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封侯非我愿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叫门天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封侯非我愿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说道正事,于谦脸色一正,经过朱祁镇这么一折腾,军改方案初定时的兴奋劲褪去了大半。于谦没有立即讲述方案的内容,反倒有些忧虑的问道:“陛下,大明立国以来,从未有今日变革之彻底之深刻,朝堂改制余波未平,仓促进行军队改革,会否……”

    “会否遇到阻力?”朱祁镇接过话头,未虑胜先虑败,于谦果然是老成持重之臣。

    “阻力肯定会有,而且比朝堂上的改革要大得多,因为无论是内阁还是弘德殿,看似变动极大,但实则只是重新排列组合了一下。而军改则不同,直接触及了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所谓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此事遇到的困难将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那……”于谦怎会不知道朱祁镇所说的话,脸上的忧虑愈加深重。

    朱祁镇笑了笑,说道:“于爱卿,你怕了吗?若是改革失败,你可是首当其冲……”

    于谦一脸坚毅之色,义愤填膺的说道:“微臣自从既然敢接下这个差事,就不曾想过后退,为了大明能拥有一支强军,于谦又何须此身!”

    朱祁镇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凝重之色,“于爱卿,年爱卿,朕相信你们,若没有你们两个鼎力相助,朕兴许会老死在草原之上,虽然我们是君臣的名分,但在朕心里,早已将你们视为长辈,视为知己,朕相信你们。军改之事,是朕一意孤行之举,成功了朕给你于谦封侯,失败了朕一力承担,你们只需放手施为即可!”

    于谦感动的说道:“微臣何德何能,竟得陛下如此厚爱,臣意不在加官进爵,惟愿我大明强盛!”

    听到朱祁镇情真意切的话语,无论是于谦还是年富,眼中都流露出深深的感动,两人对视一眼后,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坚定,默默点了点头,心中做出的同样的决定,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论于谦,还是年富,都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亲眼看到大明的将士浴血牺牲,大明的百姓流离失所,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军队系统的糜烂,军官忙着圈地搂钱,普通将士则忙于生计,连饭都吃不饱,哪有精力去操练。

    于谦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王振专权的时候,他挣扎痛苦,曾经意志消沉过,在朱祁镇被俘之后,他彷徨无措,曾经痛苦沉沦过。而今,乌云散尽,阳光重新普照,于谦觉得不久的将来,大明也会像眼前的朱祁镇一样,历经艰难困苦,仿佛凤凰涅槃重生了一样,他庆幸自己赶上了这个大时代,他更庆幸朱祁镇让他成为这个大时代中的弄潮者。

    三人在情绪的感染之下越走越近,最终将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朱祁镇感受到两人是铁了心的要跟他混,而于谦和年富则深感一身本事有了用武之地,眼睛热切的看着心中的明君!

    君臣之间好不融洽!

    此情此景,朱祁镇心中豪情激荡,顿时想吟诗一首抒发心中的情怀,可就他肚子里那几两墨水,若是全凭自己的实力,充其量弄出首打油诗来,破坏了眼前的气氛反而不美。

    可穿越到明朝有个坏处就是,诗词最美好的时代已经过去,没办法抄以前的东西,朱祁镇脑中一道灵光闪过,一首诗忽然浮现在脑海。

    沉吟片刻后,朱祁镇眉头微皱,长叹一声故作感慨状,顺势松开两人的手,意思到了就行,握的太久朱祁镇心中难免有些膈应。

    “于爱卿,此情此景,朕有一首诗相赠!”

    于谦面皮抽了抽,本来好好的气氛,立刻被朱祁镇这句话破坏了。谁不知道朱祁镇七岁没了爹,在本该读书学文的年纪,匆匆当了皇帝,结果并未认真读过几天书,这会说要吟诗,让于谦和年富有些无语。

    尤其是点名要赠给于谦,这皇帝金口一开,无论诗词质量如何,都得装裱好了挂在于府中堂,说不得还得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想到这里于谦脸色愈发苦涩,一脸的哭笑不得。

    朱祁镇哪知道于谦心里嫌弃万分,用目光简单测算了一番,负手向着窗户走去,心中默数“一步,两步,三步……”,数到第六步的时候眉毛一挑,脸上有些不自然。

    按朱祁镇的意思,本来想学一下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可开始有些紧张,步子迈的小了些,这会儿就十分尴尬。

    “罢了,只能这样了……”朱祁镇咬了咬牙。

    于是,在于谦和年富不解的目光中,朱祁镇双手摆了摆手,猛地向前跨出一大步,堪堪来到窗前。

    朱祁镇满意的点了点头,伸手推开窗户,一阵寒风扑面而来,吹得朱祁镇一个趔趄,整个人险些被吹了回来。

    “朕不就是想装个逼吗,怎么就这么困难!”朱祁镇心中暗骂,回头冲着于谦微微一笑,继续将目光投向窗外,任凭凛冽的寒风不断出来,朱祁镇一字一句的念道: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此诗一出,不仅于谦和年富呆在原地,就连窗外的寒风都变得柔和了许多,迎风落泪的朱祁镇,此时眼角恰好有滴清泪滑落,正当他犹豫到底要不要擦的时候,身后的于谦轰然跪倒:

    “微臣,谢过陛下!”

    此诗名为《韬钤深处》,是大明抗倭名将戚继光少年之时所作,表达了他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同时又表明了他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

    此诗虽然并未是千古名作,但和于谦此时的心境十分契合,简直就是于谦的人生写照。

    第一句原本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舒适,但别忘了我们还有个危险的邻国日本,而于谦则联想的是草原上的虏贼。后两句则被于谦想当然的认为是昨晚武英殿众人通宵达旦商议军改的事,又是兵书又是宝剑,为的都是为国杀敌。最后一句更是点名了于谦高洁的品质:封侯与否无所谓,我只是想让大明海疆风平浪静。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叫门天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叫门天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叫门天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叫门天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