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灭蜀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之王侯的荣耀第310章 灭蜀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张辽倒吸了一口凉气,张郃这条计谋果然厉害:卫军从阴平绕小道攻涪城,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剑阁势孤易破,他便可以破关前进;若蜀军不援涪城,则卫军破涪城后切断姜维后路,并可直指成都。

    但这条计谋有个很致命的前提,那就是卫军要从阴平绕小道攻涪城,这条“小道”可不大好走啊。

    走的好是奇兵如从天降,走不好几万兵马就折损在深山巨谷中喂了虎豹虫蛇。

    张辽道:“儁乂,刘备已死,诸葛亮与刘禅不合,灭蜀不过是早晚的事,丞相也并不急于这一时,你犯得着去冒此奇险吗?万一不慎……”

    张郃哈哈大笑:“我有今日,乃陛下所赐,梦中犹思报恩,而今天下未平,怎敢不尽忠效死?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亦不后悔。”

    张辽离席拜道:“将军忠义,张辽不如也。此计若成,将军独享灭蜀头功。”

    张郃谦虚道:“不敢,张郃不过一战将,将军才是主帅,灭蜀可以没有张郃,却不可无将军,千年之后张郃或享奇袭之名,但灭蜀第一功臣非将军无他。”

    张辽以为事关重大要报知李轨,行军司马郭淮道:“山遥路远,往来多有不便,陛下既已授将军全权,将军何须犹豫?”

    张辽以为有理,当即让张郃回去挑拣精兵用此奇计。

    张郃此计虽奇诡凶悍,其实也十分冒险。

    他本想与徐晃联手经江油避开剑阁,直取成都。但徐晃以自己只受命攻击姜维,不可自作主张为由,拒绝张郃联军之议,率军东去与张辽军会合。

    没有徐晃配合,张郃自忖孤军难成事,无奈之下才行此险招。

    从阴平到江油,高山险阻,人迹罕至,行路十分艰难,也因此之故蜀汉未在此设防。

    黄龙七年十月,张郃率军三万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三百多公里,一路凿山通道,造作桥阁。途中,大军几番陷入绝境,张郃身先士卒,遇到绝险处,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在渺无人烟、瘴气深重的险域里挣扎了半个月后卫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

    江油关也是险关一座,险峰壁立,直插云天,关下江流湍急,浊浪翻卷。

    蜀军江油守将马邈做梦也没有想到卫军会突然出现在关下,他怀疑自己是在做梦,而且做的还是噩梦。不仅是他,所部将吏也魂飞魄散无人敢战。

    马邈无奈,只得投降了张郃。

    此时的蜀汉政权虽有诸葛亮、姜维、魏延等人苦力支撑,却已是穷途末路。

    但张郃此刻的处境也不轻松,他的面前虽然是一马平川,再无险阻,但成都毕竟是蜀国都城,刘备经营多年,岂是容易攻破的?

    他的威胁自四面八方涌来,形势危若累卵。

    西部:郫县县令常勖固城拒守。成都以西除了郫县还有汶山郡之汶山、龙鹤、冉駹、白马、匡用五围牙门之兵可用。

    东部:姜维大军进于郪、五。亦有罗宪在江州。

    南部:霍戈镇守南中六郡,原部署好部队北上,可以增援成都。

    北部:重镇雒城尚未失陷,姜维军离此七十里。

    而成都周边虽无险阻,却多有要隘,蜀国的各种亲军近卫虽然战斗力一般但人数众多,要想彻底扫平必有一番争斗。

    而此时,蜀军主力姜维仍在剑门关殊死抵抗,禁军大将魏延所部完整,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失。蜀国皇帝刘禅虽然跟丞相诸葛亮不和,但蜀国实权仍然在诸葛亮的手里。

    内有半壁江山,外有东吴援军。

    若是蜀国君臣齐心协力抗战到底,加上张郃孤军深入,则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但,气数这东西真的是不能用加减乘除来计算的,它与人心相连,玄之又玄。

    刘备在蜀地建政多年,施予地方和民众的恩惠基本可以忽略,伪诈狠毒倒是刻骨铭心,大战在即,百姓们却集体围观看戏。

    他们或者对卫军也抱有恐惧不信任,但更乐意见到刘家皇帝倒霉。

    成都城里那些得了好处的权贵们此刻又是怎样的一副心思呢?

    据内军厅提供的情报,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长安或洛阳投资了不动产,并且把家人和子女送了过去,他们的肉身留在了成都,但心早已不属于这块土地。

    军心士气全无,亦无大军可守,满朝文武一片哀嚎。

    他们的传奇丞相诸葛亮更是看的透彻,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他劝刘禅迁往益州郡,借助险恶的地势和孟获的势力苟延残喘,将来虽未必能复国成功,但至少不失一镇诸侯。

    刘禅犹豫不决,宦官黄皓趁机进言,他告诉刘禅说益州郡地方高寒,多贼,土著凶蛮,又是诸葛亮的大本营,刘禅一旦过去只恐彻底沦为诸葛亮的傀儡,甚至会被废掉,倒不如投降李轨,至少不失公侯之位,也可以安享晚年。

    刘禅有些担心:“父皇与李轨争斗多年,他如何肯容朕?”

    黄皓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先帝与李轨争的是天下,并无私仇,而今天下已归李轨,他如何还能记恨陛下。陛下但宽心便是。”

    刘禅犹豫道:“只恐丞相不允。”

    黄皓道:“陛下是君,他是臣,自古哪有君王受制于臣子的?可令其出城与张郃决战,如若不胜,当治他的罪。”

    刘禅以为有理,隔日大朝会上借故发飙呵斥了诸葛亮的学生马谡,然后督促诸葛亮亲自领兵出战。

    众皆大惊失色,认为刘禅此举十分不妥,这个时候触怒诸葛亮引发宫府失和,于大局有何助益?

    不料诸葛亮却大度地说道:“家国危难,臣身为宰臣自当效死。”

    次日引亲军两万人出城扎营,黄皓矫诏,要守军关闭城门不放诸葛亮回城,又派人包围丞相府,假借保护之名,将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儿子诸葛瞻等人尽数软禁起来扣为人质。

    闻听诸葛亮亲自出马,张郃部将皆心惊不已,在过去的历次争斗中,但凡有诸葛亮参与其中的大卫无一例外的都败了。

    所以众人皆劝张郃小心。

    张郃笑道:“蜀人大势已去,岂是诸葛亮一人能挽回的?大军临城,大将不出,却让丞相出战,足见其心已烂,诸葛恐晚节不保了。”

    果然,首战诸葛亮前锋马谡大败,蜀军被迫退守绵竹。

    张郃遣使致书诸葛亮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

    诸葛亮将书扯的粉碎,重责使者送还。

    张郃见到灰头土脸的使者非但不忧,反而哈哈大笑,众人不解其故,张郃道;“孔明没有杀他,岂不是心中已有降意?”

    次日再战,张郃主力尽出,大破蜀军,斩杀蜀军大将杨仪、黄崇等人,卫军进占绵竹,诸葛亮退守成都郊外。

    众人道:“既然要招降诸葛亮,为何又杀他大将?”

    张郃笑道:“不杀他大将,如何逼他投降?”

    这个时候蜀军主力尽在剑阁,而成都兵少。素来无敌的丞相诸葛亮又连吃败仗,蜀国君臣皆不知所措。

    御前会议上有人建议逃去南中地区暂避卫军锋芒,也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大多数的人还是建议投降大卫。

    刘禅已有降意,担心诸葛亮不同意,便假意拒绝。

    宦官黄皓进言道:“丞相当年在荆州屡次挫败李轨,杀伤人命重多,仇怨极深,他必不肯降卫,陛下若要成事需找个借口将他支走。”

    刘禅以为有理,遂找了个借口遣诸葛亮去南中地方组织兵力。

    诸葛亮没有推辞,自出军营直接投南去了,那些不愿意投降的文官武将纷纷追随。

    马谡问诸葛亮:“陛下已有降意,丞相走后,势必被黄皓等人蛊惑献城,大汉中兴从此无望,丞相为何不留下劝谏?”

    诸葛亮道:“幼常,大汉还能中兴吗?”

    一句话问的马谡哑口无言。

    诸葛亮叹了口气:“大势已去,谁能回天?为陛下安稳计,唯有投卫。然我若不走,宫府必有一争,消耗的都是在家的精华。我今存军以为周旋,李轨必不敢亏待我陛下,也不枉君臣一场。”

    马谡默默点头,却不解诸葛亮即有心要走,为何不带走家眷。

    诸葛亮却是苦笑不语。

    十一月,刘禅接受蒋琬意见,开城降卫,卫军占领成都,同时刘禅遣使令诸葛亮、姜维等投降。诸葛亮避不回应,全速向南开进,在孟获的接应下顺利到达益州郡(云南昆明)。

    坚守剑阁的姜维、魏延,先闻诸葛亮兵败成都城外,但未知刘禅确切消息,恐腹背受敌,遂引军东入巴中。

    张辽率卫军进驻涪城,另派胡烈、田续、庞会等追赶姜维、魏延。

    姜维再退到郪县,获知诸葛亮逃去益州郡,刘禅已经献了成都城,蜀国已经灭亡了。

    姜维想去益州投诸葛亮,但魏延不同意,蜀军内部剑拔弩张,内讧一触即发。姜维无奈,只得率廖化、张翼、董厥等人投降了张辽。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王侯的荣耀》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王侯的荣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之王侯的荣耀》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