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杨丛义隐隐飘动的心神,马上稳住。
心下顿时自责不已,他是来做事的,而不是只来做官的,若此时就沉迷于做官,怕是马上就会失去前进的斗志。
“你先去找些笔墨纸砚来。”
“是,大人。”
李虎应声离去。
杨丛义起身,该是打拼的时候,怎可存那安逸的心思。
心念转动之间,便把身后那张坐起来很是舒适的椅子搬到一边去,再拿过一把普通的椅子放在书案之后。
安逸往往就是从日常坐卧开始,如果觉得舒适,谁还会轻易从舒适之中走出来?
李虎很快找来杨丛义需要的笔墨纸砚,随后站在一旁伺候。
选将之事,杨丛义已经考虑过很多,如何着手,如何施行,他已有大致思路。
于是当即着手撰写选将司选将召集令,不久之后就要发往驻守在临安以外各地的禁军。
召集令中要传达的信息很多,首先要说明选将的意义,再说被选中以后会有什么荣誉和好处,而后才写明领军将校所需资历,以及要参选的一指挥将士需要做何种准备,最后才会告诉他们聚集地点和行军纪律奖惩要求和到达选将营的最后期限。
为了将召集令写的简单明了,军中那些粗人一看就懂,杨丛义花了好一番功夫,毕竟要把这么多信息在一张召集令上完整表达出来着实不容易。
待杨丛义撰写完毕,细看几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便交给李虎。
“李校尉,你先看看这份召集令。”
“是,大人。”
李虎接过那份最后修改过的召集令,逐字逐句看了起来。
一刻钟之后,杨丛义问道:“你可有疑问?”
李虎皱着眉头问道:“大人,要是末将所在的禁军有好几个将校都有资历,那怎么办?”
杨丛义道:“你看看召集令中是怎么写的,里面写的很清楚,每支禁军只能有一支队伍参加选将,一名将校,一指挥士兵,至于他们自己怎么挑选,派谁参加是他们内部事务,要他们自己处理。召集令中也写了,表现较差的参选队伍,在选将结束之后,将对全军上下进行处罚,包括统制、统领。有此一条,就能保证他们自己派出最好的将校来,不然受罚的就是全军。”
李虎道:“大人,这是不是有点复杂,要是他们害怕表现太差,没人来怎么办?”
杨丛义道:“殿前司有四十多支禁军,想出人头地的将校不会不来,毕竟这是个机会,有机会被皇上召见,这是多大的荣耀!怎么会不来。”
李虎道:“万一各军统制、统领从中作梗,都不派人来参加呢?”
杨丛义微微一愣,真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吗?
于是不由得问道:“选将是好事,他们为什么要从中作梗?”
李虎低声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们选将只是针对年轻的将校,好处也是给了年轻人,跟那些统制、统领又没关系,不光粮草饷钱要各军自己出,来了万一表现不好,还要连累他们,大人想想他们愿不愿意。”
杨丛义心下一惊,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想到,他考虑的全是年轻将校,告诉他们参加选将会什么好处,只要是有志青年,谁不想抓住这个机会拼一把,出人头地往上走,可那些统制、统领呢?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除了徒增麻烦、浪费原本属于他们的钱财以外,确实没有半点好处,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支持?
跟他们讲选将事关大宋未来与江山社稷管用吗?如果他们会管大宋山河百姓,打起仗来就不会临阵脱逃,可事实上一旦打仗,没多少统兵将领愿意往前冲,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要留着性命,与妻子儿女团聚,享受惬意的生活。
有宋一来,不知打过多少次仗,真正能同生死共进退的军队很少,哪次战败不是有人迟滞不前,或是临阵脱逃?
整个南宋军队,自十年前宋金和议,岳飞、韩世忠、刘琦等几大将帅死的死、退的退,军中人心离散,个个都只顾通过各种方法捞取钱财,只关心自己的安危与享受,哪敢把大宋安危放在心上,那几大执意与金人作战的将帅不就是榜样吗?
现在各军统领与统制,都是军中老人了,谁没经历过十几二十年前与金国的战斗,谁不知道那几大将帅的声名,谁不知道他们的下场与结局?
此时那些统领、统制恐怕在意都是自己的好处,国家、百姓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家国大事是朝廷那帮人考虑的,他们要做的就是放下刀枪享受和平。
所以,一旦多做事没他们的好处,反而还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钱粮,这样花费巨大的选将盛事,恐怕真没几个人支持。
杨丛义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个问题,各军统制、统领的想法得考虑进去。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疑问?”
李虎道:“大人,这里说参加选将必须要是满编一指挥士兵,可据末将所知,每支军中都不可能满编,不管是什么军队,包括精锐禁军,这满编的指挥他们到哪儿去找,如果几指挥合兵一处凑够满编指挥,那选将成功奖励怎么分配?如果各指挥之间原本就有矛盾,合兵一处捣乱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赢得好名次,奖励自然是分给参与选将的将士,第二个问题,如果有士兵捣乱,统兵将校可以选择执行军纪,如果军纪松散,取得不了好成绩,全军受罚。兵与将的问题,各军自己考虑,选将司不参与,表现好的奖励,表现差的惩罚,如何表现,全在他们自己。”
李虎看着召集令又想了想,说道:“行军线路自己定,有些驻军距离婺州很远,如果跑错地方怎么办?还有行军路上吃喝无人供应,这对驻军来说太难了吧,让他们自己解决,估计会出事。”
杨丛义道:“行军打仗,如果连敌军位置都找不到,那他们打什么仗,跑错了,误了期,怪不得别人,明知要到婺州,还不提前定好行军路线,跑错了就只能怪他们自己。关于路上吃喝问题,当然也需要他们自己提前做好规划,提前准备,若是因粮草准备不足,行军路上犯了军纪,对他们的惩罚就是直接淘汰,不得继续参与选将。”
见李虎能看懂召集令,也问不出什么像样的问题了,杨丛义便收回召集令,有些地方还是要改改,以便选将之事能顺利推行。
重新修改后的召集令加入了对参与选将的禁军进行隐性奖励,参与选将的禁军由选将司补贴五千贯钱,只要到达选将营,正式参与选将,就会向各军发放选将补贴。
这五千贯钱是由每支禁军自己支配的,说白就是给各军统制或统领,钱虽不是很多,但也是他们好多年的俸禄,为五千贯钱,耗费些心力还是值得的,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
有此一条,当能解决各军统制、统领参与选将动力不足的问题。
修改完成细看几遍,没有问题之后,杨丛义拿着誊写好的召集令便去面见都指挥使大人。
选将司之事,虽说是由杨丛义具体办理,也由他做主,但这毕竟是事关殿前司和大宋未来的大事,作为都指挥使兼选将司正使肯定要对重大事项参与决策,小事他也要知情,毕竟杨丛义是新人,姿态放的越低越好,哪能说让他做主,他就真全权做主的道理。
杨存中接道召集令十分意外,连声夸赞杨丛义办事迅速,干净利落。
等仔细看完召集令的内容,顿是心下一暖,十分欣慰,瞬间觉得自己看人很准,所托正是合适之人。
看似完整的章程中缺少的东西,他在召集令中做了一部分补充,马上就让整个章程有了实施的可能性,并且召集令中的规定与奖惩莫不与章程隐隐表达的意思相契合。
看着召集令,杨存中虽然没问任何人,但已经可以确定整个章程就是杨丛义所编写,不然他不可能对章程进行这么合适的补充。
杨存中拿着召集令,心里非常很高兴,年轻人果然比老家伙靠谱好用,看来选将之事可以放心了。
他当即就对杨丛义撰写的召集令好一番夸赞,连带着章程也夸赞一遍。不过,随后就对召集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然是要补贴奖励,鼓励各军积极参与选将,那就可以多给些补贴,一次把钱给足,把补贴从五千贯调整成一万贯,超出选将司预算的,他再想办法向朝廷讨要。
有此一说,杨丛义自然高兴,补贴给多了,各军参与的积极性必然更高,前来参与选将的将校和士兵质量也会更好。
他欣然接受了都指挥使大人的建议,将五千贯补贴改成一万贯。
除补贴之外,杨存中没再提其他任何建议,召集令上所有内容全部同意,都按杨丛义的意思来。
杨丛义回去修改之后,令李虎找来书吏,在殿前司专用文书上誊写四十余份,加盖选将司和殿前司印信,而后又去枢密院批红盖印,密封妥当,由禁军士卒,通过驿站分发驻守在各地的禁军。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心下顿时自责不已,他是来做事的,而不是只来做官的,若此时就沉迷于做官,怕是马上就会失去前进的斗志。
“你先去找些笔墨纸砚来。”
“是,大人。”
李虎应声离去。
杨丛义起身,该是打拼的时候,怎可存那安逸的心思。
心念转动之间,便把身后那张坐起来很是舒适的椅子搬到一边去,再拿过一把普通的椅子放在书案之后。
安逸往往就是从日常坐卧开始,如果觉得舒适,谁还会轻易从舒适之中走出来?
李虎很快找来杨丛义需要的笔墨纸砚,随后站在一旁伺候。
选将之事,杨丛义已经考虑过很多,如何着手,如何施行,他已有大致思路。
于是当即着手撰写选将司选将召集令,不久之后就要发往驻守在临安以外各地的禁军。
召集令中要传达的信息很多,首先要说明选将的意义,再说被选中以后会有什么荣誉和好处,而后才写明领军将校所需资历,以及要参选的一指挥将士需要做何种准备,最后才会告诉他们聚集地点和行军纪律奖惩要求和到达选将营的最后期限。
为了将召集令写的简单明了,军中那些粗人一看就懂,杨丛义花了好一番功夫,毕竟要把这么多信息在一张召集令上完整表达出来着实不容易。
待杨丛义撰写完毕,细看几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便交给李虎。
“李校尉,你先看看这份召集令。”
“是,大人。”
李虎接过那份最后修改过的召集令,逐字逐句看了起来。
一刻钟之后,杨丛义问道:“你可有疑问?”
李虎皱着眉头问道:“大人,要是末将所在的禁军有好几个将校都有资历,那怎么办?”
杨丛义道:“你看看召集令中是怎么写的,里面写的很清楚,每支禁军只能有一支队伍参加选将,一名将校,一指挥士兵,至于他们自己怎么挑选,派谁参加是他们内部事务,要他们自己处理。召集令中也写了,表现较差的参选队伍,在选将结束之后,将对全军上下进行处罚,包括统制、统领。有此一条,就能保证他们自己派出最好的将校来,不然受罚的就是全军。”
李虎道:“大人,这是不是有点复杂,要是他们害怕表现太差,没人来怎么办?”
杨丛义道:“殿前司有四十多支禁军,想出人头地的将校不会不来,毕竟这是个机会,有机会被皇上召见,这是多大的荣耀!怎么会不来。”
李虎道:“万一各军统制、统领从中作梗,都不派人来参加呢?”
杨丛义微微一愣,真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吗?
于是不由得问道:“选将是好事,他们为什么要从中作梗?”
李虎低声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们选将只是针对年轻的将校,好处也是给了年轻人,跟那些统制、统领又没关系,不光粮草饷钱要各军自己出,来了万一表现不好,还要连累他们,大人想想他们愿不愿意。”
杨丛义心下一惊,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想到,他考虑的全是年轻将校,告诉他们参加选将会什么好处,只要是有志青年,谁不想抓住这个机会拼一把,出人头地往上走,可那些统制、统领呢?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除了徒增麻烦、浪费原本属于他们的钱财以外,确实没有半点好处,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支持?
跟他们讲选将事关大宋未来与江山社稷管用吗?如果他们会管大宋山河百姓,打起仗来就不会临阵脱逃,可事实上一旦打仗,没多少统兵将领愿意往前冲,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要留着性命,与妻子儿女团聚,享受惬意的生活。
有宋一来,不知打过多少次仗,真正能同生死共进退的军队很少,哪次战败不是有人迟滞不前,或是临阵脱逃?
整个南宋军队,自十年前宋金和议,岳飞、韩世忠、刘琦等几大将帅死的死、退的退,军中人心离散,个个都只顾通过各种方法捞取钱财,只关心自己的安危与享受,哪敢把大宋安危放在心上,那几大执意与金人作战的将帅不就是榜样吗?
现在各军统领与统制,都是军中老人了,谁没经历过十几二十年前与金国的战斗,谁不知道那几大将帅的声名,谁不知道他们的下场与结局?
此时那些统领、统制恐怕在意都是自己的好处,国家、百姓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家国大事是朝廷那帮人考虑的,他们要做的就是放下刀枪享受和平。
所以,一旦多做事没他们的好处,反而还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掏钱粮,这样花费巨大的选将盛事,恐怕真没几个人支持。
杨丛义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个问题,各军统制、统领的想法得考虑进去。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疑问?”
李虎道:“大人,这里说参加选将必须要是满编一指挥士兵,可据末将所知,每支军中都不可能满编,不管是什么军队,包括精锐禁军,这满编的指挥他们到哪儿去找,如果几指挥合兵一处凑够满编指挥,那选将成功奖励怎么分配?如果各指挥之间原本就有矛盾,合兵一处捣乱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赢得好名次,奖励自然是分给参与选将的将士,第二个问题,如果有士兵捣乱,统兵将校可以选择执行军纪,如果军纪松散,取得不了好成绩,全军受罚。兵与将的问题,各军自己考虑,选将司不参与,表现好的奖励,表现差的惩罚,如何表现,全在他们自己。”
李虎看着召集令又想了想,说道:“行军线路自己定,有些驻军距离婺州很远,如果跑错地方怎么办?还有行军路上吃喝无人供应,这对驻军来说太难了吧,让他们自己解决,估计会出事。”
杨丛义道:“行军打仗,如果连敌军位置都找不到,那他们打什么仗,跑错了,误了期,怪不得别人,明知要到婺州,还不提前定好行军路线,跑错了就只能怪他们自己。关于路上吃喝问题,当然也需要他们自己提前做好规划,提前准备,若是因粮草准备不足,行军路上犯了军纪,对他们的惩罚就是直接淘汰,不得继续参与选将。”
见李虎能看懂召集令,也问不出什么像样的问题了,杨丛义便收回召集令,有些地方还是要改改,以便选将之事能顺利推行。
重新修改后的召集令加入了对参与选将的禁军进行隐性奖励,参与选将的禁军由选将司补贴五千贯钱,只要到达选将营,正式参与选将,就会向各军发放选将补贴。
这五千贯钱是由每支禁军自己支配的,说白就是给各军统制或统领,钱虽不是很多,但也是他们好多年的俸禄,为五千贯钱,耗费些心力还是值得的,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
有此一条,当能解决各军统制、统领参与选将动力不足的问题。
修改完成细看几遍,没有问题之后,杨丛义拿着誊写好的召集令便去面见都指挥使大人。
选将司之事,虽说是由杨丛义具体办理,也由他做主,但这毕竟是事关殿前司和大宋未来的大事,作为都指挥使兼选将司正使肯定要对重大事项参与决策,小事他也要知情,毕竟杨丛义是新人,姿态放的越低越好,哪能说让他做主,他就真全权做主的道理。
杨存中接道召集令十分意外,连声夸赞杨丛义办事迅速,干净利落。
等仔细看完召集令的内容,顿是心下一暖,十分欣慰,瞬间觉得自己看人很准,所托正是合适之人。
看似完整的章程中缺少的东西,他在召集令中做了一部分补充,马上就让整个章程有了实施的可能性,并且召集令中的规定与奖惩莫不与章程隐隐表达的意思相契合。
看着召集令,杨存中虽然没问任何人,但已经可以确定整个章程就是杨丛义所编写,不然他不可能对章程进行这么合适的补充。
杨存中拿着召集令,心里非常很高兴,年轻人果然比老家伙靠谱好用,看来选将之事可以放心了。
他当即就对杨丛义撰写的召集令好一番夸赞,连带着章程也夸赞一遍。不过,随后就对召集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然是要补贴奖励,鼓励各军积极参与选将,那就可以多给些补贴,一次把钱给足,把补贴从五千贯调整成一万贯,超出选将司预算的,他再想办法向朝廷讨要。
有此一说,杨丛义自然高兴,补贴给多了,各军参与的积极性必然更高,前来参与选将的将校和士兵质量也会更好。
他欣然接受了都指挥使大人的建议,将五千贯补贴改成一万贯。
除补贴之外,杨存中没再提其他任何建议,召集令上所有内容全部同意,都按杨丛义的意思来。
杨丛义回去修改之后,令李虎找来书吏,在殿前司专用文书上誊写四十余份,加盖选将司和殿前司印信,而后又去枢密院批红盖印,密封妥当,由禁军士卒,通过驿站分发驻守在各地的禁军。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