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
刘杨云淡风轻地一举灭掉长野四郎等人。他憨厚朴实的笑容,如今再落入众倭人的眼里,观感自然大不相同。众人不寒而栗。“心狠手辣”,“笑面虎”,“口蜜腹剑”。一个个的形容词,不约而同地浮现在他们的脑中。
在一滩滩的血水与一具具无头的尸体之间,刘杨端起茶碗,殷勤劝客。
针对壹歧岛上松浦党本部可能会做出的反应,他慢条斯理地提出了几个解决的办法。众人陪着笑,没有一个敢反对的。即便偶尔有稍微犹豫一下的,被刘杨的目光一扫过,也立刻痛快答应。半刻钟的功夫,全票通过。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有三条。
首先,为更好地提高己军之战斗力,需进一步地提高军队之凝聚力。奉邓舍之命,对现有之战船,不分派系,不论海东抑或倭人,立即开始统一之整编。整编未完成前,各部的头目不许离开。
这项工作,由刘杨亲自负责。
又分三步走。第一步,*带来了许多的空白告身,凡愿意主动接受整编的,当场给以任命。藤次郎升任水军翼元帅,藤光秀、菊三郎皆为万户。在平定长野四郎“叛乱”中,立有功劳的几个倭人头目,亦分别给以万户、千户、副千户等的官职。
中间派系的倭人头目,视其实力的大小,或任之为千户,或任之为百户。原长野四郎派系之倭人头目,凡投降者,统统既往不咎,亦按照其实力之大小,给以不同的任命。原则上,他们的旧部依然交由他们本人统带。
第二步,刘杨向各部倭寇的头目要来了代表其本人的印信,并通过印信及他们的书面命令,召集各部倭寇的中层头目即刻赶来此岛。目的有二,一则告之他们长野四郎欲作乱而未遂,二则,同时也给他们以告身任命。
第三步,仿平壤水军之编制,成立倭人新附水军翼元帅府,下设三个万户府,每万户府下又设三个千户所。每千户所分别拨给船只三十到五十艘不等。编造正式的船只、水卒花名册,送交行枢密院备案。
历经多次海战,倭人虽然胜多负少,损失却也不小。目前还有大小船只总计六百四十余艘,水卒、水手五千四百余人。每个千户所有船三十到五十艘,整个的倭人新附水军翼元帅府,加在一起,所辖船只四百艘上下,剩余的二百四十艘左右,交给平壤水军。
交给平壤水军的船,包括了大部分的大、中型战舰。原本长野四郎一系的舰艇,大船及大部分的中型战舰归平壤水军,小船及少部分的中型战舰,给腾次郎等有功众人,以为奖赏。
这样一来,海东的水军就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一个平壤水军翼元帅府,一个倭人新附水军翼元帅府。
除此之外,缴获得来的丽军船只,连带投降、俘虏的丽军水卒,依照处理长野四郎一系船只的例子,八成的大、中战舰收归行枢密院,余下的做为赏赐,分给众倭人。收归行枢密院的部分有近百艘,成立江华水军翼元帅府。
杂七杂八,三个翼元帅府,有船近九百艘,水卒、水手近万人。看起来很多,其实从水卒、水手与船只的数目比例上就可以看的出来,水军下辖的船只里,大部分都是小船。真正的艨艟斗舰并不多。
养一艘船,耗资很大。
只平常的港口维护、船只的日常保养、水卒与水手的粮饷开支就是一个不小的投入,很重的负担。因而,邓舍就根本没有打算养这么多的船。尤其是小船。这是南高丽水军不行,小船才可以在海战上起一些作用。真要放在中国的战场上,这几百艘的小船完全就是炮灰。
就不说别的,单单台州方国珍,他仅以区区的三郡之地,就拥有巨舰千艘,水卒八万。完全没的比。
故此,邓舍打算等一段时间,待将倭人水军彻底消化之后,接下来会继续整编的下一步,——裁军。即:淘汰无用的小船,去其臃肿,选其精锐,大范围地打破旧有之编制,重新编练成军。自然,这是后话了,现在不能急。需得慢慢来。
三个翼元帅府,江华水军之翼元帅由腾次郎担任,倭人新附水军之翼元帅由刘杨担任,平壤水军之翼元帅由邓舍兼任。菊三郎与藤光秀两个人,连同其本部,一个拨入了江华水军,一个拨入了平壤水军。
*因立下了大功,亦拨入平壤水军,任镇抚一职。
这是整编的整个过程。
在完成整编的同时,为对付松浦党本部,其次,确立应战的策略。简而言之十六个字:“舍弃南岸,牢守江华;防御为主,进攻为辅”。
高丽南部的全罗等道,目前还没有投降邓舍,大部分地区依然处在高丽人的控制下,与海东没有关系。海东的防御重点在江华岛。必须保证江华岛、王京一带海域的安全,绝不能落入倭人的手里。
如果倭人不来报复海东,反而去趁机攻略高丽南部怎么办?
南高丽水军元气大伤,肯定挡不住他们的攻势。从长远考虑,也不能坐山观虎斗、置之不理,适当地要做出一些主动的进攻,甚至协助南高丽水军也可以。全罗等道,也绝不能落入倭人的手里。
至于长野四郎已经在全罗道上建立的据点,暂时可以不作理会。
这十六个字的战术方针,就牵涉到了三个翼元帅府的驻防地点问题。倭人新附水军翼元帅府,调往辽西,驻防金州、复州。江华水军翼元帅府,顾名思义,并平壤水军翼元帅府的一部,共同驻防江华岛。平壤水军翼元帅府,驻防平壤,并分出一部驻防双城。
同时,并在辽西、双城、江华岛沿岸加强步卒的防御能力。海战若失利,可由步卒做第二道防线。
再次,平壤与江浙有通商,海上商道不可不防。海东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确保整条商道的安全。可以派遣使者,往去台州、浙西,请方国珍、张士诚帮忙。这牵涉到他们本身的利益,只要走通了关系,料来难度不大。
不能纯粹的被动防御。再再次,由腾次郎等人出面,联络对马岛的大名宗氏,试试看能否分化倭人,争取得到宗氏的帮助,以对抗松浦党。
腾次郎在这次的事变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不但消灭了长野四郎,出了心头一口恶气,同时得到了不少原属长野四郎的舰艇,扩充了实力,又升任江华岛水军翼元帅,近百搜的高丽降船如今也暂归他指挥。而且邓舍原先答应给他的耽罗等岛屿,依然给他。
他与长野四郎不同。
长野四郎后边有松浦党本部的支持,带有一些的倭国官方背景;他却没有什么后台,纯天然的倭寇。相比之下,他远不及长野四郎危险。
邓舍不怕属下有野心,用人之际,唯才是举。但是属下的野心,必须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腾次郎的野心,就属于可控制的范围,他想要的东西,邓舍都有,并且可以给他。长野四郎的野心,则便属于不可控制的范围,他想要全罗道,且隐约有觊觎庆尚道、乃至高丽南部全境的意思,严重威胁到了海东的基本利益。邓舍有,却不能给他。
两者之间的矛盾,没有本分可缓和的余地。
要说起来,刘杨的设伏能够成功,带有侥幸,也带有必然的成分。此次长野四郎应约赴会,带了数艘大船、数百水卒,随身数十的亲兵,且留下他的弟弟在船上等待,可见他也是有所防备的。
只不过,一则刘杨平素的表现,太过憨厚淳朴,淳朴到长野四郎有些看不起他的地步。长野四郎却也不想想,刘杨做没本钱买卖出身的,兵荒马乱中,由盗贼而从军,一路走过来,不仅毫发无伤,且已经高升到元帅的位置,其本质能真的有表现出来的这么淳朴么?
可惜,也许因他对刘杨的经历不太了解的缘故,他却没有想到这一层,因此纵有所备,警惕依然不足。
二来,南高丽水军虽然处在下风,仍有一定的战斗力。海东在南高丽东线的作战,还没有停止。辽东的战事又刚刚平定。可以说,海东行省已经没有什么能力再来应付一场大的战役了。杀掉长野四郎,后果可想而知。他不认为邓舍有这个胆量,敢冒着势必迎来松浦党反扑的危险,“行此下策”。
结合以上的两个方面,就导致了他的轻视心态。叫刘杨抓了空子,一举斩首成功。
刘杨的告捷军报,三日后发到了平壤。
邓舍已经率军前往高州,捷报呈给了暂时总揽全局的姚好古。
姚好古略略看了几眼,提起笔来,写了寥寥几个字,以为批示。吩咐僚属抄写一份,原件转给行枢密院存档,论功行赏;抄写的一份则八百里加急呈送给邓舍观看,也好稍微地能起到一点宽慰其心、振奋士气的作用。
他这几天都在忙着与王祺谈判。
这高丽,名义上来说是王氏的天下,实则百余年来,或者权臣当朝,或者受蒙元驱使,其历朝之国王早就失去了独立与自主性,换而言之,早就习惯了当傀儡。更何况败军之将,不足言勇。王祺若真的有骨气,也不会走到投降这一步,甘受面缚的屈辱。因此总体上来说,他的态度还算配合。
姚好古设身处地,做出一副非常体谅的样子,说道:“今已丧国,不从,则宗庙难保。从,则宗祧是寄,礼乐其亨。从了,你依然是高丽王,依我家主公的脾气,断不会使你受到侮辱,以至祖宗蒙羞。你依然可以延续宗祧,何乐而不为呢?”
为人做事,首重一个“名”。
姚好古这么一说,就等于给了王祺一个下台阶。——之所以他肯接受这些不平等的盟约,并非为了保住自己之性命,更非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延续宗祧”。很有点忍辱负重,委屈己身以顾全大局的意思了。
王祺深以为然。
至于对废鲁国大长公主,另立惠妃李氏为后,他更没有半点的抵触心理,甚至有求之不得的欢喜。洋洋洒洒的几十条盟约里边,这一条,他是最积极,最配合的。
高丽的国王很可怜,在宫掖之内,乃至朝堂之上,掌握生杀大权的,并非历朝之丽王,而是蒙元之公主。远的不说,就说王祺。他虽然趁中国大乱,有自立的想法,也的确做了一些脱离蒙元的试探措施,但是朝野上下亲元派的实力依然很强大。鲁国大长公主依然很跋扈。
他能立李氏为惠妃,还是因为鲁国大长公主一直没有产子,以此为借口,才得到了鲁国大长公主的同意。若非如此,他连立个妃子的权力都没有。由此可见亦蒙元公主之权势。他的忍气吞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大王至今无子,我家主公深以为忧。除提议大王立惠妃为后,另为大王特地选了官宦人家的女子数人,充实后宫。我家主公对大王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大王意下如何?”
邓舍为他选的官宦人家的女子,皆为汉人。所谓官宦人家,也都不是什么大官儿,官职最高的一个也不过才从五品。选汉人女子入后宫,立为妃子,所为者不过有二:一则,表示汉丽一家。二来,后宫里不能没有汉人,就算他是傀儡,也得防着他真要生个儿子怎么办。因为谁也没有把握,到底需要多久才能够彻底地化丽为汉。
这就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王祺唯唯诺诺,道:“丞相恩情,如此关怀爱护,实在令小王诚惶诚恐。”他犹豫了片刻,飞快地抬头看了姚好古一眼,问道,“只是不知,那胡元之大长公主,被废了之后,丞相打算怎样处置?”
“大长公主?废了她之后,她便不再是你高丽的王后,如何处置她,乃我海东内事,大王不必知道。”姚好古一团春风,和和气气,话里的意思却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王祺不敢多问,连连点头,道:“是,是。”
他提出这个问题,是有他的私心的。他主要想通过此问题,探知出海东对蒙元的态度,究竟不共戴天,抑或可能会虚与委蛇。两种态度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后果。对外界来讲,关系海东今后的发展;对内部来讲,关系海东会如何对待高丽亲元派的势力。
王祺关心的自然并非高丽亲元派的死活,说白了,没有人心甘情愿做傀儡。若能把海东的态度搞清楚,也许他就有机会从中上下其手。
比如说,如果海东对蒙元持不共戴天的态度,对高丽内部的亲元派坚决打击的话,势必激起外部的强压以及地方的反弹。如此一来,他是否有机会借助利用?有没有暗地里款通蒙元,拉拢地方,进而复国的可能呢?
姚好古何许人也?对他的心思一清二楚。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不但怎样处置鲁国大长公主是我海东的内事,天子无私事,大王宫掖内外的等等诸事,也皆为我海东之国事。这其中的意思,大王晓得么?一失足成千古恨,大王千万莫要因一时的冲动,做出千古恨事。真到了那时候,即便以我主公之仁厚,怕也保不住你。无能为力。这其中的意思,大王晓得么?”
他连着两句反问,吓得王祺冷汗淋淋,道:“晓得,晓得。小王晓得。”
“那就好。”
怎么处置鲁国大长公主,姚好古虽然不肯对他讲,其实海东早有打算。
皇帝的姊妹称之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之为公主,大长公主的意思,就是皇帝的姑姑。鲁国大长公主名叫宝塔失里,按辈分来讲,她即为当今元帝之姑姑。这其实也是蒙元嫁公主与高丽王的一个惯例。
除了第一个当蒙元驸马的忠烈王娶的是忽必烈的幼女,其它下嫁高丽王的蒙元公主们,多为当时元帝的长辈,元帝下诏,常称之为皇姑。不过对高丽国王,却不以皇姑丈称之,而以驸马国王称之。
宝塔失里的父亲是魏王阿木哥,乃顺宗之子,与仁宗、武宗是兄弟。她有姐妹三人,分别先后嫁给了三个高丽王。魏王虽然已经死了,但是她在蒙元宗室中还是有些地位的,最重的是,有她姐妹三人先后为后,她在高丽的势力确实不小。
怎样处置她,必须慎之又慎。杀,显然不可能。送回蒙元朝廷,也不可能。
邓舍专拨了一处院子,给她居住。尽管废了她的后位,平时的起居规格,却依旧按长公主的待遇。优礼之。一方面利用她,再借助奇氏及她家族的关系,可以缓和与蒙元的冲突,关键时刻,似乎可作为一个筹码。另一方面,运用她姐妹三人在高丽的影响力,可以拉拢一部分南高丽的官员,同时得到一部分地方的支持。
姚好古算了算日子,道:“下月初三,是个好日子。立惠妃为后,并及迎立新妃的事儿,便放在那天来办罢。具体细节,不必大王操劳,我家主公吩咐了,由海东全权负责就是。大王放心,定然给你办的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哈哈。”
“丞相的厚意,小王委实感恩不尽。无以为报。”
怎么会没有回报呢?把高丽的土地老老实实送给海东,这就是最好的回报。姚好古取出一份写好的文书,递给王祺,说道:“汉阳府那边,有些人不识天意,意图逆流而行,竟至拥戴新王。其不轨之心,抗拒我王师之意,昭然若揭。
“天无二日。设如其拥立新王,则置大王何地?我家主公为大王计,此事决不可姑息。需得雷霆万钧,迅速将其妄念击破。这一份文书,你且看一看。如果没有问题,即日便传檄南高丽,以示大王之正统,同时以示我海东拥护大王之决心。”
王祺接住,大致看了一下。
这文书,乃姚好古亲自起草的,文字通晓畅白,语气严厉威慑。篇幅不长,数百字而已,但是很有力度。以王祺的语气,明白表明了他正统的身份,严辞斥责了汉阳群臣的不忠,如果他们敢冒大不韪,拥立新王,便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最后有几句话这么说的:“若其徘徊歧路,执迷不悟。则孤必聚三千里义勇,亲驾六师,讨贼伐逆。诚告彼辈,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及州郡义士忠臣,凡所勤王之师,有功必赏。布告海东,咸使闻之。”
王祺心中苦笑,面皮上丝毫不敢流露,恭恭敬敬地把文书还给姚好古,恭声道:“大人写的太好了,小王别无异议。”
“这废后立妃与这一封布告汉阳的文书只是盟约其中的一项内容。其它的内容,本官都也已经对你说过了。你有异议么?”
“没有。”
“那么,还要再看看盟约的条款么?”
王祺吞吞吐吐,识趣地说道:“不用了。”
姚好古咳嗽声,使个眼色,边儿上的两个左右司官员即捧来早就备下的盟约与高丽王的王印,当着王祺的面儿,姚好古亲自将大印盖上盟约。一式两份,将其中一份交给了王祺。盖好了,那两个官员自捧着王印退下一边。
王祺拿眼偷觑了那王印好几眼,不敢出声。他身后站出来一个臣子,长须飘飘,却是洪彦博。
要说起来,洪彦博诚为忠臣。王祺被俘的时候,他本来出使未回,后来在路上听说了,有人劝他去汉阳,他没同意,说道:“为人臣子,当尽忠王事。今,我王在平壤,吾为何要去汉阳?”遂投平壤。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刚才王祺问海东将如何处置鲁国大长公主,其实便是他的主意。忍辱负重,不忘复国之念。
王祺到底是俘虏,尽管有邓舍的吩咐,要求看管他的官员们好生对待,可没几个海东的文武看的起他。最早的时候,连个看门的小官儿,都敢蔑视侮辱。洪彦博为此很与姚好古交涉过几回,经过姚好古的整顿,如今的情况稍有好转,算是为王祺争到了一点稍好的待遇。
他冲姚好古行个礼,道:“姚大人。我高丽与贵国的盟约已经谈妥,这王印,难道不该归还我王么?哪里有一国之主,却连王印都没有的?这话若是传出去,怕对贵国、贵主上的名望会很不好。汉阳群臣,说不定也会以此为借口,很难服众。”
他这番话中,隐约有点威胁的意思,姚好古微微皱了眉头。捧着王印的一个左右司官员横眉竖眼,斥道:“大胆!”
“这王印,早晚会还你们的。但是并非今日。待总统府与总理府正式成立,王印可由总统府管之。”
“不知总统府的总统,与总理府的总理,贵国想由谁人担任?”
“尚在商榷之中。”姚好古淡淡地答道。
洪彦博说了两个随着王祺来到平壤的高丽大臣的名字,说道:“以吾之见,他两位大人德高望重,足可任之。”
“为何?”
“想必贵国定欲以贵行省之人任之。无论是谁,不知姚大人有没有考虑过,只要不是我丽朝的重臣,怕都依然不足以服众,空给汉阳群臣为叛逆的托辞。是以,吾认为,非吾提出的这两位大人,不可担此重任。”
姚好古面色不渝。
洪彦博接连两次的暗中威胁,使得他很不高兴。对高丽君臣,他一向客客气气,不代表他没脾气。给面子了,王祺是高丽国主;不给面子,他算甚么东西?不能一味迁就,既然他们不识好歹,该发脾气的时候,就需得横眉冷对。
姚好古说道:“该由谁担任,自有我家主公决定。洪大人,手不要伸的太长了。本官得提醒你一下,请你牢牢记住:不该管的,不要管。不该说的,不要说。军政大事,自有我家主公为之,你与贵主只管安享富贵就行了。”
他拂袖而起,掉头就走,走了两步,转回头,把起先交给王祺的那一份盟约,猛地抢了过来。他冷冷看了看王祺与洪彦博,哼了声,道:“我主公虽仁,并非无威。各位,好自为之。”
他突然变脸,王祺惊骇不已,面色刷白,两股栗栗,欲待解释,姚好古丝毫没听的兴趣,撩起前襟,大踏步地出了堂门。捧印的官员并另外几个参与谈判的海东官员,紧随其后,一行人扬长而去。
——
1,单单台州方国珍,他仅以三郡之地,就拥有巨舰千艘,水卒八万,完全没的比。
“国珍拥巨舰千余,据海道,阻绝粮运,元人始困。”他有“水军八万,步卒三万,战船千艘,渔船无数”。朱元璋称他:“分守三郡,威行海上,得非一时之豪杰乎!”
“巨舰千余”或许有些夸大,但几百艘,他总是有的。当然也不会全是“巨舰”,但大型的战船数目,估计也不会少,要不然他也做不到“威行海上”。
“水军八万、步卒三万”,料来也有夸大的成分,不过连带水手在内,几万水军他肯定还是有的。
后来,朱元璋平定浙东,方国珍知道不是对手,他也不想投降。“国珍实欲泛海,以风不顺,不得已,归命。”他打算泛海远走,因为风向不顺,不得已向汤和投降,“凡得其部卒九千二百人,水军一万四千三百人,官吏六百五十人,马一百九十匹,海舟四百二十艘,粮一十五万一千九百石。”
除了随他投降的一万多水军,他的次子又“献三郡海船水手数万”。
2,高丽的国王很可怜,在宫掖之内,掌握生死大权的,并非历朝之丽王,而是蒙元之公主。
“宫掖之中,公主手操生杀予夺大权,严明果敢,内外震慑,国王及其它嫔妃都不得不仰其鼻息,屈节事之。”
兹举几例:
忠烈王对忽必烈幼女齐国长公主之所言所行,往往禁之不得,但涕泣而已;而公主对王则动辄以杖迎击之,且诟且击。
忠宣王妃蓟国公主妒忌赵妃专宠,上书元太后告状,元廷立即遣使干预,执赵妃以归,迫使忠宣王退位。忠惠王以佯醉得戏其父遗妃庆华公主,数月后,元廷遣使执返忠惠王。
并且,朝会、宴席、巡幸、狩猎、接见使臣,公主无不参与,而且常坐在国王的上位。官吏任免,公主可任意为之,不必得国王同意。国王的决策,公主可推翻。德宁公主在忠穆王、忠定王时,以母后身份临朝专政。
以上可见,高丽王名义为国王,很多时候实则无异傀儡。
3,鲁国大长公主。
她的祖母是个汉人,她的父亲阿木哥实为顺宗长子,但因为非蒙古人所出,所以没有被立为皇太子。后来,英宗被弑,有人想拥立他为皇帝,被泰定帝囚禁在大都,不久就死了。
他的长子阿鲁为西靖王,出镇陕西。
次子孛罗帖木儿袭封魏王,至正十三年为小明王部属所杀。
“魏王孛罗帖木儿讨贼,屯于汝宁。塔不台来供军饷,王嗜酒不为备。一夕,贼劫王,为所执。塔不台驰骑夺王,亦被获。比明,见贼酋,王拜而乞活,塔不台以足蹴王曰:‘犹欲生乎?’贼复屈其拜,塔不台诟之,且与缚者角,贼支解之。”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刘杨云淡风轻地一举灭掉长野四郎等人。他憨厚朴实的笑容,如今再落入众倭人的眼里,观感自然大不相同。众人不寒而栗。“心狠手辣”,“笑面虎”,“口蜜腹剑”。一个个的形容词,不约而同地浮现在他们的脑中。
在一滩滩的血水与一具具无头的尸体之间,刘杨端起茶碗,殷勤劝客。
针对壹歧岛上松浦党本部可能会做出的反应,他慢条斯理地提出了几个解决的办法。众人陪着笑,没有一个敢反对的。即便偶尔有稍微犹豫一下的,被刘杨的目光一扫过,也立刻痛快答应。半刻钟的功夫,全票通过。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有三条。
首先,为更好地提高己军之战斗力,需进一步地提高军队之凝聚力。奉邓舍之命,对现有之战船,不分派系,不论海东抑或倭人,立即开始统一之整编。整编未完成前,各部的头目不许离开。
这项工作,由刘杨亲自负责。
又分三步走。第一步,*带来了许多的空白告身,凡愿意主动接受整编的,当场给以任命。藤次郎升任水军翼元帅,藤光秀、菊三郎皆为万户。在平定长野四郎“叛乱”中,立有功劳的几个倭人头目,亦分别给以万户、千户、副千户等的官职。
中间派系的倭人头目,视其实力的大小,或任之为千户,或任之为百户。原长野四郎派系之倭人头目,凡投降者,统统既往不咎,亦按照其实力之大小,给以不同的任命。原则上,他们的旧部依然交由他们本人统带。
第二步,刘杨向各部倭寇的头目要来了代表其本人的印信,并通过印信及他们的书面命令,召集各部倭寇的中层头目即刻赶来此岛。目的有二,一则告之他们长野四郎欲作乱而未遂,二则,同时也给他们以告身任命。
第三步,仿平壤水军之编制,成立倭人新附水军翼元帅府,下设三个万户府,每万户府下又设三个千户所。每千户所分别拨给船只三十到五十艘不等。编造正式的船只、水卒花名册,送交行枢密院备案。
历经多次海战,倭人虽然胜多负少,损失却也不小。目前还有大小船只总计六百四十余艘,水卒、水手五千四百余人。每个千户所有船三十到五十艘,整个的倭人新附水军翼元帅府,加在一起,所辖船只四百艘上下,剩余的二百四十艘左右,交给平壤水军。
交给平壤水军的船,包括了大部分的大、中型战舰。原本长野四郎一系的舰艇,大船及大部分的中型战舰归平壤水军,小船及少部分的中型战舰,给腾次郎等有功众人,以为奖赏。
这样一来,海东的水军就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一个平壤水军翼元帅府,一个倭人新附水军翼元帅府。
除此之外,缴获得来的丽军船只,连带投降、俘虏的丽军水卒,依照处理长野四郎一系船只的例子,八成的大、中战舰收归行枢密院,余下的做为赏赐,分给众倭人。收归行枢密院的部分有近百艘,成立江华水军翼元帅府。
杂七杂八,三个翼元帅府,有船近九百艘,水卒、水手近万人。看起来很多,其实从水卒、水手与船只的数目比例上就可以看的出来,水军下辖的船只里,大部分都是小船。真正的艨艟斗舰并不多。
养一艘船,耗资很大。
只平常的港口维护、船只的日常保养、水卒与水手的粮饷开支就是一个不小的投入,很重的负担。因而,邓舍就根本没有打算养这么多的船。尤其是小船。这是南高丽水军不行,小船才可以在海战上起一些作用。真要放在中国的战场上,这几百艘的小船完全就是炮灰。
就不说别的,单单台州方国珍,他仅以区区的三郡之地,就拥有巨舰千艘,水卒八万。完全没的比。
故此,邓舍打算等一段时间,待将倭人水军彻底消化之后,接下来会继续整编的下一步,——裁军。即:淘汰无用的小船,去其臃肿,选其精锐,大范围地打破旧有之编制,重新编练成军。自然,这是后话了,现在不能急。需得慢慢来。
三个翼元帅府,江华水军之翼元帅由腾次郎担任,倭人新附水军之翼元帅由刘杨担任,平壤水军之翼元帅由邓舍兼任。菊三郎与藤光秀两个人,连同其本部,一个拨入了江华水军,一个拨入了平壤水军。
*因立下了大功,亦拨入平壤水军,任镇抚一职。
这是整编的整个过程。
在完成整编的同时,为对付松浦党本部,其次,确立应战的策略。简而言之十六个字:“舍弃南岸,牢守江华;防御为主,进攻为辅”。
高丽南部的全罗等道,目前还没有投降邓舍,大部分地区依然处在高丽人的控制下,与海东没有关系。海东的防御重点在江华岛。必须保证江华岛、王京一带海域的安全,绝不能落入倭人的手里。
如果倭人不来报复海东,反而去趁机攻略高丽南部怎么办?
南高丽水军元气大伤,肯定挡不住他们的攻势。从长远考虑,也不能坐山观虎斗、置之不理,适当地要做出一些主动的进攻,甚至协助南高丽水军也可以。全罗等道,也绝不能落入倭人的手里。
至于长野四郎已经在全罗道上建立的据点,暂时可以不作理会。
这十六个字的战术方针,就牵涉到了三个翼元帅府的驻防地点问题。倭人新附水军翼元帅府,调往辽西,驻防金州、复州。江华水军翼元帅府,顾名思义,并平壤水军翼元帅府的一部,共同驻防江华岛。平壤水军翼元帅府,驻防平壤,并分出一部驻防双城。
同时,并在辽西、双城、江华岛沿岸加强步卒的防御能力。海战若失利,可由步卒做第二道防线。
再次,平壤与江浙有通商,海上商道不可不防。海东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确保整条商道的安全。可以派遣使者,往去台州、浙西,请方国珍、张士诚帮忙。这牵涉到他们本身的利益,只要走通了关系,料来难度不大。
不能纯粹的被动防御。再再次,由腾次郎等人出面,联络对马岛的大名宗氏,试试看能否分化倭人,争取得到宗氏的帮助,以对抗松浦党。
腾次郎在这次的事变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不但消灭了长野四郎,出了心头一口恶气,同时得到了不少原属长野四郎的舰艇,扩充了实力,又升任江华岛水军翼元帅,近百搜的高丽降船如今也暂归他指挥。而且邓舍原先答应给他的耽罗等岛屿,依然给他。
他与长野四郎不同。
长野四郎后边有松浦党本部的支持,带有一些的倭国官方背景;他却没有什么后台,纯天然的倭寇。相比之下,他远不及长野四郎危险。
邓舍不怕属下有野心,用人之际,唯才是举。但是属下的野心,必须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腾次郎的野心,就属于可控制的范围,他想要的东西,邓舍都有,并且可以给他。长野四郎的野心,则便属于不可控制的范围,他想要全罗道,且隐约有觊觎庆尚道、乃至高丽南部全境的意思,严重威胁到了海东的基本利益。邓舍有,却不能给他。
两者之间的矛盾,没有本分可缓和的余地。
要说起来,刘杨的设伏能够成功,带有侥幸,也带有必然的成分。此次长野四郎应约赴会,带了数艘大船、数百水卒,随身数十的亲兵,且留下他的弟弟在船上等待,可见他也是有所防备的。
只不过,一则刘杨平素的表现,太过憨厚淳朴,淳朴到长野四郎有些看不起他的地步。长野四郎却也不想想,刘杨做没本钱买卖出身的,兵荒马乱中,由盗贼而从军,一路走过来,不仅毫发无伤,且已经高升到元帅的位置,其本质能真的有表现出来的这么淳朴么?
可惜,也许因他对刘杨的经历不太了解的缘故,他却没有想到这一层,因此纵有所备,警惕依然不足。
二来,南高丽水军虽然处在下风,仍有一定的战斗力。海东在南高丽东线的作战,还没有停止。辽东的战事又刚刚平定。可以说,海东行省已经没有什么能力再来应付一场大的战役了。杀掉长野四郎,后果可想而知。他不认为邓舍有这个胆量,敢冒着势必迎来松浦党反扑的危险,“行此下策”。
结合以上的两个方面,就导致了他的轻视心态。叫刘杨抓了空子,一举斩首成功。
刘杨的告捷军报,三日后发到了平壤。
邓舍已经率军前往高州,捷报呈给了暂时总揽全局的姚好古。
姚好古略略看了几眼,提起笔来,写了寥寥几个字,以为批示。吩咐僚属抄写一份,原件转给行枢密院存档,论功行赏;抄写的一份则八百里加急呈送给邓舍观看,也好稍微地能起到一点宽慰其心、振奋士气的作用。
他这几天都在忙着与王祺谈判。
这高丽,名义上来说是王氏的天下,实则百余年来,或者权臣当朝,或者受蒙元驱使,其历朝之国王早就失去了独立与自主性,换而言之,早就习惯了当傀儡。更何况败军之将,不足言勇。王祺若真的有骨气,也不会走到投降这一步,甘受面缚的屈辱。因此总体上来说,他的态度还算配合。
姚好古设身处地,做出一副非常体谅的样子,说道:“今已丧国,不从,则宗庙难保。从,则宗祧是寄,礼乐其亨。从了,你依然是高丽王,依我家主公的脾气,断不会使你受到侮辱,以至祖宗蒙羞。你依然可以延续宗祧,何乐而不为呢?”
为人做事,首重一个“名”。
姚好古这么一说,就等于给了王祺一个下台阶。——之所以他肯接受这些不平等的盟约,并非为了保住自己之性命,更非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延续宗祧”。很有点忍辱负重,委屈己身以顾全大局的意思了。
王祺深以为然。
至于对废鲁国大长公主,另立惠妃李氏为后,他更没有半点的抵触心理,甚至有求之不得的欢喜。洋洋洒洒的几十条盟约里边,这一条,他是最积极,最配合的。
高丽的国王很可怜,在宫掖之内,乃至朝堂之上,掌握生杀大权的,并非历朝之丽王,而是蒙元之公主。远的不说,就说王祺。他虽然趁中国大乱,有自立的想法,也的确做了一些脱离蒙元的试探措施,但是朝野上下亲元派的实力依然很强大。鲁国大长公主依然很跋扈。
他能立李氏为惠妃,还是因为鲁国大长公主一直没有产子,以此为借口,才得到了鲁国大长公主的同意。若非如此,他连立个妃子的权力都没有。由此可见亦蒙元公主之权势。他的忍气吞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大王至今无子,我家主公深以为忧。除提议大王立惠妃为后,另为大王特地选了官宦人家的女子数人,充实后宫。我家主公对大王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大王意下如何?”
邓舍为他选的官宦人家的女子,皆为汉人。所谓官宦人家,也都不是什么大官儿,官职最高的一个也不过才从五品。选汉人女子入后宫,立为妃子,所为者不过有二:一则,表示汉丽一家。二来,后宫里不能没有汉人,就算他是傀儡,也得防着他真要生个儿子怎么办。因为谁也没有把握,到底需要多久才能够彻底地化丽为汉。
这就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王祺唯唯诺诺,道:“丞相恩情,如此关怀爱护,实在令小王诚惶诚恐。”他犹豫了片刻,飞快地抬头看了姚好古一眼,问道,“只是不知,那胡元之大长公主,被废了之后,丞相打算怎样处置?”
“大长公主?废了她之后,她便不再是你高丽的王后,如何处置她,乃我海东内事,大王不必知道。”姚好古一团春风,和和气气,话里的意思却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王祺不敢多问,连连点头,道:“是,是。”
他提出这个问题,是有他的私心的。他主要想通过此问题,探知出海东对蒙元的态度,究竟不共戴天,抑或可能会虚与委蛇。两种态度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后果。对外界来讲,关系海东今后的发展;对内部来讲,关系海东会如何对待高丽亲元派的势力。
王祺关心的自然并非高丽亲元派的死活,说白了,没有人心甘情愿做傀儡。若能把海东的态度搞清楚,也许他就有机会从中上下其手。
比如说,如果海东对蒙元持不共戴天的态度,对高丽内部的亲元派坚决打击的话,势必激起外部的强压以及地方的反弹。如此一来,他是否有机会借助利用?有没有暗地里款通蒙元,拉拢地方,进而复国的可能呢?
姚好古何许人也?对他的心思一清二楚。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不但怎样处置鲁国大长公主是我海东的内事,天子无私事,大王宫掖内外的等等诸事,也皆为我海东之国事。这其中的意思,大王晓得么?一失足成千古恨,大王千万莫要因一时的冲动,做出千古恨事。真到了那时候,即便以我主公之仁厚,怕也保不住你。无能为力。这其中的意思,大王晓得么?”
他连着两句反问,吓得王祺冷汗淋淋,道:“晓得,晓得。小王晓得。”
“那就好。”
怎么处置鲁国大长公主,姚好古虽然不肯对他讲,其实海东早有打算。
皇帝的姊妹称之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之为公主,大长公主的意思,就是皇帝的姑姑。鲁国大长公主名叫宝塔失里,按辈分来讲,她即为当今元帝之姑姑。这其实也是蒙元嫁公主与高丽王的一个惯例。
除了第一个当蒙元驸马的忠烈王娶的是忽必烈的幼女,其它下嫁高丽王的蒙元公主们,多为当时元帝的长辈,元帝下诏,常称之为皇姑。不过对高丽国王,却不以皇姑丈称之,而以驸马国王称之。
宝塔失里的父亲是魏王阿木哥,乃顺宗之子,与仁宗、武宗是兄弟。她有姐妹三人,分别先后嫁给了三个高丽王。魏王虽然已经死了,但是她在蒙元宗室中还是有些地位的,最重的是,有她姐妹三人先后为后,她在高丽的势力确实不小。
怎样处置她,必须慎之又慎。杀,显然不可能。送回蒙元朝廷,也不可能。
邓舍专拨了一处院子,给她居住。尽管废了她的后位,平时的起居规格,却依旧按长公主的待遇。优礼之。一方面利用她,再借助奇氏及她家族的关系,可以缓和与蒙元的冲突,关键时刻,似乎可作为一个筹码。另一方面,运用她姐妹三人在高丽的影响力,可以拉拢一部分南高丽的官员,同时得到一部分地方的支持。
姚好古算了算日子,道:“下月初三,是个好日子。立惠妃为后,并及迎立新妃的事儿,便放在那天来办罢。具体细节,不必大王操劳,我家主公吩咐了,由海东全权负责就是。大王放心,定然给你办的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哈哈。”
“丞相的厚意,小王委实感恩不尽。无以为报。”
怎么会没有回报呢?把高丽的土地老老实实送给海东,这就是最好的回报。姚好古取出一份写好的文书,递给王祺,说道:“汉阳府那边,有些人不识天意,意图逆流而行,竟至拥戴新王。其不轨之心,抗拒我王师之意,昭然若揭。
“天无二日。设如其拥立新王,则置大王何地?我家主公为大王计,此事决不可姑息。需得雷霆万钧,迅速将其妄念击破。这一份文书,你且看一看。如果没有问题,即日便传檄南高丽,以示大王之正统,同时以示我海东拥护大王之决心。”
王祺接住,大致看了一下。
这文书,乃姚好古亲自起草的,文字通晓畅白,语气严厉威慑。篇幅不长,数百字而已,但是很有力度。以王祺的语气,明白表明了他正统的身份,严辞斥责了汉阳群臣的不忠,如果他们敢冒大不韪,拥立新王,便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最后有几句话这么说的:“若其徘徊歧路,执迷不悟。则孤必聚三千里义勇,亲驾六师,讨贼伐逆。诚告彼辈,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及州郡义士忠臣,凡所勤王之师,有功必赏。布告海东,咸使闻之。”
王祺心中苦笑,面皮上丝毫不敢流露,恭恭敬敬地把文书还给姚好古,恭声道:“大人写的太好了,小王别无异议。”
“这废后立妃与这一封布告汉阳的文书只是盟约其中的一项内容。其它的内容,本官都也已经对你说过了。你有异议么?”
“没有。”
“那么,还要再看看盟约的条款么?”
王祺吞吞吐吐,识趣地说道:“不用了。”
姚好古咳嗽声,使个眼色,边儿上的两个左右司官员即捧来早就备下的盟约与高丽王的王印,当着王祺的面儿,姚好古亲自将大印盖上盟约。一式两份,将其中一份交给了王祺。盖好了,那两个官员自捧着王印退下一边。
王祺拿眼偷觑了那王印好几眼,不敢出声。他身后站出来一个臣子,长须飘飘,却是洪彦博。
要说起来,洪彦博诚为忠臣。王祺被俘的时候,他本来出使未回,后来在路上听说了,有人劝他去汉阳,他没同意,说道:“为人臣子,当尽忠王事。今,我王在平壤,吾为何要去汉阳?”遂投平壤。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刚才王祺问海东将如何处置鲁国大长公主,其实便是他的主意。忍辱负重,不忘复国之念。
王祺到底是俘虏,尽管有邓舍的吩咐,要求看管他的官员们好生对待,可没几个海东的文武看的起他。最早的时候,连个看门的小官儿,都敢蔑视侮辱。洪彦博为此很与姚好古交涉过几回,经过姚好古的整顿,如今的情况稍有好转,算是为王祺争到了一点稍好的待遇。
他冲姚好古行个礼,道:“姚大人。我高丽与贵国的盟约已经谈妥,这王印,难道不该归还我王么?哪里有一国之主,却连王印都没有的?这话若是传出去,怕对贵国、贵主上的名望会很不好。汉阳群臣,说不定也会以此为借口,很难服众。”
他这番话中,隐约有点威胁的意思,姚好古微微皱了眉头。捧着王印的一个左右司官员横眉竖眼,斥道:“大胆!”
“这王印,早晚会还你们的。但是并非今日。待总统府与总理府正式成立,王印可由总统府管之。”
“不知总统府的总统,与总理府的总理,贵国想由谁人担任?”
“尚在商榷之中。”姚好古淡淡地答道。
洪彦博说了两个随着王祺来到平壤的高丽大臣的名字,说道:“以吾之见,他两位大人德高望重,足可任之。”
“为何?”
“想必贵国定欲以贵行省之人任之。无论是谁,不知姚大人有没有考虑过,只要不是我丽朝的重臣,怕都依然不足以服众,空给汉阳群臣为叛逆的托辞。是以,吾认为,非吾提出的这两位大人,不可担此重任。”
姚好古面色不渝。
洪彦博接连两次的暗中威胁,使得他很不高兴。对高丽君臣,他一向客客气气,不代表他没脾气。给面子了,王祺是高丽国主;不给面子,他算甚么东西?不能一味迁就,既然他们不识好歹,该发脾气的时候,就需得横眉冷对。
姚好古说道:“该由谁担任,自有我家主公决定。洪大人,手不要伸的太长了。本官得提醒你一下,请你牢牢记住:不该管的,不要管。不该说的,不要说。军政大事,自有我家主公为之,你与贵主只管安享富贵就行了。”
他拂袖而起,掉头就走,走了两步,转回头,把起先交给王祺的那一份盟约,猛地抢了过来。他冷冷看了看王祺与洪彦博,哼了声,道:“我主公虽仁,并非无威。各位,好自为之。”
他突然变脸,王祺惊骇不已,面色刷白,两股栗栗,欲待解释,姚好古丝毫没听的兴趣,撩起前襟,大踏步地出了堂门。捧印的官员并另外几个参与谈判的海东官员,紧随其后,一行人扬长而去。
——
1,单单台州方国珍,他仅以三郡之地,就拥有巨舰千艘,水卒八万,完全没的比。
“国珍拥巨舰千余,据海道,阻绝粮运,元人始困。”他有“水军八万,步卒三万,战船千艘,渔船无数”。朱元璋称他:“分守三郡,威行海上,得非一时之豪杰乎!”
“巨舰千余”或许有些夸大,但几百艘,他总是有的。当然也不会全是“巨舰”,但大型的战船数目,估计也不会少,要不然他也做不到“威行海上”。
“水军八万、步卒三万”,料来也有夸大的成分,不过连带水手在内,几万水军他肯定还是有的。
后来,朱元璋平定浙东,方国珍知道不是对手,他也不想投降。“国珍实欲泛海,以风不顺,不得已,归命。”他打算泛海远走,因为风向不顺,不得已向汤和投降,“凡得其部卒九千二百人,水军一万四千三百人,官吏六百五十人,马一百九十匹,海舟四百二十艘,粮一十五万一千九百石。”
除了随他投降的一万多水军,他的次子又“献三郡海船水手数万”。
2,高丽的国王很可怜,在宫掖之内,掌握生死大权的,并非历朝之丽王,而是蒙元之公主。
“宫掖之中,公主手操生杀予夺大权,严明果敢,内外震慑,国王及其它嫔妃都不得不仰其鼻息,屈节事之。”
兹举几例:
忠烈王对忽必烈幼女齐国长公主之所言所行,往往禁之不得,但涕泣而已;而公主对王则动辄以杖迎击之,且诟且击。
忠宣王妃蓟国公主妒忌赵妃专宠,上书元太后告状,元廷立即遣使干预,执赵妃以归,迫使忠宣王退位。忠惠王以佯醉得戏其父遗妃庆华公主,数月后,元廷遣使执返忠惠王。
并且,朝会、宴席、巡幸、狩猎、接见使臣,公主无不参与,而且常坐在国王的上位。官吏任免,公主可任意为之,不必得国王同意。国王的决策,公主可推翻。德宁公主在忠穆王、忠定王时,以母后身份临朝专政。
以上可见,高丽王名义为国王,很多时候实则无异傀儡。
3,鲁国大长公主。
她的祖母是个汉人,她的父亲阿木哥实为顺宗长子,但因为非蒙古人所出,所以没有被立为皇太子。后来,英宗被弑,有人想拥立他为皇帝,被泰定帝囚禁在大都,不久就死了。
他的长子阿鲁为西靖王,出镇陕西。
次子孛罗帖木儿袭封魏王,至正十三年为小明王部属所杀。
“魏王孛罗帖木儿讨贼,屯于汝宁。塔不台来供军饷,王嗜酒不为备。一夕,贼劫王,为所执。塔不台驰骑夺王,亦被获。比明,见贼酋,王拜而乞活,塔不台以足蹴王曰:‘犹欲生乎?’贼复屈其拜,塔不台诟之,且与缚者角,贼支解之。”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