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格物致知以穷理那么高大上的事情,到朱由检这里,咋就成了格大炮、格火药了呢?
大明的重臣们听了朱由检的话,都有点......耳目一新!朱由检的话当然没说错,格物嘛!大炮是物,火药更是物,怎么就不能好好的格一下?要是真把大炮、火药格到穷理的地步,也是很大的道理!
朱由检叹了口气,道:“《孔子遗篇》那么好的东西,竟然蒙尘2000年不见天日,真是太可惜了!我华夏历代之变故,昏君奸臣所误有之,格物之法不出亦有之。若《孔子遗篇》早出,强汉盛唐,也许可以延续到今天啊!”
下面的大臣心说:强汉盛唐要是延续到今天,您该干什么呀?您不姓刘也不姓李,怕是没资格当万岁爷吧?
朱由检并没有注意到下面某些大臣的古怪眼神,只是自顾自的往下说:“若是才俊辈出,文治大兴的宋朝可以得到《孔子遗篇》,宋朝的儒士一定会在格物致知之道上大有成就,靖康之耻肯定不会发生......更不会有蒙元灭宋之惨事。而本朝如果没有得到这本《孔子遗篇》,朕之所为,最多能为大明延寿百年,想要延寿三百年甚至传国千年而不亡,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这个朱由检居然比逆子更重视《孔子遗篇》,因为他不知道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不知道民智大开对一个封建王朝意味着什么?
在他看来,历朝历代的亡国原因,除了自己作死,基本上就两个原因,一是穷;二是弱。
而造成穷和弱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格物格不出来,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格物格好了可以大大提升生产和军事,生产上去了,就不穷了。军事上去了,就不弱了。
如果国家既富且强,又有什么理由会灭亡呢?
那个宋朝不就是因弱而亡的吗?如果格物把线膛枪、青铜炮、开花弹什么的都格出来了,北宋军队扛着线膛枪,拉着青铜炮,打着开花弹去北伐,契丹早就给打没了。就是蒙古也顶不住啊,成吉思汗也得跪!
而上辈子的大明则是因为穷而差一点穷死的......而不大会格物,其实也是穷的重要原因。
在个穷可不仅仅是朝廷穷,朝廷穷是因为各种制度上的问题。而天下穷,则是不会格物的问题了——世界那么大,活人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在西北、中原奇荒不止的时候,人都无处可去,只好造反了呢?
而且上辈子后金的入寇,流贼的破坏,也加剧了穷。而后金和流贼,也都是可以用格物给格掉的......所以在朱由检看来,不会格物,就会造成贫和弱,积贫积弱,必然会灭亡。
君再明,臣再忠,无非就是拖延一下日子罢了。
所以大明要想长治久安,除了实行《明礼约法》(这也叫复礼)之外,就得掌握格物致知的本领了。而《孔子遗篇》在明朝出世,恰恰说明天命在明,所以朱由检根本就不担心明朝会因为《孔子遗篇》启迪了民智而遇到危机。
“天下之事,无非就是两件,”朱由检缓缓道,“一是复礼,二是问道。朕颁布《明礼约法》就是复礼!而《孔子遗篇》中的道理,就是用来问道的。
《明礼约法》已经颁布了些时日,而《孔子遗篇》更是问世将近两年了......现在也是时候拿《明礼约法》和《孔子遗篇》来考一考天下的孝廉们了。”
“陛下,”建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温体仁一听这话,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您是想用《明礼约法》和《孔子遗篇》上内容作为明年礼部大比的题目?”
朱由检笑着点点头,道:“次辅,你兼着礼部,你觉得如何?可以这样考吗?”
“这个......”温体仁哪里敢说“不行”,他仔细琢磨了一番后,对朱由检道,“万岁爷,用《明礼约法》和《孔子遗篇》来考当然是没问题的......《明礼约法》可以做一篇策论,这个比较容易。但是《孔子遗篇》怎么考?怎么算考得好,怎么算考得不好?”
“这个容易啊,”朱由检笑道,“《孔子遗篇》有一十五篇,好几百条,所涉极广,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包。不过圣人并没有在遗篇当中对所提及的格物之法进行深究......这就给了我们这些后来者用《孔子遗篇》来做学问、成大儒的机会。朕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将《孔子遗篇》中的任意一条的道理说到粗通,将圣人没有说清楚的道理说出来,就算过关。”
“陛下,这可是为往圣继绝学啊!”温体仁苦笑道,“以往能做到这一点的,都是名垂青史的大儒了。”
朱由检道:“能在《孔子遗篇》上有所增益的,难道不是大儒吗?以往大儒难出,是因为没有格物的方法,所以大道之门关闭。天下的儒生,就只能在四书五经上做文章......都做了2000年文章了,还能做出花来?”
温体仁还是摇摇头,“可是臣等才疏学浅,不知道那些举子的文章对不对啊!”
“哦,你们不知道?”朱由检想了想,“那行啊......朕其中阅卷!举子们只能选《孔子遗篇》中的一条来做文章,文章的字数不能超过2000字。朕慢慢看,一天看50篇,一个月总能看完了。等朕看完了,就可以西征去打察合台汗国和瓦剌联盟了!”
根据计划,朱由检会在崇祯10年夏季开始西征。在这之前,朱由检打算再办成一件大事儿——当然不是为国取士,他并不记得崇祯10年这一榜出过什么了不得的人才。上辈子他实在挑不出什么,结果就挑了个51岁的老状元。没干多久,就因为弹劾杨嗣昌夺情而被赶回老家去了。
所以朱由检这次干脆换个思路,不取士了,改取“候补大儒”。取出一批后,再领着他们一块儿去西征,顺便提点一下这些“候补大儒”,争取培养出几个真正的大儒。
等西征奏凯之后,就能开办一所大学了!
“那,那......”温体仁问,“那经义还考吗?”
“考啊!”朱由检笑道,“那就随便考考吧......总要让考官们有事儿可干啊!”
......
朱由检想要随便考考的四书五经,对于南京太学出身的沈廷扬来说,还是非常难的!
他对自己的水平是很知道的,所以上辈子他也没考什么科举,就是太学生加克难功臣的出身,也当上阁老,还混成了皇亲国戚。
而在这辈子,因为朱由检亲自搞科场舞弊,许了他一个进士,所以他才把香山商埠和广东水师的事儿交给了自己的兄弟沈廷芝,自己乘坐一艘广船北上南京。先和他才江南交游士林时认识的几个举子汇合,然后大家一起先走运河,然后再改陆路,一路游山玩水着就北上到了北京城。
这些举子之所以这般悠哉,那是因为他们都有学问,胸有成竹啊!
这几个和沈廷扬一起北上的举子,分别是松江举子罗大公,扬州举子纪坤,桐城举子方以智,余姚才举子黄宗羲,昆山才子顾绛,几乎人人都是一方之才俊,而且都对《孔子遗篇》颇有心得!
全都是今科必中客啊!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大明的重臣们听了朱由检的话,都有点......耳目一新!朱由检的话当然没说错,格物嘛!大炮是物,火药更是物,怎么就不能好好的格一下?要是真把大炮、火药格到穷理的地步,也是很大的道理!
朱由检叹了口气,道:“《孔子遗篇》那么好的东西,竟然蒙尘2000年不见天日,真是太可惜了!我华夏历代之变故,昏君奸臣所误有之,格物之法不出亦有之。若《孔子遗篇》早出,强汉盛唐,也许可以延续到今天啊!”
下面的大臣心说:强汉盛唐要是延续到今天,您该干什么呀?您不姓刘也不姓李,怕是没资格当万岁爷吧?
朱由检并没有注意到下面某些大臣的古怪眼神,只是自顾自的往下说:“若是才俊辈出,文治大兴的宋朝可以得到《孔子遗篇》,宋朝的儒士一定会在格物致知之道上大有成就,靖康之耻肯定不会发生......更不会有蒙元灭宋之惨事。而本朝如果没有得到这本《孔子遗篇》,朕之所为,最多能为大明延寿百年,想要延寿三百年甚至传国千年而不亡,那就是痴心妄想了!”
这个朱由检居然比逆子更重视《孔子遗篇》,因为他不知道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不知道民智大开对一个封建王朝意味着什么?
在他看来,历朝历代的亡国原因,除了自己作死,基本上就两个原因,一是穷;二是弱。
而造成穷和弱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格物格不出来,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格物格好了可以大大提升生产和军事,生产上去了,就不穷了。军事上去了,就不弱了。
如果国家既富且强,又有什么理由会灭亡呢?
那个宋朝不就是因弱而亡的吗?如果格物把线膛枪、青铜炮、开花弹什么的都格出来了,北宋军队扛着线膛枪,拉着青铜炮,打着开花弹去北伐,契丹早就给打没了。就是蒙古也顶不住啊,成吉思汗也得跪!
而上辈子的大明则是因为穷而差一点穷死的......而不大会格物,其实也是穷的重要原因。
在个穷可不仅仅是朝廷穷,朝廷穷是因为各种制度上的问题。而天下穷,则是不会格物的问题了——世界那么大,活人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在西北、中原奇荒不止的时候,人都无处可去,只好造反了呢?
而且上辈子后金的入寇,流贼的破坏,也加剧了穷。而后金和流贼,也都是可以用格物给格掉的......所以在朱由检看来,不会格物,就会造成贫和弱,积贫积弱,必然会灭亡。
君再明,臣再忠,无非就是拖延一下日子罢了。
所以大明要想长治久安,除了实行《明礼约法》(这也叫复礼)之外,就得掌握格物致知的本领了。而《孔子遗篇》在明朝出世,恰恰说明天命在明,所以朱由检根本就不担心明朝会因为《孔子遗篇》启迪了民智而遇到危机。
“天下之事,无非就是两件,”朱由检缓缓道,“一是复礼,二是问道。朕颁布《明礼约法》就是复礼!而《孔子遗篇》中的道理,就是用来问道的。
《明礼约法》已经颁布了些时日,而《孔子遗篇》更是问世将近两年了......现在也是时候拿《明礼约法》和《孔子遗篇》来考一考天下的孝廉们了。”
“陛下,”建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温体仁一听这话,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您是想用《明礼约法》和《孔子遗篇》上内容作为明年礼部大比的题目?”
朱由检笑着点点头,道:“次辅,你兼着礼部,你觉得如何?可以这样考吗?”
“这个......”温体仁哪里敢说“不行”,他仔细琢磨了一番后,对朱由检道,“万岁爷,用《明礼约法》和《孔子遗篇》来考当然是没问题的......《明礼约法》可以做一篇策论,这个比较容易。但是《孔子遗篇》怎么考?怎么算考得好,怎么算考得不好?”
“这个容易啊,”朱由检笑道,“《孔子遗篇》有一十五篇,好几百条,所涉极广,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包。不过圣人并没有在遗篇当中对所提及的格物之法进行深究......这就给了我们这些后来者用《孔子遗篇》来做学问、成大儒的机会。朕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将《孔子遗篇》中的任意一条的道理说到粗通,将圣人没有说清楚的道理说出来,就算过关。”
“陛下,这可是为往圣继绝学啊!”温体仁苦笑道,“以往能做到这一点的,都是名垂青史的大儒了。”
朱由检道:“能在《孔子遗篇》上有所增益的,难道不是大儒吗?以往大儒难出,是因为没有格物的方法,所以大道之门关闭。天下的儒生,就只能在四书五经上做文章......都做了2000年文章了,还能做出花来?”
温体仁还是摇摇头,“可是臣等才疏学浅,不知道那些举子的文章对不对啊!”
“哦,你们不知道?”朱由检想了想,“那行啊......朕其中阅卷!举子们只能选《孔子遗篇》中的一条来做文章,文章的字数不能超过2000字。朕慢慢看,一天看50篇,一个月总能看完了。等朕看完了,就可以西征去打察合台汗国和瓦剌联盟了!”
根据计划,朱由检会在崇祯10年夏季开始西征。在这之前,朱由检打算再办成一件大事儿——当然不是为国取士,他并不记得崇祯10年这一榜出过什么了不得的人才。上辈子他实在挑不出什么,结果就挑了个51岁的老状元。没干多久,就因为弹劾杨嗣昌夺情而被赶回老家去了。
所以朱由检这次干脆换个思路,不取士了,改取“候补大儒”。取出一批后,再领着他们一块儿去西征,顺便提点一下这些“候补大儒”,争取培养出几个真正的大儒。
等西征奏凯之后,就能开办一所大学了!
“那,那......”温体仁问,“那经义还考吗?”
“考啊!”朱由检笑道,“那就随便考考吧......总要让考官们有事儿可干啊!”
......
朱由检想要随便考考的四书五经,对于南京太学出身的沈廷扬来说,还是非常难的!
他对自己的水平是很知道的,所以上辈子他也没考什么科举,就是太学生加克难功臣的出身,也当上阁老,还混成了皇亲国戚。
而在这辈子,因为朱由检亲自搞科场舞弊,许了他一个进士,所以他才把香山商埠和广东水师的事儿交给了自己的兄弟沈廷芝,自己乘坐一艘广船北上南京。先和他才江南交游士林时认识的几个举子汇合,然后大家一起先走运河,然后再改陆路,一路游山玩水着就北上到了北京城。
这些举子之所以这般悠哉,那是因为他们都有学问,胸有成竹啊!
这几个和沈廷扬一起北上的举子,分别是松江举子罗大公,扬州举子纪坤,桐城举子方以智,余姚才举子黄宗羲,昆山才子顾绛,几乎人人都是一方之才俊,而且都对《孔子遗篇》颇有心得!
全都是今科必中客啊!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