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吴鹤年、罗李郎夫妇按时到来,拜谒堂上。
几个人恭恭敬敬地跪倒,行了大礼。邓舍一一扶起。罗李郎夫妇还带来了罗官奴的两个表姐妹,乃她以前的玩伴,亦随着怯生生地见了礼。早在他们来前,罗官奴就已经避回室内,待两下见礼已毕,邓舍打发了她的母亲及玩伴下去,陪她说话。
“两位远来辛苦,路上还好走么?”
“双城来平壤的大道,主公才修过的,平坦宽敞,马车走的甚快。一路上,春风暖暖,莺莺燕燕,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时有青山,多见碧水。实不敢欺瞒主公,卑臣等此来,不似长途赶路,倒仿佛游山玩水了。”
吴鹤年说话,就是不一样。
邓舍听了,甚觉爽利。他入主海东以来,办过许多的大事,最引以为荣的,却是大修道路,对它的重视性尚在办学校、搞汉化之上。不管从政治、经济,抑或军事的角度出发,道路修好了,都有益处。
吴鹤年接着说道:“罗大人在来的路上,诗情勃发,写了不少的诗篇。卑臣有幸,做了第一个的读者,哎呀,那真是字字珠玑。读了之后,令人满口余香。”他一派啧啧称羡的作态。
罗李郎拘谨地道:“吴大人谬赞了。小小篇章,不入方家法眼。”
吴鹤年作色不乐,一本正经地拍着胸脯向邓舍保证,道:“卑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的夸大之辞。主公要不信,大可以亲自读一读。主公博览群书,见识远过卑臣,或许,主公还可以给罗大人你一点指点。哈哈。”
罗李郎因了罗官奴的关系,在海东群臣的眼中,官位虽不高,地位不低。就连洪继勋,见了他也是礼敬有加。毕竟,邓舍至今没有立正妻,而后院中罗官奴的得宠人所共知,需得给罗李郎三分面子。
邓舍一笑,说道:“指点称不上。罗大人回去了,且把诗篇送来,容我拜读。”
“是,是。”
别人给面子是别人的事儿,罗李郎本性谨小慎微,从不因与邓舍的关系而自矜骄人,也从没借邓舍的权势徇过私情。特别在邓舍的面前,更是小心翼翼,生怕有失礼、做错的地方。说句心里话,邓舍对他平日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
问过辛苦,可以转入正题了。
邓舍道:“双城近月怎样?各项施政还都顺利?春耕秋种,今春的耕种情况如何?地方上,棉花推广了么?”双城是邓舍的兴起之地,根基所在,必须重视。这也是为什么他把吴鹤年与罗李郎放在哪里,迟迟没有调来平壤的主要原因。非有能臣、亲信坐镇不可。
吴鹤年道:“承主公之恩,年来风调雨顺,各项施政都非常的顺利。今春耕种,较之去年,仅双城一地,就多开垦了数万亩的良田。主公创办的合作社制度,实在是良政,给百姓们很大的帮助。
“依主公之命,种子、耕牛,劳动力缺乏的地方,或由衙门调济,或由合作社自发协助。百姓们很高兴,感恩戴德。有些地方,甚至已经供起了主公的生祠。日夜香火不断。
“至于棉花一物,因为主公要求,需得百姓自愿。故此,推广的范围不是太大。不过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就以种植的面积而推论,待秋日收成,至少足可供双城一地所用,不必向外地购买。主公的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卑臣等是全力执行的。”
吴鹤年吧唧两下嘴,满面钦佩,回味无穷似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言简意赅的八个字就说出了丰富的内涵,并且充满鼓舞人心的斗志,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卑臣等品味再三,……”他轻轻地了拍一下案几,“实在为之拍案叫绝。”看了看罗李郎,“要论高屋建瓴,眼光之远卓,罗大人,咱们骑着马也赶不上主公呀,嚯嚯,你说是么?”
罗李郎道:“是,是。望尘莫及,甘拜下风。”
罗李郎性子拘束,不如吴鹤年放的开。这阿谀拍马,一个人独唱总不如两个人互动,受拍者表现的越舒服,拍马者才能越有劲。罗李郎既不大力配合,邓舍又不好此调,听了也只不过微微一笑。何况那八个字并非他的发明,未免有些受之有愧。他举手让茶。
吴鹤年却不以为意,兀自兴高采烈。
“适才你说今年较之往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多开垦了数万亩的良田?”
吴鹤年连连点头,他记性好,将准确的数字说了出来,总计多开垦出来三万三千四百二十三亩。他道:“双城周近多山,多开垦出来的农田中,梯田占了五分之一。原本是树林、森林的,占了五分之三。
“从山上及森林里砍伐下来的林木,一则,东边海湾的造船千户所,需要木头甚多。二来,城中民居搭建、城外屯田军营地的建筑,也都需要很多的木头。三者,与别的地方交通贸易,增加衙门的收入,换来钱财,又可更好的发展经济,建设地方。
“还有五分之一,来自毁于兵火的荒田,或者一直没得到开发的、人烟稀少的旷野地带。”
“放火烧山,伐木成田。需要人手不少吧?”
吴鹤年就等着邓舍问呢,这是他施政多半年以来,最为得意的政绩。尽管他曾有公文呈给邓舍,但是,由人转呈,哪里比得上当面汇报?他谦虚地道:“开垦田地所需的人手,其实也不算多。前后总共动用了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二人次,小半为双城屯田军,大半皆为招徕的流民及从北边迁徙而来的女真部族。
“遵奉主公*的标准,凡所流民开垦出来的田地,六分归自己,四分归衙门。卑臣来前,大体上也都已经分好了。”
“大半皆为招徕的流民?一万三千多人次,……,召来的流民与迁至的女真有八千人么?”
“八千九百二十四人。流民有三千八百人,大多从南高丽等地来。余下的皆为女真。”
这流民能长途跋涉来到关北,多为丁壮,少有拖家带口的,也就是说,半年多来,不算女真人,双城多了三千来个壮劳力。分给田地,他们定居下来,平素务农,事若有急,招之即来,便是三千来个现成的兵源。看起来不多,海东、辽东大小城邑上百,要是加在一处,数字可就不小了。——尽管不一定每个城邑,都能做的像双城这么好。
至于流民从哪儿召?
类似双城这些靠近南高丽的,可以从南高丽招。类似甲山这些靠近沈阳的,可以从沈阳等地招。类似义州、惠和,这些靠近辽西的,可以从辽西招,也可以从塞外招。类似辽左金、复州这些靠近山东的,可以从山东招。
类似平壤这些近海的,洪继勋与张士诚的使者签了有条约,他们主动往这儿送。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四面出击,或明或暗,双管齐下。用优惠的政策,像海绵吸水一样,把邻国没有田地、流离失所的流民乃至大地主、小地主的雇农、佃户们,统统吸引过来,壮大充实海东、辽东的人力。
关北贫瘠、天气条件恶劣,吴鹤年能在短短的多半年里,召来数千之多的流民,成绩非常不错。
邓舍好好地夸奖他了几句,说道:“旬月内,行省的省治便要迁到辽阳。我召你们来,一个问问双城的近况,一个想征求你们的意见,如果把你们调来省府的话,在双城总管府里,谁比较合适接任你们的工作?”
“旬月内就要迁省治到辽阳?……,辽阳不是还在打仗么?”
辽阳还在打仗不假。
但是行省的行枢密院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只要程思忠的上都军马一到,以及海东即将增援辽阳的假消息传出去,纳哈出必然撤军。而上都的军马,目前已经进入了辽东地界,没有了潘诚在中间的阻拦,三五日内,其前锋就可抵达辽、沈。
也就是说,至迟半个月内,辽东的战事便可以基本停息。
对行枢密院的这个判断,邓舍还是很赞成的。不过,他没有给吴鹤年做详细的解释,只是笑了一笑,说道:“这个问题,你们不用担忧。战事很快就能停下来。”
“是。主公兵威所向,无不披靡。卑臣等忠字当头,人人踊跃向前。”
不管什么事儿,吴鹤年总能扯到“忠”上。他一个文官儿,打仗踊跃向前?这马屁拍的,那是见缝插针,一波又一波。
邓舍失笑。
他本待不理,看天色已晚,任吴鹤年这么扯下去,太耽搁谈论正事的时间。他说道:“吴大人,你在双城辛苦了,劳苦功高。你的功劳,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我素来赏罚分明,就算你不‘忠字当头’,该赏你的,一样会赏。哈哈。”
含而不露地轻轻点了吴鹤年一下,言外之意:不需如此逢迎。
吴鹤年道:“卑臣之言,句句发自肺腑。如果说,忠诚也是一种错,主公,您就让卑臣错到底吧。”
邓舍与罗李郎愕然相对,吴鹤年的回答实在出人意料。邓舍放声大笑,罗李郎想笑、不敢笑,忍得满面通红。邓舍点着吴鹤年,半晌想出一句评价,说道:“哈哈,哈哈。吴总管,尔真乃妙人也。”
他既然奉承已经成了习惯,就随他去吧。
邓舍笑了一阵,不再去管他,转回正题,说道:“接任双城总管府总管的人选已经有了,打算从行省左右司里,派一个人过去。主要是辅佐官儿,需得熟悉当地情况,为人公正可靠,要在地方上有些威望,不能没有办事能力。谁比较合适?”
邓舍口中的辅佐官儿,指的是“同知”。总管府总管以下,地位最高的便是同知。同知,同知,同知总管府事,是为总管的副手。吴鹤年沉吟片刻,请罗李郎先说。
这是一个做人情的好机会。较之别的寻常府县,双城总管府定然总会得到邓舍的更多注意。双城总管府的辅佐官儿,只要有政绩,升官儿的速度也总会比别的寻常府县官员要快一点。他虽居上位,不与罗李郎去抢。
罗李郎逊让再三,推脱不掉,方才说道:“双城总管府判官朴献忠,华美深密,处世清介,虽为丽人,忠诚可靠。他本为商贾,新近讨了双城名儒家中的女儿做了妻子,在地方有些名望。似可为之。”
“朴献忠?”邓舍有点印象。
当初打下平壤,投降的官儿里也有个叫朴献忠的,是平壤的西京副留守,现任行省左右司都事。只不过,此朴献忠非彼朴献忠。两个人同名同姓。李成桂的夫人与钱士德勾结,阴谋作乱,平乱过程里,双城的这个朴献忠立有功劳。
开始他因高丽人的身份被关入狱中,不但没有半分的埋怨之词,反而鼓励狱友振作,说大浪淘沙,越是乱,才能越显出谁忠谁奸,口口声声以成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第一“忠犬”为毕生奋斗的目标。
他在狱中的言论,后来传入了邓舍的耳中,当即就把他释放,从不记名的吏员,一下子拔擢为记名的首领官。
他这个人,商贾出身,通晓俗务,既忠诚,并且有办事的能力,得到了邓舍的认同,更重要的一点,同时他还是吴鹤年的心腹,因此他的这个官儿当的真是春风得意,升迁很快,一路高升,已经成为了总管府的判官,掌管刑狱,仅比同知低了一级。
“吴大人,你看呢?朴献忠此人,合适么?”
吴鹤年不动声色地瞧了罗李郎一眼,暗中翘出大拇指,心想:“会做人。”兜了一圈儿,人情又送了回来。
他故作思索,慢腾腾说道:“朴献忠,……。对这个人,卑臣还是有所了解的。能力有,也不贪财。卑臣在双城开垦荒山、伐林成田,招徕流民、推广棉花,各项的施政措施,都得到了他的不少帮助。他甚有功焉。要说起来,他现为总管府判官,仅比同知低了一级,并且他为双城土著,是个高丽人,若是提拔他的话,倒也顺理成章。”
海东地方府县的正副官,向来正职为汉人,副职为高丽抑或渤海、女真人。邓舍点了点头,就此决定,道:“既如此,那便由他来任吧。”
三人饮茶叙话。
接下来,邓舍细细问了双城民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说起女真人,吴鹤年道:“张将军有封信,托卑臣给主公送来。”
邓舍接过来,展开一看,大多写的关北军事、屯田等的一些情况,包括安抚、羁縻女真人的进展,总的来说,发展势头一切良好。由关北派过鸭绿江去的那数千女真骑兵,因辽阳被围,仍归张歹儿遥控指挥。
多日来,他们与沈阳的元军有过数次小规模的交锋,或胜或败,胜多负少,一直活动在沈阳的周遭,对牵制元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近的一次获胜,成功地劫了元军的粮道,缴获了数百石的粮食,近千头的牛羊,给了元军不小的打击。
谈谈说说,将近夜半。
邓舍端汤送客,吴鹤年与罗李郎起身告辞。罗夫人及罗官奴的表姐妹自留下陪伴罗官奴,不需多提。邓舍送他二人出门,吴鹤年吞吞吐吐:“有件事,卑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何事?”
“左右司员外郎李敦儒,现在双城。就平时来说,他话不多,与同僚官员、地方士绅们基本没有交往,常常闭门不出。卑臣念在他人生地疏,特地派了几个人,照顾他的日常起居。……,这个,这个,平时都挺好的。就是前几天,便在卑臣来前,他突然接到了一封平壤的来信,……。”
吴鹤年杂七杂八,绕了半天,最后一句才是他的关键。
他说了半截,不再往下说,拿眼偷觑邓舍。
李敦儒是个烫手山芋,邓舍把他丢到双城,却没任他双城的官儿,依旧挂的行省左右司的官衔。该怎么对待、安置,吴鹤年大费脑筋。
不管不问,只当没这个人?不合适。管的太多,问的太多?也不合适。吴鹤年想了很久,索性折中,一方面给了李敦儒一个“帮助”校对文字的差事,不让他闲着,隔三差五地去走动走动。一方面以伺候他的起居为名,派去了几个仆役、婢女,行监督之实。平壤给他去信,还能有谁?李阿关。这事儿不可不向邓舍汇报。
这件事,邓舍是知道的。
李阿关有个女儿,现在随着李敦儒在双城。她也许是因为想念女儿,也许是出于别的考虑,想把她女儿接回来,曾经给邓舍提过。邓舍并非不近人情的人,没有反对,当时就同意了。她写给李敦儒的信,讲的便为此事。
邓舍身为行省丞相,管辖两省之地,日日操劳军国大事尚嫌时间不够,恨不得分身两用,哪里有空斤斤计较后院之事?别说他知道,即便他不知道,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他道:“此类小事,以后不必多讲。你说到李敦儒,我行省新得江华岛,高丽人在此经营日久,非得有显官坐镇不可,左右司决定把李敦儒派去。你回去后,可以先给他说说,提前准备。”
吴鹤年诺诺答应。新任的双城总管府总管及同知的委任书还没到,他与罗李郎需得先回去办交接,然后才能调回省府。
快到府门,邓舍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转头一看,吴鹤年涕泣满面。他不由大奇,问道:“吴大人,你这是怎么了?”
“卑臣久未见主公,日思夜想。骤然得见,谈不及须臾,骤然拜辞。想起下次见主公,又得旬月之后,临别依依,情不自禁,遂至涕泣。”
邓舍送他们出了府门,吴鹤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犹自一步三回首,恋恋不舍。邓舍看他们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方才转身回去。
其时,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他在院中转了几圈,吟道:“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徐徐迈步,入了李阿关的房中。
是夜,平壤丞相府春风度过玉门关,辽东上都军千里夜行过广宁。沈阳城外,女真军奔袭粮道,大呼呐喊战正酣。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几个人恭恭敬敬地跪倒,行了大礼。邓舍一一扶起。罗李郎夫妇还带来了罗官奴的两个表姐妹,乃她以前的玩伴,亦随着怯生生地见了礼。早在他们来前,罗官奴就已经避回室内,待两下见礼已毕,邓舍打发了她的母亲及玩伴下去,陪她说话。
“两位远来辛苦,路上还好走么?”
“双城来平壤的大道,主公才修过的,平坦宽敞,马车走的甚快。一路上,春风暖暖,莺莺燕燕,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时有青山,多见碧水。实不敢欺瞒主公,卑臣等此来,不似长途赶路,倒仿佛游山玩水了。”
吴鹤年说话,就是不一样。
邓舍听了,甚觉爽利。他入主海东以来,办过许多的大事,最引以为荣的,却是大修道路,对它的重视性尚在办学校、搞汉化之上。不管从政治、经济,抑或军事的角度出发,道路修好了,都有益处。
吴鹤年接着说道:“罗大人在来的路上,诗情勃发,写了不少的诗篇。卑臣有幸,做了第一个的读者,哎呀,那真是字字珠玑。读了之后,令人满口余香。”他一派啧啧称羡的作态。
罗李郎拘谨地道:“吴大人谬赞了。小小篇章,不入方家法眼。”
吴鹤年作色不乐,一本正经地拍着胸脯向邓舍保证,道:“卑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的夸大之辞。主公要不信,大可以亲自读一读。主公博览群书,见识远过卑臣,或许,主公还可以给罗大人你一点指点。哈哈。”
罗李郎因了罗官奴的关系,在海东群臣的眼中,官位虽不高,地位不低。就连洪继勋,见了他也是礼敬有加。毕竟,邓舍至今没有立正妻,而后院中罗官奴的得宠人所共知,需得给罗李郎三分面子。
邓舍一笑,说道:“指点称不上。罗大人回去了,且把诗篇送来,容我拜读。”
“是,是。”
别人给面子是别人的事儿,罗李郎本性谨小慎微,从不因与邓舍的关系而自矜骄人,也从没借邓舍的权势徇过私情。特别在邓舍的面前,更是小心翼翼,生怕有失礼、做错的地方。说句心里话,邓舍对他平日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
问过辛苦,可以转入正题了。
邓舍道:“双城近月怎样?各项施政还都顺利?春耕秋种,今春的耕种情况如何?地方上,棉花推广了么?”双城是邓舍的兴起之地,根基所在,必须重视。这也是为什么他把吴鹤年与罗李郎放在哪里,迟迟没有调来平壤的主要原因。非有能臣、亲信坐镇不可。
吴鹤年道:“承主公之恩,年来风调雨顺,各项施政都非常的顺利。今春耕种,较之去年,仅双城一地,就多开垦了数万亩的良田。主公创办的合作社制度,实在是良政,给百姓们很大的帮助。
“依主公之命,种子、耕牛,劳动力缺乏的地方,或由衙门调济,或由合作社自发协助。百姓们很高兴,感恩戴德。有些地方,甚至已经供起了主公的生祠。日夜香火不断。
“至于棉花一物,因为主公要求,需得百姓自愿。故此,推广的范围不是太大。不过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就以种植的面积而推论,待秋日收成,至少足可供双城一地所用,不必向外地购买。主公的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卑臣等是全力执行的。”
吴鹤年吧唧两下嘴,满面钦佩,回味无穷似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言简意赅的八个字就说出了丰富的内涵,并且充满鼓舞人心的斗志,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卑臣等品味再三,……”他轻轻地了拍一下案几,“实在为之拍案叫绝。”看了看罗李郎,“要论高屋建瓴,眼光之远卓,罗大人,咱们骑着马也赶不上主公呀,嚯嚯,你说是么?”
罗李郎道:“是,是。望尘莫及,甘拜下风。”
罗李郎性子拘束,不如吴鹤年放的开。这阿谀拍马,一个人独唱总不如两个人互动,受拍者表现的越舒服,拍马者才能越有劲。罗李郎既不大力配合,邓舍又不好此调,听了也只不过微微一笑。何况那八个字并非他的发明,未免有些受之有愧。他举手让茶。
吴鹤年却不以为意,兀自兴高采烈。
“适才你说今年较之往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多开垦了数万亩的良田?”
吴鹤年连连点头,他记性好,将准确的数字说了出来,总计多开垦出来三万三千四百二十三亩。他道:“双城周近多山,多开垦出来的农田中,梯田占了五分之一。原本是树林、森林的,占了五分之三。
“从山上及森林里砍伐下来的林木,一则,东边海湾的造船千户所,需要木头甚多。二来,城中民居搭建、城外屯田军营地的建筑,也都需要很多的木头。三者,与别的地方交通贸易,增加衙门的收入,换来钱财,又可更好的发展经济,建设地方。
“还有五分之一,来自毁于兵火的荒田,或者一直没得到开发的、人烟稀少的旷野地带。”
“放火烧山,伐木成田。需要人手不少吧?”
吴鹤年就等着邓舍问呢,这是他施政多半年以来,最为得意的政绩。尽管他曾有公文呈给邓舍,但是,由人转呈,哪里比得上当面汇报?他谦虚地道:“开垦田地所需的人手,其实也不算多。前后总共动用了一万三千二百四十二人次,小半为双城屯田军,大半皆为招徕的流民及从北边迁徙而来的女真部族。
“遵奉主公*的标准,凡所流民开垦出来的田地,六分归自己,四分归衙门。卑臣来前,大体上也都已经分好了。”
“大半皆为招徕的流民?一万三千多人次,……,召来的流民与迁至的女真有八千人么?”
“八千九百二十四人。流民有三千八百人,大多从南高丽等地来。余下的皆为女真。”
这流民能长途跋涉来到关北,多为丁壮,少有拖家带口的,也就是说,半年多来,不算女真人,双城多了三千来个壮劳力。分给田地,他们定居下来,平素务农,事若有急,招之即来,便是三千来个现成的兵源。看起来不多,海东、辽东大小城邑上百,要是加在一处,数字可就不小了。——尽管不一定每个城邑,都能做的像双城这么好。
至于流民从哪儿召?
类似双城这些靠近南高丽的,可以从南高丽招。类似甲山这些靠近沈阳的,可以从沈阳等地招。类似义州、惠和,这些靠近辽西的,可以从辽西招,也可以从塞外招。类似辽左金、复州这些靠近山东的,可以从山东招。
类似平壤这些近海的,洪继勋与张士诚的使者签了有条约,他们主动往这儿送。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四面出击,或明或暗,双管齐下。用优惠的政策,像海绵吸水一样,把邻国没有田地、流离失所的流民乃至大地主、小地主的雇农、佃户们,统统吸引过来,壮大充实海东、辽东的人力。
关北贫瘠、天气条件恶劣,吴鹤年能在短短的多半年里,召来数千之多的流民,成绩非常不错。
邓舍好好地夸奖他了几句,说道:“旬月内,行省的省治便要迁到辽阳。我召你们来,一个问问双城的近况,一个想征求你们的意见,如果把你们调来省府的话,在双城总管府里,谁比较合适接任你们的工作?”
“旬月内就要迁省治到辽阳?……,辽阳不是还在打仗么?”
辽阳还在打仗不假。
但是行省的行枢密院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只要程思忠的上都军马一到,以及海东即将增援辽阳的假消息传出去,纳哈出必然撤军。而上都的军马,目前已经进入了辽东地界,没有了潘诚在中间的阻拦,三五日内,其前锋就可抵达辽、沈。
也就是说,至迟半个月内,辽东的战事便可以基本停息。
对行枢密院的这个判断,邓舍还是很赞成的。不过,他没有给吴鹤年做详细的解释,只是笑了一笑,说道:“这个问题,你们不用担忧。战事很快就能停下来。”
“是。主公兵威所向,无不披靡。卑臣等忠字当头,人人踊跃向前。”
不管什么事儿,吴鹤年总能扯到“忠”上。他一个文官儿,打仗踊跃向前?这马屁拍的,那是见缝插针,一波又一波。
邓舍失笑。
他本待不理,看天色已晚,任吴鹤年这么扯下去,太耽搁谈论正事的时间。他说道:“吴大人,你在双城辛苦了,劳苦功高。你的功劳,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我素来赏罚分明,就算你不‘忠字当头’,该赏你的,一样会赏。哈哈。”
含而不露地轻轻点了吴鹤年一下,言外之意:不需如此逢迎。
吴鹤年道:“卑臣之言,句句发自肺腑。如果说,忠诚也是一种错,主公,您就让卑臣错到底吧。”
邓舍与罗李郎愕然相对,吴鹤年的回答实在出人意料。邓舍放声大笑,罗李郎想笑、不敢笑,忍得满面通红。邓舍点着吴鹤年,半晌想出一句评价,说道:“哈哈,哈哈。吴总管,尔真乃妙人也。”
他既然奉承已经成了习惯,就随他去吧。
邓舍笑了一阵,不再去管他,转回正题,说道:“接任双城总管府总管的人选已经有了,打算从行省左右司里,派一个人过去。主要是辅佐官儿,需得熟悉当地情况,为人公正可靠,要在地方上有些威望,不能没有办事能力。谁比较合适?”
邓舍口中的辅佐官儿,指的是“同知”。总管府总管以下,地位最高的便是同知。同知,同知,同知总管府事,是为总管的副手。吴鹤年沉吟片刻,请罗李郎先说。
这是一个做人情的好机会。较之别的寻常府县,双城总管府定然总会得到邓舍的更多注意。双城总管府的辅佐官儿,只要有政绩,升官儿的速度也总会比别的寻常府县官员要快一点。他虽居上位,不与罗李郎去抢。
罗李郎逊让再三,推脱不掉,方才说道:“双城总管府判官朴献忠,华美深密,处世清介,虽为丽人,忠诚可靠。他本为商贾,新近讨了双城名儒家中的女儿做了妻子,在地方有些名望。似可为之。”
“朴献忠?”邓舍有点印象。
当初打下平壤,投降的官儿里也有个叫朴献忠的,是平壤的西京副留守,现任行省左右司都事。只不过,此朴献忠非彼朴献忠。两个人同名同姓。李成桂的夫人与钱士德勾结,阴谋作乱,平乱过程里,双城的这个朴献忠立有功劳。
开始他因高丽人的身份被关入狱中,不但没有半分的埋怨之词,反而鼓励狱友振作,说大浪淘沙,越是乱,才能越显出谁忠谁奸,口口声声以成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第一“忠犬”为毕生奋斗的目标。
他在狱中的言论,后来传入了邓舍的耳中,当即就把他释放,从不记名的吏员,一下子拔擢为记名的首领官。
他这个人,商贾出身,通晓俗务,既忠诚,并且有办事的能力,得到了邓舍的认同,更重要的一点,同时他还是吴鹤年的心腹,因此他的这个官儿当的真是春风得意,升迁很快,一路高升,已经成为了总管府的判官,掌管刑狱,仅比同知低了一级。
“吴大人,你看呢?朴献忠此人,合适么?”
吴鹤年不动声色地瞧了罗李郎一眼,暗中翘出大拇指,心想:“会做人。”兜了一圈儿,人情又送了回来。
他故作思索,慢腾腾说道:“朴献忠,……。对这个人,卑臣还是有所了解的。能力有,也不贪财。卑臣在双城开垦荒山、伐林成田,招徕流民、推广棉花,各项的施政措施,都得到了他的不少帮助。他甚有功焉。要说起来,他现为总管府判官,仅比同知低了一级,并且他为双城土著,是个高丽人,若是提拔他的话,倒也顺理成章。”
海东地方府县的正副官,向来正职为汉人,副职为高丽抑或渤海、女真人。邓舍点了点头,就此决定,道:“既如此,那便由他来任吧。”
三人饮茶叙话。
接下来,邓舍细细问了双城民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说起女真人,吴鹤年道:“张将军有封信,托卑臣给主公送来。”
邓舍接过来,展开一看,大多写的关北军事、屯田等的一些情况,包括安抚、羁縻女真人的进展,总的来说,发展势头一切良好。由关北派过鸭绿江去的那数千女真骑兵,因辽阳被围,仍归张歹儿遥控指挥。
多日来,他们与沈阳的元军有过数次小规模的交锋,或胜或败,胜多负少,一直活动在沈阳的周遭,对牵制元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近的一次获胜,成功地劫了元军的粮道,缴获了数百石的粮食,近千头的牛羊,给了元军不小的打击。
谈谈说说,将近夜半。
邓舍端汤送客,吴鹤年与罗李郎起身告辞。罗夫人及罗官奴的表姐妹自留下陪伴罗官奴,不需多提。邓舍送他二人出门,吴鹤年吞吞吐吐:“有件事,卑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何事?”
“左右司员外郎李敦儒,现在双城。就平时来说,他话不多,与同僚官员、地方士绅们基本没有交往,常常闭门不出。卑臣念在他人生地疏,特地派了几个人,照顾他的日常起居。……,这个,这个,平时都挺好的。就是前几天,便在卑臣来前,他突然接到了一封平壤的来信,……。”
吴鹤年杂七杂八,绕了半天,最后一句才是他的关键。
他说了半截,不再往下说,拿眼偷觑邓舍。
李敦儒是个烫手山芋,邓舍把他丢到双城,却没任他双城的官儿,依旧挂的行省左右司的官衔。该怎么对待、安置,吴鹤年大费脑筋。
不管不问,只当没这个人?不合适。管的太多,问的太多?也不合适。吴鹤年想了很久,索性折中,一方面给了李敦儒一个“帮助”校对文字的差事,不让他闲着,隔三差五地去走动走动。一方面以伺候他的起居为名,派去了几个仆役、婢女,行监督之实。平壤给他去信,还能有谁?李阿关。这事儿不可不向邓舍汇报。
这件事,邓舍是知道的。
李阿关有个女儿,现在随着李敦儒在双城。她也许是因为想念女儿,也许是出于别的考虑,想把她女儿接回来,曾经给邓舍提过。邓舍并非不近人情的人,没有反对,当时就同意了。她写给李敦儒的信,讲的便为此事。
邓舍身为行省丞相,管辖两省之地,日日操劳军国大事尚嫌时间不够,恨不得分身两用,哪里有空斤斤计较后院之事?别说他知道,即便他不知道,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他道:“此类小事,以后不必多讲。你说到李敦儒,我行省新得江华岛,高丽人在此经营日久,非得有显官坐镇不可,左右司决定把李敦儒派去。你回去后,可以先给他说说,提前准备。”
吴鹤年诺诺答应。新任的双城总管府总管及同知的委任书还没到,他与罗李郎需得先回去办交接,然后才能调回省府。
快到府门,邓舍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转头一看,吴鹤年涕泣满面。他不由大奇,问道:“吴大人,你这是怎么了?”
“卑臣久未见主公,日思夜想。骤然得见,谈不及须臾,骤然拜辞。想起下次见主公,又得旬月之后,临别依依,情不自禁,遂至涕泣。”
邓舍送他们出了府门,吴鹤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犹自一步三回首,恋恋不舍。邓舍看他们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方才转身回去。
其时,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他在院中转了几圈,吟道:“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徐徐迈步,入了李阿关的房中。
是夜,平壤丞相府春风度过玉门关,辽东上都军千里夜行过广宁。沈阳城外,女真军奔袭粮道,大呼呐喊战正酣。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