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高务实要给这个兵工厂冠以皇家之名,其实也是有一定用意的。这倒不是非要学西方的命名习惯,而是一种透明化尝试,久而久之会有利于舆论监督。
当然,也不止是透明化,就像他也给军事学院命名为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一样,这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一种思维:军事力量属于皇家。
这倒不是故意拍皇帝的马屁,而是高务实认为军队必须有一个明确效忠的对象,否则就容易出现军阀化倾向。现在不可能指望大明的“封建军队”能有效忠人民的觉悟,那就明确效忠皇帝好了,这你们总能“理所当然”吧?
虽然理论上来说,现在他高务实自己恐怕就是最军阀化的势力头子,但他也有自己的自辩:我的私兵在南疆,不在大明本土占据“地盘”。本土虽然也有很多武装家丁,但他们依赖的是京华的商业收入,而不是割据着某处“地盘”。
本着透明化的原则,将来高务实还打算让皇室的一些产业也按照京华的模式进行企业改革,然后各自冠以“皇家”之名,接受士林民间的舆论监督——当然这样一来文官朝廷也更好监督它们了。
同时,天家还需要搞一些慈善机构,比如什么“大明皇家慈善总会”之类,由皇室出面,牵头去做一些冠冕堂皇的慈善义举,同样也有利于天家在民间保持良好的声望,从而加强大明国内的凝聚力,强化“皇帝永远是好皇帝,即便出了坏事也一定是皇帝身边有奸臣”这一朴实思想。
这件事本身没什么难度,因为内帑已经比较富裕了,朱翊钧又因为大明国势蒸蒸日上而变得越来越在意名声,如果能花点小钱买名声,皇帝是不会拒绝的。
现在高务实让犹豫的是这个慈善总会由谁负责。按照以往的规矩,这活儿肯定是交给内廷,比如司礼监来挑头。但当初高务实和刘馨提起此事时,刘馨建议这活儿交给皇后——哪怕是挂名也好。
她的理由高务实不问都知道,肯定是认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女性地位,至少皇后作为一国之母,不能仅止于管理一个后宫。不过,她这个观点高务实倒也同意。
即便不强行按照后世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按照传统观点来看:普通人家的正妻也是要以贤内助为目标的,而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帮自己丈夫经营一个好名声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吗?
至于说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后宫不得干政”,也没有冲突啊——做点慈善怎么就干政了?她手里花出去的钱可都是内帑的钱,又不是国库的钱。
这一点没问题,高务实可以接受。不过问题在于一旦皇后来操持慈善总会,那么这个总会的总部就肯定只能由宦官打理了,毕竟大明上上下下肯定都不能接受皇后和寻常男子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而慈善总会必然要和外界有接触,所以让宫女们去做也不合适。
对此刘馨倒是提出了一个思路,说慈善总会也可以搞“内外廷”制度,即皇宫之中设立内会,皇宫之外设立外会。皇后本人只出现在内会,对外联络由宦官负责,外会则没有各种限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甚至刘馨还提出一个想法,即京师之中的各种命妇可以进入慈善总会内会,分担一部分工作——不过她也明说了,分担工作事小,为所在家族争取名声事大。慈善总会毫无疑问是能带来良好名声的,命妇们在慈善总会挂名也好、工作也罢,都能为家族带来声望。
高务实对这个想法十分认可,而且他知道,刘馨这里恐怕还少考虑了一个重要因素:正所谓离权力中心越近的人就拥有越多权力,因此很多官员们都会积极让自己的妻子进入慈善总会——命妇接近皇后与他们接近皇帝,本质上是同一个道理。
设立皇家兵工厂是一件大事,见皇帝有意详谈,高务实便和孟古哲哲及自己一干随从简单交代了一下,最后由高陌安排,君臣二人去了马场边缘的休息室,准备好好谈谈。
虽然高务实刚才故意岔开话题,但皇帝还是先在第一时间确定了高务实回阁视事这件大事,再次强调朝廷现在离不开他,哪怕一天都不行。
此刻没有外人,高务实也就少了许多顾忌,直言道:“回阁视事还需再等几日,不过朝廷若实在有事难以决断,皇上可以让司礼监派人来找臣问询,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翊钧皱眉道:“何必这么麻烦呢,你直接回阁视事不就行了?最近这两天,攻讧你的弹章已经基本停了,而为你说情的奏疏却是一天多过一天。只要我顺势把之前弹劾你的那批人处理掉,整个风波也就过去了。”
道理自然是这个道理,正常流程差不多也就是这般,不过高务实现在可不想这样做。他对皇帝诚恳地道:“皇上爱护为臣,为臣自然是感激涕零的。不过前次弹劾臣的那些弹章也并非毫无道理,至少京华基建推动下水道建设这件事,在臣看来,其手段就有待商榷。”
“哦?”朱翊钧有些意外:“怎么说?”
“事是好事,货也是好货,但正如弹章中所指责的那样,京华基建去揽这些活,很多地方官确实会担心,如果他们拒绝会不会开罪为臣这个当朝首辅。”高务实定性道:“这确实有狐假虎威甚至以权谋私之嫌。”
朱翊钧摆手道:“可你都不知道啊,要怪也怪不到你头上。何况,既然这事本身是好事,也没闹出什么乱子来,那又何必深究?”
“规矩不能坏,否则必有后人效法。”高务实摇头道:“此事臣有一计,可以重罚京华基建,比如罚它个几万两银子。”
朱翊钧吃了一惊:“这可是你自家的产业,而且也没闹出什么要紧事,一下子就罚几万两合适吗?”
“合适,太合适了。”高务实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正因为那是臣的产业,所以一旦逾矩就更要顶格处罚,否则如何以儆效尤?”
朱翊钧认真看着高务实的细微表情,见他不似客气,迟疑道:“你真认为有这个必要?那好吧,你是首辅,朝廷这些事你看着办……不过这笔钱罚来怎么处置?”
高务实道:“返还给各地衙门,按照各自实际的工程开支额度来分。”
朱翊钧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问题,只好叹道:“既然你如此坚持,那朕也由得你去。不过,既然罚也罚了,你总该回阁视事了吧?”
高务实道:“还有一件事需要皇上应允。”
“说。”朱翊钧道:“还有什么条件,一并提出来。”
高务实笑道:“这倒不能算条件……臣希望皇上不要追究此次弹劾臣的那些官员。”
“不追究?”朱翊钧摇头道:“那不行,小臣弹劾大臣若是毫不追究,必然乱了规矩,坏了上下尊卑。”
高务实沉吟道:“那皇上可先追究,而臣会上疏求情……”
“这个我知道,你放心好了。”朱翊钧摆手道:“我先下旨将他们通通流三千里,等你一请,我再改去职返乡;你再二请,我改各降一级;你再三请,我改下不为例——这总行了吧?”
那肯定行了,戏都做全套了还有什么好说?
高务实连忙谢恩,朱翊钧道:“好了好了,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这个流程走完至少需要三天,这三天之中,我让司礼监直接拿着疏文来你这儿,等你把几件大事的处置给定了。然后么,咱们现在谈谈兵工厂的事。”
高务实点头道:“皇上有何相询?”
朱翊钧问道:“我记得你曾经说过,这建厂乃是一门学问,须得背靠某些重要资源,还要水陆交通便利等等,是么?”
高务实道:“然也。”
“京师附近最合适的地方肯定是你那开平工业区,对吧?”朱翊钧问道。
“呃……臣以为应如是。”高务实回答。
朱翊钧道:“开平那边好地方都被你早已买下,现如今建得也挺好,产量规模之类都不错,我看皇家兵工厂也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了。”
高务实一时不知道皇帝想表达什么意思,又觉得皇帝似乎还没说完,因此不便作答,只是以探询的目光看着朱翊钧。
朱翊钧也不打马虎眼,直接问道:“我看皇家兵工厂新建总要些时间,人手物资到位也需要时间,肯定赶不上第一批生产,再加上九边这一线有开平工业区也就够了……那么,皇家兵工厂不如设在南方,将来的产品主要供给九边十军之外,你看如何?”
“九边十军”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九边”乃是旧制,而“十军”显然是根据高务实之前那个军改思路来的,也就是指十个甲种军。
高务实思索片刻,摇头道:“初期可以如此操办,但等皇家兵工厂万事俱备,则京华与其皆不能固定供应某军,必须按年或按某款装备来进行竞标。”
朱翊钧一愣,问道:“这是为何?”
“因为这才是臣坚持要给京华兵工厂培养一个竞争对手的原因啊。”高务实道:“倘若两厂各自分好供给之军,那还哪里有什么竞争呢?
假设将来京华生产的武器质量变差,边军纷纷抱怨,但由于皇上规定了边军使用京华武器,因此京华也不在意边军反馈,依旧供应一些破铜烂铁,那朝廷武备岂不是立刻废弛?
同样,皇家兵工厂若是不能提供好的武器,各乙种军就会觉得自己天然只能用这些次等货,于是更加没有心气练兵,久而久之,焉不糜烂?
因此,臣需要两家兵工厂互相竞争,依靠产品质量来完成兵部的公开招标。臣设想中,将来兵部招标就是让两家兵工厂各自拿出自己的产品,在公开场合进行比试,优胜者获得订单。”
朱翊钧恍然,但想了想之后又发现了一处问题:“可按你这样说,若是其中有一家连续数次拿不到订单,那岂不是毫无进项,最后只能破产?”
咦,皇帝还真是进步很大啊,居然都有点商业思维了。
高务实笑道:“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只要朝廷给那家处境堪忧的兵工厂授权生产一部分订单就行——这个比例不能高,基本上只要保证这家兵工厂能够活下去,然后稍稍能挤出一点利润来进行研发投入就行。”
这个想法不错,朱翊钧很是满意。其实,他之所以刚才想要按照军队划分两家兵工厂的“势力范围”,主要就是对这个尚未建立的皇家兵工厂没有信心。
这不奇怪,高务实搞的这些企业实在太强了,朱翊钧觉得自己手底下那批勋贵做生意虽然看着还行,但也肯定做不过高务实,如果自由竞争,估摸着没几年就能赔光,那可就坏事了。
现在高务实这个说法就很好,就算做不过京华,至少也能维持维持,起码不会赔个精光。至于他们将来究竟能不能做好“京华的竞争对手”,这个就看他们自己发挥了……当然,内帑若有富余,也能多多少少支援一二。
这些事谈下来,两人又花了一些时间,朱翊钧看时间不早,就打算回宫,谁料高务实却叫住了他,道:“皇上,还有件事……”
朱翊钧只好又坐下,问道:“何事?”
高务实道:“臣有一个全新的道路项目,叫做铁路……”
是的,虽然蒸汽机还完全没影,但高务实已经打算提出“畜力铁路”计划了。
其实高务实提出的“铁路”本质上只是一种“有轨交通”,相当于历史上的“马拉车道”。在原历史上,马拉车道是指在蒸汽动力铁路之前,用来拖拉货车的马、设备和轨道。
早在16世纪,马就被常用于在隧道和煤矿中拉动货物,几乎所有建于16和17世纪的矿山都使用马拉轨道煤车作为唯一的运输方式。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后世德意志地区在1550年前后就出现了用于矿坑的木质轨道。
马拉车道在工业革命之前是木质轨道,直到1760年出现了使用铁条加固的轨道,1767年出现了铁质轨道。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是因为马拉轨道货车可以用同样的动力运输更多的货物。
“铁路?”朱翊钧显然第一次听到这么奇怪的词,不由纳闷道:“此言何意?你要用铁铺一条路?那有什么用?”
——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元舟”、“书友20170107012220447”的月票支持,谢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当然,也不止是透明化,就像他也给军事学院命名为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一样,这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一种思维:军事力量属于皇家。
这倒不是故意拍皇帝的马屁,而是高务实认为军队必须有一个明确效忠的对象,否则就容易出现军阀化倾向。现在不可能指望大明的“封建军队”能有效忠人民的觉悟,那就明确效忠皇帝好了,这你们总能“理所当然”吧?
虽然理论上来说,现在他高务实自己恐怕就是最军阀化的势力头子,但他也有自己的自辩:我的私兵在南疆,不在大明本土占据“地盘”。本土虽然也有很多武装家丁,但他们依赖的是京华的商业收入,而不是割据着某处“地盘”。
本着透明化的原则,将来高务实还打算让皇室的一些产业也按照京华的模式进行企业改革,然后各自冠以“皇家”之名,接受士林民间的舆论监督——当然这样一来文官朝廷也更好监督它们了。
同时,天家还需要搞一些慈善机构,比如什么“大明皇家慈善总会”之类,由皇室出面,牵头去做一些冠冕堂皇的慈善义举,同样也有利于天家在民间保持良好的声望,从而加强大明国内的凝聚力,强化“皇帝永远是好皇帝,即便出了坏事也一定是皇帝身边有奸臣”这一朴实思想。
这件事本身没什么难度,因为内帑已经比较富裕了,朱翊钧又因为大明国势蒸蒸日上而变得越来越在意名声,如果能花点小钱买名声,皇帝是不会拒绝的。
现在高务实让犹豫的是这个慈善总会由谁负责。按照以往的规矩,这活儿肯定是交给内廷,比如司礼监来挑头。但当初高务实和刘馨提起此事时,刘馨建议这活儿交给皇后——哪怕是挂名也好。
她的理由高务实不问都知道,肯定是认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女性地位,至少皇后作为一国之母,不能仅止于管理一个后宫。不过,她这个观点高务实倒也同意。
即便不强行按照后世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按照传统观点来看:普通人家的正妻也是要以贤内助为目标的,而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帮自己丈夫经营一个好名声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吗?
至于说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后宫不得干政”,也没有冲突啊——做点慈善怎么就干政了?她手里花出去的钱可都是内帑的钱,又不是国库的钱。
这一点没问题,高务实可以接受。不过问题在于一旦皇后来操持慈善总会,那么这个总会的总部就肯定只能由宦官打理了,毕竟大明上上下下肯定都不能接受皇后和寻常男子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而慈善总会必然要和外界有接触,所以让宫女们去做也不合适。
对此刘馨倒是提出了一个思路,说慈善总会也可以搞“内外廷”制度,即皇宫之中设立内会,皇宫之外设立外会。皇后本人只出现在内会,对外联络由宦官负责,外会则没有各种限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甚至刘馨还提出一个想法,即京师之中的各种命妇可以进入慈善总会内会,分担一部分工作——不过她也明说了,分担工作事小,为所在家族争取名声事大。慈善总会毫无疑问是能带来良好名声的,命妇们在慈善总会挂名也好、工作也罢,都能为家族带来声望。
高务实对这个想法十分认可,而且他知道,刘馨这里恐怕还少考虑了一个重要因素:正所谓离权力中心越近的人就拥有越多权力,因此很多官员们都会积极让自己的妻子进入慈善总会——命妇接近皇后与他们接近皇帝,本质上是同一个道理。
设立皇家兵工厂是一件大事,见皇帝有意详谈,高务实便和孟古哲哲及自己一干随从简单交代了一下,最后由高陌安排,君臣二人去了马场边缘的休息室,准备好好谈谈。
虽然高务实刚才故意岔开话题,但皇帝还是先在第一时间确定了高务实回阁视事这件大事,再次强调朝廷现在离不开他,哪怕一天都不行。
此刻没有外人,高务实也就少了许多顾忌,直言道:“回阁视事还需再等几日,不过朝廷若实在有事难以决断,皇上可以让司礼监派人来找臣问询,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翊钧皱眉道:“何必这么麻烦呢,你直接回阁视事不就行了?最近这两天,攻讧你的弹章已经基本停了,而为你说情的奏疏却是一天多过一天。只要我顺势把之前弹劾你的那批人处理掉,整个风波也就过去了。”
道理自然是这个道理,正常流程差不多也就是这般,不过高务实现在可不想这样做。他对皇帝诚恳地道:“皇上爱护为臣,为臣自然是感激涕零的。不过前次弹劾臣的那些弹章也并非毫无道理,至少京华基建推动下水道建设这件事,在臣看来,其手段就有待商榷。”
“哦?”朱翊钧有些意外:“怎么说?”
“事是好事,货也是好货,但正如弹章中所指责的那样,京华基建去揽这些活,很多地方官确实会担心,如果他们拒绝会不会开罪为臣这个当朝首辅。”高务实定性道:“这确实有狐假虎威甚至以权谋私之嫌。”
朱翊钧摆手道:“可你都不知道啊,要怪也怪不到你头上。何况,既然这事本身是好事,也没闹出什么乱子来,那又何必深究?”
“规矩不能坏,否则必有后人效法。”高务实摇头道:“此事臣有一计,可以重罚京华基建,比如罚它个几万两银子。”
朱翊钧吃了一惊:“这可是你自家的产业,而且也没闹出什么要紧事,一下子就罚几万两合适吗?”
“合适,太合适了。”高务实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正因为那是臣的产业,所以一旦逾矩就更要顶格处罚,否则如何以儆效尤?”
朱翊钧认真看着高务实的细微表情,见他不似客气,迟疑道:“你真认为有这个必要?那好吧,你是首辅,朝廷这些事你看着办……不过这笔钱罚来怎么处置?”
高务实道:“返还给各地衙门,按照各自实际的工程开支额度来分。”
朱翊钧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问题,只好叹道:“既然你如此坚持,那朕也由得你去。不过,既然罚也罚了,你总该回阁视事了吧?”
高务实道:“还有一件事需要皇上应允。”
“说。”朱翊钧道:“还有什么条件,一并提出来。”
高务实笑道:“这倒不能算条件……臣希望皇上不要追究此次弹劾臣的那些官员。”
“不追究?”朱翊钧摇头道:“那不行,小臣弹劾大臣若是毫不追究,必然乱了规矩,坏了上下尊卑。”
高务实沉吟道:“那皇上可先追究,而臣会上疏求情……”
“这个我知道,你放心好了。”朱翊钧摆手道:“我先下旨将他们通通流三千里,等你一请,我再改去职返乡;你再二请,我改各降一级;你再三请,我改下不为例——这总行了吧?”
那肯定行了,戏都做全套了还有什么好说?
高务实连忙谢恩,朱翊钧道:“好了好了,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这个流程走完至少需要三天,这三天之中,我让司礼监直接拿着疏文来你这儿,等你把几件大事的处置给定了。然后么,咱们现在谈谈兵工厂的事。”
高务实点头道:“皇上有何相询?”
朱翊钧问道:“我记得你曾经说过,这建厂乃是一门学问,须得背靠某些重要资源,还要水陆交通便利等等,是么?”
高务实道:“然也。”
“京师附近最合适的地方肯定是你那开平工业区,对吧?”朱翊钧问道。
“呃……臣以为应如是。”高务实回答。
朱翊钧道:“开平那边好地方都被你早已买下,现如今建得也挺好,产量规模之类都不错,我看皇家兵工厂也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了。”
高务实一时不知道皇帝想表达什么意思,又觉得皇帝似乎还没说完,因此不便作答,只是以探询的目光看着朱翊钧。
朱翊钧也不打马虎眼,直接问道:“我看皇家兵工厂新建总要些时间,人手物资到位也需要时间,肯定赶不上第一批生产,再加上九边这一线有开平工业区也就够了……那么,皇家兵工厂不如设在南方,将来的产品主要供给九边十军之外,你看如何?”
“九边十军”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九边”乃是旧制,而“十军”显然是根据高务实之前那个军改思路来的,也就是指十个甲种军。
高务实思索片刻,摇头道:“初期可以如此操办,但等皇家兵工厂万事俱备,则京华与其皆不能固定供应某军,必须按年或按某款装备来进行竞标。”
朱翊钧一愣,问道:“这是为何?”
“因为这才是臣坚持要给京华兵工厂培养一个竞争对手的原因啊。”高务实道:“倘若两厂各自分好供给之军,那还哪里有什么竞争呢?
假设将来京华生产的武器质量变差,边军纷纷抱怨,但由于皇上规定了边军使用京华武器,因此京华也不在意边军反馈,依旧供应一些破铜烂铁,那朝廷武备岂不是立刻废弛?
同样,皇家兵工厂若是不能提供好的武器,各乙种军就会觉得自己天然只能用这些次等货,于是更加没有心气练兵,久而久之,焉不糜烂?
因此,臣需要两家兵工厂互相竞争,依靠产品质量来完成兵部的公开招标。臣设想中,将来兵部招标就是让两家兵工厂各自拿出自己的产品,在公开场合进行比试,优胜者获得订单。”
朱翊钧恍然,但想了想之后又发现了一处问题:“可按你这样说,若是其中有一家连续数次拿不到订单,那岂不是毫无进项,最后只能破产?”
咦,皇帝还真是进步很大啊,居然都有点商业思维了。
高务实笑道:“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只要朝廷给那家处境堪忧的兵工厂授权生产一部分订单就行——这个比例不能高,基本上只要保证这家兵工厂能够活下去,然后稍稍能挤出一点利润来进行研发投入就行。”
这个想法不错,朱翊钧很是满意。其实,他之所以刚才想要按照军队划分两家兵工厂的“势力范围”,主要就是对这个尚未建立的皇家兵工厂没有信心。
这不奇怪,高务实搞的这些企业实在太强了,朱翊钧觉得自己手底下那批勋贵做生意虽然看着还行,但也肯定做不过高务实,如果自由竞争,估摸着没几年就能赔光,那可就坏事了。
现在高务实这个说法就很好,就算做不过京华,至少也能维持维持,起码不会赔个精光。至于他们将来究竟能不能做好“京华的竞争对手”,这个就看他们自己发挥了……当然,内帑若有富余,也能多多少少支援一二。
这些事谈下来,两人又花了一些时间,朱翊钧看时间不早,就打算回宫,谁料高务实却叫住了他,道:“皇上,还有件事……”
朱翊钧只好又坐下,问道:“何事?”
高务实道:“臣有一个全新的道路项目,叫做铁路……”
是的,虽然蒸汽机还完全没影,但高务实已经打算提出“畜力铁路”计划了。
其实高务实提出的“铁路”本质上只是一种“有轨交通”,相当于历史上的“马拉车道”。在原历史上,马拉车道是指在蒸汽动力铁路之前,用来拖拉货车的马、设备和轨道。
早在16世纪,马就被常用于在隧道和煤矿中拉动货物,几乎所有建于16和17世纪的矿山都使用马拉轨道煤车作为唯一的运输方式。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后世德意志地区在1550年前后就出现了用于矿坑的木质轨道。
马拉车道在工业革命之前是木质轨道,直到1760年出现了使用铁条加固的轨道,1767年出现了铁质轨道。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是因为马拉轨道货车可以用同样的动力运输更多的货物。
“铁路?”朱翊钧显然第一次听到这么奇怪的词,不由纳闷道:“此言何意?你要用铁铺一条路?那有什么用?”
——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元舟”、“书友20170107012220447”的月票支持,谢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