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尽是些烦心事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叫门天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尽是些烦心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不怪兴安谨慎,朱祁镇说的这些没一件符合祖制,皇庄成立与否影响倒也不大,反正皇帝名义上是富有四海,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圈几块充公之地倒也无伤大雅。

    可处置流民就触及了一道贯穿明朝历史的难题。明初以来,户口管理相当严格,因为当时税赋的主要依据是人丁而不是田亩,户口紧紧联系着国家的税收,自然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此朱元璋发明了户帖制度,户帖内详细记录本户乡贯、丁口、名岁等基本情况。与后世的户口本不同,明朝户帖最大的特点是,家庭财产要详细登记,这即是朝廷对你产权的认可,也是衡量纳税额的一个重要依据。

    户帖,由当地衙门盖章之后,由户主自行保存。因为送到户部存档那一份是用黄纸做封面,所以又被称为黄册。此外,布政司一册、州府一册、县衙一册,每逢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时再做修改。

    与此同时,为了便于管理,朱元璋还建立了里甲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以每110户编为一里,劳力多产粮多的前10户为里长,其他100户划分为10甲,每甲10人。

    每年需要出徭役的时节,由1名里长率领10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10个甲一甲负责一年,大家排着班,叫做“排年”。鳏寡孤独,无力负担徭役的家庭,叫做“畸零”,可以免除徭役,由朝廷记录在案。

    不过,这种建立在理想状态下的里甲制度注定不可能长久,随着时间推移,各甲、各里的人丁事产消长不齐,相互之间的徭役承担能力相差越来越悬殊。有的里甲勤劳致富或者是称霸乡里,有的天灾人祸或者是不孕不育,有的明明是大富之家,却疏通官府列为下等。

    可排年时间一到,不管贫富人丁情况,都得去平等的服役纳捐,冒尖的富户无所谓,可对不幸致贫人丁稀薄的甲户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再加上土地兼并的加剧,被皇族勋贵或者官宦世家兼并的土地被免除了税赋,导致小地主和普通佃农的负担迅速增加。怎么办,跑吧,留在原来的地方就是死路一条。可一走了之可没有那么容易,户口和义务的紧密结合,当然就不允许你随意搬家了,跑了的就被称之为流民,跑了之后赋税就算到其他甲户身上,所以一旦有人带头跑路,往往是能跑的都跟着跑。

    大明律对脱离原籍的流民处置十分严厉,简而言之就是抓住就打,打完发回,依律定罪,仍令复业。除此之外还有就地附籍一说,不过附籍的流民大多针对那些在流徙之地居住已久,且置有产业者,对大多数一穷二白的流民来说,依然在苦苦挣扎。

    除此之外,明朝的户口还实行严格的职业世袭制,分为民籍,军籍,匠籍三类,按其职业细分达八十种以上。也就是说职业先天注定,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世代相承。

    如果孩子出息,学习好,无论是民籍、军籍、匠籍,通过科举可以改变命运。可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可能的结果是,军人的儿子还是军人,农民的儿子还是农民,商人的儿子还是商人,技术工人的儿子还是技术工人。

    民籍和军籍,在朱祁镇登基之后,就成为流民的主力,当时各卫所军户逃跑的达到一半以上,荆襄之地秦巴山中的流民人口接近百万,都是因为沉重的负担,军户被将领压榨,农民各类赋税达四十七项之多,拖家带口的逃于深山之中,能活着就不错了。

    匠籍凭手艺吃饭,倒还比较稳定,在三种之外,其实还有一种乐户,被称为贱籍。所谓乐户,主要从事的是娱乐行业,身处青楼勾栏之中,有靠本事卖艺的,也有卖身为业收取报酬,也要世代继承。为了以示区别,男性还被强迫戴上绿头巾,作为区别普通平民的标志,后世所说的“戴绿帽子”就是这么来的。

    更为凄惨的是,出身乐户的小孩无论再聪明,可连参加科举的机会都没有!若干年后,这个孩子估计是唱唱小曲,弹弹琵琶,或者是站在门外,等老婆在屋里卖,估计就是这种结局!

    按朱祁镇的意思,只要进了皇庄,就可以洗白身份重新编籍,这可就完全颠覆了兴安的认知,可以想象一旦实行必然受到朝廷上下的口诛笔伐。

    按照朱祁镇的设想,对着募兵制的推行,军户下一步除了九边和边疆之外,内地的军屯将逐步转为民屯,军人的来源也将不限于军户。

    朱祁镇打算将皇庄作为一个培训机构一般的存在,让收纳的流民都能有一技之长,以明朝当时的土地来讲,养活全国的人口根本不是问题,根子就在土地兼并和免除赋税上,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局面。

    “这就怕了,如果朕说打算将皇族田产全部收归皇庄,兴安你岂不是该被吓哭了……”

    朱祁镇一脸淡然的笑道。

    原本打算起身的兴安,腿肚子一软,又直接坐到了地上。

    “耶耶……”

    “看你那怂样,就这还想继承王振的衣钵,此事时机未到,你且先将心放到肚子里。”

    朱祁镇此时干脆躺在床上,半眯着眼睛喃喃自语道:“算算日子,襄王这会儿也该收到信了……”

    正在琢磨着朝堂的事,金康进来禀报,说是王直带着内阁众位大学士求见。

    朱祁镇连眼皮都没有抬,“于谦可曾一同前来?”

    金康连忙回道:“耶耶,并未见于大人同来……”

    朱祁镇目光微凝,原本半眯着的眼睛此时紧紧的闭下,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冲着金康摆了摆手,示意他先行退下。

    “兴安,你说王直这些人到底意欲何为?”

    兴安脸上十分尴尬,憋了半天后,支支吾吾的说道:“耶耶,奴婢委实想不出来啊……”

    朱祁镇冷笑一声,“想不出来?朕看你是不敢说吧。朕告诉你,他们就是来逼朕的。不过朕绝不会屈从,这弘德殿一事,他们从也得从,不从也得从!”

    朱祁镇霍然坐起,脸色一片阴沉,原本瘫坐的地上的兴安这会已经重新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整个人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朝堂消停了没几天,这眼见着风波又要再起,而且看朱祁镇的架势,是做好了死磕的准备,坚决不打算低头。

    朱祁镇忽然诡异的一笑,重新躺在了床上,静静的对兴安说道。

    “告诉几位阁臣,就说朕龙体欠安,今天就不见面了,怕是明天的早朝也去不了。还有,请他们尽快将内阁改制和弘德殿设立一事拿出章程,告诉王直,弘德殿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全国军屯,此事由兵部主管督查院配合,有侵占强取者直接交有司法办。”

    兴安皱了皱眉,在他听来,这皇帝已经算是作出极大让步,清查一事一旦展开,势必将是文官们打击勋贵武官的一次绝好机会。

    兴安正在琢磨着其中利弊的时候,朱祁镇阴恻恻的声音传来:“朕打算让曹吉祥执掌东厂,也顺便给王直他们通报一声……”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叫门天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叫门天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叫门天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叫门天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