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郭朴今日内阁当值,刚入值房,便对新近入直文渊阁的翰林院编修萧良有道:“今日是不是有求真的上疏?拿来我看。”
萧良有本身就是高务实的同年,经过一起编纂《大明会典》,现在已然算是好友了,他当然清楚郭朴和高务实的师生关系,对于高务实到任广西巡按之后的第一次上疏,他早就料到郭朴一定会亲自关注,所以郭朴一开口,他便微微躬身道:“元辅,求真的疏文已经放在您案头了。”
郭朴满意地点了点头,自己走到案前坐下,拿起高务实的疏文看了起来。
这篇疏文名为《为纾民困请划廉州府于广西布政司疏》,题目当然是很高大上的,内容也非常光明正大,但他疏文的大意很有意思,其中的思想几乎是和他得以成为“六首状元”的那篇策论完全一致。
就是说,广西之所以乱,关键在于穷。就像他策论里说的:今天下之大患在于贫:吏贫则黩,民贫则盗,军贫则闹,国贫则弱……所谓贫也,于小民而言,其产不足自给,其易不足自用,如是究其所源,无非生产不丰、交易不畅。
因是故,欲使官吏不贪,先加其俸;欲使小民不盗,先富其收;欲使士卒不闹,先足其饷;欲使国家不弱,先丰其库。
而他的这篇疏文也是按照这一思想,提出:“广西之贫,非独地力之有限,非独人力之不足,实因其地之所产,皆无以加工贩售者也。”
于是高务实提出了一堆帮广西“加工贩售”的名目,并且堂而皇之的在疏文中表示,京华愿意领衔在广西建立制糖、造船两大工场,并大力培养当地油桐种植与桐油贸易。
而唯一的麻烦就在于广西没有出海口,这些货物即便能够生产出来,也要经过广东的廉州过一道手。
高务实在疏文中明确的说,对于京华乃至将来的其他商人而言,缴税给广西还是广东,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广东恒富,广西恒穷,则西省久仰东省供给,无以自立,其民仓廪不足,何以知礼仪而守本分?”
总而言之,他把廉州府能不能划入广西,上升到了广西一省能不能长治久安的高度上去。
当然,也顺便提及了诸如班军给养等相关的问题,以此加以佐证。
至于可能的“坏处”,高务实提到了关于倭寇防范的问题,但他谈得不多,其主要的意思隐藏在一句话之中:“彼处产业既兴,地方受惠,自会严加防范。”
这句话颇有意思,就好像是在说眼下廉州并不受重视,即便广东水师颇有实力,但因为没有什么利益相关,所以倭寇来去自如。而将来既然兴办了一系列实业,则广西地方与之利益攸关,为了保护这些利益,当然不可能对倭寇的威胁视而不见。
如果让郭朴来评价,那就是立意高,立论正,整篇疏文不仅大义凛然,而且十分实际,深秉实学之精神要义。
郭朴又仔细看了看有没有什么不符规制的地方,不过他这就是多虑了,高务实刚刚编纂完《大明会典》,对一些该避讳和注意的地方清楚得很,岂会犯错?
郭阁老于是批复了十六个字:“该员所疏,陈述明白,思虑得当,可允其请。”
疏入,朱翊钧听说高务实上任之后递上了第一道奏疏,还以为他在巡察中发现了什么贪官污吏上疏弹劾,谁知拿过来一看却是这样一道疏文,不禁心中有些诧异。
巡按御史的管辖范围虽然早已扩大得近乎没有边际了,但整体上来说,应该还是以监察为主,这些地方行政事务,通常来说应该是巡抚的主管。
朱翊钧先是有些意外,但仔细看了之后,却又不得不承认,高务实这道奏疏并不是越权。监察御史的工作,甭管他是抓贪官也好,查叛逆也罢,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当地的平靖。而他的这道疏文,虽然主要着眼点是财政,可是最终目的也依然是为了维护当地的平靖,甚至可以说,是为了长治久安式的平靖。
朱翊钧对高务实的能力一直都是很放心的,虽然他隐约觉得这件事恐怕会有人反对,但他继承了乃父隆庆帝的一个好习惯:用人不疑。现在既然内阁的票拟也是同意,他也就不再多想了,提笔朱批道:“廉州昔属广东,乃因倭寇,前宋非此也。然今倭寇势窘,廉州回属广西乃长久之策,可矣。有司可速议定清楚,区划明白,报与朕知。”
一府之地更改行政归属,这不是随口一说就算完事的,六部和都察院乃至五军都督府等衙门,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相关的行政流程、黄册与鱼鳞图册等档案资料的转移等等,各种杂事一大堆。
所以圣旨一下,各部都是暗道晦气,很多官员私底下找各自的阁老后台请教行止。
高党一边自然好说,高务实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他们肯定要配合着唱赞歌,而心学一派则暂时保持了沉默。
其实申时行现在有一点苦恼,本来按照他的想法,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去和高党相争,别看高务实年纪又轻、级别又低,但他是个很特殊的人物,在当前的情况下,跟高务实为了这点事掐起来非常不划算。
现在的情况是,郭朴明显已经有了退意,而张四维虽然年纪不算很老,身体却不好,既如此,何不等他们退了之后再去和高党做个计较?
然而麻烦在于刘尧诲是典型的心学党重臣,以他平定八寨之乱的功绩,不说来燕京,至少也很有机会出任南京兵部尚书,那可是南京实际上的第一重臣。现在高务实一刀切在了刘尧诲身上,申时行不得不考虑一下刘尧诲的反应。
所以申时行决定等,等着看刘尧诲收到消息之后的反应,然后再决定是反对还是默认。
既然没有人马上跳出来唱反调,圣旨自然要开始执行,而与此同时,高家的处相关产业也开始动了。
开平方面,三大厂开始调整产能,紧急供应给京华火炮厂和京华火枪厂大量精铁,两兵工厂则借口京华保安队需要南下广西保护即将开建的制糖厂和造船厂,开始加班加点制造隆庆二式火枪和丙子一式轻炮、庚辰一式重炮。
顺便,他们还转手了一笔买卖交给王崇古的孙儿王谦,乃是制造大批精铁矛头。王家现在也开始搞军工私营了,不过是以冷兵器和盔甲生意为主,所以这次京华的铁矛头买卖直接交给了王家。
王崇古是张四维的舅舅,按理说王谦和高务实还算表兄弟呢,只是从大明的习惯来说,这“表”得有点远。但是两家都是高党,又有亲戚关系,平日里自然少不了往来,尤其是王家所用的铁还是京华提供的货源,算起来王家也就是在其中赚了个加工费。
同时京华的武装力量也紧急调动,从京华商社、开平、河南卫辉等地分批次调动了足足四千人至山东莱州,刘显、高珗同时出马,亲自前往莱州进行最后整训,准备在全部武器装备配备齐全之后由海路调往广西。
其中刘显只负责整训,整训完就会回开平准备第二批次的人员,而高珗则要带队前往广西准备作战。
这一次调动的人马虽然不多不少只是四千,对于在京畿、河南、山西和陕西拥有超过两万武装或准武装人员的京华系统而言,大概只是抽调了五分之一不到,甚至加上后续的第二批次也不过四分之一的实力,但是这是一次“万里远征”,很多事情都要考虑这一点。
最起码,他们到了广西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适应气候,光是这一条就至少要花两三个月。
因为这些七七八八的事,最有南方作战经验的刘显才会亲自赶往莱州传授经验。
除了武力方面的准备,莱州的京华造船厂则忙于调配人员,有不少造船工匠需要随船队赶往广西——广州方面虽然招募了不少人,但一时不可能招足,还是需要北方的支援。
炼糖厂的人员招募就更麻烦了,这是高务实的临时决定,北方也没有这一类型的人才储备,还得赶紧四下招人,同时在卫辉、新郑招募人手。
招募了这么多的人,总要有足够的粮食,广西当地的粮食产量是靠不住的,要么得去广东购买,要么得从湖广购买。虽然理论上高务实在湖广拥有更好的商业网络,但从湖广调粮去广西却比较不便——山区多,水路又是逆流,因此这件事只好暂时放着,京华在北方只准备路上食用的粮食就行,其余部分由高孟男在广州附近买入运抵钦州。
还有其他零零总总的一些准备,倒不必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就是整个京华都为之行动了起来,高务实十年奠基的效果到底如何,就要看这一波了。
这一点,京华上下都很清楚,所以由不得他们不紧张——这次干得好不好,老爷可是亲自盯着看的,将来的前途可全在这一举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萧良有本身就是高务实的同年,经过一起编纂《大明会典》,现在已然算是好友了,他当然清楚郭朴和高务实的师生关系,对于高务实到任广西巡按之后的第一次上疏,他早就料到郭朴一定会亲自关注,所以郭朴一开口,他便微微躬身道:“元辅,求真的疏文已经放在您案头了。”
郭朴满意地点了点头,自己走到案前坐下,拿起高务实的疏文看了起来。
这篇疏文名为《为纾民困请划廉州府于广西布政司疏》,题目当然是很高大上的,内容也非常光明正大,但他疏文的大意很有意思,其中的思想几乎是和他得以成为“六首状元”的那篇策论完全一致。
就是说,广西之所以乱,关键在于穷。就像他策论里说的:今天下之大患在于贫:吏贫则黩,民贫则盗,军贫则闹,国贫则弱……所谓贫也,于小民而言,其产不足自给,其易不足自用,如是究其所源,无非生产不丰、交易不畅。
因是故,欲使官吏不贪,先加其俸;欲使小民不盗,先富其收;欲使士卒不闹,先足其饷;欲使国家不弱,先丰其库。
而他的这篇疏文也是按照这一思想,提出:“广西之贫,非独地力之有限,非独人力之不足,实因其地之所产,皆无以加工贩售者也。”
于是高务实提出了一堆帮广西“加工贩售”的名目,并且堂而皇之的在疏文中表示,京华愿意领衔在广西建立制糖、造船两大工场,并大力培养当地油桐种植与桐油贸易。
而唯一的麻烦就在于广西没有出海口,这些货物即便能够生产出来,也要经过广东的廉州过一道手。
高务实在疏文中明确的说,对于京华乃至将来的其他商人而言,缴税给广西还是广东,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广东恒富,广西恒穷,则西省久仰东省供给,无以自立,其民仓廪不足,何以知礼仪而守本分?”
总而言之,他把廉州府能不能划入广西,上升到了广西一省能不能长治久安的高度上去。
当然,也顺便提及了诸如班军给养等相关的问题,以此加以佐证。
至于可能的“坏处”,高务实提到了关于倭寇防范的问题,但他谈得不多,其主要的意思隐藏在一句话之中:“彼处产业既兴,地方受惠,自会严加防范。”
这句话颇有意思,就好像是在说眼下廉州并不受重视,即便广东水师颇有实力,但因为没有什么利益相关,所以倭寇来去自如。而将来既然兴办了一系列实业,则广西地方与之利益攸关,为了保护这些利益,当然不可能对倭寇的威胁视而不见。
如果让郭朴来评价,那就是立意高,立论正,整篇疏文不仅大义凛然,而且十分实际,深秉实学之精神要义。
郭朴又仔细看了看有没有什么不符规制的地方,不过他这就是多虑了,高务实刚刚编纂完《大明会典》,对一些该避讳和注意的地方清楚得很,岂会犯错?
郭阁老于是批复了十六个字:“该员所疏,陈述明白,思虑得当,可允其请。”
疏入,朱翊钧听说高务实上任之后递上了第一道奏疏,还以为他在巡察中发现了什么贪官污吏上疏弹劾,谁知拿过来一看却是这样一道疏文,不禁心中有些诧异。
巡按御史的管辖范围虽然早已扩大得近乎没有边际了,但整体上来说,应该还是以监察为主,这些地方行政事务,通常来说应该是巡抚的主管。
朱翊钧先是有些意外,但仔细看了之后,却又不得不承认,高务实这道奏疏并不是越权。监察御史的工作,甭管他是抓贪官也好,查叛逆也罢,说到底还是为了维护当地的平靖。而他的这道疏文,虽然主要着眼点是财政,可是最终目的也依然是为了维护当地的平靖,甚至可以说,是为了长治久安式的平靖。
朱翊钧对高务实的能力一直都是很放心的,虽然他隐约觉得这件事恐怕会有人反对,但他继承了乃父隆庆帝的一个好习惯:用人不疑。现在既然内阁的票拟也是同意,他也就不再多想了,提笔朱批道:“廉州昔属广东,乃因倭寇,前宋非此也。然今倭寇势窘,廉州回属广西乃长久之策,可矣。有司可速议定清楚,区划明白,报与朕知。”
一府之地更改行政归属,这不是随口一说就算完事的,六部和都察院乃至五军都督府等衙门,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相关的行政流程、黄册与鱼鳞图册等档案资料的转移等等,各种杂事一大堆。
所以圣旨一下,各部都是暗道晦气,很多官员私底下找各自的阁老后台请教行止。
高党一边自然好说,高务实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他们肯定要配合着唱赞歌,而心学一派则暂时保持了沉默。
其实申时行现在有一点苦恼,本来按照他的想法,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去和高党相争,别看高务实年纪又轻、级别又低,但他是个很特殊的人物,在当前的情况下,跟高务实为了这点事掐起来非常不划算。
现在的情况是,郭朴明显已经有了退意,而张四维虽然年纪不算很老,身体却不好,既如此,何不等他们退了之后再去和高党做个计较?
然而麻烦在于刘尧诲是典型的心学党重臣,以他平定八寨之乱的功绩,不说来燕京,至少也很有机会出任南京兵部尚书,那可是南京实际上的第一重臣。现在高务实一刀切在了刘尧诲身上,申时行不得不考虑一下刘尧诲的反应。
所以申时行决定等,等着看刘尧诲收到消息之后的反应,然后再决定是反对还是默认。
既然没有人马上跳出来唱反调,圣旨自然要开始执行,而与此同时,高家的处相关产业也开始动了。
开平方面,三大厂开始调整产能,紧急供应给京华火炮厂和京华火枪厂大量精铁,两兵工厂则借口京华保安队需要南下广西保护即将开建的制糖厂和造船厂,开始加班加点制造隆庆二式火枪和丙子一式轻炮、庚辰一式重炮。
顺便,他们还转手了一笔买卖交给王崇古的孙儿王谦,乃是制造大批精铁矛头。王家现在也开始搞军工私营了,不过是以冷兵器和盔甲生意为主,所以这次京华的铁矛头买卖直接交给了王家。
王崇古是张四维的舅舅,按理说王谦和高务实还算表兄弟呢,只是从大明的习惯来说,这“表”得有点远。但是两家都是高党,又有亲戚关系,平日里自然少不了往来,尤其是王家所用的铁还是京华提供的货源,算起来王家也就是在其中赚了个加工费。
同时京华的武装力量也紧急调动,从京华商社、开平、河南卫辉等地分批次调动了足足四千人至山东莱州,刘显、高珗同时出马,亲自前往莱州进行最后整训,准备在全部武器装备配备齐全之后由海路调往广西。
其中刘显只负责整训,整训完就会回开平准备第二批次的人员,而高珗则要带队前往广西准备作战。
这一次调动的人马虽然不多不少只是四千,对于在京畿、河南、山西和陕西拥有超过两万武装或准武装人员的京华系统而言,大概只是抽调了五分之一不到,甚至加上后续的第二批次也不过四分之一的实力,但是这是一次“万里远征”,很多事情都要考虑这一点。
最起码,他们到了广西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适应气候,光是这一条就至少要花两三个月。
因为这些七七八八的事,最有南方作战经验的刘显才会亲自赶往莱州传授经验。
除了武力方面的准备,莱州的京华造船厂则忙于调配人员,有不少造船工匠需要随船队赶往广西——广州方面虽然招募了不少人,但一时不可能招足,还是需要北方的支援。
炼糖厂的人员招募就更麻烦了,这是高务实的临时决定,北方也没有这一类型的人才储备,还得赶紧四下招人,同时在卫辉、新郑招募人手。
招募了这么多的人,总要有足够的粮食,广西当地的粮食产量是靠不住的,要么得去广东购买,要么得从湖广购买。虽然理论上高务实在湖广拥有更好的商业网络,但从湖广调粮去广西却比较不便——山区多,水路又是逆流,因此这件事只好暂时放着,京华在北方只准备路上食用的粮食就行,其余部分由高孟男在广州附近买入运抵钦州。
还有其他零零总总的一些准备,倒不必一一赘述了,总而言之就是整个京华都为之行动了起来,高务实十年奠基的效果到底如何,就要看这一波了。
这一点,京华上下都很清楚,所以由不得他们不紧张——这次干得好不好,老爷可是亲自盯着看的,将来的前途可全在这一举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