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探枯井至正法难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两仪灯第二十三章探枯井至正法难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玉晨听了萧子峰的话,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李玉晨便决定去问问那萧子峰的堂姐。

    李玉晨向萧子峰说明了自己的意图,萧子峰想了想便答应了,并告诉了李玉晨那枯井的位置!

    李玉晨放下箩筐,便出了萧子峰的屋,在给了那小伙计两个铜币后,那小伙计欣然带着李玉晨来到了那枯井的所在。

    李玉晨上前,见那井口上面有一座石塔,那石塔高有五尺,怕是有数百斤之重,塔下面,井口侧面有口,可以从那里往里送吃的,李玉晨见此,心中不愉之色表现,这比关犯人还严,还关的是自己家的亲戚,还是两个女孩,这萧父也真是个狠人!

    李玉晨走到那,看着这石塔,心中思量:“若不把它挪开,看来此行只有失败告终了!”

    想到此,李玉晨便摆开架势,双手抓住石塔,使出自己七八层的力气,用力一提,那石塔便被李玉晨双手提了起来,李玉晨搬的时候还感觉很沉,可搬起来反而觉得还可以,没那么沉了!

    李玉晨把这石塔放到一旁,立时石塔落地砸起一阵烟尘,此时旁边的小伙计已经目瞪口呆,惊的说不出话来!

    李玉晨也不看他,两眼便盯着那口枯井,放眼望去,只见那井中没有一点水,大约有两丈多深,李玉晨见此,便舍身跳了下去,待到落地,李玉晨向四周看去,只见前方有一砖切洞室,那洞室修的齐整,还上了门窗。里面竟还点着灯烛。

    就在这时,里面的人大约是听见了动静,一个女子推门走出来,喊道:“谁?”

    李玉晨放眼望去,只见这女子身形高挑,气质脱俗,红唇雪肌,李玉晨一见,心肝都不由自主的颤抖,可李玉晨知道自己此来目的,便收摄心神,开口回道:“在下李玉晨,是萧子峰的好友!”

    那女子一听,便走近前来,观看来人,人还未至,一股清香便扑面袭向李玉晨!

    李玉晨此时,心中默念天蓬神咒,心神高度集中,这时这女子又问:“你是子峰的朋友!不知来做什么?”

    李玉晨听了,心道:“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还能干嘛!自然来救你!”想到此,便开口回道:“我是受子峰之拜托前来查明你们被关原因,好设法解救你们!”

    那女子听了便又问道:“你真是子峰的朋友,可有信物?”

    李玉晨一听傻了眼,自己着急来救人,哪还能想什么信物,便说道:“我来的急,未曾要那信物,不知如何取信你们!”

    那女子听了,心中生出警惕,便道:“没有信物,让我如何相信你?你还是赶紧离开吧!”

    而这时忽然一个声音传来!

    “萧姐姐,让他进来吧!他不是坏人!”

    那女子听了里面女子的话,心中不解又问道:“妹妹不知你如何确定,如若有误,可就麻烦了!”

    里面的女声再次想起,“我今次遭逢大难,明悟本心,勘破生死,得了他心智证通,他心无坏心,真是来帮助我们的!”

    李玉晨听了默默不语,自己一片丹心,无需解释,俗话说,清者自清,自己既然说明来意,便无需在多言!

    那女子这时才放松警惕,请李玉晨进去!

    待进了屋里,只见里面倒还宽阔,有床,有榻,有桌,有椅,一应之物也不见短缺。

    只见那榻上坐着一位尼姑,锃亮的脑袋老远就能看见光亮,一副慈眉善目,脱尘气质,与之前女子同样美貌,只是少了丝妩媚跳脱!

    那尼姑请李玉晨坐下,李玉晨这时离得近,发现她的双目竟然没有神韵,心中不由一惊,可也没说出来!

    这时李玉晨盘膝坐在榻上,开口说道:“我名叫李玉晨,是太平庄人士,与萧子峰同在玉林学堂读书,今受他的邀请来此问明缘由,商量逃脱计划!”

    李玉晨介绍完自己便问这两个女子姓名,那先前的女子就是萧子峰的堂姐萧钰,而这个尼姑法号妙善!李玉晨问了她们为什么看到此地,那萧钰不说话,妙善却将事情原委讲给了李玉晨。

    原来这事情是这样的!

    在今年也就是大元至正三年五月十三,大元国主孟由奢诏黄庭观一清道人进京,国主于西郊,三十里外的玉泉山相迎,一清道人献“龙虎赤金丹”。国主服后精神焕发,像是年青十岁似的,遂大喜,封一清道人为辅圣先生。

    一清道人与国主畅谈许久,最后向国主进言:“和尚,尼姑,国之大害,应命以还俗,资产充公,和尚使其服徭役,以利生产,尼姑令其婚嫁,以平吾国,女少男多,之不均,延国人香火!”

    “寺庙田产,周济国中,无地少地者,以平国内,因良田贫乏,与人口众多,不能均配之矛盾,财物充实国库,以平赤字之祸,若能行之,国用自足,国力自强,离国主中兴之治不远已!”

    国主听后大喜,但思之片刻又叹道:“先生之言甚合我心,怎奈!自佛法西来,已一万余载,早已在我国根深蒂固,史上也有四次灭佛,只是至今佛法传承不绝,反倒是历次灭佛的国主大王均不得善终!”

    “国器更替,至前朝,小雷音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佛教大昌!先二主也是笃信佛法,兴建寺庙,仅王都一地便有五百八十寺,僧侣十万余!上通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下达凡夫俗子,奴隶,乞丐,错综复杂,怎可轻动!”

    一清道人笑道:“易尔,唯,驱虎吞狼,分而化之也!”国主听之,大喜忙问计辅圣先生。

    一清道人道:“自鼎泰元年,先国主继位伊始,见当时国家与海外诸国相比,依然贫穷落后的现状,为了尽快的使国家富强,缴费脑汁冥思苦想。”

    在当时海外四国,百年的文化经济冲击下,使大部分国人,认为国家原有的文化,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国家了!

    其已经远远落后于海外诸国,因采用与海外四国,相同的文化,使国家尽快富强,应以弟子礼,待海外四国,应让全国学子以海外文化为学习重点。

    当时先国主,与几位意见相同的大臣,一同完成了《强国奋起策》,昭告天下,使全国改学海外诸学!

    将海外流行之《钱经》,《私有制》,《算计经》等,定为学习之必须!

    又因当时金雀花王朝,卡佩王朝,哈布斯王朝,离大元国有几十万里之遥,交往不甚方便,故以,离此最近,之出云国为师国,以其国语——“雉语”,为必学之语推行天下。

    遣三千少女,三千少男的学习团,去师国求学,以后逐年加之,其中第一批,三千少女学成后,有一千人回国,三千少男回来两千人。

    大元国行出云国之法十五年间,收效甚微,经济发展虽然进步不小,可发展极不均衡,文化到是兴荣了些,文章以《钱途》,《傻瓜谈道德》,《自私自利才是真》,《暴力与激情》备受推崇。

    “当今海外三强国,也有意与我大元交好,国主当撤销海禁,请诸国,与我大元互通有无,往来贸易,并邀请,四国中的宗教,来我大元传教,集合众人之力,一起对付佛教,并扶持佛教中的密宗,苦行派等一同施压,铲除显宗空谈派指日可待!”

    国主听后大喜,遂下诏,再加封一清道人为一清真人,大国师,开海禁,通贸易,请外教。

    接着,斥责太后,王后,不得信奉邪教,命大国师监察显宗,行铲除之事,先暂行王畿,观其实效。

    国师遂令金墉城,周边五百里内,查封所有寺院,僧尼一律还俗。短短三十天,被迫还俗,服徭役的僧人,多达三万之众,逃者,因寺中,大量度牒底案被毁,无法估算。

    还俗比丘尼中,仅被强行婚配者,就有一万五千余。查抄所得,仅金银钱财,就达百亿银币,其他古玩字画,更是难以计数。

    上报的寺庙良田,竟有五百余万亩,有十数万户家庭,分配到良田受益。

    至此举国震动!国主大惊!诏令下达全国三十六路,命全国僧尼还俗,捣毁佛寺,查抄财产,分配土地,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就此展开。

    但事物发展,都有其两面性,有好的积极因素,必然就会有消极怠工!有财产充公、土地济贫,就有中饱私囊、兼并土地!有一心为国,就有一心为私!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两仪灯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两仪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两仪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两仪灯》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