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二月的西北春意初现,但冰天雪地的面貌并未出现太大的改变,西征军是踏冰冒雪开始发起这次战争的。如双方战前所料,南北两路明军的初期作战都颇为顺利。
南线额尔德木图方面一路南奔转西,轻易击败了第一支守军,只花一个上午便完成了对罗卜的占领。紧接着,土默特骑兵开始西进,两日后抵达怯台,花了四天的准备时间,再次以一个上午顺利击败守军。
休息一日,额尔德木图继续沿着沙漠和高原的结合边缘西进,五日之后抵达克里雅。克里雅是和阗的东部门户,因此屯驻了七千守军。
再加上此城城墙也还结实,缺乏重炮的额尔德木图一时半会攻之不破,只好转攻城为围困,同时向哈密报告情况,顺便也试探着问了问已经来到哈密坐镇的甘肃巡抚王庭撰,看看能不能被特批获得一些炮兵前来支援,毕竟此时的蒙古人早已不善攻城了。
北线刘綎一边也很顺利。他这一路冬末出发,先是就近拿下了叶尔羌与瓦剌和硕特部交界不远的又力失。
又力失虽是城池,但城池不大,原本只是市集性质,其防卫靠的是游牧于周边的部落。如今因为明军主力已经进驻其不远的吐鲁番,布日哈图早就将听命的部落撤走,因此又力失城相当于未经战火,被明军直接占据。
明军主力在又力失稍加整顿,主要是安排布防,将之作为西进的后勤据点,然后便启程向西,于半个月后抵达苦先。
苦先是当前的名字,此地古名其实十分显赫,正是龟兹。刘綎学问虽然一般,但对龟兹之名还是有所了解的,对于自己能成为收复龟兹的明将也颇为自豪。不过这些暂且不提,只说这一仗打得如何顺利。
如何顺利呢?于又力失不同,苦先城中倒有守军,但明军先锋抵达之时,苦先守军便主动派人联络,表示愿意献城投降。原本明军先锋、游击将军廖文耀还有些担忧,恐苦先守军是要玩一出诈降,没敢轻易答应。
等刘綎亲率主力抵达苦先城外二十里时,明军诸将突然发现一小股骑兵从城内驶出,正朝自己而来。虽然对方不过两百余骑,但刘綎仍然下令前军戒备,结果对方表示来的正是苦先城内的守军主力——除了他们之外,城里就剩下四五百步兵,还都是老弱病残了。
刘綎颇为诧异,毕竟苦先就是龟兹,是西进道路上一处必经之地,只要敌军卡死了龟兹城,以步兵为主力的明军就基本上不可能绕行——除非他要玩点只带精锐骑兵偷袭敌军后方的花活。
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因为苦先以西的下一个重要据点是西域交通要道阿克苏,那是一座大城,除非守将守军全是二百五,否则不存在被轻骑偷袭而陷落的可能。
刘綎命前军将领头前来的将领传至中军帅帐,一问方知他们确实只能投降——布日哈图为了收缩兵力,竟然连苦先这样的要地都实际上放弃了,他的计划是死守阿克苏。
接受投降之后,刘綎将全军分为两部,一部分驻扎城外,另一部分由他亲自率领进城。苦先守军并未说谎,此城确实只有七八百兵丁,而且带甲者只有三百余……可以说披甲率不到一半了。
与之前的又力失一样,苦先城也要作为后勤据点来布置,而且因为苦先城比又力失要大不少,因此刘綎又被迫在此处停留了四日。这期间有个小问题,就是关于如何处置降军。
按照刘綎原先的想法,降军八百问题不大,留下两千明军在此接手主要城防,让着八百降军做个打杂的就好。但明军将领们略有些担忧,两千明军控制八百降军自然没问题,但万一有敌军埋伏在附近,等明军主力西进来偷袭苦先,结果城内降军里应外合,那苦先城岂不是就有危险了?
因此他们坚持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便不说杀俘吧,至少也该把他们送去吐鲁番,让王庭撰王抚军来处置,至于他想改编还是遣散这批人,那都跟我们西征将领无关了——后续有什么麻烦,那也是王抚军的首尾,可赖不到咱们武人头上。
虽然刘綎觉得这样挺麻烦,但考虑到大家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不过,他认为明军兵力也有限,不可能一边留下人手驻扎苦先,又一边派人“押解”降军去吐鲁番,因此干脆让降兵自己去吐鲁番报到。
这一来降兵却有意见了,他们表示布日哈图本来就没给苦先城留下什么物资,他们现在根本难以自行前往吐鲁番,请刘太师(蒙古习俗,把汉家高官统称太师)怜悯。
刘綎无法,考虑到西征准备充足,暂时倒还不缺物资,便拨付了一些口粮和精饲料给他们,然后写了一封文书,盖上自己的西征提督关防,告诉他们东返的路上如有意外,还可以去又力失补给。如此一来,八百降军勉强算是答应了下来,次日开始东归吐鲁番接受下一步安排。
又过一日,刘綎仍然按照计划留下两千人驻守苦先,然后率军继续西进。这一次,目标就是西域重镇阿克苏了。
阿克苏地区是个沙漠边缘的盆地绿洲,南方是沙漠,北方是雪山,阿克苏城就坐落其间。初春时节的阿克苏,大地正缓缓从寒冬的沉睡中苏醒。这个季节,阿克苏的天空常常呈现出一种深邃的蓝,阳光开始变得温暖而柔和,但冰雪尚未完全消融,它们如同守护者一般,静静地躺在山巅和阴凉之处。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雪山依旧巍峨耸立,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宛若一顶银色的皇冠,闪耀着冷峻的光芒。山脚下,冰川融水汇成的溪流开始活跃起来,潺潺流水声伴随着春风,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阿克苏河在这此时也逐渐解冻,河面上偶尔还能看到漂浮的薄冰,随着水流缓缓前行。河岸两旁的柳树开始抽出嫩绿的新芽,与残留的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既是绿洲,便有农田,哪怕是在蒙古人的治下。阿克苏城周边的农田里,农夫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翻耕着土地,准备播种新一年的作物。虽然寒意未尽,但人们的热情和对春天的期盼已经如火如荼。偶尔有孩童们在雪地上嬉戏,留下一串串欢快的足迹,预示着冬日的结束和新生的开始。
倘是往年此时,阿克苏的市集中,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应该已经开始摆摊设点,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示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人们的交谈声、马蹄声、驼铃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画卷。
但,那是往年。今年兵灾将近,谁还能如此轻松惬意呢?
在初春的寒风中,阿克苏城的气氛紧张而凝重。城墙之上,察哈尔部的旗帜迎风招展,三千精骑屯驻城中严阵以待。见过这支精骑的人都说,这些蒙古勇士个个眼神坚定锐利,仿佛能穿透远方滚滚尘烟中的敌人。
不过,这三千精骑并不是城中唯一一支守军。城内的两万余叶尔羌征召军也在紧张地备战,士兵们这几日不是忙着检查武器,就是抓紧修补着盔甲,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城外的明军,已如一条巨龙般蜿蜒而来,旌旗猎猎,战鼓隆隆。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收复失落的西域故土,而阿克苏城作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自然是这场征途上的必争之地。明军上下深知,只有攻下这座坚城,才能打开通往西域的大门,为大明实现“远迈汉唐”的图景。
城内外,双方的斥候不断穿梭,探查对方的虚实。城中的守军加固了城防,挖掘了壕沟,准备了滚木礌石,以防明军的猛攻。而明军则在城外布置了营帐,设立了防线,同时派出使者试图劝降,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夜色渐浓,明军的营帐中却是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征西提督刘綎身披铠甲,端坐在主帐之中。他的眼神坚毅而深邃,仿佛能洞穿这夜幕,直视即将到来的战斗。
西征军的将领们,如总兵边之垣、副总兵刘天俸、参将廖文耀和周于德,以及游击王化龙、寇崇德、夏世勋、陈其正、刘招孙、刘绍贵等人,已然齐聚一堂,共同商议阿克苏战役的作战计划。
“诸位!”刘綎的声音在大帐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根据京华商社线报,阿克苏守军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那支三千人的察哈尔骑兵,他们可以看做是此战蒙军的督战队,负责监督叶尔羌黑军与我军作战。另外,线报再三强调,这支察哈尔骑兵还受命以叶尔羌黑军为饵,来尽量消耗我军有生力量;
至于叶尔羌的黑军,他们虽为察哈尔人的仆从军,但为了守住阿克苏,保卫他们的栖身之地,必定会拼死抵抗。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行事,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周密的战术。”
没有人问京华商社的线报何以连察哈尔骑兵受命以叶尔羌黑军消耗明军这样的内幕都能探听清楚,因为这一路上京华商社已经再三向他们证明了一个道理:财能通神。
察哈尔人在叶尔羌的统治本来就不算十分稳固,只是因为布日哈图手段高明,才能看似平静。但平静之下从来不乏涌动的暗流,不仅叶尔羌残余的上层人士愿意为了金银珠宝出卖情报,甚至就连察哈尔部蒙古人的不少头领也是如此。
不过,金钱的作用也不是无限的,比如明军现在希望收买城中守军,或者开出优厚条件让他们开城投降,这就没法做到了。
总兵边之垣跨前一步,手指着地图上的阿克苏城,详细分析道:“阿克苏城墙高大且厚实,强行攻城恐怕损失惨重。依我之见,我们仍应依照朝战之攻城经验,先以火炮轰击城墙,破坏其防御设施,为后续攻城创造条件。”
副总兵刘天俸点头附和:“边总戎所言极是。火炮乃我军之利器,必须充分发挥其威力,此前又力失、苦先两战都是不攻自破,我军火药储备尚称充裕,这阿克苏之战正好用来扬威!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考虑敌军的反击,特别是那些察哈尔骑兵。按照京华商社的线报来看,这支骑兵毫无疑问是察哈尔本部精锐,倘若在我军陷入攻城之时突然杀出,侧击我军一翼,亦或直冲中军大帐,无疑都极其危险。”
游击将军廖文耀显然同意这个看法,于是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为确保万无一失,末将愿承担截击敌军援军和突袭敌军后方的任务。若察哈尔骑兵真敢如此,则末将或可出其不意,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众将领的讨论愈发热烈,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出谋划策。经过长时间的商议,各项细节逐一得到完善,最终刘綎拍板道:“那好,我们就按照商议的方案行动。明日拂晓,集中炮兵先行开火,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摧毁敌军城墙。随后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一举拿下阿克苏!”
与此同时,在阿克苏城内,气氛同样紧张。名义上的守城主将、执掌叶尔羌黑军的艾尼瓦尔召集了城内所有的将领,商讨对策。他神色凝重地道:“明军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明军火炮威力惊人,故城墙之防御乃是重中之重,绝不能有任何疏忽。各种临时加固城防之准备,必须在今晚全部做好!”
巴尔思,这位察哈尔骑兵的主将,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即便城墙被破,我的骑兵也会立刻出击,将突入缺口的明军撕成碎片!”
城内的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深知此战关乎整个西域的战局,必须竭尽全力捍卫阿克苏。不过,艾尼瓦尔望向巴尔思的目光却并不坚定,他总觉得巴尔思的话虽然听起来慷慨激昂,但似乎有些过于自信了。
明军打破缺口,那也并不是察哈尔骑兵发挥的时机,毕竟城墙缺口又不是广袤草原,骑兵能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这些道理巴尔思不可能不懂,但既然他肯定懂,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
艾尼瓦尔思来想去也没想明白,但他也不好多问——或者说,不敢多问。虽然名义上自己才是阿克苏的守军主将,但众所周知,叶尔羌黑军只是察哈尔部的附庸。即便城中的叶尔羌黑军人数远多于察哈尔骑兵,但这支骑兵的主将巴尔思在地位上仍然远高于自己。
艾尼瓦尔甚至怀疑,布日哈图太师让自己做守城主将,却让巴尔思作为援军主将来此,搞不好是打定主意万一城池失陷,不至于让巴尔思作为头号责任人受到重罚。至于自己么……呵,替罪羊罢了,又复何言。
随着天空逐渐亮起,明军的火炮阵地开始活跃起来。王化龙紧盯着城墙,下令道:“集中火力轰击城墙,打开突破口!”随及,二十余门重型的二号火炮齐发怒吼,城墙在猛烈的炮火下颤抖起来。
虽然这时代重炮的准头确实有限,但多打几轮之后仍然有不少巨大的实心铁弹丸击中城墙,随着城墙的裂纹一处连接一处,整个城墙开始变得岌岌可危,部分地段开始出现崩塌。
总兵边之垣见状,立刻指挥步兵:“攻城车,准备攻城!一旦炮火停止,就立刻上!”一些步兵们钻入攻城车内部,一些凑到尾部,各自抓住扶栏和把手,开始紧张而有序地接近城墙。
此时,城内的艾尼瓦尔心急如焚。他深知叶尔羌黑军正面作战不是明军的对手,但现在引以为依靠的坚固城墙在明军威力巨大的火炮面前已经开始崩溃,已经由不得他多加思考,只能大声命令:“不要管火炮,必须立刻加固和修补城墙!敢死队出城袭击明军攻城车,尽量拖延时间,只要到了晚上,明军将不得不停止进攻!”
明军是有夜战能力的,艾尼瓦尔也知道这一点,但他期望夜晚来到并非是因为黑暗能让明军停止进攻。他期望的是西域的气候——昼夜温差巨大。在初春的阿克苏,只要入夜就冷得滴水成冰,而明军不可能耐寒至此,所以必须停下来。
巴尔思,作为察哈尔督战骑兵的主将,他的目标则更加明确——在阿克苏陷落之前,尽量保证自己的部队不受损失。他冷眼旁观叶尔羌黑军的拼死作战,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暗中下令:“察哈尔的勇士们,做好准备,一旦城墙被破,我们立刻撤离!”
亲自登上瞭望木塔的明军副总兵刘天俸端着望远镜注意到了城中的动静,他立刻传令下去:“告诉廖文耀,城中骑兵有动静,让他注意,千万别让他们冲出来接近帅帐!”
随着明军火炮的停止,攻城车接近城墙,城中的叶尔羌黑军敢死队出城希望破坏攻城车。攻城车关闭尾部铁门,尾后的步兵撤回本阵,而本阵明军的火枪兵则立刻开始火力压制。他们的火枪可以击杀攻城车外的敌军,而攻城车因为有铁质防弹结构,却可以安然无恙。
黑军敢死队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死伤惨重,剩下少量敢死队只能撤了回去。随着攻城车撞破更多城墙和城门,明军步兵们迅速搭起云梯车,开始夺城作战。这些步兵一部分在推动云梯车,一部分站在高耸的车上一个个的隔间中用火枪射击,打得城墙上只凭弓箭反击的叶尔羌黑军几乎抬不起头来。
不过,叶尔羌黑军仍然拼死抵抗,等明军接近之后,火枪与弓箭的威力也就相差无几了,甚至弓箭的射速还更快。至于城下的明军,叶尔羌黑军则从城墙上扔下滚木和礌石,试图阻止其进攻。然而明军士气高昂,不断有人冲上城墙,与敌军展开近身搏斗。
此时,阿克苏北城的侧门忽然打开,打着“绕袭明军侧后”名义而来的察哈尔骑兵快速出城,但却根本没有往明军着力攻城的南门而去,反而望着西北方向快马奔驰。
巴尔思不知道的是,明军游击将军廖文耀率领的明军骑兵此刻早已抵达了察哈尔督战骑兵的行进路线上。他们埋伏在暗处,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叶尔羌黑军在明军的猛攻下开始崩溃。艾尼瓦尔眼看着局势已经无法挽回,而最后期盼的“察哈尔骑兵对明军中军发动奇袭”也迟迟不见,他无奈地下令全军投降。
而此时,巴尔思率领的察哈尔督战骑兵也已经脱离战场,开启了狂奔模式——只是正好撞到了廖文耀的伏击圈内。
廖文耀见状,立刻下令:“出击!拦截那些逃跑的骑兵!”明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出埋伏地,向察哈尔督战骑兵发起猛攻。
巴尔思先是大吃一惊,但也马上回过神来,大喊道:“明军是具装骑兵,跑不过咱们!勇士们,冲过去就能回到叶尔羌!”
不得不说,巴尔思能被委以重任是有道理的,布日哈图没有看错他。一番激战之后,虽然数百名察哈尔骑兵被歼灭,但大部分还是成功逃脱了。此刻的明军骑兵仗着装备精良,正面作战已然不畏蒙古骑兵,但论到机动性……还得看蒙古人的。
最终,明军成功占领了阿克苏城。城内剩余的叶尔羌黑军在无法抵挡明军的攻势后选择投降。
此战明军大获全胜,以战死五百六十三人、负伤两千余人为代价,拿下了西域第一个交通枢纽阿克苏成。与之相对应的,察哈尔督战骑兵虽然战损数百人,但大部分还是得以全身而退,而叶尔羌黑军参战两万余人,战死四千左右,余者或是负伤,或是被俘。
此战之后,曾被察哈尔人倚为重要辅佐力量的叶尔羌黑军几乎全军覆没。叶尔羌城已然不远,而且因为少了叶尔羌黑军,似乎更加摇摇欲坠。
刘綎大喜过后逐渐冷静下来,在夜间的会议中提出了一个疑问:“我军都已经打到阿克苏了,为何不仅未曾看见蒙军主力,甚至仅有的三千察哈尔骑兵还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诸位对此有何见解?”
——
感谢书友“墨写惊鸿”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doni”、“书友20170107012220447”的月票支持,谢谢!
PS:6K应该算1.5章吧……顺便,考虑到读者之前的反馈,没有主角参与的战事会尽快写完,然后就该随驾南行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南线额尔德木图方面一路南奔转西,轻易击败了第一支守军,只花一个上午便完成了对罗卜的占领。紧接着,土默特骑兵开始西进,两日后抵达怯台,花了四天的准备时间,再次以一个上午顺利击败守军。
休息一日,额尔德木图继续沿着沙漠和高原的结合边缘西进,五日之后抵达克里雅。克里雅是和阗的东部门户,因此屯驻了七千守军。
再加上此城城墙也还结实,缺乏重炮的额尔德木图一时半会攻之不破,只好转攻城为围困,同时向哈密报告情况,顺便也试探着问了问已经来到哈密坐镇的甘肃巡抚王庭撰,看看能不能被特批获得一些炮兵前来支援,毕竟此时的蒙古人早已不善攻城了。
北线刘綎一边也很顺利。他这一路冬末出发,先是就近拿下了叶尔羌与瓦剌和硕特部交界不远的又力失。
又力失虽是城池,但城池不大,原本只是市集性质,其防卫靠的是游牧于周边的部落。如今因为明军主力已经进驻其不远的吐鲁番,布日哈图早就将听命的部落撤走,因此又力失城相当于未经战火,被明军直接占据。
明军主力在又力失稍加整顿,主要是安排布防,将之作为西进的后勤据点,然后便启程向西,于半个月后抵达苦先。
苦先是当前的名字,此地古名其实十分显赫,正是龟兹。刘綎学问虽然一般,但对龟兹之名还是有所了解的,对于自己能成为收复龟兹的明将也颇为自豪。不过这些暂且不提,只说这一仗打得如何顺利。
如何顺利呢?于又力失不同,苦先城中倒有守军,但明军先锋抵达之时,苦先守军便主动派人联络,表示愿意献城投降。原本明军先锋、游击将军廖文耀还有些担忧,恐苦先守军是要玩一出诈降,没敢轻易答应。
等刘綎亲率主力抵达苦先城外二十里时,明军诸将突然发现一小股骑兵从城内驶出,正朝自己而来。虽然对方不过两百余骑,但刘綎仍然下令前军戒备,结果对方表示来的正是苦先城内的守军主力——除了他们之外,城里就剩下四五百步兵,还都是老弱病残了。
刘綎颇为诧异,毕竟苦先就是龟兹,是西进道路上一处必经之地,只要敌军卡死了龟兹城,以步兵为主力的明军就基本上不可能绕行——除非他要玩点只带精锐骑兵偷袭敌军后方的花活。
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因为苦先以西的下一个重要据点是西域交通要道阿克苏,那是一座大城,除非守将守军全是二百五,否则不存在被轻骑偷袭而陷落的可能。
刘綎命前军将领头前来的将领传至中军帅帐,一问方知他们确实只能投降——布日哈图为了收缩兵力,竟然连苦先这样的要地都实际上放弃了,他的计划是死守阿克苏。
接受投降之后,刘綎将全军分为两部,一部分驻扎城外,另一部分由他亲自率领进城。苦先守军并未说谎,此城确实只有七八百兵丁,而且带甲者只有三百余……可以说披甲率不到一半了。
与之前的又力失一样,苦先城也要作为后勤据点来布置,而且因为苦先城比又力失要大不少,因此刘綎又被迫在此处停留了四日。这期间有个小问题,就是关于如何处置降军。
按照刘綎原先的想法,降军八百问题不大,留下两千明军在此接手主要城防,让着八百降军做个打杂的就好。但明军将领们略有些担忧,两千明军控制八百降军自然没问题,但万一有敌军埋伏在附近,等明军主力西进来偷袭苦先,结果城内降军里应外合,那苦先城岂不是就有危险了?
因此他们坚持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便不说杀俘吧,至少也该把他们送去吐鲁番,让王庭撰王抚军来处置,至于他想改编还是遣散这批人,那都跟我们西征将领无关了——后续有什么麻烦,那也是王抚军的首尾,可赖不到咱们武人头上。
虽然刘綎觉得这样挺麻烦,但考虑到大家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不过,他认为明军兵力也有限,不可能一边留下人手驻扎苦先,又一边派人“押解”降军去吐鲁番,因此干脆让降兵自己去吐鲁番报到。
这一来降兵却有意见了,他们表示布日哈图本来就没给苦先城留下什么物资,他们现在根本难以自行前往吐鲁番,请刘太师(蒙古习俗,把汉家高官统称太师)怜悯。
刘綎无法,考虑到西征准备充足,暂时倒还不缺物资,便拨付了一些口粮和精饲料给他们,然后写了一封文书,盖上自己的西征提督关防,告诉他们东返的路上如有意外,还可以去又力失补给。如此一来,八百降军勉强算是答应了下来,次日开始东归吐鲁番接受下一步安排。
又过一日,刘綎仍然按照计划留下两千人驻守苦先,然后率军继续西进。这一次,目标就是西域重镇阿克苏了。
阿克苏地区是个沙漠边缘的盆地绿洲,南方是沙漠,北方是雪山,阿克苏城就坐落其间。初春时节的阿克苏,大地正缓缓从寒冬的沉睡中苏醒。这个季节,阿克苏的天空常常呈现出一种深邃的蓝,阳光开始变得温暖而柔和,但冰雪尚未完全消融,它们如同守护者一般,静静地躺在山巅和阴凉之处。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雪山依旧巍峨耸立,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宛若一顶银色的皇冠,闪耀着冷峻的光芒。山脚下,冰川融水汇成的溪流开始活跃起来,潺潺流水声伴随着春风,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阿克苏河在这此时也逐渐解冻,河面上偶尔还能看到漂浮的薄冰,随着水流缓缓前行。河岸两旁的柳树开始抽出嫩绿的新芽,与残留的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既是绿洲,便有农田,哪怕是在蒙古人的治下。阿克苏城周边的农田里,农夫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翻耕着土地,准备播种新一年的作物。虽然寒意未尽,但人们的热情和对春天的期盼已经如火如荼。偶尔有孩童们在雪地上嬉戏,留下一串串欢快的足迹,预示着冬日的结束和新生的开始。
倘是往年此时,阿克苏的市集中,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应该已经开始摆摊设点,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示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人们的交谈声、马蹄声、驼铃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画卷。
但,那是往年。今年兵灾将近,谁还能如此轻松惬意呢?
在初春的寒风中,阿克苏城的气氛紧张而凝重。城墙之上,察哈尔部的旗帜迎风招展,三千精骑屯驻城中严阵以待。见过这支精骑的人都说,这些蒙古勇士个个眼神坚定锐利,仿佛能穿透远方滚滚尘烟中的敌人。
不过,这三千精骑并不是城中唯一一支守军。城内的两万余叶尔羌征召军也在紧张地备战,士兵们这几日不是忙着检查武器,就是抓紧修补着盔甲,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城外的明军,已如一条巨龙般蜿蜒而来,旌旗猎猎,战鼓隆隆。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收复失落的西域故土,而阿克苏城作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地,自然是这场征途上的必争之地。明军上下深知,只有攻下这座坚城,才能打开通往西域的大门,为大明实现“远迈汉唐”的图景。
城内外,双方的斥候不断穿梭,探查对方的虚实。城中的守军加固了城防,挖掘了壕沟,准备了滚木礌石,以防明军的猛攻。而明军则在城外布置了营帐,设立了防线,同时派出使者试图劝降,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夜色渐浓,明军的营帐中却是灯火通明,如同白昼。征西提督刘綎身披铠甲,端坐在主帐之中。他的眼神坚毅而深邃,仿佛能洞穿这夜幕,直视即将到来的战斗。
西征军的将领们,如总兵边之垣、副总兵刘天俸、参将廖文耀和周于德,以及游击王化龙、寇崇德、夏世勋、陈其正、刘招孙、刘绍贵等人,已然齐聚一堂,共同商议阿克苏战役的作战计划。
“诸位!”刘綎的声音在大帐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根据京华商社线报,阿克苏守军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那支三千人的察哈尔骑兵,他们可以看做是此战蒙军的督战队,负责监督叶尔羌黑军与我军作战。另外,线报再三强调,这支察哈尔骑兵还受命以叶尔羌黑军为饵,来尽量消耗我军有生力量;
至于叶尔羌的黑军,他们虽为察哈尔人的仆从军,但为了守住阿克苏,保卫他们的栖身之地,必定会拼死抵抗。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行事,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周密的战术。”
没有人问京华商社的线报何以连察哈尔骑兵受命以叶尔羌黑军消耗明军这样的内幕都能探听清楚,因为这一路上京华商社已经再三向他们证明了一个道理:财能通神。
察哈尔人在叶尔羌的统治本来就不算十分稳固,只是因为布日哈图手段高明,才能看似平静。但平静之下从来不乏涌动的暗流,不仅叶尔羌残余的上层人士愿意为了金银珠宝出卖情报,甚至就连察哈尔部蒙古人的不少头领也是如此。
不过,金钱的作用也不是无限的,比如明军现在希望收买城中守军,或者开出优厚条件让他们开城投降,这就没法做到了。
总兵边之垣跨前一步,手指着地图上的阿克苏城,详细分析道:“阿克苏城墙高大且厚实,强行攻城恐怕损失惨重。依我之见,我们仍应依照朝战之攻城经验,先以火炮轰击城墙,破坏其防御设施,为后续攻城创造条件。”
副总兵刘天俸点头附和:“边总戎所言极是。火炮乃我军之利器,必须充分发挥其威力,此前又力失、苦先两战都是不攻自破,我军火药储备尚称充裕,这阿克苏之战正好用来扬威!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考虑敌军的反击,特别是那些察哈尔骑兵。按照京华商社的线报来看,这支骑兵毫无疑问是察哈尔本部精锐,倘若在我军陷入攻城之时突然杀出,侧击我军一翼,亦或直冲中军大帐,无疑都极其危险。”
游击将军廖文耀显然同意这个看法,于是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为确保万无一失,末将愿承担截击敌军援军和突袭敌军后方的任务。若察哈尔骑兵真敢如此,则末将或可出其不意,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众将领的讨论愈发热烈,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出谋划策。经过长时间的商议,各项细节逐一得到完善,最终刘綎拍板道:“那好,我们就按照商议的方案行动。明日拂晓,集中炮兵先行开火,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摧毁敌军城墙。随后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一举拿下阿克苏!”
与此同时,在阿克苏城内,气氛同样紧张。名义上的守城主将、执掌叶尔羌黑军的艾尼瓦尔召集了城内所有的将领,商讨对策。他神色凝重地道:“明军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明军火炮威力惊人,故城墙之防御乃是重中之重,绝不能有任何疏忽。各种临时加固城防之准备,必须在今晚全部做好!”
巴尔思,这位察哈尔骑兵的主将,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即便城墙被破,我的骑兵也会立刻出击,将突入缺口的明军撕成碎片!”
城内的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深知此战关乎整个西域的战局,必须竭尽全力捍卫阿克苏。不过,艾尼瓦尔望向巴尔思的目光却并不坚定,他总觉得巴尔思的话虽然听起来慷慨激昂,但似乎有些过于自信了。
明军打破缺口,那也并不是察哈尔骑兵发挥的时机,毕竟城墙缺口又不是广袤草原,骑兵能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这些道理巴尔思不可能不懂,但既然他肯定懂,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
艾尼瓦尔思来想去也没想明白,但他也不好多问——或者说,不敢多问。虽然名义上自己才是阿克苏的守军主将,但众所周知,叶尔羌黑军只是察哈尔部的附庸。即便城中的叶尔羌黑军人数远多于察哈尔骑兵,但这支骑兵的主将巴尔思在地位上仍然远高于自己。
艾尼瓦尔甚至怀疑,布日哈图太师让自己做守城主将,却让巴尔思作为援军主将来此,搞不好是打定主意万一城池失陷,不至于让巴尔思作为头号责任人受到重罚。至于自己么……呵,替罪羊罢了,又复何言。
随着天空逐渐亮起,明军的火炮阵地开始活跃起来。王化龙紧盯着城墙,下令道:“集中火力轰击城墙,打开突破口!”随及,二十余门重型的二号火炮齐发怒吼,城墙在猛烈的炮火下颤抖起来。
虽然这时代重炮的准头确实有限,但多打几轮之后仍然有不少巨大的实心铁弹丸击中城墙,随着城墙的裂纹一处连接一处,整个城墙开始变得岌岌可危,部分地段开始出现崩塌。
总兵边之垣见状,立刻指挥步兵:“攻城车,准备攻城!一旦炮火停止,就立刻上!”一些步兵们钻入攻城车内部,一些凑到尾部,各自抓住扶栏和把手,开始紧张而有序地接近城墙。
此时,城内的艾尼瓦尔心急如焚。他深知叶尔羌黑军正面作战不是明军的对手,但现在引以为依靠的坚固城墙在明军威力巨大的火炮面前已经开始崩溃,已经由不得他多加思考,只能大声命令:“不要管火炮,必须立刻加固和修补城墙!敢死队出城袭击明军攻城车,尽量拖延时间,只要到了晚上,明军将不得不停止进攻!”
明军是有夜战能力的,艾尼瓦尔也知道这一点,但他期望夜晚来到并非是因为黑暗能让明军停止进攻。他期望的是西域的气候——昼夜温差巨大。在初春的阿克苏,只要入夜就冷得滴水成冰,而明军不可能耐寒至此,所以必须停下来。
巴尔思,作为察哈尔督战骑兵的主将,他的目标则更加明确——在阿克苏陷落之前,尽量保证自己的部队不受损失。他冷眼旁观叶尔羌黑军的拼死作战,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暗中下令:“察哈尔的勇士们,做好准备,一旦城墙被破,我们立刻撤离!”
亲自登上瞭望木塔的明军副总兵刘天俸端着望远镜注意到了城中的动静,他立刻传令下去:“告诉廖文耀,城中骑兵有动静,让他注意,千万别让他们冲出来接近帅帐!”
随着明军火炮的停止,攻城车接近城墙,城中的叶尔羌黑军敢死队出城希望破坏攻城车。攻城车关闭尾部铁门,尾后的步兵撤回本阵,而本阵明军的火枪兵则立刻开始火力压制。他们的火枪可以击杀攻城车外的敌军,而攻城车因为有铁质防弹结构,却可以安然无恙。
黑军敢死队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死伤惨重,剩下少量敢死队只能撤了回去。随着攻城车撞破更多城墙和城门,明军步兵们迅速搭起云梯车,开始夺城作战。这些步兵一部分在推动云梯车,一部分站在高耸的车上一个个的隔间中用火枪射击,打得城墙上只凭弓箭反击的叶尔羌黑军几乎抬不起头来。
不过,叶尔羌黑军仍然拼死抵抗,等明军接近之后,火枪与弓箭的威力也就相差无几了,甚至弓箭的射速还更快。至于城下的明军,叶尔羌黑军则从城墙上扔下滚木和礌石,试图阻止其进攻。然而明军士气高昂,不断有人冲上城墙,与敌军展开近身搏斗。
此时,阿克苏北城的侧门忽然打开,打着“绕袭明军侧后”名义而来的察哈尔骑兵快速出城,但却根本没有往明军着力攻城的南门而去,反而望着西北方向快马奔驰。
巴尔思不知道的是,明军游击将军廖文耀率领的明军骑兵此刻早已抵达了察哈尔督战骑兵的行进路线上。他们埋伏在暗处,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叶尔羌黑军在明军的猛攻下开始崩溃。艾尼瓦尔眼看着局势已经无法挽回,而最后期盼的“察哈尔骑兵对明军中军发动奇袭”也迟迟不见,他无奈地下令全军投降。
而此时,巴尔思率领的察哈尔督战骑兵也已经脱离战场,开启了狂奔模式——只是正好撞到了廖文耀的伏击圈内。
廖文耀见状,立刻下令:“出击!拦截那些逃跑的骑兵!”明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出埋伏地,向察哈尔督战骑兵发起猛攻。
巴尔思先是大吃一惊,但也马上回过神来,大喊道:“明军是具装骑兵,跑不过咱们!勇士们,冲过去就能回到叶尔羌!”
不得不说,巴尔思能被委以重任是有道理的,布日哈图没有看错他。一番激战之后,虽然数百名察哈尔骑兵被歼灭,但大部分还是成功逃脱了。此刻的明军骑兵仗着装备精良,正面作战已然不畏蒙古骑兵,但论到机动性……还得看蒙古人的。
最终,明军成功占领了阿克苏城。城内剩余的叶尔羌黑军在无法抵挡明军的攻势后选择投降。
此战明军大获全胜,以战死五百六十三人、负伤两千余人为代价,拿下了西域第一个交通枢纽阿克苏成。与之相对应的,察哈尔督战骑兵虽然战损数百人,但大部分还是得以全身而退,而叶尔羌黑军参战两万余人,战死四千左右,余者或是负伤,或是被俘。
此战之后,曾被察哈尔人倚为重要辅佐力量的叶尔羌黑军几乎全军覆没。叶尔羌城已然不远,而且因为少了叶尔羌黑军,似乎更加摇摇欲坠。
刘綎大喜过后逐渐冷静下来,在夜间的会议中提出了一个疑问:“我军都已经打到阿克苏了,为何不仅未曾看见蒙军主力,甚至仅有的三千察哈尔骑兵还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诸位对此有何见解?”
——
感谢书友“墨写惊鸿”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doni”、“书友20170107012220447”的月票支持,谢谢!
PS:6K应该算1.5章吧……顺便,考虑到读者之前的反馈,没有主角参与的战事会尽快写完,然后就该随驾南行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