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大明此刻银价颇高,万两银子的确是一笔巨款,送不起也是理所当然,所以高务实也不纠结这一块了,再次问道:“你既然是转卖给边军,可边军军饷有限得紧,他们拿得出钱来买马么?你成本价转卖?”
“成本价也不行的,我还是得亏。”曹淦笑道:“那马匹在我手里哪怕只是过个手,总也要耗费些时日,如此马料、照养等花费都得花钱,再加上边军还得时常拖延些时日才能凑够货物,我怎肯成本价给他们?不过一般来说我卖得也不算贵,差不多一匹马加价二两左右也就是了,毕竟要顾忌和边军的交情不是?”
他顿了一顿,又继续道:“至于边军拿不拿得出钱这件事,少爷倒是有所不知。要想边军直接拿银子出来买马恐怕是颇有难度,反正这几年来边军都极少给现银。他们一般会拿其他物资冲抵货款,这些玩意儿范围很广,小的方才说过的那些绸缎、布绢、绵花、针线、绳索、梳篦、大米、盐巴、糖果、梭布、水獭皮、羊皮盒子什么的,他们都会拿过来冲抵……这也是为何小的说没法原价卖马给他们的原因之一:他们这些货物太杂,不惟他们自己凑足货物麻烦,咱们这边计算起价格来也很是麻烦,总要浪费好些时日,那些养马的钱小的总不能自己掏了,没人会蠢到这样做买卖。”
高务实这下子明白过来了,问道:“而你又拿着这些货物去和蒙古人交易?”
“那是,反正蒙古人什么玩意都要。”曹淦道:“不过其实这其中有些玩意儿小的也是不喜欢收的,譬如那些个寻常针线之类的便宜货,小的因为不喜欢要,一般给边军作价都很低。”
高务实略微好奇:“为何不喜欢要?蒙古人不缺这些小东西么?”
“蒙古倒是缺,但能大量卖马给小的的人,都是在蒙古颇有身份之辈,他们怎会有兴趣买那些个针线之类的玩意儿?他们要的都是绫罗绸缎之类的好东西。至于那些寻常蒙古人需要的东西,大多只能拿去换些牛、羊、毛皮、马尾之类,而且不知为何,近年来蒙古人都不大爱卖牛了。”
“哦?”高务实微微蹙眉:“不卖牛又是为何,你可知晓其中内情?”
曹淦摸了摸自己的大秃头,迟疑道:“小的不曾细思,不过估计是跟白莲教乱贼大量裹挟边地汉民迁往蒙古开垦田地有关。”
哦,是这事儿……这个情况高务实前世便有所了解,说穿了无非是一部分边地汉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活不下去了,被一些白莲教众想方设法弄到蒙古南疆开垦荒地种田。蒙古虽然以草原为主,但也不是说就毫无可开垦的土地了,因此有这样的地方划给治下的汉民,甚至弄出所谓“板升”来。
板升城这件事,在后世经常被拿来抨击明廷的统治不得人心,主要的说法就是诸如大明的农耕技术和一些手工技术乃至筑城技术和医术被“流传”去了蒙古,使得汉人自己的竞争力下降云云。
高务实对此的看法是:放屁。
为何?
君不知“文化输出”这个词么?高务实恨不得蒙古人更快、更多的接受汉人文化,加大筑城聚居的力度——今后才方便汉人统治!
蒙古人要是始终保持千万里游牧的风格,科技倒是没什么发展了,可汉人想要一个长治久安的边疆基本也就没戏了——他生产力越弱,就只能越发的依靠动不动来汉地打草谷来维持生计,人家又是以骑兵为主,抢一波就走。你长城虽长,难道真能万里设防?
大明经常出现被蒙古人抢一波就走,等到明军赶到基本就只能打扫个战场,原因何在?你跑不过人家啊!蒙古人又不打算长久统治他打下的地方,他们根本就只是为了抢劫一些生活物资,一点占城侵地的念头都没有,你能怎的?
所以,高务实一点都不反对蒙古人汉化,甚至恨不能亲自为他们谋划谋划怎么加快汉化力度才好!所以虽然明廷对边民北逃很是恼火,但高务实却一点不恼。他不仅不恼,甚至还想起另一档子事来。
蒙古每次向明廷申请开市,还会顺便提出让明廷给他们赠送佛经,乃至派出京师的大喇嘛去蒙古传教,而明廷对此似乎一直没什么兴趣,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这简直是送上门的好生意都不肯做!
高务实要是能掌权,一定尽心尽力多印佛经,多派喇嘛给蒙古人传教!因为喇嘛教对于蒙古来说,基本就是个自杀教,或者至少也是个自残教——这倒不是说喇嘛教是让蒙古人自杀或者自残的邪教,它当然也是劝人向善的正经宗教,但是从国家层面而言,崇尚喇嘛教会严重损害国力和进取精神。
君不见喇嘛教在蒙古兴盛之后,蒙古人的荣光就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么?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中,这里头还有满清减丁政策的影响,但喇嘛教导致蒙古人自废武功也是重要原因。
所以综合各种情况来看,高务实根本不认为大明需要武力征服蒙古——只靠经济和文化就能把蒙古弄成个大筛子,然后再保证一定量的武力对其进行威慑,便能将之收为己用。
何乐而不为啊!
至于你说蒙汉矛盾尖锐不可调和?那简直荒天下之大唐,大明两百余年,不知道有多少蒙古人前赴后继的为汉人效力!
随便举几个例子,譬如著名的土木堡之战,明军号称五十万(实际约二十万),损兵七万,其中大量损失为蒙古族将士,他们多改汉姓,为保卫明军撤退同自己的蒙族同胞殊死杀到最后一刻。以至于后世有人戏称,说土木堡之战表面看是汉人朝廷跟蒙古人打,实际上反而更像是蒙古人打了一场内战。
万历年间,大明两次援朝,打击丰臣秀吉的日本侵略军。其中的宣府大同系明军,其主力就是蒙古人。彼时的宣大四将摆赛、杨登山、解青登、颇贵,四个人全部是蒙古人。
明末,辽东为明朝效力的蒙古人更以万数计,松锦大战明军失败时,仍有三千多蒙古人为明军死守到最后一刻,反倒是汉人降了之后,蒙古人才不得已被俘,最后被满清全部杀掉。
所以,深知其中内情和发展的高务实对于板升之事相当“看得开”。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成本价也不行的,我还是得亏。”曹淦笑道:“那马匹在我手里哪怕只是过个手,总也要耗费些时日,如此马料、照养等花费都得花钱,再加上边军还得时常拖延些时日才能凑够货物,我怎肯成本价给他们?不过一般来说我卖得也不算贵,差不多一匹马加价二两左右也就是了,毕竟要顾忌和边军的交情不是?”
他顿了一顿,又继续道:“至于边军拿不拿得出钱这件事,少爷倒是有所不知。要想边军直接拿银子出来买马恐怕是颇有难度,反正这几年来边军都极少给现银。他们一般会拿其他物资冲抵货款,这些玩意儿范围很广,小的方才说过的那些绸缎、布绢、绵花、针线、绳索、梳篦、大米、盐巴、糖果、梭布、水獭皮、羊皮盒子什么的,他们都会拿过来冲抵……这也是为何小的说没法原价卖马给他们的原因之一:他们这些货物太杂,不惟他们自己凑足货物麻烦,咱们这边计算起价格来也很是麻烦,总要浪费好些时日,那些养马的钱小的总不能自己掏了,没人会蠢到这样做买卖。”
高务实这下子明白过来了,问道:“而你又拿着这些货物去和蒙古人交易?”
“那是,反正蒙古人什么玩意都要。”曹淦道:“不过其实这其中有些玩意儿小的也是不喜欢收的,譬如那些个寻常针线之类的便宜货,小的因为不喜欢要,一般给边军作价都很低。”
高务实略微好奇:“为何不喜欢要?蒙古人不缺这些小东西么?”
“蒙古倒是缺,但能大量卖马给小的的人,都是在蒙古颇有身份之辈,他们怎会有兴趣买那些个针线之类的玩意儿?他们要的都是绫罗绸缎之类的好东西。至于那些寻常蒙古人需要的东西,大多只能拿去换些牛、羊、毛皮、马尾之类,而且不知为何,近年来蒙古人都不大爱卖牛了。”
“哦?”高务实微微蹙眉:“不卖牛又是为何,你可知晓其中内情?”
曹淦摸了摸自己的大秃头,迟疑道:“小的不曾细思,不过估计是跟白莲教乱贼大量裹挟边地汉民迁往蒙古开垦田地有关。”
哦,是这事儿……这个情况高务实前世便有所了解,说穿了无非是一部分边地汉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活不下去了,被一些白莲教众想方设法弄到蒙古南疆开垦荒地种田。蒙古虽然以草原为主,但也不是说就毫无可开垦的土地了,因此有这样的地方划给治下的汉民,甚至弄出所谓“板升”来。
板升城这件事,在后世经常被拿来抨击明廷的统治不得人心,主要的说法就是诸如大明的农耕技术和一些手工技术乃至筑城技术和医术被“流传”去了蒙古,使得汉人自己的竞争力下降云云。
高务实对此的看法是:放屁。
为何?
君不知“文化输出”这个词么?高务实恨不得蒙古人更快、更多的接受汉人文化,加大筑城聚居的力度——今后才方便汉人统治!
蒙古人要是始终保持千万里游牧的风格,科技倒是没什么发展了,可汉人想要一个长治久安的边疆基本也就没戏了——他生产力越弱,就只能越发的依靠动不动来汉地打草谷来维持生计,人家又是以骑兵为主,抢一波就走。你长城虽长,难道真能万里设防?
大明经常出现被蒙古人抢一波就走,等到明军赶到基本就只能打扫个战场,原因何在?你跑不过人家啊!蒙古人又不打算长久统治他打下的地方,他们根本就只是为了抢劫一些生活物资,一点占城侵地的念头都没有,你能怎的?
所以,高务实一点都不反对蒙古人汉化,甚至恨不能亲自为他们谋划谋划怎么加快汉化力度才好!所以虽然明廷对边民北逃很是恼火,但高务实却一点不恼。他不仅不恼,甚至还想起另一档子事来。
蒙古每次向明廷申请开市,还会顺便提出让明廷给他们赠送佛经,乃至派出京师的大喇嘛去蒙古传教,而明廷对此似乎一直没什么兴趣,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这简直是送上门的好生意都不肯做!
高务实要是能掌权,一定尽心尽力多印佛经,多派喇嘛给蒙古人传教!因为喇嘛教对于蒙古来说,基本就是个自杀教,或者至少也是个自残教——这倒不是说喇嘛教是让蒙古人自杀或者自残的邪教,它当然也是劝人向善的正经宗教,但是从国家层面而言,崇尚喇嘛教会严重损害国力和进取精神。
君不见喇嘛教在蒙古兴盛之后,蒙古人的荣光就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么?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中,这里头还有满清减丁政策的影响,但喇嘛教导致蒙古人自废武功也是重要原因。
所以综合各种情况来看,高务实根本不认为大明需要武力征服蒙古——只靠经济和文化就能把蒙古弄成个大筛子,然后再保证一定量的武力对其进行威慑,便能将之收为己用。
何乐而不为啊!
至于你说蒙汉矛盾尖锐不可调和?那简直荒天下之大唐,大明两百余年,不知道有多少蒙古人前赴后继的为汉人效力!
随便举几个例子,譬如著名的土木堡之战,明军号称五十万(实际约二十万),损兵七万,其中大量损失为蒙古族将士,他们多改汉姓,为保卫明军撤退同自己的蒙族同胞殊死杀到最后一刻。以至于后世有人戏称,说土木堡之战表面看是汉人朝廷跟蒙古人打,实际上反而更像是蒙古人打了一场内战。
万历年间,大明两次援朝,打击丰臣秀吉的日本侵略军。其中的宣府大同系明军,其主力就是蒙古人。彼时的宣大四将摆赛、杨登山、解青登、颇贵,四个人全部是蒙古人。
明末,辽东为明朝效力的蒙古人更以万数计,松锦大战明军失败时,仍有三千多蒙古人为明军死守到最后一刻,反倒是汉人降了之后,蒙古人才不得已被俘,最后被满清全部杀掉。
所以,深知其中内情和发展的高务实对于板升之事相当“看得开”。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