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守则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一个关于长生种的故事第22章 守则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你在永安城的时候没看过判决书?”

    “没有啊,就顾着跟小六去看他办事了。现在想来这效率确实太高了,搬进城里住办的手续这么少?”

    陈近之靠在床上,拿起一块果干,咬一口嚼碎吞下去,又端起茶杯喝口茶,开口说道:“因为用的是我的名额。”

    “嗯?”

    见他是真不懂,于是陈近之坐起身子,给他详细地解释了一遍。

    景国十一城,永安城居民多一点,三亿人,其余十城每城有居民两亿左右。剩下的八成人在十一城外的镇子、村庄或者小城里居住。

    十一城内不管是设施、管理还是福利,都比外面好上一大截。代价就是,税收也比外面高一些。

    但是住在城内不代表就一生安稳了,官府会记录每个人的财政情况,如果感觉你的钱不足以让你继续在城内生活,那么就会提前一个月通知,一个月后情况没有改善,请出城。

    剑宗每年都有三百个入城名额,除了奖励给每年表现好的宗内弟子,陈近之手头上有十个,不过以前都没用过,这一次给了齐思一个。

    用剑宗名额进来的人,都有五年的保底期,只要这五年内不犯大错,就算没钱,也能留在城内。当然,齐思手里有陈近之买东西给的三百两,哪怕每天就在永安城吃吃喝喝,也够花十年了。

    “所以这判决书也属于正常情况?”

    “嗯,碰到这种不太好判的,但是有类似情况的事情,就按照以前的案例来判,然后根据损失的多少之类的具体情况来修改赔偿数额。然后挂上判决书说明。”

    “那如果没有相似的案例呢?”

    “那就把具体情况写出来,然后把官府的判决挂旁边,有意见的人写纸上扔下面箱子里,三天后开箱,综合所有意见再讨论一次。如果没有争议的话就直接判了,有的话就找人来论。”

    听起来好像很人性化,但陈云秋总感觉有点不太对。

    “要是人们都嫌麻烦不投意见呢?”

    “维持原判咯,既然没意见。不过这样以后自己碰上这种事,他们就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那如果有人提了意见,却包藏祸心,想为自己争取利益甚至只是单纯的想破坏法律呢?”

    “除非他比所有人都聪明,让人发觉不了他的小心思,否则多来两次就会把他抓了。”

    “有点矛盾啊,这不会让人联想到万一自己想提个什么意见,结果被认为是包藏祸心,然后被抓吗?这也会损伤人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吧。”

    “……那我就不清楚是怎么把握其中的度了,不过这么多年下来人们还是很热衷参与的。”

    陈云秋愈发觉得这像是一个乌托邦世界,或许没有故事里那么幸福,但确实已经好到让人觉得不真实了。

    “这些规矩,是慢慢形成的吗?”

    “是一开始就有的,”陈近之眯着眼睛笑了起来:“全被记录在《守则》里。流传至今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了,不管是建城的规矩还是律法,全在这本书上,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了。”

    陈云秋突然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了,如果真有前辈来过这里,那么这个前辈一定是个理想主义。

    “没有人想过改变吗?”

    “之前是被逼着退到横断山脉这边,刚安定下来,这一份《守则》确实很好,所以就用了。”

    “当时是怎么选出城内和城外的人?”

    “愿意来参与建城并服从律法的,就住进来。”

    “那应该很多人都愿意吧?”

    “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参与了进来。”

    “那为什么现在城外的人是城内的四倍?”

    陈近之摇摇头:“我不知道原因,但是我猜是因为城内确实管理地太好了。”

    陈云秋了然,然后又想到刚刚陈近之留下的一个话头:“你刚刚说‘之前’?意思现在有人想改变?”

    “因为,很久没有改变过了啊。没有任何发展,仿佛未来就是一直这样过下去。”陈近之感叹着。

    “你怀疑《守则》有问题?”

    “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我们本应该不停进步。几百年不曾变过的天下,那和一潭死水有什么差别?”

    陈云秋默然。九年义务制教育加上高中三年的学习,让他对以前的制度和律法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但他从未见过被执行得这么好的律法,明明有这么多漏洞。

    不可否认,如果民智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像这样让人们自己来判决,才是最好的。可现在明显不是这样,那么这过于理想化的松散架子是怎么撑到现在的?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一个关于长生种的故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个关于长生种的故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个关于长生种的故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一个关于长生种的故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