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互不相让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十三皇子第三百八十一章 互不相让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弓弩和长枪还勉强可以用盾牌挡住,可是力量巨大的石块,却不是只用一只手拿着盾牌的士兵所能挡得住的,被巨石砸中的每一个大梁士兵,几乎毫无意外的坠落云梯。

    最厉害的还是那一盆盆滚油,它的杀伤面积最大,一盆油下来溅在四处,凡是被滚油沾着的大梁士兵,都被烫得惨叫连连。

    在滚油布满城墙上下之后,城上的云州士兵又拿起火把,将一只只点燃的火把顺着城墙扔了下去。

    不多时,城墙上下包括云梯上,便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大火让攻城的大梁士兵苦不堪言。

    许多云梯上的大梁士兵身上顿时被火点燃,好些人忍耐不住这种痛苦,惨叫着从云梯上掉落下去。

    而一些落在城下,还有生还机会的大梁士兵,要么沾上滚油被火点燃,要么被跌落下来的同伴砸中,失去了最后的生还机会。

    不多时,便有大量的大梁士兵,在守城的敌人蓄谋已久的这次攻击中丧生。而剩下的攻城士兵,看着已燃起熊熊火焰的云梯和城墙,知道此时继续往上爬已无可能,只得纷纷向下撤去。

    这些大梁士兵也是久经战事的,他们的战术素养还是很高,他们很快相互配合着,从云梯上撤了下去,还将云梯也撤了回去,很快扑灭了上面的火焰。

    这一次战斗只进行了不到一个时辰,城头的云州守兵便发出了欢呼声,因为敌人的第一次进攻被他们击退了。

    站在城楼上的郭龙,看见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很快被击退,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守城的云州士兵没有轻松太久,因为城下的敌人很快发起了第二次进攻。

    第一次攻击受挫,负责指挥攻城的将领很快吸取了教训,他让所有攻城将士在身上浇满了水,就连云梯也被水浸湿。

    大梁士兵很快被分成了两队,一部分拿起弓箭和强弩,向城头上的云州将士发起压制性的攻击,让他们不敢无所故忌的冒出头,向云梯上的大梁士兵发起进攻。

    而另一部分士兵,则很快重新将云梯搭在城墙上,以最快的速度向城头攀爬而去。

    “敌人这次进攻有些凶猛,让朱元帅带着后备将士快去增援。”知道敌人这次进攻一定非同小可,郭龙连忙向传令官发布了命令。

    大梁士兵似乎下了决心,这一次一定要将城池拿下。他们不要命一般向城头上爬去,身边不时有袍泽兄弟从云梯上掉下,但是他们仿佛没有看见一般,只是拼命的向上攀爬。

    城上的云州士兵知道,要是等这些敌人爬上城头,守住城池就很艰难了。所以他们也拼了,冒着城下射来的箭枝拼命的朝云梯上的敌人发起攻击。

    战斗一下子进入了僵持阶段,在云州士兵的拼命拦截下,大梁人被挡在云梯上无法踏上城头。

    前面的人无法前进,后面的人又不断上涌,不多时云梯上便挤满了大梁将士,他们趴在云梯上,像极了一串串冰糖葫芦。

    城墙下大梁指挥官大声叫嚷着,招呼着云梯上的士兵,让他们拼尽全力,杀上城头去,甚至还亲手斩杀几个畏缩不前的大梁士兵。

    在这种情况下,大梁士兵也都豁了出去,迎着对方的刀剑拼命往上攀爬,甚至于有些人明明看到敌人刺来的刀剑,却毫不闪避。采取同归于尽的方式,向云州守兵发起进攻。

    大梁士兵人

    数较多,又拼命的发起攻击,这一下子,让守城的云州士兵压力大增。

    眼见云梯上的大梁士兵距离城头越来越近,有的已经站在云梯顶端,马上就要踏上城头,可就在这时候,朱晨安率领的后备部队赶到了。

    朱晨安率领的这一部分云州将士,是守城的云州士兵最精锐的一部分,他们不仅功夫高强作战勇猛,连装备也是最精锐的一批。

    这些士兵的到来,很快扭转了场上的局面,他们围在城头上,开始了强力的反攻,逼得大梁将士节节败退。

    站在城楼上的郭龙,看到朱晨安率领手下精锐将士很快稳住了局面,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这时,城西突然传来了震天动地的喊声,大梁将是阵营的方向,突然冲出了大批的人马。

    这一批大梁士兵精神抖擞,行动有也是特别迅速,看得出来他们比之前攻城的士兵强了许多。

    这些士兵出来之后,没有做任何停留,便带着各种攻城器械,向着城西城墙的方向快速进发。

    看着这一情景,郭龙一下子脸色大变。

    对于安定城的情况,作为主将的郭龙当然十分清楚,城西城墙的高度、厚度和坚硬程度,都比不上城东,这一段城墙是安定城最薄弱的环节。

    占城安定城之后,郭龙也命令手下士兵进行了修缮,可是短时间内,只是对城强进行了加固,没办法将它拆除重新修建。

    得知敌人要来攻城的消息之后,郭龙专门让人将这里做了伪装,避免让敌人发现这一薄弱环节。

    在大梁将士选择在城东发起进攻的时候,郭龙还有一些暗自高兴,看来自己的伪装很成功,敌人没有发现这段城墙的问题。

    直至此时,郭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敌人早知这段城墙有问题,但是却没有直接发起攻击。等自己将朱晨安率领的精锐遣到城东之后,他们才向城西发起进攻。

    看到这一情况,郭龙马上下达命令,让在城东城墙上的朱晨安带着他手下的精锐士兵,以最快的速度往城西赶过去。

    下达完命令之后,郭龙立即离开城楼,也匆匆的向城西奔去。

    郭龙现在没有其它办法,只好亲自上阵了,他身边现在还有几百近卫,人数虽然少。但这些近卫都是武功高强之人,希望能够抵挡住敌人的进攻吧!

    城西的战斗很快打响了,这一次大梁将士的进攻,比起刚刚城东来要猛烈许多。并且这一次他们是不计损失,拼了命的想要占据城头。

    投石车上的巨石砸在城墙上,很快将糊在城墙表面的伪装砸开,露出了里面斑驳,破旧的城砖。

    进攻的大梁士兵很快将云梯靠在城墙上,一窝疯的向城头上爬去。

    而在他们后方,有几个巨大的楼车,好些大梁士兵站在楼车上,用弓箭向在城头上冒头的云州将士射去,让他们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在对付爬上城头的大梁将士兵上。

    这一次大梁士兵势在必得,所以攻击效果也十分明显。好些人很快爬到云梯的顶端,向守城的云州将士发起猛烈的进攻。

    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守在城西的云州士兵压力大增,尽管负责守卫此地的将领大声指挥,甚至亲自上阵作战,他们还是不断节节败退,眼看大梁人就要跳下云梯站在城头了。

    “兄弟们,就算是拼了性

    命也要把他们拦住!”领兵将领一边奋力杀敌,一边大声喊着。

    众将士虽然拼尽全力,但是由于敌众我寡,还是抵挡不住越来越多的大梁士兵,终于有人跳上城头,占据了城头一小块地方。

    照这种情形来看,要不了多长时间,大梁人便会占据城头,这样的话,这城池想要守住那就艰难了。

    “将士们,把他们赶下去,我云州男儿没有孬种!”正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后方突然传来一声大喊,原来是郭龙赶到了。

    郭龙来到城头,看到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他没有时间再和众将打招呼,直接拿起一把大刀就向敌人杀去。

    已经快六十岁的老帅亲自上阵杀敌,守城云州将士的士气马上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身体中好像瞬间充满了力量,一起大声叫嚷着向敌人发起反攻。

    郭龙身边只带了几百近卫,但能够成为主帅的近卫,都不是泛泛之辈。

    有郭龙和他的近卫加入,再加上士气大增的守城士兵,居然奇迹般的将已经踏上城头的大梁士兵,重新赶了下去。

    在远处观战的陈远航,见攻上城头的将士又退了回来,心中按叫可惜。他立即命令传令兵发令,指挥围在城西将士中最勇猛的一部分,再次向城池发起攻击。

    大梁将士的攻击一波强过一波,给守城的云州士兵带来巨大压力,郭龙带来的数百近卫,很快遭到巨大的损失,有近三成将士或死或伤,不能再继续战斗。

    就连郭龙也被敌人团团围住,虽然他无比勇猛,但大家都知道,以他这个年龄,是坚持不了太久的。

    由于郭龙到来好不容易激起了士气,现在也在迅速下降着,众云州将士开始节节败退,远看城墙就要失守。

    这时候,朱晨安率领的大部队终于赶到了,他们很快加入了战斗,再一次控制住了局面。

    这一日的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双方都折损了不少人手。但在守成云州士兵众志成城的努力下,终于成功守住了城池。

    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却没有能攻下安定城,陈远航觉得十分失望,他不愿意将这场大战进行成双方的消耗战,只得传令鸣金收兵。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陈远航用了许多策略,对云州城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隔断水源,派细作入城,对城中的井水下毒。没想到却被城中的守兵发现,不仅没有下毒成功,反而损失了不少细作。

    挖掘地道,企图从地道中攻进城去,却被守城经验十分丰富的郭龙发现,在地道中灌水,淹死了不少大梁士兵。

    发动城中的内应,想要里应外合,可是郭龙早已派人关注城中的动向,这些内应还没有等到开始行动,便全部被抓住……

    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足智多谋的陈远航想了许多办法,想要找出安定城的破绽,成功的攻下这座城池。

    陈远航的想法不错,但是他的对手是经验丰富的老帅郭龙,对于对方可能采取的各种策略,郭龙早就有了对策。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统帅经过一番斗智斗勇,都损之人了不少兵马,但是安定城还是牢牢的控制在云州士兵的手中。

    安定城的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作为云州主人的杨云,却没有时间关注这边的战局,因为他也在进行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十三皇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十三皇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十三皇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十三皇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