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357章稷下学派
“你小子倒是省事!”姜三爷笑道:“那我们现在先去哪?”
“按理来说,应该是要去书库看一下的。不过这事应该有人能去办,而且外围的书库也就是初步的资料,我们都已经分析出来的,那就不要浪费时间了。”姜军笑道:“当然,收集这里的资料自然会有人去做。”
资料情报,姜军自然安排人了人去做,有九彩天柱帮忙记录,比起誊抄都要快得多,顺带整理分析。
“稷下学宫之中三教九流并存,想来外围也是如此。”姜军笑道:“博与精的辩题,想必大齐已然有所取舍。”
姜三爷呵呵笑道:“若是某些大能,一项已经精修到极致,触类旁通,参悟他法,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境界深远,自然能够齐头并进,甚至是相互辅助,相互促进不提。一般人没有这等心性。初学初闻,不求甚解,一心贪多,反而相互阻碍,限制发展,我们自然不会允许。”
“最初我们也不怎么限制稷下学士的发展,只不过后来发现这样下去,误入歧途的人还真不少,自己不求甚解,一知半解居然就去抵制先生。”姜三爷笑道:“若是辩论,自然没什么,但是自身领悟不够,还自以为是的,甚至是自相矛盾,连自己都弄不清这么回事,就来怪先生不好的,岂不是笑话!”
姜军点点头,现代来说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但是也还是有地方习俗、传统、文化与现代理论的冲突,更何况是这种状况?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自身就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性,须知流派的根源是为了人类的进步,相互之间是没有绝对的矛盾的,如何求同存异,相互促进是纵是们关心的问题,而打压异己之类却是下面心性不够的人关心的问题,这就是眼光、境界的高低了。
别的不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是什么结果?儒家的地位确立了,所以儒家的教义就不用去讨好百姓了,一心只要讨好君王就可以了?
所以仁而爱人变成的君权神授?变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佛教西渡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
当然,就已个人而言,如果站得不够高,就去博学,那么结果自然不用多说。而对集团、整体而言,自然是更加倾向于共同发展。
“要说这外围,自然不用多说。”姜三爷笑道:“启蒙、入门,最容易的自然还是儒家。”
儒家并不是最早出现在稷下学宫的学派,但是儒家在大周乃至是其他秘境的整体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
孟子长期居齐,他的思想颇受稷下学者的影响,如孟子关于“养浩然之气”的思想,就有学者认为是受稷下先生宋钘、尹文“气论”的影响。
无疑,这个先后顺序就很明显。而后期荀子,则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个大师,他立足儒家,对稷下学术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总结,从人性论、认识论、政治理论、天人关系等诸方看书;*(网武侠:面对稷下学术进行了吸取和修正,从而将诸子学术推向高潮,成为战国诸子学的真正总结者。
儒家学派成为稷下学宫的显学之一,其代表人物也正是上述的两位大贤,亚圣──孟子和另一位儒学大师荀子,二位儒学大师在稷下各领风骚,使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儒家学派在稷下学宫的发达,其功劳应记在孟子身上。他率数百名弟子及仆从周游列国,两度游齐。一次在威王时,留齐至少3年之久;齐宣王时再度游齐,为客卿,受上大夫之禄,留齐约十余年,他的到来,使得鲁学与齐学开始了富有伟大意义的融汇,带来儒学的新发展。孟子学说的核心是“仁政”,是孔子“德政”思想、晏子“善政”思想的发展,在稷下,他吸收了各派之长,突破了孔子的思想局限,丰富了儒家学说,提出了鲜明的民本思想,认为得民心与否,是衡量君主是否够格,是否真正得天下的标志;断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是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体,得民心是做天子的基本条件,是这一学派思想发展的载体。
在稷下学宫各家学派中,以管仲学派出现较早,而且是典型的齐本土文化。
因管仲任齐相期间,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为齐国称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立下了不朽功勋,因此,管仲的思想在齐国备受推崇,管仲思想是齐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逐渐形成了管仲学派,号为齐法家。
无疑,管仲学派的存在,具有非常浓厚的大齐特色,更有甚者,可以说大齐的各种策略都是来自管仲血拍的思想理念。
道家在齐国很早就有影响,战国前期,齐国流行的道家思想以杨朱(杨子居)为代表。杨朱是老子的弟子,其思想特征是“为我”,讲究“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贵生”、“重己”。在当时,道家思想是影响极大的,曾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之说。
道家学派并不是单一的,就好比儒家的思想也随着时代、人物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有着种种的不同,道家也是如此。
黄老学派,它是道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系。“黄”意为“黄帝”,黄帝是最完美的“王道”象征,借以发挥最理想的依托;“老”是指老子。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骈、捷子、环渊等,其中以慎到为最。
老庄学派是稷下道家学派分出的另一个派别,这一学派,以老子和庄周的思想为主流,但又发展和超出了老子和庄周的思想。在哲学上,主张虚无主义、相对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主张倒退复古,返归自然。其观点,主要包含在《庄子》一书中。
儒道乃是所谓三教之二,发展繁荣自是不用多说。
兵家学派的诞生当然与战国时期齐国兵家军事理论的辉煌成就有着必然的关系。孙武、孙膑的兵法被世界公认为“东方兵家鼻祖”,二孙之外,司马穰苴也是一位有名的军事家,《司马法》就是追述他的军事思想的著作。另外,在稷下还出现了许多兵家学者,《管子》一书中有大量的论兵著作,如《七法》《兵法》《参患》《立政》等。
说起来,兵家也是要在学宫修行的,至于知行结合,加以实践,兵家需要运用到军武之中,而儒家等却也需要在政务之中实践,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儒家思想基础上邹衍改造了古老的五行学说,创造了阴阳学派,创造“五德终始”理论、“大九洲”理论和天文历象方面的学说,成为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
邹衍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其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和“大九州说”。他把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五行说附会到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的兴替上,提出“五德始终”的历史观。在对宇宙的空间认识方面,邹衍创立了“大九州”说。齐地濒海,这启发了他对宇宙空间广阔性的联想。他的思想宏大不经,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因此有“谈天衍”的美誉。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学术而言,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开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就政治而言,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遂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邹衍认为,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受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元素支配的,历史上每一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一种必然性。
“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
邹衍的这种学说为齐闵王称东帝,燕昭王称北帝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受到他们的礼遇和重用是不难理解的。这种学说后来被秦始皇接了去,为他的称帝及其统治服务。
本文由“”阅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你小子倒是省事!”姜三爷笑道:“那我们现在先去哪?”
“按理来说,应该是要去书库看一下的。不过这事应该有人能去办,而且外围的书库也就是初步的资料,我们都已经分析出来的,那就不要浪费时间了。”姜军笑道:“当然,收集这里的资料自然会有人去做。”
资料情报,姜军自然安排人了人去做,有九彩天柱帮忙记录,比起誊抄都要快得多,顺带整理分析。
“稷下学宫之中三教九流并存,想来外围也是如此。”姜军笑道:“博与精的辩题,想必大齐已然有所取舍。”
姜三爷呵呵笑道:“若是某些大能,一项已经精修到极致,触类旁通,参悟他法,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境界深远,自然能够齐头并进,甚至是相互辅助,相互促进不提。一般人没有这等心性。初学初闻,不求甚解,一心贪多,反而相互阻碍,限制发展,我们自然不会允许。”
“最初我们也不怎么限制稷下学士的发展,只不过后来发现这样下去,误入歧途的人还真不少,自己不求甚解,一知半解居然就去抵制先生。”姜三爷笑道:“若是辩论,自然没什么,但是自身领悟不够,还自以为是的,甚至是自相矛盾,连自己都弄不清这么回事,就来怪先生不好的,岂不是笑话!”
姜军点点头,现代来说并没有这方面的困扰,但是也还是有地方习俗、传统、文化与现代理论的冲突,更何况是这种状况?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自身就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性,须知流派的根源是为了人类的进步,相互之间是没有绝对的矛盾的,如何求同存异,相互促进是纵是们关心的问题,而打压异己之类却是下面心性不够的人关心的问题,这就是眼光、境界的高低了。
别的不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是什么结果?儒家的地位确立了,所以儒家的教义就不用去讨好百姓了,一心只要讨好君王就可以了?
所以仁而爱人变成的君权神授?变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佛教西渡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
当然,就已个人而言,如果站得不够高,就去博学,那么结果自然不用多说。而对集团、整体而言,自然是更加倾向于共同发展。
“要说这外围,自然不用多说。”姜三爷笑道:“启蒙、入门,最容易的自然还是儒家。”
儒家并不是最早出现在稷下学宫的学派,但是儒家在大周乃至是其他秘境的整体地位却是毋庸置疑的。
孟子长期居齐,他的思想颇受稷下学者的影响,如孟子关于“养浩然之气”的思想,就有学者认为是受稷下先生宋钘、尹文“气论”的影响。
无疑,这个先后顺序就很明显。而后期荀子,则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个大师,他立足儒家,对稷下学术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总结,从人性论、认识论、政治理论、天人关系等诸方看书;*(网武侠:面对稷下学术进行了吸取和修正,从而将诸子学术推向高潮,成为战国诸子学的真正总结者。
儒家学派成为稷下学宫的显学之一,其代表人物也正是上述的两位大贤,亚圣──孟子和另一位儒学大师荀子,二位儒学大师在稷下各领风骚,使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儒家学派在稷下学宫的发达,其功劳应记在孟子身上。他率数百名弟子及仆从周游列国,两度游齐。一次在威王时,留齐至少3年之久;齐宣王时再度游齐,为客卿,受上大夫之禄,留齐约十余年,他的到来,使得鲁学与齐学开始了富有伟大意义的融汇,带来儒学的新发展。孟子学说的核心是“仁政”,是孔子“德政”思想、晏子“善政”思想的发展,在稷下,他吸收了各派之长,突破了孔子的思想局限,丰富了儒家学说,提出了鲜明的民本思想,认为得民心与否,是衡量君主是否够格,是否真正得天下的标志;断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是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体,得民心是做天子的基本条件,是这一学派思想发展的载体。
在稷下学宫各家学派中,以管仲学派出现较早,而且是典型的齐本土文化。
因管仲任齐相期间,对齐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为齐国称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立下了不朽功勋,因此,管仲的思想在齐国备受推崇,管仲思想是齐国的传统思想文化,逐渐形成了管仲学派,号为齐法家。
无疑,管仲学派的存在,具有非常浓厚的大齐特色,更有甚者,可以说大齐的各种策略都是来自管仲血拍的思想理念。
道家在齐国很早就有影响,战国前期,齐国流行的道家思想以杨朱(杨子居)为代表。杨朱是老子的弟子,其思想特征是“为我”,讲究“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贵生”、“重己”。在当时,道家思想是影响极大的,曾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之说。
道家学派并不是单一的,就好比儒家的思想也随着时代、人物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有着种种的不同,道家也是如此。
黄老学派,它是道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系。“黄”意为“黄帝”,黄帝是最完美的“王道”象征,借以发挥最理想的依托;“老”是指老子。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骈、捷子、环渊等,其中以慎到为最。
老庄学派是稷下道家学派分出的另一个派别,这一学派,以老子和庄周的思想为主流,但又发展和超出了老子和庄周的思想。在哲学上,主张虚无主义、相对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主张倒退复古,返归自然。其观点,主要包含在《庄子》一书中。
儒道乃是所谓三教之二,发展繁荣自是不用多说。
兵家学派的诞生当然与战国时期齐国兵家军事理论的辉煌成就有着必然的关系。孙武、孙膑的兵法被世界公认为“东方兵家鼻祖”,二孙之外,司马穰苴也是一位有名的军事家,《司马法》就是追述他的军事思想的著作。另外,在稷下还出现了许多兵家学者,《管子》一书中有大量的论兵著作,如《七法》《兵法》《参患》《立政》等。
说起来,兵家也是要在学宫修行的,至于知行结合,加以实践,兵家需要运用到军武之中,而儒家等却也需要在政务之中实践,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儒家思想基础上邹衍改造了古老的五行学说,创造了阴阳学派,创造“五德终始”理论、“大九洲”理论和天文历象方面的学说,成为阴阳学派的代表人物。
邹衍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其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和“大九州说”。他把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五行说附会到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的兴替上,提出“五德始终”的历史观。在对宇宙的空间认识方面,邹衍创立了“大九州”说。齐地濒海,这启发了他对宇宙空间广阔性的联想。他的思想宏大不经,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因此有“谈天衍”的美誉。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学术而言,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开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就政治而言,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根据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论断,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遂成为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
邹衍认为,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受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元素支配的,历史上每一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一种必然性。
“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
邹衍的这种学说为齐闵王称东帝,燕昭王称北帝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受到他们的礼遇和重用是不难理解的。这种学说后来被秦始皇接了去,为他的称帝及其统治服务。
本文由“”阅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