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布局渐成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叫门天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布局渐成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周忱歌功颂德之后,其他人也免不了一顿吹捧,似乎全然忘了朱祁镇两个月前那场大败。在他们心中,此时的朱祁镇已经不是朱祁镇了,简直就是尧舜再生。忠如王直、胡荧已经激动了失了人形,坐在地上又哭又笑的,文华殿的气氛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当时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主要有税、赋和徭役三座大山。税主要来自于地租,明朝的时候商税极低,取得是三十税一,不仅如此,由于对商业缺乏管理,偷税漏税的问题十分突出,即便税收如此之低,能收上来的也不足一成。

    朱祁镇口中的赋,从字形来看,“赋”字由“贝”字和“武”字组成,“贝”字好理解,说白了就是货币,那“武”字就更好理解,就是战争兵事。赋原本是在国家对外有战事的时候,征收的一种特别税,包括征人征物,主要是为战争准备而征收的,以人丁数目计算。

    役,就是劳役。当时没有专门的工业,自然也不存在所谓的工人,除了匠籍这种专门的工人之外,例如修桥铺路建长城这样的大工程,由谁来做呢?还是老百姓。

    可见赋主要用以供养军队,作为战争的开支,所以朱祁镇的永不加赋,即是旷古未有的仁政,也被大臣们当成朱祁镇幡然悔悟,不再轻启战端的决心。被动辄御驾亲征的明朝皇帝折腾怕了,朱祁镇能提出这一条来,怎能不让这些大臣喜极而泣。

    而且可以想象,只要这道诏书一下,普天下的小老百姓,绝对像过年一样高兴,让原本对皇帝失望的百姓们,重新对朱祁镇感恩戴德,成为他彻头彻尾的支持者。

    一方面新成立弘德殿,明显是要加强军备,另一方面永不加赋,那整军的钱从哪里来?而且朱祁镇说明了所需财物从户部调拨,周忱冷静下来后,皱眉看向高坐堂上的朱祁镇,心中满是不解。

    朱祁镇也察觉到了周忱的目光,别有深意的冲着他眨了眨眼,嘴巴微张,轻轻吐出一个字——税!

    虽然听不到声音,可那口型被周忱真真切切的看在眼里,心中瞬间翻起了滔天巨浪,迅速将头低了下来。用眼睛的余光瞥向仍在高声歌颂朱祁镇的一众大臣,这其中许多人的家族,要么是广据良田,要么是一方巨贾。

    周忱嘴角微微扬起,当年推行税赋和一的时候,这其中弹劾过他的不在少数,如今被皇帝惦记上了还不自知,一想到日后他们眼睁睁看着朱祁镇,从他们身上割肉时的反应,周忱忍不住笑出了声……

    朱祁镇见状,知道周忱这是铁了心要上他的船,也跟着肆意的笑了起来,不明就里的众人只当是这君臣两人惺惺相惜有感而发。只有于谦似乎发现了一些端倪,原本还有些担心军费会有所缩减,难免有些不解,这时却也一脸轻松。

    于谦知道,以周忱的精明,能在永不加赋的情况下接下这个差事,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猫腻,而从朱祁镇周忱没心没肺的笑容中,于谦看到了无数白花花的银子。至于这些银子从哪里来,肯定不是永不加赋的老百姓,别人他于谦并不关心。

    一场热热闹闹跌宕起伏的廷议在一片笑声中结束,这场权力的重新分配中,明眼人都知道朱祁镇是最大的赢家,可除了陈循有些失落外,别人也都从其中收获了好处。

    内阁由虚变实,从临时机构变成了权利中枢,内阁大学士由五品直接跃升为一品大员,虽然为权力运行加了诸多限制,但分享了一部分原本属于皇帝的权力,不得不说是一大赢家。

    于谦自不必说,从临时统领天下兵马,变成明朝军队改革的执牛耳者,加上朱祁镇为他配备的次辅年富,于谦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回到乾清宫的朱祁镇,像往常一样躺在龙床之上。这改革的推进之顺利,让他十分自得,躺在床上吃吃直笑,倒是把一旁的金康和小环吓得够呛,不由想起在宫中流传的谣言——朱祁镇的疯病又犯了……

    金康不知道的是,这所谓的疯病,在王直这些大臣看来,是上天的赐福,若非如此谁也无法解释,这原本昏庸无能的朱祁镇,为什么能忽然从那个险些葬送大明的罪人,变成一个智计百出、屡出奇招的中兴圣主。

    朱祁镇不知道,原本的装疯卖傻,经袁彬李实几人传回之后,竟然完美的掩饰了他穿越而来之后种种惊人之举,更为之添上了些许神秘……

    “耶耶,锦衣卫指挥使朱骥、东厂曹公公求见!”

    朱祁镇一骨碌翻起身,“请进来!”

    暖阁里的场景,让原本有些忐忑的朱骥和曹吉祥有些瞠目结舌。只见朱祁镇斜靠在被子上,衣衫散乱,手里还拿着一颗柑橘正在吃,完全没有一分帝王所谓的威严。

    “平身吧……”

    看到了两人脸上的异样,朱祁镇微微一笑,“怎么,一个是朕的亲军,一个是朕的耳目,见自己人还要换身衣裳吗?”

    朱祁镇不经意的一句,却迅速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本来朱骥上任之后就非议颇多,别的不说,就于谦女婿这一条,就足够有心之人大做文章。

    可朱祁镇知道,所谓“物以群分,人以类聚”,能被于谦认可并招为女婿,这朱骥肯定和于谦时一类人。朱骥性格刚直,办事公允,天生就是管刑狱的一把好手。

    朱骥接手的锦衣卫,是被王竑打死的马顺留下来的烂摊子,纪律松散,风气不正,不像是天子亲军,更像是一群穷凶极恶的土匪。

    朱骥被朱祁镇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之后,首先从正风肃纪做起,朱骥也是读书人出身,起草了一系列规范锦衣卫行为的规章制度,凡是违反的都被施以重刑,迅速扭转了锦衣卫内部的不正之风。

    朱骥掌管锦衣卫的两个月里,受命肃清王振一党,抓大放小的策略,在诛灭首恶的同时,并未随意扩大范围,维持了朝堂的平静。同时,挖出了一批瓦剌埋下的钉子,以及趁机散播谣言兴风作浪的白莲教教徒。

    也正是在朱骥手里,为了配合营救朱祁镇的行动,锦衣卫的只能由原本的对内侍卫仪仗,对外侦缉廷杖,逐步将重点放在对蒙古草原的情报收集,倒是暗合朱祁镇对未来锦衣卫职能的构想。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叫门天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叫门天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叫门天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叫门天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