的用诗词赞美它,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美妙篇章和轶事典故。
文章流传的广了,哪怕是胸无点墨的人,也学会了附庸风雅,有人在大雪中垂钓湖上,有人在雪停时携美出游,如果有人在寒风里衣袂飘飘的吟上几句诗词,但凡皮囊不会是太差,就总有年轻女子们仰慕。
风雪只是从亘古就存在于世间的普通事物,但当有许多人追逐它时,它就有了意义。
哪怕是一块石头,只要大家都去赞美它,赋予它只存在于人世间的意义,它也会变得价值千金,想得到它的人免不得绞尽脑汁,甚至不惜舍恩忘义。
可对这世界的普通百姓而言,风雪并不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在刘婆婆来说,它甚至是杀人的恶鬼。因为她的丈夫,就是在大雪天冻病而死。
她理解不了流传于达官显贵、士子书生之间,那些赞美雪景的诗词,她跟这些人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有着同样的五官四肢,说着同样的语言,但彼此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不同生物。
瘦小佝偻的身躯背着一大捆薪柴,山林小道上的积雪太滑,她摔了个跟头,好在只是嘴皮被磕破,侥幸没有大碍,坐在地上指着天空大骂这吃人的鬼天气,她瞎了一只眼睛,指天怒骂的样子格外狰狞。
无论是苍天还是风雪,都不可能因为一个凡人的骂声改变什么,刘婆婆骂了片刻,心中的惊怒渐渐退散,就只能忍着膝盖的疼痛起身,将背篓支好,布满冻疮又十指漆黑的手,奋力推动干柴重新放上去。
顺着崎岖山路下山,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好不容易回到自家的茅草屋,刘婆婆已经累得快要喘不过气,脸色跟头发一样白,坐在地上半天起不了身,大半条命好似都已经没了。
五岁的小孙女跑了出来,衣衫单薄冻得皮肤青紫,捧着一碗水送到刘婆婆手里,抱着她的腿仰起小脑袋,“祖母,我好饿。”
水是凉的,入嘴格外冰冷,刘婆婆喝了一口就再也经受不住,只能放下缺了口还是裂痕的陶碗,慈爱的抚摸着自己唯一的亲人,“再忍一会儿,祖母这就给你热粥去。”
没时间歇息太久,刘婆婆佝偻着身子,一只手轻轻捶打着腰背,步履蹒跚的进了屋。
屋子里只有一张小木桌,两条磨得棱角发亮的板凳,灶台上摆着两个陶碗,里面的粥是早上吃剩下的,稀得能照出人影来。
墙前的土炕上,满是补丁的被褥比衣衫厚不了多少,被雪压塌的茅草顶在漏水,好几个地方都积了一滩,泥土地面坑坑洼洼。
家徒四壁。
只有一只眼的刘婆婆,在给灶台生好了火,来到家里唯一的箱柜前,用衣袖擦了擦上面摆着的两块牌位,牌位上并没有灰尘,但她擦得很仔细,只因那是她的丈夫与儿子。
家里的地早就因为前些年大旱没收成,交不上赋税,被迫卖给了大户,儿子是个勤奋老实的人,以给附近的码头镇子卖炭为生,他还在的时候,家里的日子并没有这么难熬,几口人勉强都能吃饱肚子。
但自从两年前,儿子在码头镇子,跟官差起了冲突,没几天就莫名横尸田野后,儿媳妇也跑了,体弱多病的刘婆婆去讨公道,公道没讨回,还被一群地痞打瞎了一只眼,家里的日子就几乎一直在煎熬中渡过。
时至今日,刘婆婆已经支撑不下去。
因为这该死的风雪,她病了,眼看着家中已经快要断炊,实在是没办法,刘婆婆只能咬紧牙关去砍柴,没想到还摔了一跤,开始以为没受什么伤,等她真正坐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身体已经没了力气,脑袋眩晕的利害,眼前不时发黑。
看着头发黄黄的孙女,抱着脸大的碗大口喝粥,刘婆婆再一次意识到,就算她拼尽全力,也无法将孙女抚养长大,这个冬天,她们熬不过去。
刘婆婆的苍老而哀绝的目光,落在了灶台上的柴刀上,那是家中唯一的利器。
刘婆婆不明白,为什么码头镇子上那些衣食无忧,吃得大腹便便的官差们,要跟他们这样的人过不去,不欺负自己这一家人,他们就吃不上饭吗?
儿子到码头镇子上卖炭,就因为没有按照官府规定,在市集摆摊给官差交摊位钱,而是沿街叫卖,就在路上被官差踢翻了背篓,将木炭都给踢飞,儿子不过是阻拦他们这样做,保护木炭,就被说成是殴打官差,给对方往死里打了半天。
最终,指望卖炭钱买药给自己治病的儿子,拖着受伤的身躯回家,在半途就倒在了雪地里,再也没有爬起来。
刘婆婆听到消息赶过去时,儿子的身体已经僵硬冰冷的犹如石头。她去找官府理论,对方却说这不是他们的责任,儿子离开镇子时还活活好好的,半路死了跟他们没有关系,或许是他自杀了也不一定。
官差们还警告刘婆婆,讹诈官府可是大罪。
刘婆婆带着儿媳妇,在官衙面前哭闹、喊冤了两天,眼泪都流干了,也没个结果。当他们从镇子回来的时候,就在儿子死的田野边,竟然被一群地痞无故殴打,刘婆婆因此丢了一只眼,差些没能挺过来。
自那之后,刘婆婆就再也没去官衙厮闹,儿媳妇跑了,她必须拖着老残之躯为孙女的吃食干活。
望着那柄锋利的柴刀,刘婆婆眼神逐渐决绝。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很清楚,有些事情今天不做,就再也没有机会。既然竭尽所能也没力气抚养孙女长大,那就只能带她去见她爹。
但如果这口恶气不出,就算是死了也不会安宁。
午后,刘婆婆背上一背篓木炭,牵着孙女的手出了门,雪地的道路很泥泞,雪沙雪冰混合在一起还很滑,她俩的布鞋很快就被浸湿,穿在脚上犹如刀子一样,刺激得脚趾生疼。
小女孩忍了很久,直到眼眶里蓄满泪水,忍不住抬头对刘婆婆说:“祖母,我的脚好疼。”
刘婆婆很想把孙女抱起来,但她已经背了背篓,孱弱的身子骨没法再负担一个小丫头,就只能愧疚的说:“忍忍,过一会儿没有知觉了,就不会痛了。”
小丫头信了祖母的话,认真的点点头,不论脚趾怎么痛,她都不再吭声,只是很快就泪流满面。
一路艰难跋涉,刘婆婆和小丫头有好几次差些摔倒,最后她们也确实摔倒了,半边衣衫上沾满了泥水,但小丫头只是流泪,没有大声啼哭,刘婆婆明明已经没什么力气,仍是坚持爬了起来。
临近了码头镇子,小丫头望着河上停靠的一艘艘楼船,眼睛里满是奇怪。
那些楼船画舫窗子大开,帷幄飘飘,上面的年轻男女不避寒风,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有书生吟哦几句平仄都乱套的诗句,竟然也引来那些在大冬天,都露肩露臂的女子赞叹不已。
“祖母,他们怎么也在大冷天出来呢,他们是在打渔吗?”小丫头不解的问祖母。她见过渔夫打渔,在她的理解中,只有渔夫才会在这样的天气出来活动。
但看那些人的样子,也不像是在打渔,她甚至还嗅到了饭菜的诱人香味,小肚子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之前喝下那点稀粥,早已在路上消耗得干干净净。
刘婆婆看了看那些锦帽貂裘的富家公子、画舫艺伎。寒风凛凛,他们却是不必怕的,身上的衣衫足够保暖,船上还有火炉,些许寒意,为了风流意气,也完全在可以消受的范围内,不用像她俩一样懂得鼻涕直流、浑身发抖。
“他们没在打渔,也不用打渔,他们不缺吃的。”刘婆婆说。
“不缺吃的,怎么不在家里呆着,要冒着寒风出来呢?我们家要是不缺吃的,祖母就不用上山砍柴,还大老远到镇子来卖木炭了。”小丫头满脸都是不能理解。
刘婆婆叹息一声,收回了目光,“他们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不要去管他们了。”
刘婆婆打算去卖了木炭,给小丫头买些好吃的,反正也不用考虑以后了,总得让她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吃上一些酥糖米糕——那是刘婆婆能想到的,她能买得起的,这世上最好的东西。
还没进镇子,刘婆婆就在城门外的小酒楼外,停下了脚步,看着一群在大堂里高声谈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人,挪不动脚步。
她当然不是被酒肉吸引了目光,虽然那对她的确很有诱惑力,但她的目光却落在那些吃喝的人身上。
她认得那几个地痞,对方弄瞎了她一只眼。她也认得被地痞们,众星捧月不断敬酒的锦衣男子,那是镇子里的官差。相熟的人告诉过她,她的儿子就是被对方殴打的。
刘婆婆握紧了背篓下的柴刀。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寒冬时节里最不缺的就是风雪,北方尤其如此。
富贵人家的风流子弟,无论男女老少,都很会欣赏这样的风景,从古至今,他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的用诗词赞美它,也因此留下了许多美妙篇章和轶事典故。
文章流传的广了,哪怕是胸无点墨的人,也学会了附庸风雅,有人在大雪中垂钓湖上,有人在雪停时携美出游,如果有人在寒风里衣袂飘飘的吟上几句诗词,但凡皮囊不会是太差,就总有年轻女子们仰慕。
风雪只是从亘古就存在于世间的普通事物,但当有许多人追逐它时,它就有了意义。
哪怕是一块石头,只要大家都去赞美它,赋予它只存在于人世间的意义,它也会变得价值千金,想得到它的人免不得绞尽脑汁,甚至不惜舍恩忘义。
可对这世界的普通百姓而言,风雪并不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在刘婆婆来说,它甚至是杀人的恶鬼。因为她的丈夫,就是在大雪天冻病而死。
她理解不了流传于达官显贵、士子书生之间,那些赞美雪景的诗词,她跟这些人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有着同样的五官四肢,说着同样的语言,但彼此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不同生物。
瘦小佝偻的身躯背着一大捆薪柴,山林小道上的积雪太滑,她摔了个跟头,好在只是嘴皮被磕破,侥幸没有大碍,坐在地上指着天空大骂这吃人的鬼天气,她瞎了一只眼睛,指天怒骂的样子格外狰狞。
无论是苍天还是风雪,都不可能因为一个凡人的骂声改变什么,刘婆婆骂了片刻,心中的惊怒渐渐退散,就只能忍着膝盖的疼痛起身,将背篓支好,布满冻疮又十指漆黑的手,奋力推动干柴重新放上去。
顺着崎岖山路下山,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好不容易回到自家的茅草屋,刘婆婆已经累得快要喘不过气,脸色跟头发一样白,坐在地上半天起不了身,大半条命好似都已经没了。
五岁的小孙女跑了出来,衣衫单薄冻得皮肤青紫,捧着一碗水送到刘婆婆手里,抱着她的腿仰起小脑袋,“祖母,我好饿。”
水是凉的,入嘴格外冰冷,刘婆婆喝了一口就再也经受不住,只能放下缺了口还是裂痕的陶碗,慈爱的抚摸着自己唯一的亲人,“再忍一会儿,祖母这就给你热粥去。”
没时间歇息太久,刘婆婆佝偻着身子,一只手轻轻捶打着腰背,步履蹒跚的进了屋。
屋子里只有一张小木桌,两条磨得棱角发亮的板凳,灶台上摆着两个陶碗,里面的粥是早上吃剩下的,稀得能照出人影来。
墙前的土炕上,满是补丁的被褥比衣衫厚不了多少,被雪压塌的茅草顶在漏水,好几个地方都积了一滩,泥土地面坑坑洼洼。
家徒四壁。
只有一只眼的刘婆婆,在给灶台生好了火,来到家里唯一的箱柜前,用衣袖擦了擦上面摆着的两块牌位,牌位上并没有灰尘,但她擦得很仔细,只因那是她的丈夫与儿子。
家里的地早就因为前些年大旱没收成,交不上赋税,被迫卖给了大户,儿子是个勤奋老实的人,以给附近的码头镇子卖炭为生,他还在的时候,家里的日子并没有这么难熬,几口人勉强都能吃饱肚子。
但自从两年前,儿子在码头镇子,跟官差起了冲突,没几天就莫名横尸田野后,儿媳妇也跑了,体弱多病的刘婆婆去讨公道,公道没讨回,还被一群地痞打瞎了一只眼,家里的日子就几乎一直在煎熬中渡过。
时至今日,刘婆婆已经支撑不下去。
因为这该死的风雪,她病了,眼看着家中已经快要断炊,实在是没办法,刘婆婆只能咬紧牙关去砍柴,没想到还摔了一跤,开始以为没受什么伤,等她真正坐下来的时候才发现,身体已经没了力气,脑袋眩晕的利害,眼前不时发黑。
看着头发黄黄的孙女,抱着脸大的碗大口喝粥,刘婆婆再一次意识到,就算她拼尽全力,也无法将孙女抚养长大,这个冬天,她们熬不过去。
刘婆婆的苍老而哀绝的目光,落在了灶台上的柴刀上,那是家中唯一的利器。
刘婆婆不明白,为什么码头镇子上那些衣食无忧,吃得大腹便便的官差们,要跟他们这样的人过不去,不欺负自己这一家人,他们就吃不上饭吗?
儿子到码头镇子上卖炭,就因为没有按照官府规定,在市集摆摊给官差交摊位钱,而是沿街叫卖,就在路上被官差踢翻了背篓,将木炭都给踢飞,儿子不过是阻拦他们这样做,保护木炭,就被说成是殴打官差,给对方往死里打了半天。
最终,指望卖炭钱买药给自己治病的儿子,拖着受伤的身躯回家,在半途就倒在了雪地里,再也没有爬起来。
刘婆婆听到消息赶过去时,儿子的身体已经僵硬冰冷的犹如石头。她去找官府理论,对方却说这不是他们的责任,儿子离开镇子时还活活好好的,半路死了跟他们没有关系,或许是他自杀了也不一定。
官差们还警告刘婆婆,讹诈官府可是大罪。
刘婆婆带着儿媳妇,在官衙面前哭闹、喊冤了两天,眼泪都流干了,也没个结果。当他们从镇子回来的时候,就在儿子死的田野边,竟然被一群地痞无故殴打,刘婆婆因此丢了一只眼,差些没能挺过来。
自那之后,刘婆婆就再也没去官衙厮闹,儿媳妇跑了,她必须拖着老残之躯为孙女的吃食干活。
望着那柄锋利的柴刀,刘婆婆眼神逐渐决绝。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很清楚,有些事情今天不做,就再也没有机会。既然竭尽所能也没力气抚养孙女长大,那就只能带她去见她爹。
但如果这口恶气不出,就算是死了也不会安宁。
午后,刘婆婆背上一背篓木炭,牵着孙女的手出了门,雪地的道路很泥泞,雪沙雪冰混合在一起还很滑,她俩的布鞋很快就被浸湿,穿在脚上犹如刀子一样,刺激得脚趾生疼。
小女孩忍了很久,直到眼眶里蓄满泪水,忍不住抬头对刘婆婆说:“祖母,我的脚好疼。”
刘婆婆很想把孙女抱起来,但她已经背了背篓,孱弱的身子骨没法再负担一个小丫头,就只能愧疚的说:“忍忍,过一会儿没有知觉了,就不会痛了。”
小丫头信了祖母的话,认真的点点头,不论脚趾怎么痛,她都不再吭声,只是很快就泪流满面。
一路艰难跋涉,刘婆婆和小丫头有好几次差些摔倒,最后她们也确实摔倒了,半边衣衫上沾满了泥水,但小丫头只是流泪,没有大声啼哭,刘婆婆明明已经没什么力气,仍是坚持爬了起来。
临近了码头镇子,小丫头望着河上停靠的一艘艘楼船,眼睛里满是奇怪。
那些楼船画舫窗子大开,帷幄飘飘,上面的年轻男女不避寒风,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有书生吟哦几句平仄都乱套的诗句,竟然也引来那些在大冬天,都露肩露臂的女子赞叹不已。
“祖母,他们怎么也在大冷天出来呢,他们是在打渔吗?”小丫头不解的问祖母。她见过渔夫打渔,在她的理解中,只有渔夫才会在这样的天气出来活动。
但看那些人的样子,也不像是在打渔,她甚至还嗅到了饭菜的诱人香味,小肚子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之前喝下那点稀粥,早已在路上消耗得干干净净。
刘婆婆看了看那些锦帽貂裘的富家公子、画舫艺伎。寒风凛凛,他们却是不必怕的,身上的衣衫足够保暖,船上还有火炉,些许寒意,为了风流意气,也完全在可以消受的范围内,不用像她俩一样懂得鼻涕直流、浑身发抖。
“他们没在打渔,也不用打渔,他们不缺吃的。”刘婆婆说。
“不缺吃的,怎么不在家里呆着,要冒着寒风出来呢?我们家要是不缺吃的,祖母就不用上山砍柴,还大老远到镇子来卖木炭了。”小丫头满脸都是不能理解。
刘婆婆叹息一声,收回了目光,“他们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不要去管他们了。”
刘婆婆打算去卖了木炭,给小丫头买些好吃的,反正也不用考虑以后了,总得让她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吃上一些酥糖米糕——那是刘婆婆能想到的,她能买得起的,这世上最好的东西。
还没进镇子,刘婆婆就在城门外的小酒楼外,停下了脚步,看着一群在大堂里高声谈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人,挪不动脚步。
她当然不是被酒肉吸引了目光,虽然那对她的确很有诱惑力,但她的目光却落在那些吃喝的人身上。
她认得那几个地痞,对方弄瞎了她一只眼。她也认得被地痞们,众星捧月不断敬酒的锦衣男子,那是镇子里的官差。相熟的人告诉过她,她的儿子就是被对方殴打的。
刘婆婆握紧了背篓下的柴刀。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