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兴安的野望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叫门天子第九十六章 兴安的野望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朱祁镇在清宁宫呆了许久,陪着孙太后用过晚膳之后,母子一直谈到夜色沉沉,眼见孙太后忍不住打了几个哈欠后,朱祁镇才起身告辞。

    作为一个孤儿,朱祁镇很享受这种被人关怀的感觉。他闭口不谈在瓦剌遇到的种种惊险,挑着些高兴的事,绘声绘色的讲述塞外风光和异域人情,孙太后听的十分用心,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开怀大笑,整个人看起来十分开心。

    关于朝政的事情,孙太后点了一句之后就再也闭口不谈,朱祁镇也有些不明就里,打算等过一段时间再做打算。

    辞别了孙太后,朱祁镇犹豫了许久,最终还在兴安的陪同下,径直回了乾清宫。

    作为新任的秉笔太监,兴安在朱祁镇回来之后,一直表现的异常殷勤,虽然王振下场及其悲惨,可兴安并不甘心做一个名不副实的第一太监。

    兴安并不着急,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千疮百孔的大明需要一个强势的内阁,来迅速高效率的处理军机要务,事实证明皇帝不在的两个月里,国家不仅没有群龙无首,反而运行的十分高效。

    兴安等待的是一个时机,内阁地位的上升已经逐渐引起六部的不满和警惕,古板的御史言官对此也颇有微词,他们几乎不能容忍皇权的旁落,这让他们既不适应。

    大部分官员更希望皇帝能从谏如流,而不是把权力移交给内阁彻底放任不管,受命于天子是一种荣耀,而听从内阁的指使,即使是对的也让他们既不适应。

    兴安见过了太多起起落落,等待阁臣们犯错,等待君臣失和,权力带来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权力的稀缺注定了不能有太多的掌控者,兴安知道他的等待一定值得。

    不久之后陛下会发现,真正无条件忠于他的,只有他们这些被阉割过的皇权的附庸者。

    兴安不知道的是,无论是掌控票拟批红大权,堪比前朝宰相的内阁首辅王直,还是临危受命,统领大明军马,拯救大明于危难的兵部尚书于谦,此时都在筹划着尽快交还手中的权力,相同的是,他们一致极力避免内廷重掌大权。

    朱祁镇并未察觉兴安的小心思,对这个历史上记载不多的太监并无太多恶感,或者说朱祁镇对这个群体并没有带着有色眼镜去看。

    有明一代,应该是太监这个群体最兴盛的时代,除了帝国的缔造者朱元璋外,伴随着每一个皇帝的身边,都有数得上名号的太监,这一点上大明可谓是冠绝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

    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太监一直被认为是伴生在封建皇朝的一颗毒瘤。鉴于历史,明太祖朱元璋唯恐宦官专权,于是在洪武十七年老朱专门铸造了一块贴牌,悬挂在宫门之上。

    上书十一个大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

    可诡异的是,这块铁牌上的旨意,并没有像朱元璋名目繁多的祖训那样被他的后世子孙牢记。铁牌逐渐被人遗忘,在风吹雨打中变得摇摇欲坠锈迹斑斑。

    到了王振掌权的时候,早都看着这块牌子不顺眼,干脆命人直接摘下来,扔到御花园的池塘喂鱼去了,吊诡的是,无论是内廷外廷,对此事都只字不提,仿佛从未发生过。

    明朝数的的上好的太监就有十多个,名垂青史的有七下西洋的郑和,领兵作战的刘永诚,为人正直的王安,还有陪着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的王承恩。

    王承恩虽然可能声名不显,可他孤身殉葬的事迹,竟然被取代大明的清朝皇帝十分推崇。顺治皇帝听说他的事迹之后,题下“贞臣为主,捐躯以从”八个大字,评价不可谓不高。

    当然所谓的奸宦,可能更容易让人铭记,王振、刘瑾、魏忠贤、汪直,这些人的名字,因其罄竹难书的恶行,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后人所唾弃。

    细数这些名字,稍作分析就可以发现,功勋卓著的太监总是伴随着明君而生,而恶贯满盈的太监,身后总隐藏着一名昏庸的帝王。

    明君如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都是精力远胜常人,该他干的不该他干的都能干的很好,别人根本插不上手更不用说端茶倒水的宦官。

    可不是每个皇帝都和这两位皇帝一样,都是工作狂,完全不考虑个人生活。子孙们有自己的个人爱好,有的忙着斗蛐蛐,有的忙着当木匠,有的喜欢美人,有的终日炼丹,好不容易当了皇帝,还不得认真享受一下生活。

    可这样一来就产生问题了,皇帝的本职工作是代天牧守,自己没时间就得找人帮忙去做。换做是你,你是愿意选择成天给你找茬,提意见的大臣,还是选择愿意给你当马骑,从小一起陪你玩到大的太监?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

    为了保住祖宗的基业,历史上除个把白痴外都会紧紧抓住手里的权力,朱元璋废了相权,皇帝的权力到了最大,百官们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肯定是不愿意的。

    强势如朱元璋这样的狠人,动辄就挥动大刀人头滚滚而落,百官们自然缩着脖子。可碰到弱势的皇帝,若是再有几个强势的大臣,自然展开对皇权的争夺。靠着同为读书人的一致性,往往凭借遍天下的门生故吏,一点点蚕食皇帝手中的权力。

    有点能耐的皇帝可以挑拨大臣互相倾轧,维持朝堂的平衡,一旦发现无能为力的时候,往往把视线投向自己最亲近的群体——太监。

    况且很主要的一点就是,人心啊,人与人之间很少有朝夕相处哪会有什么感情啊,这帮太监就不同了,每天每夜的与皇帝日夜相伴最能抓住皇帝的心,哪怕这个皇帝在警惕,也经不住这帮宦官的阿谀奉承糖衣炮弹。

    当皇帝自觉无法掌控的时候,只好退而求其次找这帮宦官来帮忙,而且往往这时候总能涌现出许多战斗力极强的太监。能悠哉的旁观看戏,总比赤膊上阵强,这时的皇帝还能过些安稳日子,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就是君权,相权和宦权,也是封建社会的权力铁三角,皇帝有时亲近大臣,有时亲近太监,总之,努力维持着脆弱的平衡,所以兴安很有信心,他的好日子不会太远……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叫门天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叫门天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叫门天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叫门天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