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上位(月票加更)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从1983开始第二百零九章 上位(月票加更)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沐对许非都有点条件反射了,既盼他说话,又怕他说话。

    而此刻,从他嘴里吐出承包二字,气氛顿时变得微妙。大家知道承包鱼塘,承包田地,承包工厂生产,真没听过承包电视剧的。

    李沐拧着眉,无奈且无奈的看了看他,“过会我们私下谈,还有别的事儿么?”

    “没了。”

    “没了。”

    “那散会。”

    各自散去,俩人回到主任办公室,门一关。

    “说说吧,又搞什么幺蛾子?”

    “主任,这可不是幺蛾子,一本正经的。”

    许非狗腿的给倒了杯茶水,笑道:“您把项目给我,剩下什么都不用管,完了我把一部作品献给您。”

    “还献给我,我又不四十周年!”

    李沐没好气的喝了口水,“你资金怎么弄?”

    “拉广告。”

    “人员呢?”

    “外头找。”

    “场地呢?”

    “自己租。”

    “那你何必呢?”

    “嘿嘿,您知道……”

    李沐不说话了,自己还真知道,不就是想要一部戏的主导权么?

    他没在一线工作,不甚清楚,但也有所耳闻,《胡同人家》基本是对方一手搞起来的,连尤晓刚都不好使。

    老实说,他乐于看到年轻人成长,可这个成长速度太可怕了。

    第一年挂着美术的名,干着副导演的活;第二年挂着副导演的名,干着导演的活;第三年又要承包……

    而同时他又很相信许非,这个年轻人入职以来,就不断带来惊喜。有中心的,有台里的,连对港交流都是人家提的。

    他喝了半缸子茶水,道:“你的意思是,不用单位的人?”

    “用也行啊,我自己包圆了,让大家怎么想?”

    “呵,你还懂点事理,那你刚才……”

    “这就是矛盾。按理说,承包都交给我,单位一切不管,但不能真这么干。就算您同意,大家也不同意,我准保被举报。”

    许非刚才是拆墙,现在是开窗,“所以我想做制片人,资金单位出一部分,我拉一部分,人员尽量用单位的,缺口再从外面找。”

    “你不想做导演?”李沐奇怪。

    “这戏的导演不重要,也照顾不了全局。”

    “那你想找谁做?”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呗。”

    “我考虑考虑。”

    李沐坐在椅子上沉吟,许非也没走。过了一会,他才似忽然想起来,“对了,这是交流周的初步安排,你看看。”

    许非接过一张行程表,上写:京港影视文化艺术交流周。

    活动时间:4月5日-12日。

    主办单位: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京城电视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

    活动宗旨:邀请香港杰出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开展深入对话、影视座谈等活动,促进两地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合作。

    港方人员:亚洲电视部分高层、演员、技术人员,徐晓明团队数人,袁家班数人。

    没了?

    没了。

    许非一看港方人员,就晓得对方没咋重视,来也是碍于情面,或者推销电视剧的。

    不过有徐晓明就行,袁家班更是惊喜。

    再看日程安排,中规中矩,多是座谈会、记者见面会、观众见面会。而《末代皇帝》和《胡同人家》的座谈,定在了4月9日。

    …………

    李沐确实考虑了几天,就在想许非的步子会不会太大?

    后来琢磨琢磨,他干什么貌似都游刃有余。而如果不交给他,这小子立了如此多的功劳,却要被资历压制,怕是会心凉情薄了。

    几天后,中心宣布由许非担任《胡同人家》的制片人,经费还是60万,各出一半,成品不少于40集。

    制片人跟制片主任不同,后者带了主任俩字,好像很牛逼,实则是管后勤的,制片人才负责全局。

    大家心情复杂,和和气气的局面终于有点瓷器店的样子。

    一方面没人质疑他的能力,拿第一部说,剧本、演员、拍摄他都是核心人物,除了没参与后期。

    但另一方面,许非实在太年轻,某些人没脸皮在一个后生手下听命。

    他这次可是挂实衔。

    许老师不急,在自己办公桌坐着,颇有姜子牙钓鱼的架势。

    第一个来找的很意外,陈彦民。

    俩人岁数差不多,陈彦民略大几岁,开诚布公,“小许,我想做这剧的导演。”

    “陈哥,导演可不好做啊。”许非笑道。

    “没关系,我经验不多,正好磨练磨练,而且咱俩的路子挺合得来。”

    这话倒没错,能写出《黑楼孤魂》的编剧肯定是个好导演,他意识确实超前,后来年纪大了才变平实。

    第二个投诚的,冯裤子。在赵宝钢和许非之间纠结很久,还是选择腿粗的。

    第三个,关景清。从《便衣警察》就给他做道具……

    今年艺术中心大开大干,预定五部作品:

    王保华的《屏蔽》,拉走一些;赵宝钢的单本剧,拉走一些;金焰的单本剧,又拉走一些;还有尤晓刚的《夜郎风情》。

    瞬间暴露缺点,人员短缺严重,只能跟电视台和电影厂借。

    这样成本又提升了,好比《红楼梦》得付双份工资,一份给本人,一份给单位找替岗的。

    总之呢,许非的人缘还不错,《胡同人家》的吸引力也比单本剧强。

    制片主任于普、摄影师毕建华,两个主要人员都在,外加一个不涉及具体事务的责编郑小龙,都算上一共十五人。

    …………

    领导班子确立之后,许非并未急着拉广告。等电视剧播出了,那才是找金主的最好时机。

    夜晚,书房。

    已经过了午夜,老妈等人早就睡了,他还点着灯,琢磨第二部的思路。

    首先《胡同人家》的调子不能变,贴近生活,艺术夸张,针砭时弊,探讨情感。关键不能水,每集得有内容。

    去年42集,把能写的热点都写完了,但今年还有新的,比如《红高粱》和房改。这东西就跟某人的一样,随写随蹭。

    而整体剧情上也有发展,白奋斗想当演员,没当成,第二部得有进步,和陶蓓的感情戏也会波澜壮阔。

    他磨了一遍前十五集的剧本,梁左等人愈发纯熟,甚至有点程式化。哪里该埋包袱,哪里必定笑……这样挺好,尚未乏味的时候就能结尾。

    因为明年肯定没有第三部了,嗯。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从1983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从1983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1983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