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今日左相匆匆而来,虽并未急于切入正题,但一有一种诡异的气氛,让胡亥隐约间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胡亥清楚,大清早左相匆匆而来。必然是有要事相商,而且十有八九是关于东出长策。
这件事关系到大秦帝国接下来的发展核心,作为文武百官之首,左相子婴自然是时刻关注。
……
默然良久,胡亥心头一动:“王叔,东出之策已是大秦帝国未来的长策大计,绝不更改——!”
“陛下心有决定,还请告知臣一二,以安朝野之心。”子婴的双眸骤然发亮。
随及,子婴座中深深一躬:“敢请陛下解惑!”
深深的看了看子婴,胡亥幽幽一叹,道:“凡欲以霸道行统一大业,必有准备期间,任谁都不能一蹴而就。”
“此之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其要害在于决断。早断早预,迟断迟预,不断不预。依朕之见,大秦帝国可在一年之内做好一切预备。”
说到这里,胡亥伸出手指头,道:“其一,大秦帝国故土人口已锐减。加之大秦帝国民气低落,半年之内征集十万大军都是难事,但是同样中原大地之上,天下列国,中原诸王大军一样是乌合之众。”
“如此一来,我大秦便有了可乘之机!”
“其二,大秦帝国有巴蜀天然粮仓,八百里秦川富庶。只需要连年丰收,必将会国库盈满,军资粮草兵器的筹集,亦在举手之间。”
“其三,大秦帝国有九原军与胡地相接,又有陇西草原河谷,战马来源大大优于中原。”
“一年内建成五万铁骑,应不是难事。再加上大秦原有大军,不下于十五万,足以东出函谷关。”
“其四,国尉乃鬼谷传人,通武候王贲更是兵家名将之后,这一点在父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早已经得到了证明。”
“其五,今我大秦帝国上下同欲,君明臣良,同心雪耻,中原列国无可比拟。有此五条,统一大业,何难之有?”胡亥一口气说了五条,目光炯炯地看着子婴。
“陛下所言甚是,想要立足当下乱世,我大秦帝国必得一番认真准备。”子婴点了点头地肯定了胡亥的主张。
只是话锋一转,子婴:“只是在臣看来,这准备一年不行,可能要三年,甚或五年。”
“哦?”惊讶一声,胡亥忍不住,道:“左相的意思是,中原大乱一起,我大秦帝国坐看风云起?”
看着胡亥惊讶的目光,子婴微微一笑,道,“陛下姑且听臣算一算大账,可否?”
深深看了一眼左相子婴,胡亥认真,道:“朕洗耳恭听,左相不必客气直言便是——。”这一刻,胡亥倒真想听听子婴的想法。
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何况子婴之能,又岂是臭皮匠可比。
作为一国之君,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点,胡亥还是清楚的。
看到胡亥如此,子婴深吸了一口气,道:“其一,想要以霸统一中原列国,必然要扩军,而扩军在于人口。”
“就总数而言,大秦帝国人口目下与楚国相当,大体不到一千万,青壮男丁当在一百万左右。”
“按照三丁抽一的旧法,足以可成军三十余万。想必陛下与国尉肯定也是如此计算。”
“然则,大秦帝国因为连续不断地大战,导致地广人稀。一旦抽丁而出,必然会影响农耕,关中与巴蜀,乃农耕之本,不可能三抽一,只能是四抽一。”
“如此折算,大体可征兵二十五万左右。但是此前已经征新军,再加上各地郡兵,恐怕不下于十万之数。”
“再加上大秦帝国各地大军,以及镇守函谷关的大军,九原边境大军,此际大秦帝国大军绝不下于三十万之众。”
“三十万大军,对于当下的大秦帝国朝廷而言,就是巨大的负担。特别是北地三郡遭受天灾,咸阳仓大空。”
“如此一来,一旦有战争爆发,朝廷必然是顾头不顾腚。故而此刻大出山东,却是差强人意。陛下以为然否?”
胡亥凝神倾听,不禁对左相子婴生出了一丝淡淡的佩服。
他清楚天下能人强臣不计其数,这般对国情数字随手拈来,如数家珍般的清晰,天下绝无仅有。
心头滚动,胡亥默然良久:“朕愿闻其二!”
闻言,子婴幽幽长叹一声:“大秦帝国府库并不充实,又岂是经过大乱,军辎粮草并无陛下估测的那般殷实充足。”
子婴饮了一碗秦酒,喟然一叹:“始皇帝一统中原,赋税虽有大规模增加。但是用途太广,颇有入不敷出之感。”
“府库所增收的财货五谷,是因为赋税来源大有扩展。大秦帝国国土增加,民众多了数倍之故。”
“然而,直道,弛道,骊山陵,阿房宫,修筑长城。自始皇帝统一天下以来,大秦帝国大规模工程就未曾停下一日。”
“每每都是征发七八十万民夫,故而大秦帝国府库并不充足。再加上北地三郡遭受天灾,为了救民赈灾,咸阳仓为之一空。”
“特别是始皇留下北地军,以及五十万南方军,其中主力皆关中老秦人。以至于大秦帝国故土青壮,早就十室九空。”
说到这里,子婴见胡亥愣怔沉思,站起身来肃然一躬,道:“臣以为不可轻易东出函谷关,请陛下慎之!”
摇了摇头,胡亥:“左相所言是大秦帝国的弊病,只是时不我待,想要冲破项羽设置的封锁线,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动手。”
说到这里,胡亥起身走到巨大的天下军争图前,支杆一动:“如今的大秦帝国并不是最安全的,唯有夺回三川郡,就食敖仓,坐拥成皋重镇,才能与天下列国周旋。”
“并且河东郡乃函谷关最大的破绽,想要函谷关彻底锁大秦帝国与关中,就必须要夺回河东郡。”
支杆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胡亥悠悠一笑:“左相,国尉虽献上东出长策。然而大秦帝国最近三年之中,只会将目光致力于立足,而不是进取。”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胡亥清楚,大清早左相匆匆而来。必然是有要事相商,而且十有八九是关于东出长策。
这件事关系到大秦帝国接下来的发展核心,作为文武百官之首,左相子婴自然是时刻关注。
……
默然良久,胡亥心头一动:“王叔,东出之策已是大秦帝国未来的长策大计,绝不更改——!”
“陛下心有决定,还请告知臣一二,以安朝野之心。”子婴的双眸骤然发亮。
随及,子婴座中深深一躬:“敢请陛下解惑!”
深深的看了看子婴,胡亥幽幽一叹,道:“凡欲以霸道行统一大业,必有准备期间,任谁都不能一蹴而就。”
“此之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其要害在于决断。早断早预,迟断迟预,不断不预。依朕之见,大秦帝国可在一年之内做好一切预备。”
说到这里,胡亥伸出手指头,道:“其一,大秦帝国故土人口已锐减。加之大秦帝国民气低落,半年之内征集十万大军都是难事,但是同样中原大地之上,天下列国,中原诸王大军一样是乌合之众。”
“如此一来,我大秦便有了可乘之机!”
“其二,大秦帝国有巴蜀天然粮仓,八百里秦川富庶。只需要连年丰收,必将会国库盈满,军资粮草兵器的筹集,亦在举手之间。”
“其三,大秦帝国有九原军与胡地相接,又有陇西草原河谷,战马来源大大优于中原。”
“一年内建成五万铁骑,应不是难事。再加上大秦原有大军,不下于十五万,足以东出函谷关。”
“其四,国尉乃鬼谷传人,通武候王贲更是兵家名将之后,这一点在父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早已经得到了证明。”
“其五,今我大秦帝国上下同欲,君明臣良,同心雪耻,中原列国无可比拟。有此五条,统一大业,何难之有?”胡亥一口气说了五条,目光炯炯地看着子婴。
“陛下所言甚是,想要立足当下乱世,我大秦帝国必得一番认真准备。”子婴点了点头地肯定了胡亥的主张。
只是话锋一转,子婴:“只是在臣看来,这准备一年不行,可能要三年,甚或五年。”
“哦?”惊讶一声,胡亥忍不住,道:“左相的意思是,中原大乱一起,我大秦帝国坐看风云起?”
看着胡亥惊讶的目光,子婴微微一笑,道,“陛下姑且听臣算一算大账,可否?”
深深看了一眼左相子婴,胡亥认真,道:“朕洗耳恭听,左相不必客气直言便是——。”这一刻,胡亥倒真想听听子婴的想法。
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何况子婴之能,又岂是臭皮匠可比。
作为一国之君,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点,胡亥还是清楚的。
看到胡亥如此,子婴深吸了一口气,道:“其一,想要以霸统一中原列国,必然要扩军,而扩军在于人口。”
“就总数而言,大秦帝国人口目下与楚国相当,大体不到一千万,青壮男丁当在一百万左右。”
“按照三丁抽一的旧法,足以可成军三十余万。想必陛下与国尉肯定也是如此计算。”
“然则,大秦帝国因为连续不断地大战,导致地广人稀。一旦抽丁而出,必然会影响农耕,关中与巴蜀,乃农耕之本,不可能三抽一,只能是四抽一。”
“如此折算,大体可征兵二十五万左右。但是此前已经征新军,再加上各地郡兵,恐怕不下于十万之数。”
“再加上大秦帝国各地大军,以及镇守函谷关的大军,九原边境大军,此际大秦帝国大军绝不下于三十万之众。”
“三十万大军,对于当下的大秦帝国朝廷而言,就是巨大的负担。特别是北地三郡遭受天灾,咸阳仓大空。”
“如此一来,一旦有战争爆发,朝廷必然是顾头不顾腚。故而此刻大出山东,却是差强人意。陛下以为然否?”
胡亥凝神倾听,不禁对左相子婴生出了一丝淡淡的佩服。
他清楚天下能人强臣不计其数,这般对国情数字随手拈来,如数家珍般的清晰,天下绝无仅有。
心头滚动,胡亥默然良久:“朕愿闻其二!”
闻言,子婴幽幽长叹一声:“大秦帝国府库并不充实,又岂是经过大乱,军辎粮草并无陛下估测的那般殷实充足。”
子婴饮了一碗秦酒,喟然一叹:“始皇帝一统中原,赋税虽有大规模增加。但是用途太广,颇有入不敷出之感。”
“府库所增收的财货五谷,是因为赋税来源大有扩展。大秦帝国国土增加,民众多了数倍之故。”
“然而,直道,弛道,骊山陵,阿房宫,修筑长城。自始皇帝统一天下以来,大秦帝国大规模工程就未曾停下一日。”
“每每都是征发七八十万民夫,故而大秦帝国府库并不充足。再加上北地三郡遭受天灾,为了救民赈灾,咸阳仓为之一空。”
“特别是始皇留下北地军,以及五十万南方军,其中主力皆关中老秦人。以至于大秦帝国故土青壮,早就十室九空。”
说到这里,子婴见胡亥愣怔沉思,站起身来肃然一躬,道:“臣以为不可轻易东出函谷关,请陛下慎之!”
摇了摇头,胡亥:“左相所言是大秦帝国的弊病,只是时不我待,想要冲破项羽设置的封锁线,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动手。”
说到这里,胡亥起身走到巨大的天下军争图前,支杆一动:“如今的大秦帝国并不是最安全的,唯有夺回三川郡,就食敖仓,坐拥成皋重镇,才能与天下列国周旋。”
“并且河东郡乃函谷关最大的破绽,想要函谷关彻底锁大秦帝国与关中,就必须要夺回河东郡。”
支杆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胡亥悠悠一笑:“左相,国尉虽献上东出长策。然而大秦帝国最近三年之中,只会将目光致力于立足,而不是进取。”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